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節 朋友重要事業更重要

  有些朋友難以做到底,尤其如果在事關事業大局的問題出現嚴重分歧的話,曾國藩的選擇是,朋友重要,事業更重要。李元度曾與曾國藩出生入死,立下汗馬功勞,也結成過命的交情,最終因為誌同而道不合不得不反目成仇。

  (1)李元度成為曾幕重要謀士

  鹹豐二年(1852年),各地開始辦團練,以對付日盛一日的太平軍。曾國藩剛得到在籍辦團練的旨令後,李元度認為時機來了,使托名羅江布衣,上書曾國藩,大談兵略戰守。曾國藩展讀後大加讚賞,立即要見這位上書人。可是,人海茫茫,“羅江布衣”究竟在哪兒呢?最後,曾國藩幾經周折,終於找到了李元度,並稱讚其:“非君之才,何以能寫這樣的文章!”召見時更知李元度博通文史,腦中有物,非尋常輩可比,遂“引與規劃軍事”。可是李元度還頗為猶豫。曾國藩後去信李元度,告知自湖北田家鎮被太平軍攻占之後,湖南形勢又趨急變,處於非常危殆的境地。更為可慮的是,安徽的重要城鎮相繼失守,朝廷已頒旨速率湘勇前往赴援,從而懇請李元度“臨危受命……同為東征之役”。次年初,曾國藩在衡州加緊訓練湘軍水師,準備出兵東征之時,又複書李元度,懇邀來衡籌商一切:“即不能從我東下,亦聊可臨歧相送,惠我至言,無任翹企。”起初,李元度對是否歸附曾國藩猶豫不決,鹹豐三年(1853年)九月路過湖南時也未去拜晤曾國藩。所以曾國藩在書信中有“良不可解”之語,深感“此必鄙人平日立身無似,無以取信於君子,故相棄如遺乎?”但經營國藩三番五次的誠心相邀,李元度終於一月後帶所部兵勇火速趕到衡州,從此進入曾國藩幕府,成為曾國藩身邊一位重要的謀士,兩人之間患難相依的交情也開始建立起來。

  (2)陣前救曾國藩性命

  曾國藩於鹹豐四年(1854年),在靖港遭到慘敗。當時,太平軍攻占嶽州、湘潭後,兵鋒正直指省城長沙。曾國藩若進入長沙無疑是自困城中。於是有人認為應先攻靖港,奪取太平軍屯駐地;但也有人反對說,“若靖港失敗,退還城下,即入死地。”應該攻湘潭,如果不勝,保複廣州,即使長沙被攻陷,也可再奪回來。曾國藩見眾人你一句,我一語地爭論不休,也沒了主意。這時水師十營官將,公推彭玉麟決定攻守戰略,彭取上策,定先攻湘潭並親率五營先期出發,約定次日曾國藩率五營殿後。但到了夜晚,長沙鄉團來請師,說:“靖港之敵隻有幾百人,沒有防備,可一戰而驅之。團丁隻是借大帥旗鼓作威勢,嚇退敵軍,而且已架好浮橋接納大帥,機不可失。”聞者無不踴躍。曾國藩並非想僥幸取勝,但考慮到彭玉麟攻湘潭,這邊攻靖港,可取夾擊之勢,牽引敵軍,於是便改攻靖港。次日晨,水急風利,曾國藩率五營水師如離弦之箭,乘風而發,不到幾個時辰即達太平軍屯駐的靖港。太平軍見湘軍來到,即發炮攻,曾國藩的營船招架不住,向回退又逆風而行,隻有換炮打。好不容易退到浮橋處,又因浮橋是臨時用門扉床板搭成的,人多橋壞,死傷了幾百人。曾國藩見勢不妙,便親執仗劍喝令士兵不退,並立令旗杆上,說:“過旗者斬!”但士兵仍從旗旁相擁而過,於是全軍大敗。曾國藩神情沮喪地回到坐船上,越想越難過,越想越灰心,便決定跳水自殺,一死了之。李元度見曾國藩支開隨從,神情有異,便讓幕僚章壽麟乘小船尾隨其後,以備不虞。果然,曾國藩行到靖港對岸的銅官渚時,便一頭紮入了水中。章壽麟見狀,躍身入水將其救起。因此,說李元度對曾國藩有救命之恩應不為過。

