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二章 快樂的學校曆程

  用鼓勵和簡明的語言來造就一個人的道德,顯然是比用法律和約束更能成功。如果做父母的強調並獎賞自主性成就,孩子們就有可能產生強烈的成就追求。凡是有益於兒童的事情,都應該使她們快快樂樂地去做。

學到的知識不用於實踐而要掌握它是困難的。

蒲林尼知識隻有當它以兒童個人經驗為基礎,並能成為兒童個人經驗組成中的一個環節時,才是可接受的。

一、讓學習快樂起來

瑪格麗特的秘訣在瑪格麗特·格蘭特看來,學習是件有趣的事。當別的同學愁眉苦臉的時候,她總是一臉輕鬆。她說,她有一個秘訣。

“我在中學時最有印象的是創造性寫作這門課。以前我對寫作很不感興趣,因為我不知道寫什麽,所以成績總是很差,可以說我對寫作從頭恨到腳。但是在創造寫作課上,老師十分注重教育我們如何表達自己、自己的內心、自己的感想及對他人和事物的看法,而不是去寫自己根本不感興趣或沒有感覺的事情,隻是為了練習方法而寫作。當我把寫作的立足點轉移後,忽然發現寫作是非常有趣的事情。盡管我不認為自己是一個很多愁善感的人,但中學時期的女孩子,哪個沒有一點情感的洶湧和觀點的轉移。當我開始學會在文章中滲進這一切時,便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寫作變成很有吸引力的事了。我的老師給了我很大的自信心,他告訴我應盡情表達自己的感覺和想法,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滿足老師的要求,是為了滿足自己,而且滿足自己恐怕是最最重要的部分。”“從此後我對學習和學校的態度有了極大的轉變。學習不再是為了學校、父母,而是為了我的未來和我的生活本身。我開始尋找各門課目中的興奮性和可以與個人生活、情感、未來聯係在一起的東西,學習與學校在我的感覺中完全變了。”每個孩子都有一個非常有潛力的大腦,父母的很大一部分職責便是幫助孩子將她的最大潛力發揮出來。學校是教育孩子、給予她們智力與知識發展機會的最主要地方,如何使孩子保持對學校的興趣,是相當有挑戰意味的任務。

從瑪格麗特的經曆中,我們應當得出一些有益的經驗和啟發。幫助孩子增進學習信心需要找到一個激發點,使孩子從中得到啟發並推及其他。將學習的動力從學校、老師和家長的壓力上轉入到自身的興趣和對未來的期望。如果能夠讓孩子將學校裏學習到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有意識地進行應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例如設計一個書架,保持家庭支出、預算,幫助朋友或一些非贏利組織設計需要應用課堂知識的小項目等,這種實際應用的經驗,因為能夠看見實際的結果,往往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比各種考試,更能保持興趣的長久性。在這裏關鍵的區別就在於,自我激發的興趣使孩子一旦坐在課堂裏,想的是要學知識、學本領,而非怎樣對付這門課的考試。

我們應當發掘出能夠使孩子真正傾心於學習並從中感到很大快樂的引導方式,這裏關鍵的是培養孩子對待學習的積極態度。

同學校和老師保持聯係和提出要求是應當的,但有時學校和老師都不能盡如人意,這就更加需要幫助女兒找出積極的有進取的著眼點,開發一切能使學校生活更有趣味的活動,鼓勵女兒改造環境,使自己的生活更充實。

專家建議:

讓書本與實際生活聯係在一起,從生活中的問題引導孩子走向學習。

看好看的書,引發她對學習的興趣。童話、百科、博物對女兒來說是最好的。

不要逼著孩子學習,孩子不喜歡的書,最好先放到一邊。

提供一個完全支持的環境,多多購置家庭藏書。

老師真有趣薇薇安是一個漂亮敏感的女孩,平時什麽都好,就是成績不理想,爸爸媽媽又是許諾又是責罵,總不見成效。

三年前,薇薇安小學畢業,成績差得隻能勉強進入普通中學。她和爸爸媽媽都很泄氣,想在這時放棄學業,跟隨經商有成的姑姑到日本去做餐飲生意。然而薇薇安很幸運地遇到了瓊妮老師,從此她的一生步人了良好軌道。

