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章 堅定立場

  教育,如果沒有美,沒有藝術,那是不可思議的。人類社會根本改造的步驟之一,應當是人的改造。人的根本改造應當從兒童的感情教育、美的教育入手。正確教育子女的方法,最主要的應該是愛和嚴相結合。

自信能征服的人,必可遂其心願。

維吉爾缺乏自信常常是性格軟弱和事業不能成功的主要原因。

索洛維契克

一、麵對生活的笑容你是最出色的

8歲的梅蘭妮已經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了。她學習成績一向十分突出,各方麵都高人一等。可是上期末的考試卻完全摧垮了小小的梅蘭妮,在她拿回家的成績單上,5門課中三門是C,一門是D,隻有一門勉強得了B。當梅蘭妮把成績通知爸爸後,還未等爸爸做任何反應,就“哇”的一聲哭了起來,衝進自己的房間關起門來。爸爸並不急於敲門。等了好一會兒,才輕輕地敲開梅蘭妮房間的門。

梅蘭妮正在哭泣。爸爸輕輕拍拍她的肩膀,扶起了她的頭。安慰道:“怎麽啦?蘭妮,是為這次糟糕的考試傷心吧!蘭妮一向是個堅強的孩子,去年在醫院就沒有哭過,怎麽為這次考試哭了呢?這次考試是不理想,這是因為去年你得病休學兩個半月造成的。以前的考試,我們的蘭妮不都是非常出色、首屈一指嗎?”梅蘭妮感激地看著爸爸,不停地點頭。

“那麽,就讓過去的永遠過去。這次考試表明你有許多知識不會,我們的蘭妮一定會盡快找出不足,學好這些知識的。”梅蘭妮又十分自信地點頭讚同。

美國一位學者說過:自信是能力的催化劑,信心能把人的一切潛能調動起來,並將身體各部分的功能調整到最佳狀態。這種調動和調整如果不斷發揮,它將能鞏固成為人的一種本性,從而終身受益。許多成功者身上,都有這種自信的力量。他們在自信力的推動下,總是向自己不斷提出更高要求,即使失敗也不氣餒,並鼓勵自己繼續努力,直至取得成功。一個缺乏自信心的人,便缺乏在各種能力發展上的主動積極性,而主動積極性對刺激人的各項感官與功能及其綜合能力的發揮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自信靠的是什麽?我們認為,孩子自信心的培養,尤其需要來自父母和教師、朋友的激勵。激勵能揚起孩子自信的風帆。

要想鼓勵孩子,最重要的兩個前提是:第一,不要諷刺她們,致使她們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擊;第二,不要過分地讚揚她們,以免產生驕傲情緒。我們所做的一切事情都要顧及到這一點:不要使孩子失去對自己的信心。

學會適時鼓勵孩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一個做家長的都要仔細地研究與思考,如何去鼓勵孩子,養成經常反思的習慣。孩子的自信程度是表現在她的行為中的,如果孩子缺乏對自己能力的自信,對自己價值的信任,那麽她所表現出來的就是缺乏效率、缺乏積極主動性,她不會通過積極參與和貢獻,來尋找自己的歸屬感。沒有自信的孩子會很輕易地放棄任何努力,表現出自己是無用的,而且有時還故意做出反其道而行之的事情。這樣做的原因是她認為自己是無能的,不能做出任何有意義的貢獻,是沒有價值的,那麽還不如做些惱人的具體事情起碼能得到別人的注意。家長如果不問青紅皂白隨意訓斥或打罵孩子,是最容易挫傷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鼓勵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一過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能讓孩子得到一種自我滿足,即自尊感和成功感。

要找到鼓勵自己孩子的最有效的方法,最重要的一點是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孩子,透徹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有不同的特點,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方法也是不同的,這就需要我們的家長花時間去找到這種不同處。鼓勵孩子,樹立她們的自信心,使孩子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而不是終日懷疑自己,懷疑自己的能力與價值。有自信的孩子,不需要別人來評價自己的好壞。

我們應當鼓勵孩子將幸福掌握在自己之手,相信成功是自己努力的結果。給孩子們機會讓她們自行選擇、決定,使之看到正確結果,這才是最好的培養自信心的正確辦法。

專家建議:

教孩子如何麵對失敗:

承認失敗,正視後果要敢於正視自己失敗,自己的錯誤,尤其要明確失敗和錯誤造成的最嚴重的後果是什麽,並且從心理上接受它,準備承擔應負的責任。

分析失敗,積累經驗要從自責和後悔中走出來,具體分析失敗和錯誤的原因,找出自己哪些做法是對的,哪些做法是錯誤,總結遇到類似情況的注意事項。

明確目標,著眼實幹眼光一定要看到前方,要有重新振作和承擔責任的勇氣。具體分析有無補救措施,下一步應該做什麽,怎麽做等等。讓行動來造就成功。

小貓回來了帕爾妮從小生活在一個不幸的家庭,母親患有精神病,她跟著爺爺生活。這一天,她心愛的小貓不見了,到處找都沒有找到。孩子更加沮喪了,她認為小貓已經死了,她自己活著也沒什麽意義。一生都與大海打交道的漁夫爺爺慈愛地摟著小帕爾妮說:“帕爾妮,小貓不會死的,如果你認為小貓死了,那麽小貓可能真的死了。而小貓隻是出去玩去了。它可能要在外麵玩幾天,也可能玩幾個月甚至好幾年哩。你高高興興地耐心等它,它會回來的,說不定還會帶回來好看的玩具呢。”帕爾妮相信了,她快樂而耐心地等著,相信她的小貓是出去遊玩,總有一天會回來的。兩個星期以後,小貓奇跡般地出現了。孩子快樂得不得了,從此以後不管遇到什麽不順心的事,她總往好的方麵想,樂觀向上、積極進取。這使得她學習成績日漸進步,於1996年有幸被選人《今日美國》的全優生隊伍。

