s 閱讀頁

第16章 汩羅江之祭

  在中國的河流中,汩羅江遠算不上波高浪闊源遠流長,但卻是一條名聞遐邇的聖水。它溫柔而溫暖的臂彎,曾先後收留中國詩歌史上兩位走投無路的偉大詩人,不過,一位在下遊,今日的汩羅縣境,以水為墳,年年端午,競渡的萬千龍舟還在打撈他的魂魄;一位在上遊,如今的平江縣域,堆土為墓,少人拜謁,與淒清的墓地長年相伴的,多是春風秋雨夕陽晨霧,還有偶然在墳頭點燃的幾炷清香。

  大曆五年,也就是公元770年秋冬之際,杜甫出峽入湘在湖南流域三年之後,寫下《暮秋將歸秦留別湖南親友》一詩,從長沙出發,準備順湘江而下洞庭,然後入長江而至漢水,轉道襄陽回歸河南故裏。然而,他其時年近花甲,早已病體支離,舟入朔風凜冽的洞庭,更是多症並發而一病不起。被曆代學者斷為絕筆之作的《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世六韻奉呈湖南親友》,如同自撰的訃聞。他寫了“舟泊常依震,湖平早見參。胡國悲寒望,群雲慘歲陰”的洞庭湖冬日景色,船過湘陰,北上巴陵,“春草封歸恨,源花費獨尋。轉篷憂悄悄,行藥病涔涔”,痛重的他隻得轉道前往湘陰與巴陵途中的昌江縣城,去投親靠友。今日的平江,唐時稱昌江,府治為中縣坪,在汩羅江的上遊。但在距縣城僅十裏的小田村附近的江上,巨星即告隕落,他年幼的兒子宗武隻得將父親草草葬於小田村天進湖,也就是我們今日見到的平江杜墓。如果你遠道前來,不僅可以一瞻遺跡,而且風行水上山間,鳥過田頭陌上,還會向你敘述許多有關杜甫的傳說。

  全國杜墓今有八處,除四外純屬傳聞和紀念性質者外,學術界考證杜甫真家,主要有宋陽說、平江說、偃師說與鞏縣說,而我則認為平江杜墓是杜甫的原始墓葬,而死後的杜甫也很可能一直沒有北歸,杜甫去世後43年,他的孫子杜嗣業請任江陵士曹參軍的元稹作墓誌銘,銘中說杜甫“扁舟下荊楚間,竟以寓卒,旅殯嶽陽”。今人多以為此“嶽陽”乃今日這嶽陽市或嶽陽縣,殊不知後者從西晉以到清末,均稱為“巴陵”。“嶽陽樓”原也隻是三國時魯肅操練水軍的閱兵台,開元四年張說以中書令守嶽陽時,於舊址建樓,名為“西樓”,至李白杜甫始以“嶽陽樓”為題。如果杜甫葬於嶽陽城廂,當有人吟詠,但卻付闕如。唐時的昌江,是嶽州的五個屬縣之一,至五代後唐時才改名平江。高山日“嶽”,山南日“陽”,平江縣境內有海拔1653米之天嶽山,而汩羅江流城在山之南與山之西,正是元稹所謂的“旅殯嶽陽”之地,平江的杜姓,到今繁衍有800人以上,以“杜”命名的地方如“杜家山”、“杜家園”等,就有十餘處之多,此處流傳於今日的杜氏家譜,也說杜甫歿後因幹戈擾攘,歸葬僵師未果,因而“愛葬平江”,而子孫“卜居是邑,以祭守其墓”。明代的湖廣參政陳愷,曾在平江杜甫後裔家中發現兩封皇敕,一是至德二載唐肅宗授杜甫為左拾遺的浩敕,二是宋代授杜甫後裔杜邦傑為“承節郎”的敕書,他並作《跋杜氏浩敕》予以詳盡的記載與說明,清初錢謙益在《杜詩錢注》中也曾說,“今藏湖廣嶽州府平江縣裔孫杜富家”。據說,這兩件誥敕傳至杜富的嫡係後裔杜瑞生,於辛亥革命年間遺失。將近百年,音沉信杳,如果有朝一日它們能重現江湖,就可為平江杜墓出示旁證與鐵證了。

  我居杜甫曾經流離過的長沙,雖然離平江地不遠,而且心向往之,但人事倥傯,竟然直到最近的一個秋冬交割之日,才和我昔日的學生餘三定、朱平珍夫婦以及也曾是學生的段華偕行,去今日平江大橋鄉小田村天井湖,拜謁那一座山中的也是我心的墳塋。