瓊妮經過分析,認為薇薇安學習成績差的主要原因是她平時的日常生活中有太多的物質誘惑,而做父母的又沒有給予及時有效的教育。現在,要讓薇薇安從低穀中走出來,光靠她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瓊妮老師很認真地向薇薇安的爸爸媽媽保證,要在半年內還他們一個嶄新的女兒。

不料,薇薇安不同意進學校讀書。做差生的經曆使她耗盡了所有的自尊,她害怕麵對課堂上的提問和同學們的竊竊私語。

這天,瓊妮找出一本傑克·倫敦的《荒野的呼喚》,指著其中的一小段文字對薇薇安說:“你能大聲地讀給老師聽嗎?”看著老師親切而飽含期待的雙眼,薇薇安輕輕地吟誦起來。這段文字非常優美,帶著淡淡的哀愁,正是所有少女都喜歡的文字。薇薇安在老師的要求下,又將文字讀了兩遍。老師要她把書合上,鼓勵她說:“你試試看能不能全部背下來。”薇薇安閉上眼,那些文字就像山澗中自由噴湧的清泉般從口中背誦了出來。瓊妮高興地說:“薇薇安真聰明,能夠過目不忘。有這樣好的記憶力,功課肯定沒問題。”薇薇安的臉一下子紅了,她撅著嘴說:“我連高中都差點考不上,還說我聰明,不怕別人笑話嗎?”瓊妮鄭重地說:“當然沒人笑話你。人的智商有一個發展的過程,你要對自己充滿信心。”薇薇安樂了:這個老師真有趣。

在瓊妮的鼓勵下,薇薇安終於背著書包快快樂樂地上學去了。

很多時候,女兒學習差的原因在於她缺乏自信。幫助女兒建立學習信心,是父母應有的職責。

培養有自信心的女兒,父母首先要有自信心。如果父母本身缺乏自信,女兒很難從他們身上得到有益的幫助,孩子從榜樣中學到的比從說教中學到的要多。

不是每位父母都擁有足夠的自信可以給女兒有力的支持。相反很多父母可能會發現自己的自信心很低,對於步人中年的父母,這是一個令人泄氣的發現。但自信心是可以改善的。這裏有許多方法,包括提高對自己的要求,包括具體做一件有挑戰性的事情。目標不要過高,但要逐步提高水平,這會為你的意識和意願的轉變帶來最根本的變化。轉變並不容易,但值得付出努力,因為這不僅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我們的女兒。

建立女兒的自信,也需要成功經驗的鼓勵,也就是要實踐。自信與不斷取得勝利有關,不自信與接連遭受挫折有關。因此,當孩子不自信的時候,就很難做好任何事情,當她什麽也做不好的時候,就更加不自信,這是一種惡性的循環。若想從這種惡性循環中解脫出來,重建自信,不妨先從最有把握做好的事情做起。當孩子不斷取得了成功的時候,她的自信心也就逐步建立起來了。

這是我們與女兒都應該記住的:這個世界從來就沒有救世主,隻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想要比別人更成功,就必須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千萬不要輕易向生活低頭,對自己喪失信心。

專家建議:

通過你的日常生活的言行,把心靈深處的自信付諸行動,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鼓勵孩子敢於實踐,讓孩子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去。

對孩子的每一個進步都表示驚喜。

認真而謹慎地回答孩子所提出的關於學習的困惑與挫折的問題,讓她知道你會與她一起處理這個問題。

煩惱的阿美阿美非常討厭化學課,她寧可去醫院拔牙齒也不願坐在課堂裏聽老師講解分子運動或反應的問題。可學習又不能扔掉,所以盡管沒有絲毫的興趣,阿美還是硬著頭皮聽下去。

老師在上麵不停地說,他的講解單調乏味。“聽他上課就像在看超級科幻片,不知所雲。”阿美暗地裏這麽嘀咕。這個老師什麽都不管,隻會仰著頭說啊!說啊!說啊!有些膽大的學生還敢當場睡覺呢。

阿美發現,化學老師的考試很容易過關,他通常隻在學期中和期末進行兩次測驗,以此作為考核學生是否達標的基準。所以,阿美認為,一切都是小問題,上課聽不聽得懂也不是那麽重要了。