樂觀積極對人的一生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根據《樂觀兒童》的作者、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所稱,樂觀不僅是比較迷人的性格特征,它也能使人對生活中的許多困難產生心理免疫力。他做過高達1000次的研究,研究人數達50萬(包括成人和兒童),結果發現,樂觀的人不易患憂鬱症,在學校和工作中都更容易成功,而且令人吃驚的是,樂觀者的身體比悲觀者也更健康。

馬丁·塞利格曼最重要的發現是,即使孩子天生不具備樂觀品性,也是可以培養的。

怎樣培養孩子樂觀向上的人生心態呢?在家庭關係中,如果每個成員尤其是父母始終保持樂觀向上的性格,積極灑脫地對待一切事情,處理與孩子的關係,孩子生活在這種樂觀積極輕鬆愉快的家庭氛圍裏,自然受到良好的浸染。同時,父母要懂得教會孩子樂觀向上的一些準則和方法。

孩子的教育首先要使用積極的方式進行解釋說明,讓孩子看事物有利的一麵,對事物的發展充滿信心。培養她們良好樂觀的心態。

其次在孩子做了父母以為不當的事時要想一想如何批評或教育孩子。首要原則要準確,誇大其辭的責怪隻會讓孩子過於內疚和羞恥,而不會促使其改正。要使用合乎實際的措辭讓孩子知道錯誤根源,明白這是可以改變的。

早期的樂觀主義基於孩子個人的信念,而你對於孩子接受新挑戰的積極態度,更增加了她的信念。通過你的言行,可以傳達一個重要的信息,這個信息可以激勵並保持孩子早期的樂觀主義態度,它就是:“你可以做到”。

隨著孩子的成長和進步,她們會經曆行動中的積極變化。

3歲的孩子驚奇於自己所能做到的任何事情。如果你對孩子說:“我為你今天所學的東西感到驕傲!”那麽,孩子會汜住自己的進步。此後,她們會意識到,一些積極的變化正在發生。“你已經學會走、跑、蹦、跳了很快你就能學會騎自行車了!”就像孩子刻在門框上的成長痕跡一樣,父母對進步的積極反應,是對於孩子在成長階段中樂觀主義精神的一種鍛煉。

你14歲的女兒,由於與同學在友誼方麵起伏不定,可能正經曆著窘迫時期,並且,像其他少女一樣,她可能正在努力地去識別“她是誰”。不幸的是,在這種探索過程中,孩子可能把自己與學校裏最為聰明乖巧、最受歡迎的女孩相比較,以確定自己的位置。這些比較對於孩子來說,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於事無補。相反,如果女兒拿出在自我成長階段的成績記錄,她就會找到自尊和自信,從而樂觀地麵對未來。

如果你對孩子們說:“這是你出生第一天時的照片,從那時起到現在,你已經成長為一個出色的孩子了!這些年來你變化這麽大,看到你的成長真是讓我驚喜!我希望你好好回想一下,從你出生第一天到現在所學的所有東西,並把它們記錄下來。你可以寫一些重大的事情,例如,學會說話、學會走路。也可以記一些小事情像怎樣學會了做晴雨表,學會了計算多位分數。下周五,爸爸和媽媽要和你一起出去吃晚飯,帶著你的記錄慶祝至今你所學的一切。當然,我們也要談一談其他你喜歡的事情,包括暑期計劃、學年計劃、下一個周末計劃等等,因為你還是要繼續成長的。”這一安排能建立一個到目前為止,孩子所取得的每一項成就的真實記錄,無論這些成就是巨大的還是微小的。它都將有助於孩子了解自己令人驚奇的成長過程。這是她們迎接今天和明天各種挑戰的個人能力的神奇見證。

專家建議:

用語言和行為來表達這一點:隨著孩子的成長,你相信她們有能力去麵對生活中的各類挑戰。

做一個好榜樣,以積極上進的方式去生活。

幫助孩子去適應變化,幫助孩子在新環境裏尋找新的機會。

隨時都要慶賀孩子的成長與進步。

鼓勵孩子的夢想,並談談怎樣才能實現這些夢想。

勇敢一點“爸爸,再玩一會兒。”還沒走出商場,曼妮就拉住了父親的衣襟,懇求地說。

她並不是貪玩的孩子,她隻是讓櫃台裏漂亮的洋娃娃吸引住了,眼睛裏全是想要得到的渴望。

父親卻裝作看不出女兒的心思,女兒不說出來她想要什麽,他決定不去主動買給她。他認為,女兒想要什麽,應該有說出來的勇氣,而不應唯唯諾諾。小女孩在櫃台前留連,想說出要求,又怕父親拒絕,一臉的憂鬱。

