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前絕後的軍事大帝國
《提爾西特和約》的締結使拿破侖一躍而成為歐洲大陸最大的獨裁者,達到了曆史上任何一位統治者都未曾有過的高不可攀的權力頂峰。通過一係列擴張戰爭,拿破侖重建並擴大了昔日查理大帝的光輝霸業,其疆域廣闊無比,西起大西洋,北達波羅的海,南至意大利半島的靴尖,東端則已伸展到了巴爾幹半島的達爾馬提亞海岸。拿破侖擁有四頂頭銜,他不僅是法蘭西帝國的專製皇帝,還是意大利國王,萊茵邦聯(薩克森也參加進來)的保護者,瑞士的統治者。他對下述這些地區同樣有著絕對的發號施令權:比利時、西德意誌、皮埃蒙特和熱那亞已被納人了法蘭西大帝國疆域內;在荷蘭,他委派了弟弟路易做國王;在那不勒斯,國王是他的兄長約瑟夫;在德意誌中北部地區,他建立了一個威斯特法利亞王國,交給他的另一個弟弟熱羅姆治理;在過去從屬於奧地利的大片七地,他奪來後交給了自己的附庸巴伐利亞國王;在歐洲大陸北部沿海地區,漢堡、不來梅、呂貝克、但澤和柯尼斯堡等重要貿易港口都在法軍占領之下;在波蘭地區,駐紮著達武元帥的占領軍,拿破侖把新成立的華沙大公國交給另一個附庸和奴仆薩克森國王。此外,地中海上的愛奧尼亞群島和達爾馬提亞海岸也屬於拿破侖。在歐洲傳統強國中,普魯士隻剩下很小一部分領土,從昔日的一等歐洲強國淪落為拿破侖的小唆up,對他的每一句話都是心驚膽戰;奧地利屢戰屢敗,此刻也是不聲不響,表示順從;俄國剛剛與法國結成同盟;隻剩一個英國還在繼續進行鬥爭。控製如此龐大的帝國,駕馭如此眾多的民族,這不是一般的統治者力所能及的,而對拿破侖這樣一個軍事天才來說,抬理比征服更難。他的策略很簡單,就是在武力基礎上的掠奪和壓榨。
從法國人民和其他被奴役的國家人民那裏殘酷榨馭來的帝國收人每年可達7.5億至7.7億法郎,足夠補償拿破侖的巨額支出,連龐大的軍費開支也可一並報銷。
意大利算是不依附於法國的“獨立”王國,每年也要繳納給法國3600萬金法郎。至十管理意大利的費用,則從意大利王國的財政收人中特別撥款開銷。拿破侖的繼子歐仁·德·博阿爾內作為意大利的地方長官,代行管理之職,其稱號是副王。駐紮在意大利的法國軍隊,更不用說,是意大利出錢維持的。拿破侖直接或間接統治的其他國家也得付出這類費用,也就是說,駐紮在別國的法國占領軍是由被占國家人民養活的。拿破侖用強索戰爭賠款和征收各種苛捐雜稅的辦法從被征服國家掠奪了大量的黃金。
拿破侖對於隨侍左右的文官武將十分慷慨。在簽訂《提爾西特和約》之後,他賞給達武元帥100萬金法郎,賞給內伊元帥將近30萬金法郎的終身年金,貝蒂埃元帥獲得了50萬金法郎外加40.5萬年金,其餘替他賣命的元帥和將軍不管功勳大小,也一律大加稿賞,加官進爵。
外交大臣塔列朗、警務大臣富歇和財政大臣高丹等人得到的賞賜雖比不上出生人死的元帥們多,但也是夠豐厚的。近衛軍和軍隊中所有實際參加戰鬥的軍官,都得到了獎賞,很多人還得到了優厚的年金,負傷的比未負傷的多得兩倍。但是這種慷慨行為並未使法國國庫多花費一個法郎,因為除了戰敗國要向戰勝國法國償付大量賠款之外,拿破侖還對這些國家征收特別的苛捐雜稅,數額可達幾千萬,例如從威斯特伐利亞王國征收4000萬,從漢諾威得到的土地金2000萬,從波蘭征收3000萬至3500萬等等。這些款項根本不是通過國家預算而是依靠賞婪的剝削得未的,都由他個人任意支配他從這一筆筆別國人民的血汗錢中拿出很大一部分來搞賞自己的親信,剩餘的錢則儲存在杜伊勒裏宮的地下室內。據他自己說,1812年他在那裏存有3億金法郎他的宮廷費用,亦即他的正式的皇室生活費用,數目為2500萬法郎,是由法國國庫支村的,但比起那些由他完全支配的無限製的巨額不義之財而言。實在是微不足道。拿破侖聲稱:“戰爭應該以戰養戰。”這成了他的帝國和他的軍隊嚴格遵循的原則,奴役剝削被占領國家的辯護詞。
因此,在拿破侖手裏有一種非常特別的、每年都要由被征服國家交給他支配使用的幾千萬法郎收入,他把這些錢很慷慨地分送給自己的部下。但是元帥將軍們得到這些巨額的賞賜,卻使他們產生了追求榮華富貴的安逸生活的願望,因為此前他們整個一生幾乎都是在連綿不斷的戰爭中度過的,現在他們要享受生活的美味佳肴,不可避免地對枯燥乏味的軍營生活表示厭煩,由此他們變得越發的懈息驕橫。軍事才能開始嚴重退化。在金錢的滋養下,拿破侖的朝廷沉溺在奢華的生活中,舊貴族和新貴族互相比賽宴會、筵席和舞會上的闊氣。暴發戶們揮金如土,外國和附庸國的王公貴族絡繹不絕地前來朝見法蘭西皇帝,長期居住在世界的首都巴黎,花掉大量的金錢。這是一個永不間斷的光輝節日,兒爾賽宮、盧佛宮、杜伊勒裏宮、愛麗舍宮、聖克盧宮、楓丹白露森林、馬爾梅鬆夏宮……處處裝飾得如同童話裏的仙境。法國在舊製度下都從來沒有過這種金碧輝煌的景象,從來沒有過這麽一大群渾身珠光寶氣的紅男綠女穿梭於宮廷之間。但是在窮奢極欲的狂歡聲達不到的宮廷深處,幽靜的內室裏,他們的君主卻依然在俯視著一張軍事地圖,他的眼中又有了下一個受害目標遠在奧斯特裏茨戰役之後,拿破侖的部下就覺得必須最後停下來了,因為法國已經達到難以想象的空前強大的地步。在《提爾西特和約》簽定後,大臣和將領們就一直提心吊膽,他們害怕的是,拿破侖的領土大得實在驚人。拿破侖的偉大成就簡直就像是一個奇怪的童話,而不大像曆史中的事實。他們很多人都認為,要在史冊中續寫新的童話將會越來越困難,越來越危險,但是他們的皇帝卻仍不滿足半島戰爭的開始—侵占葡萄牙拿破侖雖然獲得了一連串令人眼花繚亂的軍事勝利,但他所麵臨的棘手難題依然不少。盡管他一口氣擊敗了歐洲大陸上三個最為強大的敵國:奧地利、普魯士和俄國,但是對手們並來就此俯首帖耳,為防止他們卷土重來,拿破侖還需要維持一支強大的軍隊。對海峽彼岸的夙敵英國,他卻無可奈何,頑固的英國依然拒絕媾和,在它沒有屈服之前,歐洲沒有和平可言。可是自從特拉法爾加海戰慘敗之後,法國海軍已經無法同英國海軍較量,更無法動用陸軍去征服地處海島之上的英國。
拿破侖惟一打垮英國的希望就奇托在通過“大陸封鎖”政策的實行,來徹底斷絕英國同歐洲大陸的一切經濟貿易和商業往來,從而困死英國,不戰而屈人之兵但是拿破侖有一塊心病,法國的兩個南方鄰國,伊比利亞半島上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並不和法國同心同德,如果不能有效地控製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國漫長的海岸線,大陸封鎖隻不過是枉費心機。西班牙雖說是法國的盟友,但卻貌合神離,特別是特拉法爾加海戰以來,情況變得越來越糟。至於葡萄牙,除少數米法派外,有權階層和有錢階層都明確地站在英國一邊。所以拿破侖早就想製服這兩個國家,隻是苦於東線作戰騰不出手來,提爾西特和約一簽訂,拿破侖就認為時機已到。決心征服整個伊比利亞半島,將西、葡兩國納人大陸體係。
