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5章 讀書

  “讀書”這個題,似乎很平常,也很容易。然而我卻覺得這個題目很不好講。據我所知,“讀書”可以有三種說法:

  (一)要讀何書關於這個問題,《京報副刊》上已經登了許多時候的“青年必讀書”;但是這個問題,殊不易解決,因為個人的見解不同,個性不同。各人所選隻能代表各人的嗜好,沒有多大的標準作用。所以我不講這一類的問題。

  (二)讀書的功用從前有人作“讀書樂”,說什麽“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現在我們不說這些話了。要說,讀書是求知識,知識就是權力。這些話都是大家會說的,所以我也不必講。

  (三)讀書的方法我今天是想根據個人經驗,同諸位談談讀書的方法。我的第一句話是很平常的,就是說,讀書有兩個要素:

  第一要精,第二要博。

  現在先說什麽叫“精”。

  我們小的時候讀書,差不多每個小孩都有一條書簽,上麵寫十個字,這十個字最普遍的就是“讀書三到:眼到,口到,心到。”現在這種書簽雖不用,三到的讀書法卻依然存在。不過我以為讀書三到是不夠的;須有四到,是:“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我就拿它來說一說。

  眼到是要個個字認得,不可隨便放過。這句話起初看去似乎很容易,其實很不容易。讀中國書時,每個字的一筆一畫都不放過。近人費許多工夫在校勘學上,都因古人忽略一筆一畫而已。讀外國書要把A,B,C,D……等字母弄得清清楚楚。所以說這是很難的。如有人翻譯英文,把port看作pork,把oats看作oaks,於是葡萄酒一變而為豬肉,小草變成了大樹。說起來這種例子很多,這都是眼睛不精細的結果。書是文字做成的,不肯仔細認字,就不必讀書。眼到對於讀書的關係很大,一時眼不到,貽害很大,並且眼到能養成好習慣,養成不苟且的人格。

  口到是一句一句要念出來,前人說口到是要念到爛熟背得出來。我們現在雖不提倡背書,但有幾類的書,仍舊有熟讀的必要:如心愛的詩歌,如精采的文章,熟讀多些,於自己的作品上也有良好的影響。讀此外的書,雖不須念熟,也要一句一句念出來,中國書如此,外國書更要如此,念書的功用能使我們格外明了每一句的構造,句中各部分的關係。往往一遍念不通,要念兩遍以上,方才能明白的。讀好的小說尚且要如此,何況讀關於思想學問的書呢?

  心到是每章每句每字意義如何?何以如是?這樣用心考究。但是用心不是叫人枯坐冥想,是要靠外麵的設備及思想的方法的幫助。要做到這一點,須要有幾個條件:

  (一)字典,辭典,參考書等等工具要完備。這幾樣工具雖不能辦到,也當到圖書館去看。我個人的意見是奉勸大家,當衣服,賣田地,至少要置備一點好的工具。比如買一本《韋氏大字典》,勝於請幾個先生。這種先生終身跟著你,終身享受不盡。

  (二)要做文法上的分析。用文法的知識,作文法上的分析,要懂得文法構造,方才懂得它的意義。

  (三)有時要比較參考,有時要融會貫通,方能了解。不可但看字麵。一個字往往有許多意義,讀者容易上當。例如turn這字:

  作外動字解有十五解,作內動字解有十三解,作名詞解有二十六解,共五十四解,而成語不算。

  又如strike:

  作外動字解有三十一解,作內動字解有十六解,作名詞解有十八解,共六十五解。

  又如go字最容易了,然而這個字:

  作內動字解有二十二解,作外動字解有三解,作名詞解有九解,共三十四解。

  以上是英文字須要加以考究的例子,英文字典是完備的;但是某一字在某一句究竟用第幾個意義呢?這就非比較上下文,或貫串全篇,不能懂了。

  中文較英文更難,現在舉幾個例:

  祭文中第一句“維某年月日”之“維”字,究作何解?字典上說它是虛字。《詩經》裏“維”字有二百多,必需細細比較研究,然後知道這個字有種種意義。

  又《詩經》之“於”字,“之子於歸”“鳳凰於飛”等句,“於”字究作何解?非仔細考究是不懂的。又“言”字人人知道,但在《詩經》中就發生問題,必須比較,然後知“言”字為聯接字。諸如此例甚多,中國古書很難讀,古字典又不適用,非是用比較歸納的研究方法,我們如何懂得呢?

