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一章 十一史思明力量日益強大

  史思明與安祿山同時起兵反唐,故而後人稱這次曆史事件為安史之亂。安祿山從範陽南進,奪取洛即,建國稱帝。史思明奉自在河北一帶攻取唐展的郡縣。擴大以範陽為基地的叛軍地盤。他曾率叛軍攻取常山,俘虜堅守常山、英勇抗擊叛軍的顏杲卿。不久,為了爭奪常山,與郭子儀、李光弼又進行大戰,雖然被打得落花流水,但他仍然繼續與唐軍為敵。後來,他又統兵進攻太原,被李光弼打敗,打了。盡管如此,他在作戰中還是不斷發展自己的勢力。由於其力量不斷發展壯大,而且占據有相當大的地盤。故而他對安慶緒就不像對安探山那樣一從,安慶緒對他也逐步感到有了尾大不掉的喊膝。這樣一來,就使安慶緒和史想明之間的矛盾日益加深。同時,安慶緒也缺乏安祿山的能力和威望,史思明又是他的父輩,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裏。這就決定叛軍肉部的矛盾難皿調和。叛軍失致的自運也就不可監免了。

史思明的出身

史思明,與安祿山是同鄉,也是營州雜胡。初名史率幹,後被玄宗賜名史思明。

史思明不僅與安祿山同鄉裏,而且還是同歲,也同樣通多種民族語言,又都為互市郎。由於他負宮債難以償還,遂逃亡奚人城巾。被奚人俘虜後,奚人欲將其殺死。於是,他冒充唐朝的和親使,並且裝模作樣地說:你們如果殺了我,將會為你們國家招來大禍。後來,他見了奚王,長揖不拜,遭到責問時,他又非常傲慢地說:“天子使見小國君不拜,禮也”奚王雖然忿怒,但又擔心得罪唐朝皇帝,故而不得不以禮相待後來,史思明臨行時,奚王又派百人隨其人朝。

史思明為了以功贖罪,欲挾持奚人將領表示立功,於是,他對奚王說:“王遣人雖多,觀其才皆不足以見大子。聞王有良將瑣高者,何不使之人朝!’嚼奚王根本不理解他的用意,遂命瑣高與部下30人隨史思明人朝。

史思明與瑣高等將至平盧,史思明先於暗中派人向平盧軍使裴休子通報消息說:奚王派瑣高率精銳部隊而來,聲言人朝,實際上是要襲擊平盧軍城,望能早做準備,消滅他們。裴休子信以為真,表麵上列隊歡迎瑣高等奚人,待將他們迎至館舍時,一舉將奚人全部坑殺,把瑣高送往幽州。幽州節度使張守掛認為史思明立了大功,遂以他為果毅,又升為將軍。後來,他有了人朝奏事的機會,曾麵見玄宗,玄宗對他頗有好感,遂賜他名思明。

天寶十載八月,安祿山率幽州、平盧、河東三道兵6萬人進攻契丹,由奚人騎兵2000人做向導,向北進軍1000餘裏,到土護真水時,遇到大雨。安祿山晝夜兼程,繼續前進到契丹牙帳,契丹大為震動。由於下雨的影響,弓弩筋膠皆都鬆弛,難以發揮作用,而且晝夜行軍,軍士十分疲憊。於是,大將何思德建議,不要急於進攻,隻圍困數日,即可迫使契丹投降。安祿山認為何思德畏縮不前,欲將其斬首。何思德立即表示要求帶罪立功,衝鋒陷陣在前,以死效忠安祿山。不料,此人麵貌很像安祿山。契丹人為了捕殺安祿山,集中力量向何思德進攻,結果,何思德很快被殺。契丹人以為真的殺了安祿山,故而勇氣怡增,更加奮勇作戰。奚人本來為安祿山做向導,這時看到契丹人殺了何思德,士氣高漲,遂又反戈一擊,與契丹兵共同打擊安祿山,致使安祿山幾乎全軍覆沒。安祿山馬鞍中箭,冠替折斷,鞋也丟失,獨與麾下20騎逃脫,夜間,逃至師州〔在營州境內)。安祿山把這次失敗的責任歸罪於由突厥來降的左賢王哥解和河東兵馬使魚承仙,並將這二人斬首。