終於忍不住了,小女孩用細若蚊蠅的聲音說:“爸爸,我我想買一樣東西。”“買什麽?說話別吞吞吐吐,想買什麽就說出來。”於是小女孩得到了那個洋娃娃。

從這件事中,小女孩也得到了一個經驗,在以後的日子裏,無論她對父母有什麽要求,她都會直言不諱地提出來。

日本教育家濤川榮太說:“作為父母,必須去培養那種依靠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感覺、自己的興趣來爭取成功和幸福的人,從而要求自己必須成為剛毅、勇敢的人。”勇氣是成年人的一種可貴品質,但在孩提時代,它常常姍姍來遲。如果幸運,你的孩子或許不會很早就遇上重大的、甚至可怖得足以考驗人勇氣的事情。但是,一旦成為成年人,很多時候,她們不得不瞪大眼睛,鼓足勇氣去迎接困難。

所有的孩子,在她們努力奮鬥獲得勇氣之前,有必要了解勇敢的真正含義。父親有責任向孩子講解什麽是“內心勇敢”,什麽是“外表堅強”。對於大一點兒的孩子,有必要提醒她們,勇氣並不是指體力的強壯,相反,是來自於內心堅持做某事的力量。即使是小女孩,也可以因勇敢而強大無比。這一點在孩子的童年時期是需要反複強調的,因為由於受到動畫片和所謂英雄行為的影響,小孩子容易將勇敢和力氣混為一談。

你還應該讓孩子知道,無論男孩女孩、男人女人,勇敢是他們都應具備的一種品質。世上有好多例子。,有助於我們向孩子講解勇敢是不受性別限製的。現實生活中,有許多男孩或女孩,男人或女人,在惡劣環境中表現得堅強而勇敢的榜樣,也可以用你自己親身經曆的一些故事,告訴孩子勇敢的真正含義。

相反,孩子也需要知道什麽不是勇敢的行為。例如:欺淩弱小就不是勇敢,而是一種軟弱。隻有那些心靈渺小的人才會做出恃強淩弱的事情。自我吹噓、誇誇其談也不是有勇氣的行為。勇氣是一種充滿自信、不肆宣揚、寧靜平和的品質。

要鍛煉孩子的勇氣,其實常常是對父母自身勇氣的一個考驗。

日常生活中,大多數孩子不得不麵對各種各樣的恐懼和培養勇氣的機會如在醫生辦公室、在牙科診所、在學校、在夏令營地等。這些日常瑣事給予孩子學會勇敢的機會,這是孩子學到勇氣的最佳途徑。

當你的女兒麵臨一些棘手的事情時,比如給她的5年級同學背誦一首詩,她就有機會開始感受勇氣了。盡管有些焦慮,有些恐懼譬如手心出汗、心跳加速但她還是選擇了堅持下去。你的孩子需要用勇氣去做一些決定,例如是否隨同大家堅持做下去,或者有勇氣說出:“那不是我該做的!”這都是勇敢的簡單的體現形式。盡管有恐懼,盡管有焦慮,盡管有壓力,但隻要是必要的和正確的,就一定要堅持到底。這就是你該告訴她的。

隻有教導孩子在這種些微的小事中不斷練習,勇氣才能發展成為孩子身上的一個顯著特征。

如果父母自身對困難,對帶有一些危險性的活動非常害怕,不難想像這樣的家長會培養出什麽樣的孩子。

有時父母僅僅是為了孩子的安危而擔憂,為了防止萬一而犧牲了孩子鍛煉自己的機會。

這樣做其實是非常自私的,家長更多地是為了保護自己的感情不要受到萬一可能發生的危險的傷害,害怕自己不能承受由此而帶來的沉重打擊,因此為了保險而加倍地保護,使孩子養成缺乏勇氣的弱點。

把這種自私拋開吧!為孩子的將來著想,大膽地鼓勵孩子們去做自己能做的事兒吧,讓她成為一個勇敢的孩子!

專家建議:

告訴孩子,無論男孩、女孩,在勇氣麵前,人人都是平等的。幫助孩子了解“堅強的內心世界”的真正含義。

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內心感受。

鼓勵孩子運用正確的思維方式做出正確的決定。對有些事情,盡管可能迫於同伴的壓力,也要誠實而勇敢地說:“那不是我的錯!”與孩子討論一些勇敢者的真實生活。

讓孩子知道,有時,最勇敢的事就是直麵困難並請求援助。

二、心靈緣何美麗海

因茨盜藥的故事勞倫斯·柯爾伯格是美國著名的道德教育專家。這一天,他在一試驗班上給小朋友們講了著名的海因茨盜藥的故事。

海因茨的妻子是位美麗善良的人,非常不幸的是她得了一種很厲害的疾病。隻有一種商店才有這種藥,不過價錢非常昂貴。這對生活本來就不甚富裕的海因茨來說是不可能辦到的。於是海因茨親自求到那位藥商的門下,懇求說:“先生,您就發發慈悲,把這個價錢降價,隻按成本賣給我,好嗎?我的妻子眼看就沒救了!”藥商吃驚地瞪大了眼睛,問:“你說什麽?按原價賣給你?要是那樣,我還做藥幹什麽?”海因茨繼續懇求他說:“要麽就請您先把藥賣給我,治我妻子的病。我把手頭上的錢全給你,剩餘的欠款我隨後還你,您看行嗎?”藥商仍然一口回絕了他。海因茨無奈之下隻好在夜深入靜時去偷走了那種藥物給妻子治病。