大戰之後,局勢初定,此時的俄國成了法國的盟國,普魯士則剛破打翻在地,一時半會兒還爬不起來。
但是有跡象表明,屢戰屢數的奧地利依然不死心,對昔日的失敗耿耿於懷,正暗中做著再打一場戰爭的準備。
拿破侖察覺到了這一潛在危險,但他在製服西班牙和葡萄牙之前並不想刺激奧地利,為此,他曾指示剛剛接替塔列朗出任外交大臣的香巴尼,要他就奧地利秘密備戰一事向奧地利駐法大使梅特涅提出措辭審慎的警告。同時,為防止不測,擁有20萬人馬的大軍團並未遣散複員,而是分成六個軍區繼續占領著普魯士和波蘭,占領軍的總部就設在柏林。拿破侖把常勝之師留在東耿嚇唬奧地利,以為隻靠實力外交就可使敵人屈服,同時期望不戰而吞並整個伊比利亞半島。這當然是拿破侖一相情願的想法,他粗暴對待別國的做法早已激起受害國家上下一敵的極大不滿,他的政策導致的結果是兩頭落空,既未能阻止奧地利向法國宣戰,也未能輕而易舉地拿下西班牙和葡萄牙,拿破侖和法國即將被拖入長期戰爭的泥淖中不能自拔。
拿破侖現已被自己所取得的輝煌軍事成就所陶醉,他深信自己無論是在戰略上還是在策略上都是一貫正確的,他的非凡能力確已證明他是歐洲最偉大的軍事家,法國陸軍在他的指揮下所向無敵,歐洲一些精明的外交老手被他玩弄於股掌之間,許多顯赫一時的王室貴族t旬在他的腳下簌簌發抖。驚人的勝利令拿破侖的頭腦有些發暈,他無以倫比的軍事判斷力和政治敏感性開始退化。事後證明,征服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拿破侖相當不明智的決策,專製統治者的秉性使得他的失誤無法挽回,他的皇朝根基將因此被動搖,這將是拿破侖帝國走向衰敗的開始。
兩班牙國王查理四世是一個無能的統治者,他將一切國家大權交給了首相戈多伊掌管,戈多伊是西班牙王後的情夫,但卻深得查現四世的寵信,1792年至1808年間,實際上是戈多伊在統治著兩班牙,1795年,他在法西和平條約簽訂之後,被封為“和平親王”。可就是這個得到國王信任的首相,知恩不報,背地裏卻在幹著出賣其主子的勾當,竟然同拿破侖密謀讓法軍自由通過西班牙領土進人葡萄牙。拿破侖以為,西班牙不過是他攫取葡萄牙的一塊墊腳石,至子西班牙,靠賄賂、拉攏和欺騙就可得逞。他與戈多伊商定,一旦拿下葡萄牙,就將其領土瓜分,作為報酬,戈多伊也可得到相當一部分葡萄牙領土1807年7月19日,拿破侖警告葡萄牙王國政府,為了其自身利益起見,最好是從9月1日起,禁止英國船隻進人其港口。7月29日,他又命令陸軍大臣克拉克在臨近西班牙邊界的巴約納組建一支擁有2萬人和40門大炮的軍隊,作為人侵伊比利亞半島的先頭部隊。
7月31日他也向丹麥王國政府提出了類似的禁運要求,接著在8月16日,又要求丹麥艦隊與法國合作但是英國人早就注意到了這支艦隊,決心不讓其被法國所利用7月26日英國派出由卡思卡特和甘比爾率領的一支強大的海陸聯合遠征軍開赴丹麥,要求丹麥艦隊投降。因為丹麥人拒絕屈服於恫嚇之下,英軍遂子9月2日未經宣戰便炮轟其首都哥本哈根,到了9月7日,該城被迫報降,18艘戰艦和52艘其他船隻都被英國人占為己有。經曆這番恥辱之後,丹麥即開始與法國結盟,向英國宣戰,可是拿破侖垂誕的艦隊卻不複存在,這樣法國海軍就更難與英國海軍匹敵了9月8日,拿破侖政函西班牙國王說,必須使葡萄牙脫離英國的影響,迫其就範。同日。他還寫了一封威脅信給葡萄牙攝政王,警告他當心繼續與英國結盟所造成的後果。可是有了丹麥的前車之鑒,葡萄牙人拒絕聽從拿破侖,封閉他們的港口。聞聽此消息,拿破侖大怒,決定立即采取軍事行動。10月12日,他寫信告知西班牙國王,法國準備對葡萄牙動用武力,並稱將把宗主權讓給西班牙。他寫道:
過去16年來,葡萄牙無恥之極,就像是英國的一個封臣。裏斯本港一直是他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現在是向他們關閉波爾圖和裏斯本這兩個港口的時候了。我預計朱諾將軍的部隊最晚11月1日可抵達布爾戈斯,與陛下的軍隊會合。然後,我們就可以武力進占裏斯本和整個葡萄牙。屆時,我當與陛下會商對該國的處置,但無論如何,像您所希望的那樣,宗主權是您的、如果不把英國從大陸孤立開來,不在歐洲每一個港口對它的貿易實行封鎖,我們就不可能有可靠的和平。在這一方麵,我指望陛下的強有力的合作;因為如果要在這個世界上恢複安寧,必須迫使英國接受和平。
10月22日法國正式向葡萄牙宣戰,27日,拿破侖簽署了他同西班牙國王商定的楓丹白露密約,根據這一條約,葡萄牙王國及其殖民地將按拿破侖的意誌分割,西班牙隻不過擁有名義上的宗主權10月31日,由朱諾將軍率領的一支2.2萬人的軍隊受命從巴約納出發,取道西班牙向葡萄牙首都裏斯本進軍。這就標誌著一場曠日持久的半島戰爭的開始。為了不讓任何一座葡萄牙要塞落人西班牙人手中,朱諾軍每日行軍14英裏。法軍經過的道路崎嶇難行,沿途荒無人煙,糧食難覓,幹是法軍便騷擾搶劫當地農民,而農民也隨即進行報複,殺死掉隊的士兵。由於葡萄牙軍隊無力進行堅決的抵抗,法軍經過長達1個月的急行軍之後,於11月30日到達葡萄牙首都裏斯本,不過也已累得半死,而他們的追捕對象—葡萄牙攝政王連同王室其他成員早在法軍到達前3天就在英國軍艦的護送下逃往巴西,葡萄牙的艦隊也一同逃脫了。占領葡萄牙的法軍在當地胡作非為,肆意搜刮,不僅斷絕了葡萄牙最重要的海外貿易通道,還強令該國繳納了1億法郎的戰爭特別稅,令葡萄牙人痛恨不已。
半島戰爭的擴大—蹂踱友邦
拿下葡萄牙並不是拿破侖的惟一目的,他同時要求派兵進駐西班牙,且數量不限,西班牙國王哪敢不從。
拿破侖還不肯就此罷休,他決定乘此機會趕走無能的波旁王室,將混亂的西班牙並入自己的帝國。
11月初,拿破侖下令在巴約納組建一個3萬人的軍,由杜邦將軍指揮,杜邦以前是一名很有能力的師長,1805年的烏爾姆之戰和1807年的弗裏德蘭之戰時,杜邦在內依軍裏屢建戰功。隨後,杜邦軍謊稱支援朱諾的葡萄牙軍團而越過了比利牛斯山脈,其實它的使命是縱向穿越西班牙內陸,直抵大西洋海岸,占領西班牙的重要海軍基地加的斯港。其實,杜邦的軍隊不過是即將組建的西班牙占領軍的先頭部隊而已,後續法軍接踵西至。在杜邦軍之後,蒙塞元帥的軍隊跟著進人西玖牙。此前,蒙塞的部隊負責監視英吉利海峽和大西洋沿岸。到1808年1月底,杜邦軍已抵達巴利亞多裏德,蒙塞軍則逼近布爾加斯2月,由迪埃斯梅將軍指揮的另一個軍從比利牛斯山脈靠地中海的一端進人西班牙,並占領了加泰羅尼亞,在西班牙北部的潘普洛納要塞,還有一個師。繆拉元帥受命作為拿破侖的代理人指揮駐西班牙的全部法軍。拿破侖得意地向其兄長那不勒斯國王約瑟夫吹噓說:
我在馬德裏方圓75英裏的範圍內有8萬兵力朱諾在葡萄牙還有3萬人。……盡管如此,我卻未盡管如此,我卻未從大軍團抽調一兵一卒,在波蘭和奧德河上我仍握有30萬大軍。
拿破侖得寸進尺,又指示外交大臣香巴尼告知西班牙王國政府,5萬法軍將進入首都馬德裏,並謊稱法軍此舉是為了取道加的斯去進攻英國在伊比裏亞半島南端的直布羅陀要塞達種解釋不過是自欺欺人,法國露骨的侵略行徑引起了西班牙人的極大憤慨1808年3月18日在馬德裏以南25英裏的阿蘭胡埃斯爆發了民眾暴動,事態迅即影響到首都,戈多伊被作為賣國賊而逮捕,還挨了一頓痛打。查理四世在民眾的壓力F被迫讓位於其子阿斯圖裏亞斯親王,後者即位後稱為斐迪南七世。拿破侖一看西班牙形勢不穩,更加快了侵略步伐。繆拉率領杜邦軍和蒙塞軍強行進駐馬德裏,貝西埃爾元帥指揮的近衛軍精銳也進人西班牙境內作為後援。
1808年4月,拿破侖親臨巴約納,在那裏繼續指揮侵占西班牙的軍事行動。此時,在西班牙境內的法軍已有11萬之眾,這些部隊分為三個集團:貝西埃爾的近衛軍為右路,在布爾戈斯有3萬人;繆拉所部為中路,在馬德裏及周圍地區有5萬人;迪埃斯梅軍為左路,在加泰羅尼亞有3萬人。拿破侖以為有這樣一支大軍作為後盾,足以抵禦西班牙人任何可能的認真抵抗,他對西班牙人民熾熱的愛國主義情緒和頑強的抗爭精神始終估計不足。他雖預計法軍會遭到反抗,曾指示他的元帥將軍們要注意集中兵力,避免部隊分散和孤立,並要保持補給線的暢通,但事實土由子法軍深人西班牙領土數百英裏,它的戰線已經拉得過長,而且還在繼續延伸,因此法軍的補給線變得越發脆弱,部隊也處於更加孤立的狀態,拿破侖的告誡並不起作用。歸根結底,這都是他執意要入侵西班牙所造成的後果斐迪南七世的即位並不合拿破侖的心意,他覺得兒子不如父親那樣對法國馴順,因此拒不承認新國王,還把全體西班牙王室成員召集到巴約納聽訓。
他竟然強迫斐迪南七世把王位交還給他的父親,進而又威逼查理四世再次退位,以便把王位移交給自己的哥哥—時任那不勒斯國王的約瑟夫。這種駭人聽聞的行為更加激怒了西班牙人,5月2日馬德裏的民眾率先反抗。爆發了著名的五月事變。3.5萬人湧上街頭向法國人示威,有人甚至從窗戶裏向法軍士兵開槍,但是法軍動用武力將事變鎮壓下去,造成2000西班牙平民喪生,命令開槍的繆拉因此得到了拿破侖的讚許。約瑟夫被封為西班牙國王,於7月遷人他的新首都馬德裏。破逮捕的西班牙王室成員在法國警察的監視下前往指定的流放地—楓丹白露和瓦朗斯血腥的鎮壓並未使西班牙人就此屈服,五月事變揭開了西班牙人民反法運動的序幕,雖然沒有了自己的國王和政府,也缺乏統一的領導,但是這個具有強烈民族自豪感的國家還是敢於向當時的歐洲最強者發起挑戰在西班牙各省,抵抗運動以省政務會(西班牙語稱為“洪達”)為核心。
雖然在名義上西班牙仍與法國結盟,與英國處於交戰狀態,但是不少“洪達”已經籲請英國給予援助。散布於各地的裝備粗劣的西班牙軍隊也在各自為戰。反抗法國占領軍的武裝鬥爭如燎原之火迅速蔓延,法軍所到之處,都遭到西班牙人的頑強抵抗。法軍從進人西班牙的最初一刻起,就遇到無數的幾乎每天都要發生的反抗事件。有一次法軍進入一個鄉村,鄉村裏空無所有,居民都藏到森林裏去了,隻有一個年輕的母親帶著一個孩子,還發現一些存糧。法軍軍宮懷疑是否有人搗鬼,在讓饑腸轆轆的十兵吃這些食物之前,先問這個女人,裏麵是否下了毒藥。軍官得到的回答是沒有,但他還不放心,命令她自己先吃一些,這位農婦毫不猶像地吃了。軍官還不滿足,命令農婦拿這些糧食喂她的孩子,母親馬上執行了這一要求。於是一些法軍士兵放心地吃了,可隻過了短短幾分鍾,進過食的母親、孩於和士兵都痛苦地死去了、這是對侵略者最強烈仇恨和最極端反抗的表現。起初遇到這樣的事情還使法軍吃驚,但後來這就變成了司空見慣的現象,隻要到過西班牙戰場,誰也不會感到驚奇,除了拿破侖。他對這場戰爭的性質根本不理解,西班牙人民的強烈反抗完全出乎拿破侖的意料之外。
法國對昔日的盟國毫不留情地發動了戰爭。最初,法軍依靠優勢兵力和裝備。鎮壓了一些小規模的起義並在北部的桑坦德逐退了一支登陸的英國海軍陸戰隊。
但很快拿破侖就發現事情變得越來越棘手,西班牙人依靠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來對抗裝備精良的法軍。左路的1.4萬法軍在薩拉戈薩受阻,右路貝西埃爾的1.5萬近衛軍在加利西亞地區也遇到了大股敵人,在南部,為數2萬人的杜邦軍隊正在進軍加的斯的途中,已經越過希拉莫雷納山脈並洗劫了古城科爾多瓦。拿破侖錯誤地估計了形勢,以為貝西埃爾的處境較為擔擾,於是給他增派了援軍,西對於孤軍深人的杜邦軍團,他卻認為即使受挫也無關緊要,隻需後撤即可。可是戰事的發展出乎拿破侖的意料,7月14日,貝西埃爾的近衛軍在梅迪納向擁有3.5萬人和40門大炮的西班牙加利西亞軍團發起進攻,結果西班牙軍隊不堪一擊,損失了數千人和全部火炮,而法軍僅傷亡300人,但是在南方,西班牙的卡斯塔尼奧斯將軍率領3.5萬人奪取了希拉莫雷納山脈的隘口,切斷了杜邦與馬德裏之間的聯係。梅迪納之戰後過了一周,拿破侖才想起要增援杜邦,此時他發覺敵人如果占領希拉莫雷納山脈,南麵的法軍就將陷入絕境。這一考慮已為時過晚,拿破侖本不該讓杜邦推進到離馬德裏如此遙遠的一個南方貧瘠地區,且又沒有采取什麽措施保護其供應線,致使杜邦的軍隊前後受困,彈盡糧絕。就在拿破侖下令增援的前一天,即7月20日,杜邦率領1.9萬法軍在馬德裏以南160英裏的拜蘭被迫向西班牙人投降,這是迄今為止拿破侖的軍隊在歐洲受到的最嚴重的挫敗,說明拿破侖的文韜武略出現了問題。但是拿破侖一貫自我感覺良好,當然不願意為這次慘敗承擔責任,相反,他卻指責杜邦愚蠢、無能和懦弱。不幸的杜邦被釋放回國後,立即受到軍事法庭的審判,結果被定為懦弱和背叛罪,遭致當眾貶al和m奪軍銜,並被判處二年徒刑。
拜蘭大捷極大地鼓舞了西班牙人民反抗法國侵略者的鬥誌和信心,而庸碌無能的新國王約瑟夫木來就不情願從安逸的那不勒斯來到馬德裏受煎熬,他抵達首都的那天正好是法軍慘敗的次日,聞此噩耗,他又趕緊打點行裝向北逃夫,把馬德裏重新交還給了麵班牙人。拿破侖隻好準備從東歐抽調大批部隊開赴麵班牙,他開始意識到,此時一旦奧地利對法宣戰,法國就將不得不麵臨兩線作戰的可能性。