這時的史思明是平盧兵馬使,他也隨安祿山進攻契丹。安祿山作戰失敗,他擔心安祿山加罪於他,遂逃人山穀約20天。在這期間,他收集散卒,得700人,然後去見安祿山,安祿山非常高興的說:我有了你,還有什麽可憂慮的呢!史思明離開安祿山後對別人說:如果我要早日出來,已經和哥解一樣也被殺頭了。由此看來,史思明對安祿山的為人卜分了解,所以,他在和安祿山的共事中,言行能夠一致例,他就保持一致;在有所分歧時,他又善於察言觀色,采取有效措施,保護自己這正是一個野心家在複雜的環境中,善於運用狡猾的手段保護自己,發展勢力的本色。

正因為史思明有一套對付安祿山的辦法,所以,安祿山一直重用史思明。在契丹兵圍攻師州時,安祿山又命史思明打退了契丹的軍隊。

史思明與安祿山叛亂

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安祿山開始叛亂,史思明是個積級參與者。安祿山舉兵南下,史思明留在河北。這樣一來,安祿山對史思明隻能是遙控,難以直接指揮,無形之中,給史思明獨立發展勢力提供了方便。

天寶於四載十二月,安祿山剛渡過黃河,正在向榮陽進軍,平原太守顏真卿在黃河以北組織力量,反對安祿山叛亂。另外,曾一度敖迫順從的顏杲卿,也在常山舉起了反對安祿山的旗幟。顏真卿、顏杲卿互相呼應,對安祿山的後方形成了威脅。同時,顏杲卿還曾派人到範陽暗中對安祿山的範陽留守賈循進行策反,雖然沒有成功,但也使安祿山深感後方不安。於是,安祿山命史思明、李立節、蔡希德等將領率軍進攻常山、博陵。

至德元年正月,在顏杲卿的守備尚未完成時,史思明、蔡希德已經進逼常山城下。顏杲卿向太原尹王承業求援,王承業擁兵不救。如前所述,顏杲卿曾殺了叛軍將領李欽湊,又俘虜了叛軍將領何千年、高邀。王承業為了竊取這些功勞,遂向玄宗上表說是自己所為。這時他當然不願顏杲卿再次立功,以使自己相形見細。顏杲卿孤軍奮戰,以至糧盡矢絕,最後失敗。

史思明等攻克常山以後,又繼續進攻響應顏杲卿,反對安祿山叛亂的各郡。在史思明強攻威脅之下,先後歸附叛軍的各郡有鄴、廣平、矩鹿〔即邢州,治所在今河北邢台)、趙、上穀、博陵、文安、魏、信都。在以上各郡都紛紛降敵的時候,饒陽太守盧全誠倒獨樹一幟,繼續堅決反對安祿山叛亂。

勿庸置疑,史思明決不允許反對叛亂的勢力存在。首先,他打敗了兩支來增援盧全誠的軍隊,一支是河間司法李類的7000人;另一支是景城長史李煒派其子李祀率領的8000人。接著,史思明就圍攻饒陽,前後29天,未能攻下。

正當史思明圍攻饒陽不下時,至德元年二月,李光弼所率唐軍攻取了常山。史思明獲知常山被唐軍占領的消息,立即解饒陽之圍,又轉向常山。史思明與李光弼相持40餘日,後因郭子儀增援李光弼,史思明大敗。史思明先逃奔趙郡,又到博陵。在他到達博陵時,博陵已經又投降了唐軍,史思明忿怒異常,遂把所有郡官全都殺死。

五月,史思明收集散兵數萬人,重新整頓隊伍。另外,蔡希德到洛陽向安祿山報告了戰況,安祿山又命蔡希德率2萬人增援史思明。同時,安祿山又命接替賈循負責範陽軍事的牛延琦從範陽發兵萬餘人援助史思明。這樣以來,史思明又有了5萬餘人的隊伍。