柯爾伯格講到這兒,問小朋友道:“小朋友,你認為海因茨應該偷藥嗎?偷一個人的藥用來拯救另一個人的生命錯了嗎?人們在這種情形下偷藥應受懲罰嗎?”小朋友們早已被柯爾伯格充滿情感的講述感染,聽到這一問題,就紛紛舉手發言。

“海因茨不應該偷藥,因為爸爸說,偷東西的人不是好孩子!”吉恩大聲地說,“不過,那個私藥商應該把藥賣給海因茨。因為他的妻子就要死了!”“可是私藥商不肯賣藥啊!”瑪麗安站起來提醒吉思,“我認為,海因茨應該去偷藥,先給自己的妻子治病,然後弄錢來還給那個藥商。”“我認為”看到9歲的露絲一直坐著,一聲不吭,就讓她發言。露絲站了起來說:“我認為,海因茨偷藥是不對的,但是他為了妻子的病又必須這樣做。不過,最好在他妻子用藥後,他主動到藥商處告訴他真相,接受責罰。”“為什麽呢?”柯爾伯格問。

“因為因為偷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既然偷了東西,做了錯事,他應該為自己行為的後果負一切責任和處罰!”露絲試著回答。

“但是我同情他。”露絲最後說道柯爾伯格顯然非常滿意這種討論場麵。柯爾伯格認為,孩子們的正確道德觀的形成主要依靠道德認識水平的提高。隻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了,她們才能在各種道德選擇方麵作出正確的選擇。通過講兩難的道德故事的形式,讓孩子在兩難選擇的過程中逐步確定自己的真實想法,確定做出道德判斷、善惡判斷的能力。同時,也可以培養孩子們的仁善之心和同情心。

幫助孩子增加同情心,對於父母親來說,是重要的事。“為了教你的孩子具有一顆同情心,你應該讓他遇事多考慮一下他人有何感受。”斯卡爾曼教授說,“你不妨問你的孩子,你認為如果你罵了你的哥哥的話,他的感受將會如何?”和孩子認真討論一下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肯定會怎樣感受,並且幫助你的孩子學會敏銳察覺他人的內心感受。因為絕大多數的孩子,都能自然而然地表現出同情心這一所有社會技能的基礎。許多研究結果也許會讓人大吃一驚,無論男孩或是女孩,表現同情心的方式並沒有太大不同。一般說來,男孩女孩一樣願意幫助別人,但相比而言,男孩更願做些體力上或“營救”之類的事(比如,教別的孩子學騎車等),而女孩則更能起到精神支持的作用(如安慰心情不好的男孩等)。孩子所處的社會階層和家庭成員多少都不會對表現同情的方式產生影響,盡管大一點的孩子比小弟妹更能幫助別人。兄弟姐妹之間,如果年齡相差太大,那麽大孩子就更容易幫助小弟妹。

兒童發育心理學家指出,同情心實際上包括兩個方麵:對他人的情感反應和認識反應。前者一般在孩子6歲之前發育成熟,後者決定較大孩子理解他人觀點和感情的深淺程度。

6歲時,孩子開始了同情心發育的認知反應階段,具備了根據別人的想法和行為來看待問題的能力。這種能力使得孩子們知道什麽時候該去安慰正哭泣的同伴,什麽時候該讓他獨處。認知同情心無需交流(如哭泣等),因為他們內心明白痛苦時的感受,無論這種感受是否表現出來。

到10至12歲時,孩子們的同情心從認識的或直接看得到的人身上擴展到陌生人身上。這階段被稱作抽象同情心階段。孩子們對處於劣勢的人,無論是否生活在同一社區或同一家庭,都能表示同情。如果孩子對他人表現出仁慈和無私,那麽我們就可以說他們已經完全掌握表達同情心技能了。

鑒於孩子們的樂於助人、善於思考的天性,父母有理由期望現實生活中孩子的同情行為會更多。

專家建議:

對待你的孩子和家庭成員要友善和富於同情心。

向孩子和其他人表達你的要求時使用友善的字句。

培養孩子對他人的同情心,溫和地問這樣的問題:“你的感覺怎樣?”或“我們能幫助別人什麽呢?”讚揚孩子在平時表現出的對別人的友善和體諒。

鼓勵孩子經常為別人做些好事。

對孩子講述那些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曾經幫助過你或家人的人。

為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對周圍的人表示友好和同情。

什麽是公平黛比、吉米的媽媽住院後,安娜姨媽和孩子們一起呆了60天。媽媽特別囑咐安娜要注意7歲的吉米,同時表揚了8歲的黛比。她是對的,吉米從一開始就是個小壞蛋。可安娜姨媽知道該怎樣對付像他這樣難纏的小家夥,她給了他許多積極的關注,注意他能夠做到的好事情,於是他像一朵花一般快樂地成長了。