  (3)為曾國藩討回專折奏事權

  曾國藩戰敗後被革去禮部侍郎銜。按照清朝的製度,革職的官員不再有專折上奏權,凡皇帝的諭旨皆由大帥傳知。因而每次聽到提督、總兵喊:“聽聖旨”,曾國藩叩頭大拜時的難堪,不僅讓他失去了自尊,也讓以師事曾國藩的塔齊布等頗不自在。但曾國藩對此卻一籌莫展。原來,康熙皇帝發明的這項“專利”,是專為溝通上下之情之舉,即讓最親近的人專寫奏折,由皇帝親自批閱,再交上奏人執行。可謂單線聯係,是連接最高層中樞神經的“特權”。而到了雍正時,能奏折的官員更多了,除了總督、巡撫外,道府中的個別人也特許奏事。因而被剝奪專折奏事,則是最大的懲罰。更重要的是,臣情無法上達,皇帝自然很難了解下邊人的苦衷,不能專折,隻能“會奏”,即同地位身份相等的人一同上奏,但須意見一致,而且奏什麽,大家都知道,因而也就沒有什麽秘密可言。更何況,皇帝下發諭旨屬公文性質,由軍機處“廷寄”,仍由巡撫、提督傳諭。因此,曾國藩對皇帝如此“折磨”他,真是有苦難言。在當時,專折奏事雖不如老祖宗時那樣重要,但最普通的東西一旦失去,也覺重要,更何況這還是一件“秘密武器”。李元度深知失去專折奏事權將意味著什麽。他為曾國藩的前途憂慮,也為自己的命運擔憂。一日夜晚,李元度將一份《革職待罪臣曾國藩乞請專奏以速戎機事》的奏疏呈給了心緒紛亂的曾國藩。但曾見後卻大為不悅,因為革職後專折奏請本屬“犯法”之事,加之鹹豐帝此時猜忌很多,上奏的結果肯定會凶多吉少。他以為成功的可能要小於加罪的結果。李元度說:“設無此項權利,他人沸沸揚揚,日達聖上,而我終不發一語,是人為刀斧,我為魚肉,是非無以辯白。”“此中利害,我豈能不知。隻是軍中情形複雜,不遜朝中。當此國家多難之時,做正人難,做正人君子更難,欲做憤然不欲之官難上加難。”但李元度一再堅持,並以受死赴難相請,曾國藩隻好聽天由命。後李元度又將原折一改再改,並以軍情變化萬端,隨時奏報聖上為主旨。寫完後,密封上達。幾日後,朝廷即下諭特許曾國藩單銜專奏。這不僅是皇帝打破常規之舉,也是曾國藩獲得的“異數”之一。李元度為曾國藩爭取專奏權後,曾對他更加信任不移。兩人臥同室、遊同舟、飯同食,形影不離。而似奏折信緘之類,也大多出自李元度一人之手。此後,曾國藩九江之敗,南昌之困,“元度無不相從艱危中,多以勖助。”而曾國藩的多次尋死覓活,也“皆以元度防救得複”。

  (4)成為肝膽相照、言無不盡的諍友

  曾國藩沒忘他的這位師爺的功勞。鹹豐四年(1854年),他以收複湘潭功,保升李元度為知縣,加內閣中書銜。在半壁山、田家鎮諸多會戰中,李元度又因立功卓著,被保升同知,賞戴花翎。曾國藩驚魂未定地到了南昌後,開始整頓水陸兩軍,總結自三月以來嶽州、靖港、湖口三次大敗的原因。當時跟隨曾國藩的幕僚已不多,一是因為曾國藩連遭失敗,一些人對他失去了信心,另謀他途。二是因為曾國藩不被清廷重視,跟著他前程堪憂。三是南昌更加危急,弄不好會同曾國藩同歸於盡。望著如此冷清的場麵,曾國藩心中空落落的,很不是滋味。他讓眾人指陳三次失敗的原因,但大家都麵麵相覷,不敢亂講話。曾國藩一向看重李元度,他又有救命之恩,便親點名號說:“次青,你大膽請言!”李元度為人仗義,見曾國藩幾次尋死覓活,總不得勝,心裏也很著急。眼見這樣下去,自己的前途也委實堪憂。於是他鼓足勇氣,語未盡,已驚四座:“恩公東下之師,氣勢銳甚。然自三月至今,凡經三次大挫折,初挫於嶽州,繼挫於靖港,今又挫於九江湖口。幸而屢蹶複振,未壞大局。然依在下之見,非失於恩公不知兵,而失於知兵。”李元度的話,如芒刺在背,一針見血。眾將領誰也不敢望一眼曾國藩的表情,隻是默不作聲地坐在那兒。空氣驟然緊張起來。曾國藩倒還沉得住氣。他又說:“次青請細道之,吾願聞其詳。”李元度也不再猶豫,說:“嶽州之敗,師未集而因大風阻於洞庭湖,敵察我困,大股圍入,其敗可謂天意,於理於勢都是如此的結局。靖港之敗就不然。一惑於困丁之請,臨陣變成謀,夕令朝改,是策略之失。九江湖口之敗,問題就更大了。三板大船入湖,敵斷歸路,變出不測,以大船攻敵小船,無異猛虎拔牙,虛威無用。並且,師出不為退路著想,乃行軍大忌。犯此,則不能不敗。”李元度的話雖然當眾揭了曾國藩的瘡疤,但無疑是一劑良藥,眾將領不由頻頻點頭,也忘記了曾國藩此刻什麽樣了。曾國藩善於聽人之言,博采眾長,以為己用,他的心胸是寬廣的。此刻見李元度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三次失敗的原因,也頗覺歎服。於是他接著說:“次青的話句句在理。望吾將士共當戒之。”