法軍吃了敗仗之後,開始變得小心謹慎,拿破侖決定援兵未到之前,在西班牙的法軍暫時采取防禦戰略,如果有可能,第一個目標是收複馬德裏,其次是要保持連接葡萄牙的交通線暢通,另外要守住靠近法國的西班牙邊境地區,以確保退往法國的主要後路,等待大軍抵達後再伺機反攻。拿破侖命令在德意誌的第、第五、第六3個軍以及3個騎兵師火速向西班牙轉移,同時還準備了一支配有各種火炮的攻城部隊但是,英國的幹涉使得拿破侖期望輕而易舉地征服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計劃被徹底打亂,半島戰爭的形勢已經不以拿被侖的意誌為轉移了。6月,英國政府決定以伊比裏亞半島為突破口,派通一支遠征部隊去阻止拿破侖的進一步擴張,一個重要人物就此登場。8月1日,陸軍中將阿瑟·韋爾斯利爵十率領一支1.23萬人的英匡遠征軍在葡萄牙海岸登陸,並向首都裏斯本進軍。韋爾斯利1769年5月1日生於愛爾蘭首府都柏林,比拿破侖年長三個月,其兄是印度總督,他畢業於英國著名的伊頓公學,並曾在法國的昂熱軍事學院就讀,1787年起加人英軍,是拿破侖後半生最可匹敵的戰場對手。拿破侖後來承認他的治軍之才與己不相上下,而且具有更為小心謹慎的長處。韋爾斯利未來將被封為威靈頓公爵,並將兩度出任英國首相,此是後話在葡萄牙登陸的英軍在羅裏薩和維米耶羅先後兩次大敗來諾的葡萄牙軍團,而且由於英國掌握著海上控製權,地麵部隊可以不斷得到增援;相反,法軍的陸上交通線並不暢通,友軍相距遙遠,使得朱諾的軍團處境相當孤立。在這種情況下,為免遭杜邦軍的覆滅厄運,朱諾隻好同英國協商停戰,主動放棄葡萄牙。根據8月31日達成的辛特拉協議,朱諾的部隊全部經由海路撤出葡萄牙,回到法國的大西洋港口城市拉羅舍爾。英軍遂控製了整個葡萄牙,兵力也增至3.5萬人,並改由陸軍中將約翰·穆爾爵十指揮。穆爾接到英國政府的命令,要與西班牙軍隊協同作戰,以把法軍徹底趕出西班牙英國同時還從海上向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抵抗力量提供武器援助。隨著時間的推移,法軍麵臨的對手越來越強大,輕率人侵的後果已經顯現出朱了。
貌合神離:埃爾富特會晤
拿破侖意識到伊比裏亞半島的事態變得日趨嚴重,他隻能暫時采取緩兵之計,等待他的精銳部隊從遙遠的德意誌趕朱,再希圖一勞永逸地解法西班牙的殘局。此時,他感到有點左右為難,身邊缺少能夠獨當一麵的得力助手,如果他本人不能親臨戰場,就沒人可以代行指揮之權。帝國大軍是拿破侖親手締造的,也隻有拿破侖本人才能駕馭自如,他雖然培養提拔了大批將領,其中已有19人晉升為元帥,但除了屈指可數的幾個人,如馬塞納、達武和蘇爾特以外,就再沒有什麽人有能力指揮一支獨立作戰的軍團了。絕大多數高級將領不過是一介武夫,徒有匹夫之勇,他們對拿破侖俯首帖耳,唯命是從,根本不會獨立思考,拿破侖也從不鼓勵他們自我決斷,他隻要求他們盲目聽從他的指揮,而他們也僅服從他一個人的領導。所以說,拿破侖的軍事帝國貌似強大,其根基實際上很脆弱,法國的命運全部寄托在一個人的身上,這是極其危險的,隻要拿破侖有什麽三長兩短,整個帝國恐怕頃刻之間就會瓦解現在拿破侖已身處困境,西班牙新國王約瑟夫是個無能之輩,他的副手儒爾當元帥也不甚高明,繆拉正好在養病,馬塞納則剛剛在楓丹白露舉行的一次射擊比賽中被拿破侖誤傷,一隻眼睛失明,而這武這位很有才千的元帥,又必須在東歐指揮留守的法軍。所以要想在西班牙扭轉戰局,還得靠拿破侖親自出馬。可是近來,拿破侖又不斷收到報告說奧地利正在秘密擴軍備戰,在難以兼顧的情況下,他想到了他的新盟友俄國拿破侖轉地約請沙皇亞曆山大一世到德意誌境內的埃爾富特來會晤,破商今後兩國的共同行動。在埃爾富特,法俄兩個同盟國家都希望更清楚地看看對方有什麽好牌,以便借此來玩弄外交上的把戲。雙方互相欺騙,彼此都知道這一點,雖然暫時還不是完全知道。兩國在任何事情上都是互不信任的,而同時又互相需要。1808年9月27日。拿破侖一見到亞曆山大就熱烈擁抱親吻,並且此後的兩周裏不斷重複這些親昵動作。兩位君主每天一起去檢閱部隊,出席舞會、宴會、看戲、打獵、騎馬溜達。他們如此親密,最主要的是要讓別人知道他們在擁抱親吻;對於拿破侖來說,如果奧地利人不知道的話,這些擁吻就會失去全部偷快的感覺;對於亞曆山大來說,如果土耳其人不知道的話,這些擁吻同樣也會失去其全部偷快的感覺。對於拿破侖來說,此次埃爾富特會晤,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當他還沒有結束在西班牙的戰爭以前,應使奧地利不致進攻法國。而要做到這一點,沙皇就必須在奧地利決定進攻的時候積極反對奧地利。但亞曆山大既不想承擔也不想履行這一直接的義務。他甚至拒絕了拿破侖為引誘俄國提供軍事極助而擁供的土地報酬。在埃爾富特,塔列朗第一次出賣拿破侖,他與沙皇秘密勾結,勸告亞曆山大抗拒拿破侖的霸權。亞曆山大從中了解到拿破侖帝國並不像外表顯示出來的那樣牢不可破,但是亞曆山大還是害怕拿破侖,無論如何現在不願與他決裂。所以法俄同盟在形式上仍然有致,但是今後拿破侖不可能再指望它了拿破侖還與沙皇聯名寫信給英國國王喬治三世,要求他考慮全麵的和平,但毫無回音。法俄兩國最後簽署了一個秘密協定,該協定進一步確定了雙方通過《提爾西特和約》建立起來的同盟關係,俄國同意和法國一起對付英國。但是盡管拿破侖一再鼓動勸說,沙皇也沒有答應一旦法國同奧地利再次爆發戰爭,俄國就加人法國一方對奧宣戰,亞曆山大隻是謹慎地表示將保持中立。
決不提助奧地利。拿破侖對這個協議並不大滿意,但好歹得到了俄國的承諾,消除了最大的隱患。於是拿破侖下令削減駐守在東歐的大軍團,仍舊留在德意誌的部隊有7.5萬人,改稱萊茵軍團,由達武指揮,貝爾納多特軍留守漢堡,蘇爾特和拉納的軍隊則奉命開往西班牙。
在對付奧地利之前,拿破侖決定先要解決西班牙問題。
拿破侖親征西班牙
在大幅度削減了東線的兵力後,拿破侖把主要精力轉向西線。10月30日,他在近衛軍的簇擁下,離開巴黎,11月5日抵達西班牙北部城市維多利亞,開始直接指揮西班牙境內的法軍。法軍現有5個軍以及近衛軍、騎兵,人數已近20萬,其中維克多元帥的第一軍有2.9萬人,蘇爾特元帥的第二軍有2萬人,蒙塞元帥的第三軍有2.4萬人,勒費弗爾元帥的第四軍有2.3萬人,內伊元帥的第六軍有3萬人,聖西爾將軍的第七軍有3萬人,貝西埃爾元帥的近衛軍加上騎兵有3.5萬人。此外,莫蒂埃元帥的第五軍和朱諾將軍的第八軍也正在法國本土集結,必要時可再增加4.3萬人。這是一支令人生畏的龐大兵力,粉碎散布在各地的11.5萬西班牙正規軍和民兵似乎綽綽有餘。相比之F,西班牙軍隊裝備較差,訓練和紀律都很糟糕,沒有統一的指揮,各部隊之間也缺少協同配合,給法軍創造了各個擊破的機會。