黛比就是另一回事了。作為家庭的“天使”,她從來不需要強製服從規則,在她想做一件事情時,總是做得非常好。然而,她卻給姨媽帶來了很大的麻煩。第一天晚上,吉米受到姨媽很多積極的注意。黛比認為姨媽沒有關注她,她退到一邊,拿走吉米的三明治,並奚落吉米。當姨媽走向她的時候,黛比開始哭叫,聲稱吉米打了她。安娜姨媽走到她旁邊蹲下說:“不,黛比,是你打了吉米。把他的三明治還給他。”可愛的小黛比一下子就跳了起來。這麽做打破了這個家庭的一條基本規則:吉米很壞,黛比很好;黛比是安琪兒,吉米是小壞蛋;吉米因為每一件事情受到懲罰,而黛比則很幹淨地脫身離開。

在兩個星期的時間裏,黛比盡一切努力,想重新確立原來的家庭狀態:亦即她總是好的,吉米總是壞的。她大發脾氣,忽視姨媽的存在,拒絕和姨媽說話;她堅持她的立場,不想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她甚至想拋開所有的責任,想加入姨媽的管理工作。因為她原來在家裏的角色受到限製,她一直沒有找到其他出路。安娜姨媽繼續堅持要她負責任,繼續談論她的情感,讓她知道我想要她成為什麽樣的人。安娜很明白,她要盡可能做到公平。

在第三周,姨媽告訴黛比,她可以讓姨媽教她使用筆記本電腦。她很快就說:“我準備好了!”她坐到安娜的腿上,和姨媽玩電腦遊戲,玩到後來她向後仰著高興地叫喊起來。那是她們之間的一個轉折點。在姨媽呆在他們家的最後日子裏,黛比很合作、果斷、公正,她發現了自己新的力量,並對之感到滿意。當她母親回來的時候,她說:“媽媽,姨媽說我跟吉米一樣壞!”結果她媽媽當場就被鎮住了。

讓孩子明白什麽是公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需要一種對他人情感需求的細膩的感受性。在多數情況下,這些重要的價值觀是孩子在父母小心謹慎、堅持不懈的指導下逐步學習到的。

為了做一個公正的人,孩子首先必須學會區分正確與錯誤,她們必須從你的言行中學會什麽是光榮與恥辱、公正與偏狹、誠實與欺詐。其中有些內容,是可以通過簡單易懂的規章製度來傳遞的。像“偷竊是錯誤的”這一概念就是這樣完成的。而其他情況,例如“公正”,就不易用簡單的規則來體現了,相反,需要建立起一種能自我調節的標準去理解“公正”一詞。對這些價值觀的評判,需要孩子用一顆敏銳執著的心,去衡量具體問題和情況。

日常的家庭生活充滿了教給孩子這些價值觀的機會。當你8歲的小女兒放學回來,向你提到她的好朋友從別人的背包裏偷了一枚罕見的古幣時,你就有了一個生動形象地討論偷竊後果的機會。

當你13歲的大女兒在學校抄襲別人的作業時,你得到了一個重要機會,去確定一條嚴格的規則約束她的行為,讓她了解你的失望之情,幫助她查找問題的根源。

每一個家庭中的兄弟姐妹都有這樣的機會:在你的幫助下,一起尋找公平的辦法,與其他成員進行談判,解決彼此間的矛盾。

隻要你掌握了公正,並且教她懂得什麽是公平,你的家庭就會變得和諧起來。

專家建議:

她們觀察、模仿你的一言一行。

她們需要清晰、具體地理解什麽是對、什麽是錯。

從你的讚成與反對的態度當中,孩子也會有所收獲。

她們學會尊重他人的需求與情感。

她們學會承認錯誤,勇於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當她們為做到公正付出努力時,要給予鼓勵和認可。

那是我的錯“做人以誠信為本。”這是瑪麗給自己女兒瑪格麗特所留下的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而這位窈窕淑女瑪格麗特小姐謹記母親的教誨,終於成就了轟轟烈烈的輝煌事業。她就是英國破天荒的第一任女性首相、鐵娘子撒切爾夫人。

鐵娘子的父親是一位高級知識分子,母親瑪麗是當地有名的婦女慈善事業領導人。瑪麗特別敬愛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她一生都在以愛因斯坦為榜樣來教育子女。愛因斯坦說:“單單教給年輕人一門專業是不夠的,這樣的教育至多隻能培養一台有用的機器,最重要的是培養年輕人的人格。”愛因斯坦認為人生的第一道義就是誠實,誠實可以稱為整個道德機製的基礎和核心。所以瑪麗教育子女的時候,也總是在日常生活中灌輸“誠實”教育。她並不是空口說白話,而是在自己的行動中表現誠實的意義,在潛移默化中將“誠實”二字灌輸到子女的心靈中。

鐵娘子7歲的時候,特別喜愛小動物,當時鄰居家有一條斑點狗,特別活潑,特別可愛,小瑪格麗特經常到花園裏逗狗玩。有一次,她弄到了一塊鹹肉,便立刻招呼心愛的斑點狗把鹹肉吃了個精光。可是飛來橫禍,一天以後斑點狗患上消化不良的病死掉了。小瑪格麗特哭得非常傷心,母親知道這件事以後僅僅說了一句:“斑點狗死了,你知道一個誠實的孩子應該做些什麽嗎?”小瑪格麗特立刻抹幹眼淚,上鄰居家去道歉。