  東出平江縣城,馳過合汩羅江大橋,往南行二十餘裏,拐上一條泥濘曲折的鄉間小道,顛顛簸簸,終於看到山丘間有一溜白色的粉牆,那就是光緒十年重修的“杜公祠”。祠門額上有一方青石,刻有“詩聖遺肝”字樣。祠前有一方可供停車的大坪,據說那就是“天井湖”幹涸後填成。“杜公祠”如果是書名,白色粉牆就是它的封麵,封麵之內有些什麽精彩文章呢?三張大門關閉已久,大約平日也少人問津,我們是不速之客,杜甫也早已長眠不起,蓬門今日當然也不會再為君而開,我們隻得從旁側圍牆已經坍塌拆毀的缺口進去。杜公祠為磚木結構的兩進一天井結構,幾間故舊的房舍現在已改為小學的教室,桌椅破舊,秋冬之日光線更是暗淡,窗戶沒有玻璃,糊窗紙早已破碎,秋風與朔風於其間暢通無阻。杜甫墓就在教室窗外不遠,他老先生每天都可以聽到克服困難前來上學的鄉裏小兒咿呀誦讀之聲,若當“八月秋高風怒號”之時,或是“天涯霜雪霧寒宵”之際,以蒼生為念,以天下為懷的他,會不會長歎息以掩涕呢?細察祠堂牆壁上塵封破舊的字畫,在簷下廊前徘徊留連,平珍是平江人,對杜祠故實十分熟悉,她指著木柱石礎中兩個麻石柱礎,對我們說:

  “這兩個覆盆式的麻石柱礎,下方上圓,刻有蓮花瓣紋飾,從形製可斷為唐代遺物,全國其他唐代建築遺跡也可以證明。”

  “那當然是杜墓真實性的實證,不,石證了。”我高興地隨聲附和,並彎腰撫摸那冰涼的石礎,想重溫千年前的時光。

  祠堂後麵的小山丘上,有一棟建於多年前的房舍,現在也已改為三間教室。門楣石匾上嵌刻有“鐵瓶詩社”四字。詩社不知成立於何許年?詩社而名“鐵瓶”,不知瓶內藏有什麽綸音妙旨?為什麽“瓶”而謂“鐵”呢。但鐵定無疑的卻是,建社的人與詩有緣,並欲繼承發揚老杜的流風餘韻。我甚至忽發癡想:有詩靈作伴,得天獨厚,現在不起眼的莘莘學子之中,將來會不會有人一登詩壇而叱吒風雲呢?正遐思遠想之時,管理墓園的老人已被請來,他領我們走到詩社下側圍牆的一扇小門邊,打開那把資曆不淺猶有古風的銅鎖,小門吱呀一聲推開,有一座小小的山包之上,在幾株青鬆翠柏的守護之中,猝不及防,近在咫尺,杜甫墓愴然轟然巍然,撞傷撞痛也撞亮了我的眼睛!

  80年代之初,平江文物管理所按原貌維修了杜墓。墓坐北朝南,封土堆以青麻石結頂,墓圍用紅麻石與青磚砌成,青石墓碑正中鐫文為“唐左拾遺工部員外郎杜文貞公之墓”。這就是我們千秋詩聖最後的安息之所了。杜甫生地是河南,死所為湖南,黃河之南與洞庭湖之南,他和水結下的真是生死緣,更何況他一生坎坷,最後除了飄泊於西南天地之間,就是將自己一家老小滿懷憂憤托付給水上的一葉孤舟。他晚年流落湖湘,雖然兄弟音訊不通,然而,“吳楚東南訴,乾坤日夜浮”,洞庭的浩闊景象也曾一度鼓舞了他已老的壯心;雖然李白、高適、孟浩然等老朋友皆已先後故去,自己老而多病,然而“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泅流”,他想到的仍是幹戈攏攘的苦難時代。歲雲暮矣,思如之何?在一年將盡之時,他憂心如焚的仍是水深火熱中的百姓黎民:“歲雲墓矣多北風,瀟湘洞庭白雪中。漁父天寒網罷凍,莫諾謝雁嗚桑弓。去年米貴缺軍食,今年米賤大傷農。高馬達官厭酒肉,此輩抒軸茅茨空。”(《歲晏行》)他自己已是末路窮途,生命的殘焰行將熄滅,但卻仍然心係天下蒼生:“公孫仍恃險,侯景未生擒。書信中原闊,幹戈北鬥深。畏人千裏井,聞俗九州箴。戰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他的絕筆詩固然多有身世之悲,托孤之痛,但卻仍然不忘時代的動亂和人民的痛苦,這就不僅是,“窮年憂黎元”,而是生死以之了,這是何等高遠博大的襟懷啊!我們臨來匆匆,未及準備香燭,隻好在墓前久久默然低首,燃點一炷永遠也不會熄滅的心香。

  秋風吹來,墓草蕭瑟。墓前的香爐小小,爐中殘留三四根燃盡的香頭,也不知是何方來客對他的祭奠。我不由想起杜甫生前身後的淒涼。忠厚謙遜的他,於前輩、同輩和晚輩的詩作,他奉致了許多景慕、褒揚與提攜之辭,對大名鼎鼎的李白,他盛讚“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而王維是“最傳秀句禁區滿”,高適是“美名人不及,佳句如法如何”,元結是“兩章對秋月,一字偕華星”。對那些詩名不盛官位不尊而確有才華的詩人呢?他同樣是樂道人善,鄭虔是“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過屈宋”,薛據是“賦詩賓客間,揮灑動人垠”。對那些無名之輩呢?他也曾多所讚譽,如說杜勤“詞源倒流三峽水,筆陣獨掃千人軍”,賞鄭諫議“思飄雲物外,律中鬼神驚。毫發無遺憾,波瀾獨老成”,而暮年在長沙遇到蘇渙,對他的作品也讚美有加。本身有至高成就但卻胸懷寬廣,厚以待人,真是最合格的全國作家協會主席的人選了,可惜當時沒有這樣的組織,他當年不僅命途多舛,沒有能夠進入主流社會獲得一官半職,時人也缺少慧眼,未能識珠。