拿破侖決定首先要收複馬德裏,與此同時,還要確保從維多利亞至法國的交通線。他將維克多的第一軍、蘇爾特的第二軍以及勒費弗爾的第四軍編為右路集團,向維多利亞以西掃蕩,中路的內伊軍南下,左路的法軍2個軍統歸拉納元帥指揮。當拉納的部隊與拜蘭的勝利者卡斯塔尼奧斯將軍指揮的西班牙軍隊遭遇時,內伊軍立即趕來協助拉納,對卡斯塔尼奧斯所部合圍夾擊。11月23日,西班牙軍隊在埃布羅河穀的圖德拉遭到慘敗,3000人被俘,損失26門大炮。法軍乘勝南下,勢不可擋,一直推進到瓜達拉馬山前。這條山脈高達6000英尺,是馬德裏的北部屏障,西班牙軍隊有1.2萬人在此據守,但還是被維克多的第一軍強攻突破,西班牙人又損失了10多門火炮,許多人當了俘虜。拿破侖不停頓地向馬德裏進軍,在法軍炮火的威脅之下,無險可守的西班牙首都終於在12月4日投降。接著,拿破侖命令北麵的蘇爾特軍維續西進,將另一支西班牙軍隊逐退至西班牙西北部的加利西亞,維克多軍據守中部,拿破侖本人則打算率領4.2萬軍隊沿著塔古斯河穀順流而下,以重新征服葡萄牙,並消滅盤踞在那裏的英軍。這時,在葡萄牙的3萬英軍奉英國政府之命,也已進人了西班牙境內。約翰·穆爾爵士的部隊10月底從裏斯本出發,11月中旬集結在馬德裏以西120英裏的薩拉曼卡一帶,但是西班牙當地武裝並未給予英軍什麽支持,他們既不提供給養也不配合行動,英軍隻好單獨行動。12月,穆爾決定進攻北麵孤軍突進的蘇爾特軍,英軍此時有2.8萬人和66門火炮,而蘇爾特軍隻有1.8萬人,形勢似乎對英軍有利。但穆爾起初並不知道拿破侖的動向,在北進途中抓獲了一些法軍俘虜後,才獲悉拿破侖的主力正向他開來,並企圖切斷他與葡萄牙基地的聯係。吃驚之餘,穆爾火速命令部隊向西北方向撤退,開往加利西亞的海港城市拉科魯尼亞,以便在萬不得已時撤出而班牙。
得知英軍的動向時,拿破侖正在馬德裏忙於改組西班牙政府,並為進軍葡萄牙做準備,英軍占領薩拉曼卡並和蘇爾特軍遭遇的消息打亂了他的原先部署,他立即決定向馬德裏西北的巴利亞多裏德進發,力爭將英國人趕下大海。12月下旬,他留下約瑟夫國王和第一、第四兩軍把守馬德裏,自率4.2萬人前去支援蘇爾特。拿破侖一路強行軍以圖趕上退卻的英軍,但到了1809年1月,由於奧地利的動向令他時刻不安,他感到必須立即退回巴黎,準備應付東線日趨緊張的局勢,便把繼續追擊的任務交給蘇爾特和內伊,自己則匆匆地離開西班牙退回巴黎。
由於西班牙的戰事來能結束,1809年度的斷兵又已被用於補充在西班牙的法軍,拿破侖隻好再征召1810年度的斷兵8萬人。西班牙的戰局現交由他的參謀長貝蒂埃元帥負責,如果英軍登船退走,則由約瑟夫國王接管在西班牙的全部法軍的指揮權,皇帝寫信告訴約瑟夫說:“歐洲的局勢迫使我返回巴黎3周。如無意外,我大約在2月底即可回來。由波爾圖和加利西亞同時攻入葡萄牙的計劃,貝蒂埃將會告訴你。我預計1月21日可到達巴黎,大部分路程都要騎馬。關於我離開這裏的事務必保密14天,就說我去薩拉戈薩了。”
1月中旬,緊追不舍的法軍終於在拉科魯尼亞趕上了英軍,雙方進行了一場激戰,結果穆爾在戰鬥中陣亡,英軍損失6000人,但餘部得以登船撤離。拿破侖以為半島戰爭大局已定,雖然葡萄牙尚有待征服,但此事可以放在徹底打敗奧地利以後再說。但他錯了,英國並不打算就此放棄爭奪伊比裏亞半島,1809年初它與西班牙、奧地利先後簽汀了同盟條約,組成第五次反法同盟。隨著法國與奧地利之間再次爆發戰爭,拿破侖已經不可避免地犯下兩線作戰的兵家大忌。
兩線作戰:第三次法奧戰爭的爆發
由於奧地利一直在整軍備戰,拿破侖覺得應該對奧地利進行一場決定性的戰爭,以徹底打垮這個頑固的死敵。
1809年1月下旬,拿破侖置西班牙的戰事於不顧,從巴利亞多裏德秘密回到巴黎,立即著手組建對奧作戰的部隊。他先是命令貝西埃爾將鎮守西班牙北部各地的近衛軍調回巴黎,然後又請來傷愈複出的馬塞納指揮一個新組建的軍,該軍由4個步兵師和1個騎兵師組成,預定3月上旬在萊茵河畔的斯特拉斯堡集合完畢。這時,有關奧地利的最新軍事情報源源不斷地送到了拿破侖手中,使拿破侖感到了局勢的嚴重性。據估計,奧地利軍隊主力擁有9個軍,統由查理大公指揮:主力分為兩路,右路奧軍4個軍位於波希米亞境內,約有16.5萬人,左路奧軍3個軍位於施蒂裏亞和卡林西亞地區,也有9.5萬之眾。這26萬軍隊負責進攻法軍。另有兩個軍作為預備隊,共10萬人,一個在臨近波蘭的加利西亞地區,麵對法國的盟友華沙大公國,由斐迪南大公指揮,另一個由路易大公指揮,負責保衛首都維也納奧地利軍隊合計擁有36萬人,這是一支令人生畏的龐大軍事力量,看起米奧地利是傾盡全力準備一搏了。
相比之下,在德意誌境內的法軍兵力要薄弱得多,達武、烏迪諾和貝爾納多特的部隊加在一起也不過9萬人,因此在援兵米到之前,拿破侖報本不可能像1805年時那樣進行主動出擊,他決定先采取防禦態勢,聚集兵力,後發製人,持奧地利軍隊暴露意圖之後再予以打擊。當務之急是立即增兵德意誌,但是由於西班牙的局勢不穩,他無法從那裏抽調太多的部隊,隻好向他的盟友討救兵。為此,拿破侖向萊茵邦聯諸國警告說,他們將要麵臨奧地利人侵的威脅,因此必須在國內進行動員,並把軍隊交給他調遣。這些仆從國的君主不敢不從,於是拿破侖又獲得了大約10萬人的援兵,但這些軍隊的戰鬥力不強,僅有巴伐利亞軍隊稍有實力。巴伐利亞國王馬克西米連?約瑟夫懇求讓他的王儲指揮本國軍隊,卻被拿破侖一口拒絕,他把指揮權授予了但澤公爵勒費弗爾元帥,此人因能力不強,剛被拿破侖從西班牙戰場上撤換下來。貝爾納多特則奉命從漢堡調往德累斯頓,負責指揮薩克森國王所提供的軍隊拿破侖的這種做法,極大地刺傷了盟友的自尊心,但他根本不在乎。在他眼裏,這些貌似尊貴的君主其實一文不值,隻要他著不順眼,他們隨時可能淪為乞丐。
他也看不起他們提供的軍隊,隻讓他們做點看家護院的雜活。拿破侖還是將戰勝奧地利軍隊的重任交給了他所信賴的法國軍隊,他命令用馬車將近衛軍火速從西班牙授回巴黎,以便能早日聽從他的調遣。由於繆拉已被晉封為那不勒斯國王,拿破侖改由貝西埃爾指揮在德意誌境內的騎兵部隊,貝西埃爾原先的職務則由克勒曼元帥接替,此人曾在馬倫哥戰役中表現突出,並與朱諾一起在葡萄牙打過仗。拉納元帥也奉命離開西班牙,前往德意誌。
拿破侖估計奧地利最早將於4月中旬發起進攻,他還有一些時間加緊組建在德意誌的大軍。到目前為止,他已擁有14個步兵師,14.5萬人,257門火炮,9個半騎兵師,2.7萬人,分屬第二、第三、第四、第七(巴伐利亞軍)4個軍和1個騎兵軍,由拉納、這武、馬塞納、勒費弗爾和貝西埃爾分別指揮。近期內還有望得到近衛軍的增援,這支精銳部隊擁有1.8萬步兵和4000騎兵,60門火炮。為了保護後方,還正組建第八軍(奧熱羅元帥指揮)、第九軍(薩克森軍隊,由貝爾納多特指揮)和第十軍(由威斯特伐利亞國王熱羅姆波拿巴指揮)。拿破侖打算在法軍完成集結之後,將大本營設在多瑙河上的小城多瑙沃爾特,斯特拉斯堡將作為主要的補給基地,法軍正在大量製作麵包幹糧,並準備在多瑙河上組織船運,輸送彈藥給養可是,沒等他準備停當,奧地利卻已搶先一步發起進攻。4月9日,查理大公未經宣戰就率領4個軍14萬大軍越過邊境侵人巴伐利亞,其左翼直逼首都慕尼黑。科洛華特伯爵的第五軍作為右路,在多瑙河以北配合行動。約翰大公的軍隊則侵人意大利。由於消息不及時,拿破侖在奧軍越境的第2天才驚悉奧地利的進攻已迫在後睫,指手不及的他當時還逗留在巴黎,代行指揮之權的參謀長貝蒂埃元帥也在後方的斯特拉斯堡。此人雖具有一名好參謀長的素質,但缺乏決斷力,根本不適合指揮全軍,在拿破侖不在場的情況下顯得手足無指法軍各軍團尚在集結運動中,分布得也很散,如果奧軍行動迅捷的話,本來是有可能將法軍各個擊波的,但是查理大公由幹吃過拿破侖的虧,因麵變得小心翼翼奧軍行動十分遲緩使法軍得以避龜—場慘敗。