五月二十九日,史思明與郭子儀、李光弼大戰於嘉山,在大戰中史思明落馬,頭盔丟失,鞋子脫落,露髻跳足,把折斷了的槍當做拐杖,步行逃奔博陵。史思明的失敗,使安祿山大為震驚,甚至使安祿山有放棄洛陽,回到範陽的打算,隻是因其部將田乾真等極力勸阻,才又穩定下來。

六月,正當李光弼圍攻博陵時,聽到唐軍在潼關失敗的消息,故而主動撤退,史思明尾隨其後,又被李光弼打敗。

正當此時,唐平盧節度使劉正臣欲襲擊範陽、尚未進至範陽,史思明即引兵迎擊,打敗劉正臣,劉正臣棄妻子而走,損失士卒7000餘人由此看來,史思明確是安祿山留在河北一帶的主要將領。唐軍李光弼、郭子儀部從何東道東出井了,進軍河北道,史思明部是阻擋其前進的主要力量;劉正臣率部從東向西襲擊範陽,又是史思明擊潰了這支西進的力量。顯而易見,史思明保衛了範陽,支撐了叛軍在河北的局麵,使安祿山有了相對穩定的後方。不言麵喻,史思明在安祿山集團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太原之戰

由於叛軍攻進憧關,占據長安,李光弼、郭子儀奉命撤軍井9以西,大大減輕了史思明的壓力。於是,史思明又在河北一帶大肆擴充勢力。常山位於井了之東,是河東道與河北道交往的必經重鎮。安祿山叛亂後,唐軍與叛軍反複爭奪此地。既然李光弼、郭子儀重兵撤去,史思明當然不會放過奪取的機會。

本來,李光弼、郭子儀撤退時,留常山太守王儷統率景城〔今河北滄州西)、河間團練兵守常山。由於王鋪畏敵如虎,膽怯不敢迎敵,欲投降叛軍,結果被部下所殺。為了固守常山,常山諸將看到信都太守鳥承恩靡下有3000朔方兵,戰鬥力很強,遂派人請烏承思鎮守常山。但由於烏承恩猶豫不決,沒有勇氣接受這一任務,故而給史思明提供了進攻常山的良機。至德元年九月,史思明攻陷常山,殺數千人之多。

與此同時,史思明還先後攻占了槁城、趙郡。使史思明付出了較大代價的是九門之戰。七月,史思明、蔡希德率軍萬人進攻九門。十日後,九門偽降,埋伏軍士於城上。待史思明登城時,伏兵突然襲擊,史思明措手不及,從城上墜下,忍受重傷,逃奔博陵一直到八月初十,史思明才攻克九門,為了報複突然襲擊之仇,史思明慘殺九門數千人。

十月,史思明又先後攻陷河間、景城,樂安〔即棣州,治所在今山東惠民東南)舉郡投降,平原的顏真卿自感力不能敵,棄郡渡河南走,信都的烏承思也向史思明投降。最後,史思明又攻陷堅持時間最久的饒陽。到至德元年十一月,河北一帶曾經高漲一時的反安祿山浪潮,基本上被史思明鎮壓下去了。

史思明穩定了河北的形勢,又西經井隆,開始進攻太原了。至德二年〔757)正月,史思明聯合各路叛軍,向太原進軍。史思明從博陵出發,蔡希德從上黨出太行山,高秀岸從大同向南,牛廷介從範陽出發,共有10萬人的兵力,集中於太原。

這時,負責太原防務的是李光弼。李光弼與郭子儀在常山一帶大敗安祿山後,本來打算北取範陽,顛覆安祿山的巢穴。但由於玄宗的錯誤決策,憧關失守,肅宗在靈武即位,身邊沒有武裝力量,遂派宦官劉智達調李光弼、郭子儀赴行在。李光弼被任命為戶部尚書、北都留守,並兼任宰相。接著,就帶領景城、河間兵5000人,駐守太原。

李光弼進駐太原,並不順利。原來在太原的河東節度使王承業,因為軍政鬆弛,朝廷派侍禦史崔眾繳了他的兵權,不久又派宦官將他殺死。崔眾侮辱王承業,並繳了他的兵權,李光弼甚為不滿。這時,李光弼奉命接收崔眾的兵權,崔眾也甚為不悅。崔眾見了李光弼,毫無禮節,又不按時交出兵權,李光弼怒不可遏,遂殺了崔眾。