期中考試的前一天晚上,阿美開始臨陣磨槍了。她把爸爸的“毛峰”泡了濃濃的一大杯。整個夜晚,她都是依靠茶水的支撐才使自己保持清醒。她要用一個晚上的時間消滅一個半月的課程,包括那些元素、方程式、實驗等。阿美確信自己是班上最努力的人,還有誰會比她睡得更晚?她對自己說:“我肯定能過關,我整夜都在學習。”第二天上課前,阿美又喝了一大杯咖啡,她知道這很提神。衝進教室之後,她快樂地吹噓:“我對這一科很用心,整個通宵都在鑽研;我已經準備好了。”考卷發了下來,阿美很快答完了問題,還第一個交了試卷。她堅信自己能過關。

兩天以後,成績出來了。150分的試卷,阿美隻得了43分,不但不及格,分數還低得可怕。阿美的眼淚拚命往外湧,她向同學抱怨:“怎麽可能呢?我複習了一個通宵呀。”學習一直很踏實的喬安問道:“你確信為這場考試做好了準備嗎?”阿美很生氣:“那當然,我非常努力,已經做了最充分的準備。這不公平!”也許沒有人知道阿美此刻的心裏在想些什麽,其實她是在為自己的短期勞動未獲得成果尋找借口。

孩子學習成績不好,並不是她不努力,而是她不知道怎樣努力。真正的努力是指讓自己的潛能得到最大的發揮,而不是在形式上整天泡在書本裏,或在心裏常立誌、常發誓。

孩子們一出生就是有差異的。有的孩子從小就很“開竅”,學習一直比較輕鬆,有的孩子雖然很努力,學習成績仍不理想。兒童智商狀況中間大、兩頭小,呈正態分布。智商總體在90~110屬正常;70~90屬偏差;70以下屬弱智、智力落後;120以上屬高智商;140以上屬天才兒童。弱智和天才兒童占總數的5%(各占2.5%)。這是一個客觀存在,不是人人都能成為科學家的,作為家長要承認這樣一種客觀的差異。

有時候苦讀不如巧讀更輕鬆,更有效果。開啟你孩子的竅門在哪裏?這需要通過父母的研究才能獲得。

根據心理學的研究,從思維角度可將人分為三種類型:

1.藝術型:他們善於形象思維,他們腦海裏是圖形與音樂化的世界。

2.抽象思維型:他們善於邏輯思維,往往對數學感興趣。

3.中間類型:兼有前兩者的一些思維特征。

我們應根據孩子自身的特點,從現在起,盡快調整學習方式,給出一定量的休閑時間,讓她逐漸恢複對學習的興趣。

少批評指責,多鼓勵輔導,通過減負,讓心空出一些,重新協調,勞逸結合,她的成績一定會好起來。

專家建議:

認識到自己孩子在學習上的個性特點以便於揚長避短。

通過課外讀物激發孩子對某些學科的興趣。

調整休息與學習之間的協調,盡量給孩子減負。

千萬不可隨意指責,而要鼓勵。

二、終身的好習慣

永遠不特殊“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是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的父母最重要的家庭教育經驗。

1834年,門捷列夫出生在俄國西伯利亞的博托爾斯克小城,他的父母都是學校教師,可子女大大小小共有11個,而門捷列夫又是最小的“幺兒子”。在門捷列夫不到1歲的時候,父親的眼睛就瞎了,父親失去了工作,不得不到他舅舅開的一家玻璃廠打工。

家裏孩子太多,整天吵吵嚷嚷的,活像一個托兒所。門捷列夫父親想出了一條妙計,叫每一個孩子都製定一個簡單的學習時間表,然後依照他們自己製定的時間表監督孩子的學習情況。每每當孩子完成作業和預習之後,老父親就滿麵笑容地同他們一起遊戲,例如表演民間小戲劇或者跳哥薩克舞什麽的。他還同孩子一起編了一首歌:“6點幹什麽?公雞喔喔背法語。7點幹什麽?高高興興去上學。下午4點幹什麽?討論疑難好處多。下午7點幹什麽?兩小時自學莫耽擱。學習不是傷心事,它是生活大快樂。”學習習慣來源於責任心,老父親深深地懂得這個道理,他特別注意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有時做到了幾乎不近人情的地步。

有一年夏天來了暴風雨,門捷列夫家的屋頂被狂風吹掉了一隻角,雨水嘩啦嘩啦地漏了進來。媽媽不得不帶著孩子修補屋頂,大兒子在房頂上釘木板,小孩子們就在底下遞材料。一直幹到深夜,孩子們一個個都累得直不起腰來。這時候,父親說:“先換下濕衣裳,再喝碗熱湯,然後趕緊完成自己的作業吧。”媽媽挺心痛的,說:“今天是特殊情況,就讓孩子們睡覺吧。”父親沉下臉來毫不遲疑地回答:“在求知的道路上永遠沒有特殊可言!”孩子們不得不拖著疲憊的身子繼續完成自己的作業。