反客為主:呈累根斯堡—埃克繆爾戰役
拿破侖4月13日離開巴黎,兩天後抵達斯特拉斯堡,並於4月17日前出至多瑙沃爾特設立了大本營。
此前一天,拿破侖繼子歐仁親王指揮的駐意大利法軍進攻南下的約翰大公軍隊,但被擊敗,歐仁破迫退至皮亞維河對岸與此同時,在蒂羅爾地區也爆發了反抗巴伐利亞統治的大規模暴動。另外,查理大公率領的主力部隊正緩慢地向多瑙河上的重鎮累根斯堡挺進,該城由達武的第三軍(5.72人)把守由於位置突出,達武的軍隊還受到了多瑙河北岸的奧軍科洛華特的威脅,麵臨兩麵突擊的第三軍隨時有被粉碎的危險。拿破侖所處的軍事形勢十分險惡,原先在德意誌的大批軍隊已被調往麵班牙,麵趕來增援的近衛軍正在途中,騎兵軍團也尚來完成集結,達武和勒費弗爾的軍團正受到兩倍於他們的奧軍的進攻。他目前可以動用的預備隊隻有位於因戈爾施塔特的一個重騎兵師(5100人)以及剛剛抵達奧格斯堡的烏迪諾的第二軍(2.13人)和馬塞納的第四軍(3.76人),而這兩個軍由於長途行軍已經疲憊不堪。全部法軍加起來有14.8萬餘人,當麵奧軍卻有18萬多人。
盡管局麵不利,拿破侖還是險中求勝,天才地製訂了一個扭轉戰局的計劃〕他命令達武軍團撒出累根斯堡,在多瑙河以南的丘陵地帶同勒費弗爾的巴伐利亞軍(27萬人)會合,井肩作戰,堅守陣地,頂住奧軍主力的正麵進攻。與此同時,烏迪諾軍和馬塞納軍要克服體力不支的困難,從奧格斯堡東進至伊薩爾河畔的蘭茨胡特,包抄正在進攻累根斯堡的奧軍主力部隊的左翼,切斷其交通線。這是拿破侖在千鈞一發之際采取的應急措施,該計劃的關鍵在於法軍能否勝任不間斷的行軍和戰鬥。開戰之前。他再次向法軍官兵發表文告,宣布第三次對奧地利的戰爭開始:
士兵們!(萊茵)邦聯的領土業已遭到侵犯奧地利的將軍希望我們看到他們的部隊就逃跑,把我們的盟國丟棄給他們,可我卻像閃電般地到來了。
士兵們!當奧地利君主上次來到摩拉維亞營地的時候,我就在你們的環繞之下;你們都曾聽到這位君主哀求我寬大為懷,並且向我發誓要同我建立永恒的友誼。作為三次戰爭的勝利者,奧地利都曾得到我們的寬大之息,可它三次違背了誓約!我們過去的成就是我們現在所期待的勝利的可靠保證1因此,讓我們勇往直前,讓敵人一看到我們就承認我們是他們的勝利者!
達武於4月18日接到拿破侖的命令,但他的軍次日才開始向多瑙河以南退卻,因此在行動過程中與奧軍三個軍的前衛部隊先後發生激戰,幸虧奧軍主力動作太慢,才使得達武的第三軍僥幸逃脫了被殲的危險,但奧格斯堡於20日被奧軍占領。勒費弗爾的第七軍奉命向達武靠攏,但他派給達武的聯絡軍官被奧軍俘虜,因此未能很好地配合第三軍的退卻行動。查理大公在達武和勒費弗爾軍隊的防守正麵部署了四個軍的兵力,準備發動大規模正麵攻勢,而他的左翼隻有席勒男爵的一個軍掩護伊薩爾河穀。拿破侖命令馬塞納和烏迪諾的軍隊全部出動,進攻奧軍的左翼,他要求法軍“積極、主動、迅速”,這是勝利的關鍵所在4月20日,拿破侖將自己的大本營遷到了離前線不足10英裏的地方,拉納和貝西埃爾也從西班牙趕到了德意誌,拉納奉命臨時指揮達武的兩個師,貝西埃爾則指揮馬塞納軍團的騎兵。在阿本斯貝格,行進中的法軍與左翼奧軍打了一場遭退戰,奧軍被擊退,損失了1.3萬人。第二天,奧軍主力對在累根斯堡和埃克繆爾(在累根斯堡以南16英裏)之間的達武軍團和勒費弗爾軍團發起進攻,但是由於該地區河穀丘陵縱橫交錯,叢林密布,十分有利於防守,奧軍雖然人數眾多,但隻是零星地逐次投人兵力,結果被數量上處於劣勢的法軍連續擊退,毫無進展。
拿被侖認為伊薩爾河穀是扭轉戰局的要害所在。所以他加強了法軍的右翼兵力,拉納軍和勒費弗爾軍的一部分被南調蘭茨胡特,加上馬塞納軍團分兵合擊,將敵席勒軍趕出了蘭茨胡特,貝西埃爾的騎兵師乘勝追擊,將這部分奧軍驅逐出戰場老遠。拿破侖親自抵達蘭茨胡特視察戰局,他突然意識到法軍沒有抓住在累根斯堡地區消滅奧軍主力的大好機會,查理大公的軍隊才是主要威脅,席勒軍不過是次要目標而已。這時這武報告說他的部隊在6.6萬奧軍的重壓下彈藥將要告罄,於是拿破侖趕緊命令馬塞納和烏迪諾北進馳援達武,他也一同前往。4月22日下午,在蘭茨胡特以北25英裏的埃克繆爾村,法國援軍向盤踞此地的奧軍發起進攻,同時達武和勒費弗爾的軍隊也一起發起反擊,查理大公的奧軍全線受到攻擊,到了夜幕降臨時,奧軍抵擋不住,向累根斯堡退卻。法軍的步兵由於連續行軍作戰,體力消耗殆盡,所以未能協同騎兵一起追擊。在戰鬥中,法軍雖然人數略少,但僅傷亡5200人,卻使奧軍損失了1萬多人。次日,無心戀戰的查理大公將主力撤到了多瑙河北岸,除留下一支強大的後衛部隊據守累根斯堡外,餘部繼續向東北的波希米亞地區撤退,席勒軍在蘭茨胡特吃了數仗後也已退往維也納。同一天,法軍向累根斯堡守軍發起了圍攻,勇猛的拉納元帥身先十卒,爬雲梯登上累根斯堡的城牆,一舉占領該城。拿破侖在前線一個觀察哨觀看戰鬥時,不巧被一顆流彈擊中了腳部,這是他自在土倫戰役中被一名英國士兵刺傷大腿以來頭一次在戰場上掛彩。
盡管由於查理大公退卻及時,拿破侖最終未能消滅奧軍主力,但經過四天的艱苦行軍和四場激烈的戰鬥之後,他還是反敗為勝。仰賴於訓練有素的法軍,他的反擊計劃獲得了最後成功,在阿本斯貝格、蘭茨胡特、埃克繆爾和累根斯堡等地取得的勝利,後來都被記錄在巴黎的凱旋門上。奧軍前後共損失了5萬餘人,並被法軍劈了兩半,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奧軍隻剩席勒的一支敗軍了。拿破侖在不利的局麵下,能取得這樣的結果,的確顯示了他傑出的軍事才能阿斯佩恩戰役(1809)拿破侖竭盡全力要奪取維也納,他迅速組織兵力向維也納進軍,力爭在查理大公之前趕到那裏。從阿本斯貝格到維也納僅有110英裏之遙,也沒有什麽天然障礙要跨越。馬塞納指揮法軍先頭部隊追擊席勒的軍隊,勒費弗爾率兵去蒂羅爾鎮壓那裏可能出現的反抗,拿破侖的繼子歐仁親王正在威尼斯同約翰大公指揮的一支奧軍交戰,其他法軍部隊跟隨馬塞納的部隊前進。拿破侖命令馬塞納不惜一切代價克服奧軍的阻擊,馬賽納的軍隊子5月2日強攻席勒的防禦陣地,導致一場血戰,法軍損失5000人,奧軍也傷亡6000人以上,並被迫放棄了陣地。席勒隨後渡過了多瑙河,向維也納以北的查理大公軍隊靠攏。法軍遂長驅直人,沿途未遇什麽抵抗,5月11日打到了維也納近郊。次日,拿破侖在郊外的肖恩布魯恩宮設立了大本營,並下令炮轟維也納城,奧軍守衛部隊在馬克西米連大公的指揮下隻象征性地抵抗了4小時便放下了武器。維也納在4年之內第二次被法軍占領,而且正好是在奧軍人侵巴伐利亞的一個月之後。