至德二年正月,史思明等10萬大軍兵臨太原城下。這時的李光弼,因其精銳部隊都被調往靈武,在太原者隻是一些團練烏合之眾,數量不足1萬。史思明麵對這種形勢,非常樂觀,認為太原指日可取;得了太原,就可長驅西進,直取靈武,甚至河隴一帶。太原諸將,也頗感恐懼,要求加緊修城,以便防禦。李光弼反對這種建議道:“太原城周四十裏,賊垂至而興役,是未見敵先自困也。”他的辦法是於城外挖壕,又作數十萬磚,大家都不知其用意。在史思明開始進攻時,李光弼用磚在適當位置增築堡壘,損壞後立即補修。史思明攻城困難,派人到太行山以東搬取攻城用具,並以胡兵3000人護送,行至廣陽,遭唐軍襲擊,胡兵全部被殺。

史思明圍攻太原一月有餘,毫無進展。於是,他選取銳軍士組成遊兵,他對這些遊兵的要求是:“我攻其北則汝潛趣其南,攻東則趣西,有隙則乘之”這就是說,史思明組織遊兵的目的,是以聲東擊西的辦法,尋找攻城的可乘之機,機動靈活的突然攻城。但由於李光弼軍令嚴整,所有士卒無一鬆懈,致使史思明遊兵四處尋找不到可乘之機。

李光弼為了充分發揮每一個人的作用,他對軍中凡有一技之長者,都因材施用。當他發現軍中有錢工3人,善穿地道時,他立即給這3人提供了發揮作用的機會。

當史思明攻城受挫時,史思明的士卒常常仰視城上守軍,態意辱罵。李光弼就派人挖地道通往叛軍辱罵之處。在史思明士卒正在悠意辱罵時,唐軍突然從地道出現,將辱罵者曳其足拉人地道,然後送至城邊斬首。叛軍根本沒有預料到李光弼這一舉措,都以為是神的作用,故而稱此為‘地藏菩薩氣從此以後,叛軍走路都俯視地麵,時刻提心吊膽地擔心足下有地道,再不敢仰視城上,辱罵唐軍了。

史思明另打主意,在城外堆土成山,使地麵高起,接近城頭,然後用梯子登城,李光弼針鋒相對,在近城處挖地道,使叛軍所堆土山突然下陷。不能登城。在史思明迫使士卒強攻時,李光弼又以強弩發巨石擊殺攻城者。由於攻城者人多,蜂擁而上,成為密集人群,故而強弩發巨石的威力更大,一發有擊殺20餘人者,史思明的曉將勁卒死者十分之二三。史思明的損失嚴重,隻得退軍於李光弼用強弩發巨石的威力以外。雖然史思明屢遭失敗,但其兵力仍占優勢,太原仍在其圍困之中。

安祿山被殺後,安慶緒雖然繼承了他的地位,但由於安慶緒“素懦弱,言詞無序”,一切聽從嚴莊的擺布,當然不可能有安祿山的能力和威望,做為父輩的史思明,本來對安祿山就沒有忠心,如果說他對安慶緒更缺乏誠意,也是無庸置疑的。同時,安祿山在世時,他已經在河北一帶發展了相當大的勢力,有了與安慶緒分庭抗禮的資本。這就是史思明後來拒不從命,見死不救,進而對安慶緒取而代之的根本原因。

安慶緒即位後,命史思明為範陽節度使,兼領恒陽軍事。範陽是安祿山的起家之地,安祿山攻取洛陽、長安後,把在兩京得到珍貴貨物全都運到了範陽。因此,史思明據有範陽,既有了充裕的物質財富,又有廣大的重要地盤,還有強大的武裝力量,這就促使史思明更加驕橫不可一世,他把安慶緒根本不放在眼裏。這樣一來,史思明與安慶緒之間的矛盾就愈演愈烈,日益不可收拾了。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