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2章 黃帝不死

  生在中國,不能信仰中國的東西實在是份遺憾。我想,和尚剃光頭發絕不在於頭發的沉重,而在於剔去人生的追求。求什麽樣的人生便有什麽樣的意義:老莊逍遙隱忍,恬淡消極;墨子工於心智,失之計較;韓非子鴻圖偉業,手段殘辣;儒學功名榮耀,又違性傷真。自從砸塌孔家店後,我不知道再該信仰我們的什麽。我們的傳統似乎並不鼓勵個人在心靈深處樹立信仰,孟薑女哭倒長城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例證。道德的力量高於一切,甚而允許摧垮民族的脊梁。

  至此,我成了一個毫無信仰的人,心的深處蒼茫一片好個遼闊。夜涼的時候,麵對這片荒原,竟有了下麵這些文字。

  軒轅廟是我們眾多宗祠中最特殊的一所,它樸素之至,既不雕欄,也不餾金。一色的青磚素瓦,在陽光下閃著悠悠的光澤,一株七人合抱不嚴的古柏便是唯一的風景了。那巨物距今已沐浴了近五千年的風雨,據說還是軒轅黃帝當年親手栽下的,後人奉名:黃帝手植柏。

  大殿內不供奉黃帝的真身,僅設一幅石刻的軒轅黃帝像。更沒有繚繞的香火。發了橫財但求夜裏能睡著覺的,或太想做官的人,進得殿內自然就免開俗嘴了,黃帝是不助長人的隱私的。

  黃帝是很有胸襟的,他一身青衣素袍地站在石壁上,恐怕是被供奉者中唯一站著的至尊了。在石刻內,黃帝的頭微微向內側著,雙手上下分揚,一副解說員的模樣,指向隱於他身後的一群智慧創造發明者:造字的倉頜,建屋造船的共鼓、貨狄,製陶的寧封,釀酒的杜康,以及火鐮的發明者祝融,一代神醫俞跗。在累世的供奉者麵前,不端坐著承受後人的朝覲,而是把人們的注意力引向那些為人類的進步而腳踏實地工作著的勞務者的身上,這是唯黃帝僅有的美德。黃帝陵是一座衣冠塚。黃帝在百姓的心裏是沒有死的。任何懷念都是有源頭的,隻要這源頭是一份具體的、實在的、可以隨時觸摸的東西。這就像滾雪球,隻要有一個堅固的內核,外表的積累會越來越巨大。相傳黃帝活到一百一十歲的時候,玉皇大帝命九天玄女托夢給黃帝,說:“你戰蚩尤,降神農,一統三大部落,建立了部落聯盟,創立了世上第一個中央共主的國家;你做衣冠、造舟車、教蠶桑、定算數;製音律、創醫學、發明指南車,百民安居樂業。因你功大無邊,玉帝決定召你乘龍回天宮。”“這功名怎麽全部落在自己頭上了呢?”黃帝恍惚醒來,一連數日為此事苦忖。最後決定到首山采銅,搬到荊山鑄鼎。黃帝命工匠把凡是對國家有貢獻的人的名字全部刻在鼎上,對貢獻特別大的幾位大臣,連肖像也一並銘刻下來,以資後人悼念。五百天之後,身高一丈三的巨鼎終於鑄造成功了。黃帝命人把它搬到荊山腳下,同時召開寶鼎鑄成的慶功儀典。這一天,人們從四麵八方趕來,人如潮湧。正值儀典的高潮,一巨龍從天而降,龍頭一直觸到寶鼎上。在場的人們個個目瞪口呆,張皇失措,不知發生了什麽事。這時,黃帝緩步跨上龍背,儀態萬方地向人們點頭作別,巨龍升上天空。至橋山(即黃陵縣)上空,黃帝對巨龍說:“我在荊山鑄鼎,已一年多時間沒回橋國,這裏的臣民在等我回來,你能否停一下,我要與他們辭別,再看一看我親手栽的柏樹。”巨龍便在橋山降落下來。橋國的臣民聽說黃帝乘龍升天,便奔走相告,一起湧至橋山,將巨龍團團圍住。黃帝不能下龍背,隻好在龍背上與大家作別。人們依依不舍,不忍黃帝離開人間,有的拽住黃帝的衣襟和鞋子,有的牽著巨龍的胡須。圍攏的人越聚越多,正在難分難解之際,時辰已到,巨龍抖動龐大的身軀,騰空而起,臣民們有的扯下黃帝的衣襟,有的拽掉黃帝的一隻鞋子,連黃帝懸在腰間的寶劍也被扯了下來。人們再也見不到黃帝了,傷痛之後,為了便於永久的懷念,便將黃帝的衣襟、鞋子和寶劍埋在橋山之巔。這便是黃帝陵的源頭。