占領,而且正好是在奧軍人侵巴伐利亞的一個月之後。
首都雖然陷落,但奧地利並米停止戰爭,奧皇已逃往波希米亞,查理大公的主力還有10萬之眾,就在離維也納不遠的多瑙河對岸。拿破侖現在想進行第二次奧斯特裏茨會戰,以求一勞永逸地粉碎奧地利的軍事力量。他急不可待地要法軍渡過多瑙河,以尋找查理大公的軍隊決戰,但奧軍己將多瑙河上的所有橋梁破壞於是他命令法軍炮兵和工兵部隊連夜架橋。此時正值多瑙河水泛濫期,試圖將全軍在短時期內送過河去追殲10萬行蹤不明的敵軍,這真是一個瘋狂的帶有賭博性質的軍事行動。拿破侖一向就是個大膽的賭徒,在迄今為止孤注一擲的戰爭賭博中,他還一直是個贏家。西現在他又隻帶10萬人過河,這就更加危險拿破侖選揮在維也納和普雷斯堡之間的多瑙河上架橋,這段河道蜿蜒曲折,河中還有一個江心島,名叫洛鮑島。法軍炮兵和工兵爭分奪秒地進行架橋作業,由於缺乏必要的工具,他們花了10天才架起南北兩座浮橋,以洛鮑島為連接點。5月20日馬塞納軍通過浮橋渡過了多瑙河,占領了北岸的兩個村莊阿斯佩恩和艾斯林,作為橋頭堡,僅遭到奧軍警戒部隊的輕微抵抗。21日拂曉,拿破侖本人也過了河。其實,這是查理大公精心設計的一個圈套。他的軍隊已經集中在多瑙河北岸的平原上,就等法軍前來渡河,然後乘其半渡之際,先將上岸的部隊趕下河去,然後再像打水鴨子一樣把他們逐個兒消滅。拿破侖急切求戰的心情正好把法軍送到奧軍的槍口上。
渡過多瑙河的法軍4個步兵師和2個騎兵師,在5月21口下午遭到了奧地利軍隊的大舉進攻,雙方為爭奪上述兩個村莊展開了激烈的戰鬥。不巧,上遊洪水這時突然洶湧而來、多瑙河水位猛漲,導致從洛鮑島到南岸的法軍主浮橋被衝垮,拿破侖和他的3萬法軍頓時陷人危急境地既得不到後備部隊的增援,又沒有彈藥給養補充,而奧軍乘機不停頓地發動猛烈攻擊。法軍經過拚死努力到午夜才把浮橋修複可拿破侖並未就此變得謹慎一些,他命令把拉納軍、近衛軍以及全部騎兵都調來支援北岸的橋頭陣地,準備第二天繼續戰鬥,他還派人去征召河上遊的達武軍。可是沒等達武部隊前來,麻煩又接踵而至,奧軍從上遊放下滿載石頭和熊熊燃燒的木材的火船,火船直衝主浮橋,將它再次毀壞,而北岸的法軍此時已打得筋疲力盡,彈藥也將要耗盡。到了22日下午,為避免全軍覆沒,拿破侖隻好命令北岸橋頭堡的法軍全部撤到洛鮑島上,直到夜幕降臨,法軍都還沒撤完。就在這次撤退行動中,拿破侖的一員猛將—屢建戰功的拉納元帥,受了致命傷。
此至,交戰雙方都蒙受了慘重的人員傷亡,法軍損失更大,大部分傷員都被迫丟棄給敵軍,死傷人數超過了4.4萬人,奧軍僅傷亡2.3萬人。阿斯佩恩—艾斯林戰役是不可一世的拿破侖在其軍事生涯中遭受的第一次真正的失敗,他的不敗神話終於破滅了。此外,他還失去了一個最英勇善戰的元帥。
反敗為勝:瓦格拉姆決戰
盡管受到了嚴重挫折,但拿破侖並不氣餒,他還占據著江心的洛鮑島,他稱之為“拿破侖島”,隨時可以作為第二次進攻的跳板。5月22日晚,拿破侖和他的元帥們舉行了一次軍事會議,參謀長貝蒂埃主張放棄進攻,但拿破侖向來尋求積板主動,他決定先在拿破侖島上固守,等待洪水消退之後,用後援部隊再作一次進攻嚐試。
為了避免重蹈前一戰的覆轍,拿破侖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進行戰前準備。在馬塞納的陪同下,他打扮成低級軍官模樣,對多瑙河水道親自作了一次地形偵察。通過這次秘密偵察,他決定在上次渡河的地點實施佯渡而實際渡河地點則選在拿破侖島以東多瑙河下遊的另一個小島上,該島他稱之為“亞曆山大島”。在為渡河作周密準備的同時,拿破侖也在著手整編軍隊,在阿斯佩恩戰役中受到重創的各軍都獲得了來自法國本土的增援,逐漸恢複了元氣。歐仁親王的意大利軍團在把約翰大公的奧軍逐人匈牙利之後,也奉召趕到了維也納。駐守在達爾馬提亞的馬爾蒙軍也正奉命前來。5月31日拉納因傷重不幸身亡,第二軍指揮權由烏迪諾將軍接掌。
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補充後,到6月底,拿破侖的軍隊重整旗鼓,集結起一支擁有25個步兵師、10個騎兵師和544門火炮的打擊力量。另外,拿破侖還有勒費弗爾的第七軍和旺達姆的第八軍作為後備部隊,駐守維也納和保衛交通線。
6月30日傍晚,拿破侖用馬塞納的一個師在原先的浮橋位置發起徉攻,但奧軍並未作抵抗,結果馬塞納軍團得以架起一座橋梁,並重新占據了阿斯佩恩村,這個收獲令拿破侖感到十分詫異。實際上,這還是查理大公誘敵深人之計,他已將13萬奧軍和400門火炮部署在一個半圓形的陣地上,分為左右兩翼,各有三個軍。
專等法軍來攻。此外,他的弟弟約翰大公奉他之命率1.4萬人正從普雷斯堡趕來,準備對法軍形成合圍之勢。這次查理大公不打算再乘法軍半渡之際發起攻擊、而是準備打一場陣地戰,在阿斯佩恩戰役中打敗了拿破侖,現在他對自己的計劃又充滿了信心。
拿破侖對查理大公的作戰計劃和兵力部署一無所知,但他自恃兵力強大,決意按自己的意願行事,首先是要重新渡過多瑙河。7月4日晚上風雨交加,法軍乘機從亞曆山大島架橋渡河,由馬塞納軍在左翼的阿斯佩恩村作掩護,渡河的法軍未遇任何抵抗,輕鬆上岸。在法軍工程部隊的努力下,一夜之間,15萬大軍連同戰馬、火炮和彈藥一起送過了歐洲最大的一條河流。上岸的法軍擊退奧軍前衛部隊的阻擊後,開始按預定計劃向左實施大規模迂回運動,迅速接近嚴陣以待的奧軍。兩軍在維也納和普雷斯堡之間的一塊小平原上形成對峙,大戰一觸即發查理大公的軍隊左翼有羅森貝格、霍亨佐倫和貝爾加德的3個軍,沿著一條名叫魯斯巴赫的多瑙河支流的北岸掘壕固守,他的右翼陣地先向西再折向西南,直至阿斯佩恩村,部署了克裏勞、科洛華特和列支敦士登親王的三個軍,克裏勞剛剛接替席勒擔任率指揮官。奧軍的兩翼以魯斯巴赫河邊的瓦格拉姆村為連接點,形成一條長8英裏的弧形防線,路易大公的部隊作為預備隊。查理大公己經贏得了對拿破侖的第一次勝利,差一點將拿破侖連同他的軍隊趕下多瑙河去,這使他有些忘乎所以,現在他打算通過陣地戰來殲滅法軍,可這個宏偉日標並不是他的軍隊所能勝任的。