  杜甫讚譽過李白、高適、岑參、王維等詩壇大家,並且和他們均有交遊,其中與李白的交誼還被今人譽為詩壇的千秋佳話,但他們卻都無隻言片語提及杜甫的作品,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千古難解之謎,因為我們已經無從問詢。同時代人對杜甫詩表示欣賞的不多,隻有詩名不彰的韋濟、嚴武等少數幾位,而給他高度讚譽的,則是衡陽判官郭受和韶州刺史韋迢,但時間卻已是杜甫逝世前夕了。前者今存詩二首,後者一首。郭受的詩是:“新詩海內流傳遍,舊德朝中屬望勞。郡邑地卑饒霧雨,江湖天闊足風濤。鬆醪酒熟旁看醉,蓮葉輕舟自學操。春興不知凡幾首?衡陽紙價頓時高。”(《杜員外兄垂示因作此寄上》)而韋迢在《潭州留別杜員外院長》一詩中,則讚美他“大名詩獨步”。杜甫當年從嶽陽往長沙途中曾作《南征》一詩,他長歎息說“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且不說同時代的人冷落了他,在他生時,殷攝於天寶末年編《河嶽芙靈集》,一些三四流的詩人都入選了,而杜甫卻有向隅之歎。他死後不久,高促武編《中興間氣集》,選錄至德到大曆末年二十六位詩人的作品,杜甫竟然未能入列。世上許多有抱負有才華的人,常常得不到認識和賞識,有如明珠暗投於塵封的角落,好似良駒局促於偏遠的一隅,有的人還屢遭厄運,抱憾甚至抱恨終生。然而,有些人卻僭居高位,浪得虛名,肥馬高車,錦衣玉食,一輩子似乎活得有滋有味。懷才不遇而困頓一生的杜甫,在生命即將結束的暮年,他得到郭受與韋迢的讚揚,雖說他們是文壇的無名之輩,雖杜甫和他們是淺友而非深交,但在杜甫淒涼寒冷的歲月,那不是如同兩盆爐火溫暖了他那顆已經凍僵的心嗎?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杜甫如此評價和歎息李白。不知他對自己是否也有這種預感?杜甫和李白一樣有千秋萬歲之名,這已是毫無疑問的了,李白的故裏與墓地我還無緣瞻拜,但河南鞏縣現為鞏義市的杜甫故居,卻依然激隘寒傖,杜甫墓園也隻是封土一堆,青碑一塊。而平江杜墓呢?60年代初期,墓頂和墓圍的紅色麻石,東邊的附碑及碑柱,均被挖掘一空去興修水利,好像一棟屋宇被揭瓦掀頂破門拆牆,遠比茅屋為秋風所破慘淡得多了,然而那是為農村水利事業作貢獻,杜甫該不會有多少怨言的。不料文革期間,他也被大張撻伐,一位在成都草堂大書過“世上瘡瘦,民間疾苦;詩中聖哲,筆底波瀾”的位高名重的學者,也一反昔常,對曾經極力讚頌的詩人橫加批判,但杜甫卻已無法申辯了,當時被“橫掃”的天下芸芸,又有誰能夠申辯?不過,紅衛兵倒確實搞得他驚魂不定,他們挖開封土堆的東前角,據說取出石製油燈兩盞,黴爛古書手稿一堆,在“兵荒馬亂”之中,這些遺物都已下落不明,無從查找,而聞訊前來的文物工作者考證東墓室的地質地與結構,斷定為唐代墓葬,這,大約是那些“破四舊”者所始料不及的功績吧?磨難仍然接踵而來,古已有之於今為烈的盜墓賊,不久前竟然也在部頭上動土,將杜墓打了一個大洞,時值年關,守墓的老人過了幾天才發覺,雖然報了案,公安局也來人調查,但到底盜走了一些什麽,眾說紛紜。盜墓賊絕不會讀杜甫的,杜甫從來不是大官也非大款,兒子無力將他的遺骸安葬故裏,孫子也是窮困的平民百姓,山河修阻,烽火遍地,40年後到底將祖父的靈樞遷回河南沒有,至今仍是疑案。生前兩袖清風,死後一貧如洗,有什麽好盜的呢?

  於是,在舊羅江的上遊,在拜別小田村杜甫墓之際,在唯有江聲似舊時的千古江聲濤裏,我輕聲吟誦北宋初年徐屯田的《過杜工部墳》一詩,權當專誠來謁的我們的心祭:

  水與汩羅接,天心深有存。

  遠移工部死,來伴大夫魂。

  流落同千古,風騷共一源。

  江山不受吊,寒日下西原。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