門捷列夫13歲那年,父親不幸去世。麵對著黑黢黢的棺材,黑影綽綽的燈火,渾身披著黑色喪服的母親表現得異常堅強,她仿照丈夫的口氣對膝下這群哭腫了眼睛的孩子們說:“做你們的功課,在求知的道路上永遠沒有特殊可言。”為了不耽誤孩子上學,母親不顧親友的反對,將出殯的日子改到了星期天。即使在這黑色的星期天,小門捷列夫也沒有拉下自己的作業,因為他知道,堅持自己的學習計劃就是對父親最好的紀念。

學習習慣對門捷列夫一生的影響也同樣是不可估量的。由於他沒有錢,因而他不大可能進入收費昂貴的綜合大學和工科大學;又由於他的成績優異和良好的自學能力,因而年年排名年級第一,彼得堡師範學院終於錄取了這位貧窮的天才,而且讓他享受全額助學金待遇。1869年,門捷列夫公布了他的第一張化學元素周期表,一共列出63種元素。他的論文《元素性質與原子量的關係》在德國《化學學報》發表以後,立刻名氣大振,成為國際科學界的超級巨星。

學習習慣對孩子學習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調查表明,高考成績在570分以上的大學生,90%以上在小學和中學時代就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而成績較差的孩子,絕大多數並不是由於智力方麵的缺陷,而是因為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學習習慣有兩大表現:第一,孩子會將學習看成是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家長的事情。第二,孩子的學習有一個明確的計劃時間表,會按時完成自己的作業,而決不會將今天的事情留到明天去做。

習慣就是人生軌跡的運動慣性,一旦這種良好的慣性養成,孩子的人生就會沿著既定的軌跡自動地運轉,這不僅可以大大減少父母家教的重複性勞動,而且可以培養孩子自強自立的精神和奮發有為的奮鬥勇氣。

習慣當然應該從小時候開始培養,而且年齡越小越好。一旦在小學時代就培養好了孩子的學習習慣,那麽在中學和大學就根本用不著再去管她們了。她們會自覺地預習課文,自覺地完成作業,甚至主動地將自己不懂的問題拿出來交給同學和親友討論。如果小學階段沒有培養良好的習慣,那麽中學階段也要加緊培養。

父母的責任,並不是僅僅立足於微觀層麵處理好孩子的具體學習疑難,而是在生活中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專家建議: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使孩子明白:

要明確良好的學習習慣包含哪些方麵。

要長久堅持良好的學習習慣。

要勇於改正和拋棄一些不良的學習習慣。

利薩的“柵欄”朱蒂是一位單身母親,她女兒利薩已經14歲了。她收到女兒的學校校長的一張通知,讓她非常吃驚。在最近一個月的時間裏,利薩每天都要逃好幾節課。當朱蒂詢問利薩的時候,利薩說:

“是的,我偶爾會逃課。”“但是,這張通知上寫著,你每天都逃課,絕不僅僅是偶爾逃課。”利薩指責她母親,說她相信學校權威的話,卻不相信女兒的話。朱蒂決定給校長回複一張便條,告訴他,她和利薩正在協商這件事情,現在的情況應該好一些了,利薩答應不再逃課了。

兩個星期後,朱蒂收到另一張通知,要求她去學校一趟,因為利薩有“持續缺席的問題”。現在利薩已經嚴重到整天逃課。朱蒂更加吃驚了。在這以前,利薩是一個非常好帶的孩子,很少有問題的。在學校散會後,朱蒂意識到,僅僅依靠提醒利薩,告訴她上學是她的責任,已經不起作用了。她告訴利薩,她將受到兩個星期的責罰,她要利用那段時間把在學校落下的課程補上去。利薩表示抗議,母親則在一旁聽著,堅持自己的意見。