  (5)好友成仇成曾國藩終生憾事

  曾、李之間的友誼沒有經得起考驗。起因是李元度欲自立門戶,“分裂”湘軍。鹹豐八年(1858年)一月,李元度因功升任道員,同年二月,湖北巡撫胡林翼上《密陳浙江緊要軍情請調員防剿疏》,李元度旋即奉命帶兵入浙,這是湘係勢力滲透入浙的開始。曾國藩東山再起後,率領江西湘軍追擊翼王石達開入浙,並保薦李元度,使其得按察使銜,賞巴圖魯勇號。鹹豐十年(1860年)四月,清政府命李元度赴浙江交巡撫王有齡差遣委用,六月,王有齡授予浙江溫處道道員。李元度以所部平江勇三千交浙江提督饒廷選統率,自己回湖南另行招募平江勇。當時,太平軍占有蘇南,王有齡所部大半是江南大營的殘兵敗將,擾民有餘,作戰無能。王有齡企圖分化湘軍,便欲把李元度從湘軍中拉過來,作為保護浙江的軍事力量。王的拉攏工作已初見成效,但李元度猶渾然不覺。不過曾國藩已經敏感地察覺到了這個問題,為此,他責怪李元度,他不能容忍湘軍被分化,更不能容忍湘軍將領被分裂出去維護其政敵何桂清集團的地盤。至此,曾國藩與王有齡在舊恨之外,又結下了新仇。而曾國藩與王有齡、李元度之間的矛盾也開始激化起來了。鹹豐十年(1860年)五月,曾國藩繼何桂清總督兩江後,六月,從安徽宿鬆進駐皖南祁門,立即奏調李元度為皖南道道員,對王有齡作釜底抽薪之計,也含有將李重收歸曾門的意思。但李元度率新募的平江勇三千抵達祁門不到十日,曾國藩竟命他率領平江勇進駐湘軍與太平軍爭奪的戰略要地徽州。八月十九日,太平軍侍王李世賢進攻績溪的叢山關,李元度分兵防禦被擊敗。不久,太平軍進攻徽州,又大敗李元度。二十五日,侍王李世賢攻克徽州,李元度逃奔至曾國藩祁門大營。曾國藩對此十分氣憤,要上疏彈劾,幸虧有李鴻章、陳鼐兩位幕僚力諫,曾國藩才刪改了措辭中嚴厲的話,但彈章還是上奏了。曾國藩在上疏中說:李元度“甫經到徽,竟不能支持數日以待援師,實堪痛惜”。李元度因此被革職。王有齡乘虛而入,派人跟蹤李元度,又百般籠絡,企圖再次把李元度拉過去。鹹豐十一年(1861年)一月,王有齡上奏請調李元度援浙,“詔如所請。”李元度遂回湘募勇,取名“安越軍”,並在湘北、鄂南、江西等地抗拒太平軍。胡林翼為了爭取李元度,團結湘係,與官文銜會上奏李元度功績,曾奉命賞還按察使銜,加布政使銜,但李元度沒有改變“安越軍”的名稱。九月,率領“安越軍”到浙、贛邊境。這時,李秀成已經開始進攻杭州,左宗棠奉命節製援浙諸軍,李元度歸左宗棠節製指揮。同年十一月,太平軍攻克杭州。

  十二月二十三日,清政府命左宗棠為浙江巡撫。同治元年(1862年)一月,左宗棠以李元度為鹽運使,兼布政使,二月,擢按察使。曾國藩對李元度打出“安越軍”的旗幟,繼續分裂湘係,越想越生氣,越嫉恨,便於二月二十二日,再次參劾李元度,加給他的罪名是:第一,私求王有齡調赴浙江。並且不向我請示而擅自回湘募勇,取名“安越軍”。第二,“安越軍”在江西、湖北所得勝仗,多係“冒稟邀功”。第三,李元度於鹹豐十一年(1861年)十月到衢州,“節節逗留,任王有齡羽檄飛催,書函哀懇,不一赴杭援救。是該員前既負臣,後又負王有齡,法有難寬,情亦難恕”,請予革職,“安越軍”應予遣散。清政府還是遵照曾國藩的意見,將李元度革職遣戍。李元度是曾國藩的患難之交,但曾國藩卻幾次彈劾李元度,對此,曾國藩也時常感到內疚,覺得平生不負人,隻對李有愧疚感。他對曾國荃等說:“次青之事,弟所進箴規,極是極是。吾過矣!吾過矣……餘生平於朋友中,負人甚少,惟負次青實甚。兩弟為我設法,有可挽回之處,餘不憚改過也”;“惟與我昔共患難之人,無論生死,皆有令名,次青之名由我而敗,不能挽回,茲其所以耿耿耳”等等。

  通過曾國藩與李元度反目成仇的過程我們看到,曾國藩重視友誼,但有一個底線就是不能危害事業。如果其行為觸到這一底線,友誼至如李元度者也棄之如敝屣。

  §§第十章 做人是一生修煉的大學問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