  總之,讀書要會疑,忽略過去,不會有問題,便沒有進益。

  宋儒張載說:“讀書先要會疑。於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他又說:“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又說“學貴心悟,守舊無功。”

  宋儒程頤說:“學原於思。”

  這樣看起來,讀書要求心到;不要怕疑難,隻怕沒有疑難。工具要完備,思想要精密就不怕疑難了。

  現在要說手到。手到就是要勞動勞動你的貴手。讀書單靠眼到,口到,心到,還不夠的,必須還得自己動動手,才有所得。例如:

  (1)標點分段,是要動手的。

  (2)翻查字典及參考書,是要動手的。

  (3)做讀書劄記,是要動手的。劄記又可分四類:

  (a)抄錄備忘。

  (b)作提要,節要。

  (c)自己記錄心得。張載說“心中苟有所開,即便劄記。不則還塞之矣。”

  (d)參考諸書,融會貫通,作有係統的著作。

  手到的功用,我常說:發表是吸收知識和思想的絕妙方法。吸收進來的知識思想,無論是看書來的,或是聽講來的,都隻是模糊零碎,都算不得我們自己的東西。自己必須做一番手腳,或做提要,或做說明,或做討論,自己重新組織過,申敘過,用自己的語言記述過,——那種知識思想方才可算是你自己的了。

  我可以舉一個例。你也會說“進化”,他也會談“進化”,但你對於“進化”這個觀念的見解未必是很正確的,未必是很清楚的;也許隻是一種“道聽途說”,也許隻是一種時髦的口號。這種知識算不得知識,更算不得是“你的”知識。假使你聽了我這句話,不服氣,今晚回去就去遍翻各種書籍,仔細研究進化論的科學上的根據;假使你翻了幾天書之後,發憤動手,把你研究所得寫成一篇讀書劄記;假使你真動手寫了這麽一篇“我為什麽相信進化論?”的劄記,列舉了(一)生物學上的證據,(二)比較解剖學上的證據,(三)比較胚胎學上的證據,(四)地質學和古生物學上的證據,(五)考古學上的證據。(六)社會學和人類學上的證據。

  到這個時候,你所有關於“進化論”的知識,經過了一番組織安排,經過了自己的去取敘述,這時候這些知識方才可算是你自己的了。所以我說,發表是吸收的利器;又可以說,手到是心到的法門。

  至於動手標點,動手翻字典,動手查書,都是極要緊的讀書秘訣,諸位千萬不要輕輕放過。內中自己動手翻書一項尤為要緊。我記得前幾年我曾勸顧頡剛先生標點姚際恒的《古今偽書考》。當初我知道他的生活困難,希望他標點一部書付印,賣幾個錢。那部書是很薄的一本,我以為他一兩個星期就可以標點完了。哪知顧先生一去半年,還不曾交卷。原來他於每條引的書,都去翻查原書,仔細校對,注明出處,注明原書卷第,注明刪節之處。他動手半年之後,來對我說,《古今偽書考》不必付印了,他現在要編輯一部疑古的叢書,叫做“辨偽叢刊”。我很讚成他這個計劃,讓他去動手。他動手了一兩年之後,更進步了。又超過那“辨偽叢刊”的計劃了,他要自己創作了。他前年以來,對於中國古史,做了許多辨偽的文字;他眼前的成績早已超過崔述了,更不要說姚際恒了。顧先生將來在中國史學界的貢獻一定不可限量,但我們要知道他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他的手到的工夫勤而且精。我們可以說,沒有動手不勤快而能讀書的,沒有手不到而能成學者的。

  第二要講什麽叫“博”。

  什麽書都要讀,就是博。古人說:“開卷有益”,我也主張這個意思,所以說讀書第一要精,第二要博。我們主張“博”有兩個意思:

  第一,為預備參考資料計,不可不博。

  第二,為做一個有用的人計,不可不博。

  第一,為預備參考資料計。

  在座的人,大多數是戴眼鏡的。諸位為什麽要戴眼鏡?豈不是因為戴了眼鏡,從前看不見的,現在看得見了;從前很小的,現在看得很大了;從前看不分明的,現在看得清楚分明了?王荊公說得最好:

  世之不見全經久矣。讀經而已,則不足以知經。故某目百家諸子之書,至於《難經素問本草》諸小說,無所不讀;農夫女工,無所不問;然後於經為能知其大體而無疑。蓋後世學者與先王之時異矣;不如是,不足以盡聖人故也……致其知而後讀,以有所去取,故異學不能亂也。惟其不能亂,故能有所去取者,所以明吾道而已。

  他說:“致其知而後讀。”又說“讀經而已,則不足以知經。”即如《墨子》一書在一百年前,清朝的學者懂得此書還不多。到了近來,有人知道光學,幾何學,力學,工程學等……,一看《墨子》,才知道其中有許多部分是必須用這些科學的知識方才能懂的。後來有人知道了倫理學,心理學……等,懂得《墨子》更多了。讀別種書愈多,《墨子》愈懂得多。

  所以我們也說,讀一書而已則不足以知一書。多讀書,然後可以專讀一書。譬如讀《詩經》,你若先讀了北大出版的《歌謠周刊》,便覺得《詩經》好懂的多了;你若先讀過社會學,人類學,你懂更多了;你若先讀過文字學,古音韻學,你懂得更多了,你若讀過考古學,比較宗教學等,你懂得的更多了。

  你要想讀佛家惟識宗的書嗎?最好多讀點倫理學,心理學,比較宗教學,變態心理學。

  無論讀什麽書總要多配幾副好眼鏡。

  你們記得達爾文研究生物進化的故事嗎?達爾文研究生物演變的現狀,前後凡三十多年,積了無數材料,想不出一個簡單貫串的說明。有一天他無意中讀馬爾薩斯的人口論,忽然大悟生存競爭的原則,於是得著物競天擇的道理,遂成一部破天荒的名著,給後世思想界打開一個新紀元。

  所以要博學者,隻是要加添參考的材料,要使我們讀書時容易得“暗示”;遇著疑難時,東一個暗示,西一個暗示,就不至於呆讀死書了。這叫做“致其知而後讀”。

  第二,為做人計。

  專工一技一藝的人,隻知一樣,除此之外,一無所知。這一類的人,影響於社會很少。好有一比,比一根旗竿,隻是一根孤拐,孤單可憐。

  又有些人廣泛博覽,而一無所專長,雖可以到處受一班賤人的歡迎,其實也是一種廢物。這一類人,也好有一比,比一張很大的薄紙,禁不起風吹雨打。

  在社會上,這兩種人都是沒有什麽大影響,為個人計,也很少樂趣。

  理想中的學者,既能博大,又能精深。精深的方麵,是他的專門學問。博大的方麵,是他的旁搜博覽。博大要幾乎無所不知,精深要幾乎惟他獨尊,無人能及。他用他的專門學問做中心,次及於直接相關的各種學問,次及於間接相關的各種學問,次及於不很相關的各種學問,以次及毫不相關的各種泛覽。這樣的學者,也有一比,比埃及的金字三角塔。那金字塔高四百八十英尺,底邊各邊長七百六十四英尺。塔的最高度代表最精深的專門學問;從此點以次遞減,代表那旁收博覽的各種相關或不相關的學問。塔底的麵積代表博大的範圍,精深的造詣,博大的同情心。這樣的人,對社會是極有用的人才,對自己也能充分享受人生的趣味。宋儒程顥說的好:

  須是大其心使開闊:譬如為九層之台須大做腳始得。

  博學正所以“大其心使開闊”。我曾把這番意思編成兩句精淺的口號,現在拿出來貢獻給諸位朋友,作為讀書的目標:

  為學要如金字塔,要能廣大要能高。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