這件事本來已經結束了,可父親回來以後,覺得女兒除了誠實的表白之外,還應該為自己的誠實擔負責任,又對女兒說:“你是一個誠實的女孩,這非常好。可是除了誠實的言語之外,你還應該為你的過失負起責任。”小瑪格麗特低著腦袋想了想,立刻倒空了自己的儲蓄罐,可斑點狗實在太貴,最便宜的也要賣60英鎊,小女孩根本就拿不出這麽多錢來。可父母盡管非常寵愛女兒,卻決不替女兒包辦一切,而是想辦法創造條件,讓女兒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當時小女孩子的姑媽比較富有,養了4隻狗。媽媽就跑到姑媽家裏同姑媽商量,讓女兒替姑媽遛狗,每月15英鎊,最後終於還清了這筆狗債。

母親的一舉一動,都給了女兒誠信的榜樣,這種榜樣的力量刻骨銘心,深深影響了撒切爾夫人一生的生活。

誠實是引導我們正直公平的指南,是經過了曲曲折折、許多失誤,有時甚至使我們倒退、使我們改變方向才逐步形成的一種品格。創造條件保護孩子的誠實品格,並讓這棵美麗的幼芽茁壯成長,這是父母的本分。為此父母必須做到兩點:第一,不能因為孩子誠實地承認自己的過失而懲罰她。眾所周知,孩子撒謊的根本原因並不是想得到表揚,而是畏懼懲罰。如果孩子做對了也懲罰,做錯了也懲罰,那麽這樣的孩子就會不停地撒謊,並a其行為也會無所適從,從而完全喪失道德信條。第二,要讓孩子厭棄撒謊而遵從誠信,首要的問題就是實現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信任。而為了得到孩子的信任,父母就必須表裏如一,以自己的誠信來打動孩子,影響孩子,最終取得孩子的信任。

即使對幼小的孩子,這樣做也是有必要的。正如俗語所說:“犯了錯誤,就要承認,就要道歉,就要想辦法改正。”你的孩子將會終生牢記這一道理。

孩子還應該有說“不”的技巧和自信,而不是為了某些個人的喜好,去編撰一些謊言欺騙他人。幫助孩子充滿自信地說:“不,很抱歉,現在我不想做這件事。”記住,你是孩子的老師,應該培養孩子的價值觀,而不是孩子沒有遵循法則時的懲戒者。是的,你應當對不誠實的行為進行定性,但你的工作是要幫助孩子建立一個植根於內心的正直的觀念。這樣,無論你與孩子相距多遠,無論你是否能監督你的孩子,這個機製都將會發揮作用。

專家建議: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機會,用明確、適當的語言教會孩子辨別是非。在孩子的童年時期,不斷重複這樣的課程。

鼓勵、表揚誠實,懲處不誠實的行為。

與孩子討論現實生活中的公正與偏頗,誠實與欺詐。鼓勵孩子思考、評論生活中的事件。

在報紙和雜誌上找一些真人真事作為教材,教育孩子要誠實公正。

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在日常生活中,將你的信仰和價值觀付諸於每天的行動中。

三學會堅強自己爬起來春子太太是個很溫柔的日本女性,她有一對寶貝兒女,9歲的兒子正男和5歲的女兒由美子。春子太太平時對待孩子總是和藹、耐心,處處體現出日本婦女特有的母愛。兩個孩子中她似乎更疼愛小女兒,整天把她打扮得花枝招展,像一隻可愛的小蝴蝶,但我們也看到了她的另一種愛兒方式。

一個初春的黃昏,爸爸下班回到了那個寧靜的小院,春子正在洗衣服,由美子淘氣地追逐著一隻紅蜻蜓。由美子突然看到爸爸,不由喊一聲:“爸爸!”並張開兩隻小手朝父親撲來,誰知被一塊小石子絆了一下,頓時失去重心,“撲通”一聲摔倒在地上。

“嗚哇”由美子疼得大哭起來。爸爸慌忙想上前攙扶,誰知卻被春子太太一把拽住了手。

“由美子,不許哭,自己站起來!”春子對著女兒大聲嚷道。見女兒仍然哭泣著不肯起來,春子再次怒喝一聲:“不許哭,站起來!”春子神態嚴肅,與往常笑咪咪的樣子判若兩人,爸爸驚異地望著這位“狠心腸”的娘,感到簡直不可思議了。

由美子終於止住了哭聲,一雙大眼睛委屈地望著母親,自己慢慢地爬了起來。

春子這時才一把抱起女兒:“我的寶貝,真乖,聽媽媽的話,摔倒了自己站起來,將來一定是個好孩子。”由美子懂事地摟住媽媽的脖子奶聲奶氣地道:“媽媽,我聽你的話,再也不哭了。”然後瘸著小腿一拐一拐地又去玩耍了。