  之後,每年的春天,冰凍的土地蘇醒的時候,百姓們便自發地到橋山之巔祭奠黃帝,這以後就成了定例。人們拿著自釀的家酒和蒸製的各種吉祥物形狀的麵點,貧窮的人家便以野花編織的花束、花籃及水果,向黃帝誠表一片敬意。祭奠黃帝是不用牛羊牲畜的,不是因為黃帝是一個素食家,而是因為黃帝是第一個倡導飼六畜以興旺人類的君王,這便是“民祭”。漢代以後,又有了“公祭”。每年清明節這一天,或帝王躬身親行,或派遣要臣祈願黃帝的在天之靈,保佑權業的安泰。但“公祭”始終沒有取代“民祭”,二者是並行的,且“民祭”更隆重,往往持續幾日。

  1937年的清明節在黃帝陵的曆史上是特殊的。這一天黃帝被“公祭”了兩次。先是蔣介石的國民政府派遣的陝西省黨部要員組成的公祭團。之後是中國共產黨的領袖毛澤東、朱德的使者林祖涵等一行,其洋洋灑灑的祭文是出自毛澤東指點江山的巨手。當年,那段祈告黃帝的文字,博得了國人極大的敬意。

  黃帝陵有一棵柏樹是相當奇妙的。

  西漢無封元年秋天,漢武帝劉徹召集十二位將軍,調集十八萬人民,北巡邊疆,大軍馳道北上,出長城,登單於台,直抵邊關,威震匈奴未敢出兵交戰。漢武帝等了數日,恐延了封禪時間,決定收兵回京城。為了節省時間,大軍沒有從原道返回,而改從延安以南直插廬州、坊州,行至陽周郡(今黃陵縣)橋山,看到山頂上高大雄偉的黃帝陵塚,即下令停止行軍,備禮致祭,不論將士,不論尊卑,數十萬人僅一天一夜時間便在黃帝陵的對麵築起一座高大的祈仙台。第二天旭日東升的時候,漢武帝命令十八萬大軍列仗橋山,俯首默祭。武帝卸下身上盔甲,掛在一棵柏樹上,然後獨自登台,祈願黃帝保佑大漢江山永遠太平。這便是史載的“十八萬大軍祭黃陵”。

  漢武帝掛過盔甲的這棵柏樹,自此以後,周身上下斑痕連連,縱橫成行,樹枝樹幹皆如此。這便是橋山柏中獨一無二的“掛甲柏”。每年清明節前,這棵古柏枝幹上流出的柏液凝結為球狀,陽光下寶石般晶瑩閃閃。清明節一過,柏液中斷,古柏從枝到幹,又恢複了密密麻麻的甲痕。

  黃帝陵從山巔到山腳,是不掛“保護樹木違者罰款”的木牌的。在民間有這樣的傳說:橋山古柏,棵棵都是神樹,誰亂砍全家都要遭殃的。有一個好吃懶做的人,以行竊為生。一年冬天,天降大雪,這個人凍得實在忍不住了,便上橋山砍了一擔柏樹枝回家升火取暖,誰知隻冒濃煙,不起火焰,越吹濃煙越大,最後把他嗆倒在地,口吐鮮血氣絕身死。自此以後,再沒有人隨便砍橋山的古柏了。現在,即使孩子撿回了枯樹枝,家中的老人也會嚴厲責罵,責令把樹枝送回原處。橋山古柏就是這樣一代一代保護下來的。康熙年間,一位縣令想普查橋山到底有多少柏樹,命人查了數日也沒結果,隻好作罷。1939年,中部縣(即黃陵縣)縣長郎山調集一個民團,將橋山劃地為段,編列序號,命士兵在樹上依次張貼,錯者罰大洋五塊,打四十軍棍。經過十九天普查,得知橋山共有古柏六萬一千二百八十六棵,並將這一結果載入黃陵誌。

  1990年4月5日,我清楚地記著那一天的天氣、風向甚至氣溫的變化。在黃帝陵,那天早晨有點涼,但天氣晴朗。到了中午又有點陰,卻絲毫沒有影響清早就聚至橋山之巔的數萬朝聖者。頭一天晚上我沒有睡好,不僅僅是因為興奮。頗具規模的黃陵賓館那天是爆滿的,一直到淩晨兩點鍾,從許多房間,甚至走廓的通道處都回響著激動的聲音:京腔、粵語、土家語及費勁的南方普通話、陝西方言,乃至英語時起時落,一位“公祭”的組織人員告訴我,每年歸來尋根祭祖的華僑、台胞都有數千人。正是這位朋友的幫助,到黃帝陵之前,我就得到了一張塑製的“九〇年公祭黃帝陵陪祭人”的綠卡。“公祭”開始後,我才知道了這個綠卡的重要。這是一張特別通行證,隻少數人才有把它別在胸前,便可以優越地走在隊伍的最前麵,並且站入祭台中心,在三位主祭人宣讀祭文之後,向黃帝有組織的鞠躬。沒有這個綠卡的人隻能站在外圍。鞠躬這份禮儀是不宜單幹的,隻是在有組織的公共場所才具莊嚴感。我至今仍感激西安的那位朋友,在90年代的第一個清明節,為我提供了一次向我祖軒轅黃帝莊嚴致禮的機會。

  尼采說:上帝死了;上帝說:尼采才死了呢。

  黃帝不死。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