又兩個星期後,學校通知朱蒂,利薩的逃課行為已經減半了;但是,如果利薩的行為不發生更大的變化,她將仍然麵臨停學的威脅。朱蒂知道,需要采取更強硬的措施了。

每周末利薩的行動都受到完全的限製。朱蒂利用這個機會跟利薩談論她的學校,她的朋友們,以及她是怎麽看待身邊的人和事的。於是朱蒂知道了許多她以前不知道的關於女兒的事情。利薩把自己的想法告訴母親,和母親分享。她說自己在學校很厭煩,因為她的老師們使她很少受尊重。他們好像隻是想履行教學這樣一種工作,而不是盡力去教給學生一種熱情,啟發學生學習、進行創造性的思考。她覺得自己在校外和朋友聊天,談論生活中真實的事情,能使時間更有意義。朱蒂也向她袒露,自己青年時代也有同樣的感覺。於是,母親和女兒達成了理解,亦即利薩應該遵從學校規章製度,盡力把事情做到最好。朱蒂答應,以後利薩可以發展與她的興趣有關的戶外活動。

讓朱蒂失望的是,她們的討論並沒有帶來期望的變化。她意識到,學校無法知道她女兒的行蹤,並要求女兒去上課。她也知道,隻有她和她女兒才能改變現狀。一天清晨醒來的時候,朱蒂想到了一個辦法。她到單位請了兩周的假,並解除了對利薩周末的限製。星期一早上,朱蒂決定陪著利薩一起上學。利薩注意到媽媽穿的不是她平常穿的工作服,而是穿得更加隨意一些。“怎麽回事?媽媽。你上班要遲到了。”朱蒂笑著說道:“既然你要讓上學有這麽多麻煩,我決定整天陪著你。”利薩的反應實在令人難忘。她伸著脖子,就好像小狗聽到陌生的聲音一樣,說道:“什麽?!”“那一整天我陪著她一節課一節課地上。利薩覺得很丟麵子,我對此很抱歉。但是我知道隻有這樣才能使她去上課。每次課我都坐在後麵,我甚至陪著她一起上洗手間。我事先跟校長商量好了,午餐跟老師們一起吃。放學的時候,利薩知道她碰上了對手。那天晚上家裏的氣氛寂靜異常。”“第二天的早晨非常具有喜劇色彩。利薩覺得,昨天很讓人丟麵子,事情已經結束了。下車的時候,她低頭看見我的網球鞋,趕緊哀求:噢,別,別再這樣了!我告訴她,除非她能夠自己上學,否則我不會離開她。當天晚上她答應她會去上課,求我再給她一次機會。我讓步了,但是我告訴她,我會在每天午餐的時候去檢查,放學的時候再檢查一次,看看她是不是在班上上課。如果她再製造麻煩,我們就從頭再來。在我假期的剩下幾天裏,我每天都去檢查,從不間斷。”這個“柵欄”的設置終於使利薩改掉了逃課的習慣。

這個故事說明了實際行動中的每一種“柵欄”給孩子設置的每一種規則。我們可以看到,隨著“柵欄”的升級,家長可能需要更多的行動、時間和注意力,也需要更多的談話。當一種水平的邊界不奏效的時候,就要采用更高水平的邊界,直到女兒理解應該做什麽才能獲得原來的特權。

一旦孩子知道有人給她設置嚴格但是友善的邊界,並用這種方式在關心她,她就會去做一些更有創造性的、對自己有利的事情,而不是繼續她的不良行為。

美國心理學家調查過從小學四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學生的學習習慣,結果表明,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學習習慣的得分並不增加。據此認為,學習習慣是在小學低年級就形成了,以後如果不給予特別的教育,形成的習慣難有更大改進。那種認為樹大自然直的觀點是不可取的。一棵帶有枝枝杈杈又彎彎曲曲的小樹,長大能直嗎?因此,盡早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年齡越小,越容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的良好習慣也越容易鞏固住。不良的學習習慣發現得越早,也越容易糾正。

孩子的不良習慣積累越多,越不容易建立良好的習慣,因為任何習慣都是比較牢固的暫時神經聯係,要想改變它,必須做出巨大的努力,花費很大的氣力。這需要長期的意誌鍛煉,有時是非常痛苦的。

所以,那種認為小學低年級要讓孩子放縱一些,到了高年級再來培養孩子學習習慣的做法是不正確的。讓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應從早練起。

專家建議:

對於孩子的不良學習習慣,要設置嚴格的“柵欄”。

規則一旦設定,就要毫不遲疑地執行,中間不能反複。

在糾正孩子行為的過程中,和孩子做好溝通,讓她明白是為了她好。

關心孩子的學習,在習慣方麵及幹發現,及早預防。

愛護“心靈之窗”安妮天生就喜歡畫畫,別看她隻有4歲多,每天都喜歡抱著她的小畫板不停地畫,橫的線,豎的線,彎的線,還有各種各樣誰也不明白的符號。安妮可不管你能不能看明白,她自己畫得很高興。“當當當”,老師搖手鈴讓小朋友們到外麵去做遊戲了,可是安妮還沒畫夠呢。她拿著自己的小畫板,到外麵接著畫,外麵的太陽好亮呀,明晃晃的,照在安妮的畫板上,有點刺眼。可是安妮根本就不在乎這點困難,她還是不停地畫呀畫。路易斯老師過來了,安妮很高興,她要把今天畫的畫拿給路易斯老師看。

“路易斯老師,你看我畫的畫。”安妮踮著腳把畫遞給老師。

“安妮,你今天畫的真不錯,你長大了想當畫家嗎?”安妮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你要是想以後每天都畫畫,現在就不能在這麽亮的陽光下畫畫,因為這樣會傷害你的眼睛,安妮,想想看,要是眼睛看不見了,你還能畫畫嗎?”安妮嚇得差點哭出來:“我不要眼睛看不見。”“那你以後就得聽老師的話,不要在這麽亮的光下麵畫畫,也不能在很暗的光下麵畫畫,這樣眼睛才不會變壞。”醫學研究告訴我們,孩子在5歲以前的視力是很弱的,一般不超過1.0,在3~5歲期間是兒童視力提高最快的時期,因此在這一階段要尤其注意保護孩子的視力,不應讓孩子在光線不足和光線過強的環境做比較精細的事情,比如寫字、畫畫等。

讓孩養成好的習慣沒錯,但同時一定要注意遵循自然規律,兼顧身體健康,不遵循自然規律,一味按自己的意願行事,最終會得不償失。

躺著看書不易保持眼睛和書本的恰當距離,而且很容易形成斜視,所以采用一定的措施防止孩子躺著看書是很有必要的。

父母們都明白長時間看電視會損害孩子的眼睛,尤其是看那些瞬息萬變,令人眼花繚亂的動畫片,與在顛簸的車船上看書是一樣的痛苦。所以父母要在看電視的問題上對孩子做出明智的指導。

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多關心孩子的視力,加強對孩子眼睛的保護外,父母還應定期帶孩子去醫院檢查視力。這種定期檢查很重要,它能夠讓父母清楚地知道孩子視力的準確情形,且及早發現視力減退的預兆,並及時采取矯正措施。

眼科專家辛普森告訴人們,兒童在近視的初發階段是有辦法進行矯治和控製的,倘若做父母的能在孩子剛有近視表現時就予以注意,並采取相應的措施,就會有大批的孩子不必忍受厚重鏡片的折磨,擁有一雙健康明亮的眼睛。

專家建議:

要想及早發現孩子的眼睛異常,做父母的應對以下幾種情況加以注意,以便采取一定的補救措施:

眯著眼睛看東西,是因為眼睛近視;眯著眼睛就可以看得清楚點。

看遠處物體,更容易緊皺眉頭。

當全神貫注看電視時,有歪頭現象。有歪頭看東西習慣的兒童,最易形成“對眼”。

看書、學習缺乏耐性,常有厭煩情緒。

學習成績下降。學習花費時間較多,成績都不見提高。

看書時眼睛距書太近,不夠30厘米,看電視時,總喜歡靠近電視機。

常有頭痛、疲乏、懶散的感覺,性情急躁,行動和思維能力突然減退,看到喜愛的東西,也不像從前那樣激動。

三、輕鬆的秘訣

分數並不意味著一切珍妮泰格對自己上學時的壓力充滿了恐懼。

她回憶說:我在學校時,家庭給我的壓力很大,因為家庭成員和親戚都是受過良好教育的人,認為我也應不落後於人。在我成長的時候,有時我覺得我在為我的母親學習,而為我的父親參加遊泳隊。到了高年級時,有一段時間我非常具有反叛性,因為我不感到快樂,那時我的成績下降得很快,但我並不難過,因為我不認為那是我的成績。現在我懂得為自己的長遠利益而刻苦學習是非常重要的,我之所以能夠幹得好,是因為這是出於我的意願,而非他人。

分數真的是最重要的嗎?其實父母心裏也在為孩子的前程著想,關鍵是如何看待這一問題。事實上,孩子們對成績的追求很大程度上來自於父母的壓力。做父母的首先應當檢查一下自己對成績的認識。