每一個孩子都會跌倒,但一次次跌倒後自己爬起來,就會站得更穩,同時,他們幼小的心靈也會更深切地體會到,不能哭,得自己爬起來。

父母對兒女常有過度保護的趨向,認為他們沒有能力做事情,害怕他們受到傷害,認為他們不夠成熟等等。在很多情況下,兒女比父母想像的要成熟、有能力、有忍耐力和承受力。父母的看法往往帶有成見,而且對於女孩子,父母的偏見就更為嚴重。

從一開始,父母就認為,女兒比兒子更脆弱。但許多研究表明,這與孩子的天性並無關係,關鍵是人們在思想中對不同性別偽定位有別,這大約與女孩子的體形與外表特征有關係。一項研究表明,當讓大人描述自己的孩子時,他們用“強壯”“活躍”這樣的詞匯來形容男孩子,而對女孩子則用“優雅”“柔弱”來形容。女孩子的確顯得嬌小、柔弱,由外及裏,容易推及性格上的軟弱,使我們認為女孩子缺乏抗衡與承受的能力。

在我們的女兒還很小時,從一開始就要像對待頑強的有能力的孩子那樣對待她。如果我們是這樣認為的,也是這樣表現出來,她可能就會形成這樣的個性。

法國著名哲學家蒙田說:“教育孩子別無良策。誰想使孩子有出息,就不應在青少年時期對他們姑息遷就,而應該常常違背醫學規律:不光要錘煉他們的心靈,還要鍛煉他們的肌肉。心靈若無肌肉支撐,孤身承擔雙重任務,會不堪重負。”溺愛孩子,隻會害了孩子。真正愛孩子的家長們,放開孩子的臂膀吧,自由的鷹要比禁錮在籠裏的小鳥飛得更高、更遠。

專家建議:

給予女兒足夠的關注,形成信任與安全的氛圍。

注意保護女兒克服挫折的信心,給她以克服困難的機會,不能大人完全包辦。

給女兒以表現她能力的機會,用如爬樓梯等方式發泄其充沛的體力,以達到訓練動作的目的。

善用技巧,使兒童少受挫折,保護其信心,雖然明知她陷入困境的能力遠比擺脫困難的能力強。

又一次考驗宋慶齡對父親的一種獨特的教育方式記憶深刻,那就是“磨難”教育。

父親認為,經曆磨難是人生的必修課,它能夠使孩子的意誌堅強。

上海地處南方,臨江麵海,每到春天,狂風驟雨常常把整個上海籠罩在一片傾盆大雨中,空氣中彌漫著沁人肌骨的寒氣。宋耀如此時不是帶著小孩躲在舒適寬敞的房裏,他一反常態,在暴風雨來得最猛烈的時候,衝出門去。他拖著有些驚駭猶豫的藹齡,在雨水橫流的大路上奔跑,雨點劈頭蓋臉,狂風怒吼不止。幼小的藹齡雖然有點弱不禁風,但看見父親嚴厲堅毅的麵孔,她不覺湧上一股幹勁,放慢的腳步迎著風雨又飛動起來。這一切連母親倪桂珍也覺得不可思議的舉動,宋藹齡卻以她小小年紀隱隱約約地從中明白了搏擊風雨的樂趣。

正當母親與外婆因擔驚受怕而坐立不安時,滿身雨水淋漓的宋藹齡一陣風似地跑回家,她高興地對母親說:“媽媽,我又經受了一次考驗!”宋耀如的二女兒慶齡,從小少言語,愛沉思。父親講什麽,她總是凝神沉思,爾後臉上露出會心的微笑,可是慶齡的決斷、毅力、勇氣卻一點也不比姐姐差,每當宋耀如在訓練藹齡的時候,宋慶齡也在一旁躍躍欲試,沒有絲毫逼迫,沒有強製,這對宋耀如來說當然求之不得。

驕陽如火的夏天,宋耀如帶著藹齡與慶齡去野外徒步旅行,與其用宋耀如的話說是欣賞沿途景物,毋寧說是一種艱苦的磨煉。山野上荊棘叢生,宋耀如帶著女兒在荊棘叢中鑽進去,穿出來,藹齡與慶齡深一腳淺一腳,不時被茅草所絆倒,被荊棘刺得手腳滲血,宋耀如卻“袖手旁觀”。這時候,他不想流露出自己的惻隱之心。姐妹二人開始尚能蹣跚而行,走到最後跌跌撞撞,但即使手腳並用,她們依然咬牙堅持到底。

宋耀如認為,適度的磨難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重要的一課,尤其在孩子性格的成長階段,更要注意培養孩子對困難的自製力和忍耐力。

早年的磨難使宋氏姐妹變成了生活的強者,她們在尚處於麻木不仁的婦女界顯得那麽咄咄逼人,鋒芒畢露。這不能不歸功於宋耀如的超越傳統的教育,是宋耀如刻意地磨煉使孩子擁有了進入成年的入場券。