7月5日拂曉時分,大雨突然停了,天氣開始轉晴並變得炎熱。呈扇形前進的法軍在下午3時左右完成了集結運動,並向奧軍的弧形陣地靠近。查理大公卻並不急於交戰,因為各個軍團尚來完全展開,而且他還要等待約翰大公的部隊到來,但是消滅法軍的最好時機已經被他喪失掉了。拿破侖是決不願意放棄戰場上的主動權的,一旦法軍完成戰前準備,他迅即命令發起攻擊。左翼的馬塞納軍隊四個師與敵克裏勞軍已經在阿斯佩恩發生激戰。右翼達武軍和烏迪諾軍也向魯斯巴赫河對岸的奧軍左翼陣地發動了正麵進攻,但是沒有得手,反而遭到奧軍的猛烈反擊,傷亡很大。中路貝爾納多特指揮的薩克森軍隊非但沒能攻下敵人的任何陣地,反倒被對方攆出了自己的出發陣地,結果狼狽麵回。到夜幕降臨之時,拿破侖隻好下令停止進攻。準備次日再戰。第一天戰鬥結果,法軍一無所獲。7月6日淩晨,奧軍竟然首先發起進攻,這不禁令拿破侖大吃一驚。馬塞納的軍隊受到克裏勞軍和科洛華特軍的聯合衝擊,被逐出了阿斯佩恩,中路的薩克森軍隊再次被擊潰。如果奧地利軍隊沿著多瑙河推進,法軍就會被切斷退路,形勢看起來十分危急。
麵對這種危險,拿破侖現在隻有兩種選擇,一是命令在維也納的後備部隊趕來支援受威脅的左翼,但這樣做的困難在於路途太遠,且難以保證取得決定性的戰果;另一種方案是對奧軍的中路和左翼實施反攻。拿破侖發現瓦格拉姆是奧軍左右兩翼的結合部和中心要點,於是決定拿下瓦格拉姆以期扭轉戰局,此外,他還可以動用右翼部隊攻擊奧軍的左翼陣地。
危急時刻,拿破侖無與倫比的智慧再一次顯現光芒。他要馬塞納不惜一切代價守住左翼陣地,然後命令將近衛軍的60門火炮投人戰鬥,集中猛轟奧軍在瓦格拉姆的中央陣地。在長時間大規模的炮擊之後,貝西埃爾率領近衛軍重騎兵向業已動搖的奧軍步兵發起衝擊,接著,麥克唐納將軍率領的意大利軍步兵以及隨後跟進的馬爾蒙軍和巴伐利亞部隊都相繼突破了奧軍的中央防線。同時,右翼達武也渡過魯斯巴赫河向奧軍左翼迂回,準備合圍瓦格拉姆。戰鬥異常激烈,奧軍在不利的形勢下進行了頑強的抵抗,兩軍一直酣戰到下午4時。
當查理大公獲悉約翰大公的軍隊不能及時趕到戰場時,他這才意識到其圍殲法軍的計劃已告破產,繼續把這場戰鬥打下去也於事無補,不得不下令全軍脫離戰鬥,向北撤人摩拉維亞山區。
奧軍的撤退井然有序,隻丟棄了一些重傷員和毀壞的火炮,法軍也筋疲力盡無力再退,拿破侖已經把所有的預備隊都用上了。瓦格拉姆一戰,法奧兩軍都動用了400門以上的火炮展開近距離炮戰,結果都蒙受了慘重的人員傷亡,法軍損失高達3萬餘人,奧軍死傷和被俘者也有3.6萬人。拿破侖雖未能獲得什麽重大戰果,但瓦格拉姆戰役決定了法奧戰爭的結局。在以後的追擊戰中,法軍再次獲勝,奧皇覺得自己的軍隊不能再受到更大的損失了,遂決定向拿破侖求和,拿破侖欣然同意。
他不想過度削弱奧地利,從西班牙傳來的消息也不容樂觀,所以是盡快結束戰爭的時候廠。軍事行動結束後,法奧兩國經過3個月的討價還價,才於10月14日在維也納的肖恩布魯恩宮最後簽訂了和平條約。根據此條約,奧地利被迫割讓多達3.2萬平方英裏的領土給法國、巴伐利亞、薩克森和俄國,並同意參加針對英國的大陸體係,其陸軍兵力被限製在巧萬人,還要賠償7500萬法郎的戰爭費用。第五次反法同盟再以失敗告終瓦格拉姆戰役之後,拿破侖對指揮薩克森軍隊不力的貝爾納多特深為不滿,對他已經失去了信任,決定今後不再委以重任在戰爭中建立功勳的麥克唐納、馬爾蒙和烏追諾則被授予元帥銜,達武被晉封為埃克繆爾親王,馬塞納被晉封為艾斯林親王。
在與奧地利進行戰爭的同時,好鬥的拿破侖還在和羅馬教皇鬧摩擦。他一直想削弱宗教對世俗的影響力號召力,遏止羅馬天主教會的政治經濟利益,並控製教會為其所用,偏偏教皇庇護七世不聽他的號令,暗中與英國交好,還鼓動天主教會與他作對,於是忍無可忍的拿破侖采取了極端行動。先是在1807年出兵占領了教皇國,繼而在18的年將教皇國並人法蘭而帝國,宣布羅馬成為帝國的自由城,在教皇宣布將拿破侖革除教門之後又公然把教皇囚禁起來,關押在離熱那亞不遠的薩沃納,後又轉到楓丹白露繼續幽禁,置於他的直接控製之下。這一大逆不道之舉,立即激起各地天主教會的強烈憤慨,他們紛紛起而反對拿破侖,並轉向支持波旁王室。即使是自己的親朋好友,隻要不合其心意,拿破侖也是同樣的毫不留情,1810年,拿破侖將執行大陸封鎖政策三心二意的路易·波拿巴趕下了荷蘭國王的寶座,進而把荷蘭強行並入法國,並嚴厲實行大陸封鎖,這又使得依賴海外貿易的荷蘭人大為不滿。
對於拿破侖的橫行霸道,歐洲可以說是已到了人神共憤的地步泥足巨人:西班牙的僵局正當拿破侖率領他的大軍團同奧地利軍隊激戰之時,伊比利亞半島的戰事卻正向著不利於法國的方向發展。拿破侖在1809年1月離開西班牙之前曾指示蘇爾特元帥,一旦英軍從西班牙地區激走,他的軍隊就應從加利西亞人侵葡萄牙,重新占領波爾圖和裏斯本。維克多元帥的軍隊則應從西班牙西部臨近葡萄牙的巴達霍斯而進,直趨裏斯本,支援蘇爾特。另一個師則應從薩拉曼卡向葡萄牙進發以配合這兩支軍隊的行動。但實際執行的情況卻並非如此,蘇爾特的行動沒有得到友軍的支援和呼應,不過他最終克服了葡萄牙民兵的抵抗,於3月29日攻占了葡萄牙第二大海港城市波爾圖拿破侖在東部戰場取得埃克繆爾戰役勝利的第三天,也就是1809年4月25日,阿瑟·韋爾斯利爵士率領一支英國生力軍重新在裏斯本登陸,從而扭轉了半島戰爭的形勢,3星期以後他就把蘇爾特指揮的法軍徹底趕出了葡萄牙,進而在酉班牙軍隊的策應下打進西班牙境內。
內伊軍團也在加利西亞地區被西班牙將軍拉羅曼納的軍隊所牽製,無法動彈。拿破侖在維也納得知這,不利消息後,要求內伊、莫蒂埃和蘇爾特的鄒隊合並成一個五六萬人的軍團,統歸資曆較深的蘇爾特指揮,對英軍窮追猛打,將其趕下大海。拿破侖確信隻要打垮英軍。就可結束西班牙的戰事,同時他還告誡他們必須協同作戰,不得分散兵力。但是,沒等這個命令送到他們手中,7月28日,韋爾斯利的英軍就在馬德裏西南不遠的塔拉韋拉擊敗了維克多元帥和塞巴斯蒂亞尼將軍的部隊。此戰的勝利使韋爾斯利得以晉封為威靈頓子爵。現在英軍己深人西班牙腹地,對首都馬德裏造成了直接威脅,拿破侖在獲悉第二個不利消息後,一氣之下罷免了儒爾當由蘇爾特取代他的位置。可是內伊不服,拒絕聽從蘇爾特的調遣,結果被調回巴黎。新來的聖西爾也未能實現拿破侖的期望,又被奧熱羅替代,而後者同樣毫無作為。儒爾當後來又被恢複了參謀長職務,蘇爾特則被調去指揮在南麵的安達盧西亞的法軍。西班牙戰場成了拿破侖的元帥葬送莫名的墳墓,戰事久拖未決,25萬法軍因此陷人了持久消,耗破侖戰帝的,泥潭。拿破侖對西班牙的形勢極為不滿,曾數次寫信給約瑟夫和儒爾當,嚴厲斥責他們把西班牙搞得一團糟。
拿破侖一熨對他的將領控製太嚴,總是大權獨攬,現在他嚐到了自己釀成的苦酒,隻要他不親自出馬,形勢就很難樂觀。在那麽多元帥中間,能獨當一麵的實在是屈指可數,馬塞納曾經在1799年拯救過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