在學習上遇到的困難,使女兒格外需要能夠對信心給予支持的事物。在這種時候,她們對分數也就格外看重,似乎一次考試就能對她的能力及前途做出判決。這種過分的敏感,不利於女兒克服自信心的危機。

應當讓女兒明白,成績是她刻苦努力的結果,而不是終結目標,注重點應放在自身的發展和成長上。伴隨著能力與知識水平的提高的好成績是有意義的,否則隻能使你感覺良好,但實質空虛。

我們應該告訴孩子,在班裏成績優異是重要的,但不能過於敏感於成績。對待學習與成績比較理想的態度是:課堂學習是用來改善自身和腦力的工作,而不是為了爭得好的成績向學校和家長作交待,也不僅僅是為了進好大學。優異的成績如果不是靠刻苦學習和堅實的知識結構做支架是沒有太大意義的。當一個人走人社會後,分數不再出現,真正有意義的是她所積累的知識和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

專家建議:

你要首先改變自己的觀念,成績不是最重要的。

告訴孩子真正重要的東西。

在孩子學習緊張的時候為孩子減壓。

讓孩子勞逸結合,懂得休息。

放開你的手伊娜被父親送到國外接受最好的教育,可是她怎麽也快樂不起來。

“父親的焦慮遠隔重洋每天準確無誤地傳達給了千萬裏之外的我。”伊娜委屈地訴說。

父親每天晚上九時,必要與女兒在網絡上互通信息。假如女兒有事不在,父親規定她隨身攜帶的手機便會響個不停。父親不惜重金,要時時刻刻與女兒保持密切的聯係。

父親知道女兒交往的每一個同學、朋友,指示她什麽?派對可以參加,什麽不可以參加。伊娜並不想按照父親的遙控來生活、交友、學習,便“陽奉陰違”,私自決定自己的娛樂活動。但她又不敢違抗父親的旨意,便千方百計趕在九點回家,迎候父親的“問訊”。

父親不但幹預她的日常生活,並嚴格控製伊娜的學習方式。比如他規定女兒這一個月要拚著去考文法一級,伊娜如是拚搏,如是應考,通過了。她剛想喘一口氣,父親的指令又來了:“下一個月,你一定要拚搏,再考上一個台階,你就能站住腳了”伊娜累極了,苦著臉不知怎麽辦才好。房東是個單身的心理谘詢師,她發現了伊娜父親的“控製”現象,對伊娜說:“你不能按照你父親的要求去做,這樣是不合理的,不合適的,對你是不利的。”一麵是父親加重語氣的命令,一麵是房東太太的勸告,伊娜自己很累很累,很緊張也很沮喪。她習慣了被父親安排,明知是不合理的,但違背了父親的意誌她又很惶然,潛意識裏會生出“負罪感”,她因此很煩躁也很焦慮。這焦慮已不是來自學業上的,國外的課程並不緊張,而是對自己想擺脫父親的控製,但又覺得十分困難的焦慮。

伊娜認為,自己麵臨著嚴重的衝突,既想找回自己的獨立意誌,卻又害怕失去這種緊密的聯係,她因此而苦惱,彷徨,消沉。她的成績因此後退,甚至,九點快到時,她會莫明其妙地緊張。她也弄不明白,自己究竟是願意被父親管束,還是更希望獨立。

伊娜為什麽會如此焦慮?是父親過分的控製與幹預破壞了她的自主能力與自信,壓抑了她的自我意誌,使她失去了駕馭生活的主動性與樂趣。同時,由於長期如此生活,她對這種被安排、被控製的生活又產生了依賴,正是這種反叛心與依賴性的衝突,造成了她的緊張、焦慮、消沉、沮喪。

很多父母在子女到達青春期以前都適應得很好,但接下來就無法適應孩子的成長與改變了,這是因為他們不再能適當地改變和調整自己的態度。有人把父母為子女所受的痛苦與改變視為一種自我犧牲或殉難,其實不然,最終父母的收獲可能比子女更大。

青春期的孩子經常抱怨,他們所受的管教並非出於父母真正的關懷,而是唯恐敗壞父母的名聲。青少年的這種怨言往往與事實相符。例如我們經常聽父母抱怨:”你學習這麽差,我的臉都讓你丟盡了。有的父母不能體會孩子的獨立人格,他沒有能力區分自己與孩子是兩個不同的人,難以把孩子當作一個擁有獨立生命的獨立個體。在知性層次上,他知道別人跟他是不同的,但在更基本的層次上,他根本不覺得別人的存在,在內心深處,全世界隻有他,全世界就隻等於他一個人。在這種狀態下,父母對孩子的管教隻把他當作是自我的延伸,因此是自我中心的,為所欲為的,毫不顧忌的。

你意識到自己是在控製孩子嗎?你意識到這種控製有害無利嗎?愛孩子而不是控製孩子。就像紀伯倫在一首詩中說的:

你的兒女不是你的兒女,他們是生命對自身渴望所產生的兒女,他們經由你出生,但不是從你而來,雖然在你身旁,卻不屬於你。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庇護他們的身體,而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住在你夢中也無法企及的明天。你要向他們學習,而不是使他們像你。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昨天流連。“是的,這種狀態應該改變了,做家長的,放開你的手吧!”

專家建議:

要重視女兒的感覺,而不是以自己的情緒與期望為前提,對女兒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

給孩子足夠的心理空間,放下強迫性的控製女兒的習慣,讓她學會處理自己的生活與問題。

幫助女兒逐漸學會選擇,判斷自己所麵臨的問題。長期以來她一直處於“聽命”狀態,學會獨立要有一個過渡期。

在一般情況下,父母親可以放手讓女兒去處理自己的事項,等她需要求助時再予以商討。在重要問題上,比如戀愛、求職,父母要主動關心。

在放鬆的狀態下,女兒的學習成績會穩步上升,學習積極性也會大大提高。但是,不能因此又提過高要求,使她重新處於焦慮之中。

當老師來“告狀”時“比爾太太,我是迪夫的老師,迪夫今天中午跟同學吵架,結果把同學的鉛筆盒摔壞了。”迪夫是個活潑愛笑的小學三年級學生。“約翰先生,我是喬尼的班主任老師,今天喬尼在上體育課的時候給班上一些女同學搗亂,結果有兩三個女生被他鬧得哭了。喬尼正就讀初中二年級,好動、愛打球,是心地善良卻不太有耐性的少年。”

初一女孩妮可有一個喜歡向家長“告狀”的老師。班上許多同學都被這位老師告過。這一次,倒黴的事輪到妮可身上。

也許是還不太適應初中突然增多的科目,所以開學一個多月來,已有好幾次作業遲交、忘交的情況。老師熱心地打了電話跟妮可的母親敘說,母親見女兒就是一頓指責。等父親下班一進門,母親又急急地迎上去說一頓。那個晚上,妮可除了被母親罵,還外加爸爸一個責備的巴掌。

第二天,妮可背著書包上學,內心卻鬱悶透了。想想,好像老師、爸爸、媽媽全聯合起來不喜歡我,於是一轉身竟然奔往火車站。還好的是,在悲劇發生前,妮可被人發現,送回了家。

通常家長接到學校老師的電話,總是有喜有憂,高興的是老師這麽關心我的孩子,擔心的是會不會孩子闖了什麽禍呀?不然老師怎麽會打電話來。

如果您是孩子的媽媽,當您接到老師“告狀”電話時,會有什麽反應?先跟老師說抱歉?還是急著找孩子來算賬?

老師來“告狀”,身為家長的不免會生氣,可是一味暴跳如雷責罵孩子,對事情是沒什麽好處的。

坦白講,老師要帶一班學生四五十人,對有些事情的觀察難免會存在死角盲點,判斷“案情”就會出現疏漏偏差,甚至會有潛意識的主觀想法,總感覺功課好、分數高的孩子犯錯較少。而成績落後的孩子也就自然變得“人微言輕”,有時候受了委屈還會挨罵呢。

事實上,事件的真相隻有一個,可是由於心態、角度的不同,出來的“報道”也就產生了不同的落差。孩子需要你的理解,也需要你的耐心。

親愛的家長,當老師來告狀時,請不必急著責罰孩子。請您也試著心平氣和聽聽孩子的“申訴”,或通過其他渠道聽聽孩子同學的聲音。

相信這麽一來,才可能接近事情的真相,也才真正能幫助孩子解決困難。

專家建議:

並不是所有老師的意見都是正確的。

要給孩子申訴的機會,而不是一概否定。

理解孩子,弄明白事情到底為什麽。

養成不責備孩子的習慣,這樣孩子才不會產生壓力。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