父親的教育最終使宋氏三姐妹形成了堅毅的性格,成為女人中的強者。

今天,我們的父母常為獨生子女包辦一切,他們嘔心瀝血地試圖為孩子搭建起一間“一塵不染”的溫室,他們辛辛苦苦地為溫室裏的花草除蟲,澆水用無微不至的嗬護培育溫室裏的鮮花,而這些鮮花一旦見到天日,便紛紛變成枯枝敗葉。宋耀如完全可以為孩子提供溫暖如春的環境,但他認為適度的挫折教育是孩子教育的必需,在孩子們性格成長的階段,除了使孩子從自然中得到陶冶與教化外,尤其要注意運用人為的磨難來培養孩子的自製力、忍耐力與冒險精神。日本的小學在冰天雪地之時讓學生脫光衣服在飄飛的雪花中來回奔跑,現今的中國父親見此情景,必定痛徹心肺,而宋耀如在19世紀末期就理解並運用了這種方法。

西方的父母就十分重視這種挫折教育,他們總是不回避讓孩子吃苦探險。談到如何教育孩子尤其是如何為孩子著想的問題,日本教育專家田中和子一語中的:“如果說中國的家長缺了點什麽,我認為主要是愛的方法不對,溺愛會使孩子喪失自強的信心和能力,望子成龍反而成了教子成蛇。”一份統計資料顯示:各國小學生每天的勞動時間不同,美國為1.2小時,韓國為0.7小時,法國為0.6小時,英國為0.5小時,而中國僅為0.22小時。這也就難怪中國城市74.4%的小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上一離開父母就束手無策了。

的確,愛心可以造就未來,愛心也可以葬送未來,為了孩子,年輕的父母應該像宋耀如那樣,從小就給予孩子體驗挫折和困難的機會,進而使她磨煉出堅強的意誌,樹立起競爭的意識。這樣,父母給孩子帶來的不僅是快樂,更重要的是財富和智慧。

日本教育家濤川榮太說:“我們應該教育孩子,要有勇氣去積極而冷靜地麵對挫折。一個人如果能夠認識到隻有在挫折與困苦當中才能得到鍛煉,那麽他是非常堅強的,即使摔倒了,也不是隨隨便便爬起來就算了。有這種生活態度的孩子是永遠不會自我崩潰的。”專家建議:

讓孩子多參加體育運動,如長跑,遊泳,在劇烈的體育運動中磨練孩子的精神。

讓孩子多參加勞動,例如植樹、掃除等,強度大的勞動對磨練孩子的意誌也很有益處。

帶孩子到野外,進行爬山、登高等活動。

對於生活中的挫折要給予孩於鼓勵,告訴她應有的堅強法則。

我要堅持卡絲莉是一個活潑可愛的6歲女孩兒,以前她從未滑過冰。一個明媚的冬日,媽媽帶她到附近公園滑冰。她綁好了冰鞋。開始小心翼翼地在冰上走。突然,她摔了一跤,在站起來滑行了一會兒後,又摔倒了。不停的摔跤,弄濕了她的褲子和手套。大約一個小時後,媽媽準備回家了。這時,卡絲莉已經能夠滑行了,她請求道:“再玩一會兒吧!”媽媽覺得很冷,身上也弄濕了,很想回家,但她還是尊重了女兒的決定,繼續練習滑冰。於是,她們又滑了兩個小時。傍晚時,卡絲莉可以很自信地滑行了,並且計劃明天和她的好朋友米切爾一起再來滑冰。

在我們生活中的很多時候,成功與失敗之間最關鍵的差別,就是能否做到持之以恒。智者常說:成功者與失敗者的差別,就在於能否再堅持5分鍾。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但卻告訴了我們持之以恒會給孩子的生活帶來何等重要的意義:它不僅是孩子麵對挑戰時所做出的努力,也是孩子深諳更多事情的動力。因為在孩子的生活中,她們幾乎每天都要麵對新的挑戰,她們需要不斷地增強內在的力量。實際上,當孩子長大以後,持之以恒是一種重要的品質,因此,它應該在孩提時代就得到培養。

持之以恒是人們麵對困難時堅持完成任務、實現目標的一種能力。培養持之以恒的品質伴隨著無數挑戰。因為這一品質的培養是與其他品質的培養分不開的。

持之以恒是孩提時期其他各類品質的基礎。這些重要品質有冒險精神、學習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勇氣和樂觀主義精神等等。在孩子成長和自我完善的過程中,所有的品質總是與持之以恒的精神共生共棲,互為因果。孩子生命中的諸多經曆,也為孩子具備持之以恒的精神提供了一個持續的鍛煉機會。

讓孩子持之以恒,你要告訴她生活中許多事情需要堅持下去的勇氣。英國首相丘吉爾在成功後曾有人問過他一個問題:“丘吉爾先生,你在學校裏學到的所有經驗中,哪一項是最有效的?如何培養了你成為一個將英國從黑暗的時刻引向光明的人?”丘吉爾想了一分鍾,然後說:“是我在高中留級的那兩年。”“你是不是考試失敗了?”“沒有,我隻是發現了殊途同歸的原則。英國所需要的不光是聰明和智慧,而是在最困難的時期,能夠堅持下去的勇氣。”其次我們要從自己做起。盡管孩子智商不高,盡管孩子學習成績很差,但我們決不能對孩子輕言放棄。我們首先自己要對孩子有信心。大衛·洪貝克督學曾經指出,當大人對孩子產生信心時,將有兩件事情會產生。第一,大人本身會變得更為樂觀,因此當他和孩子溝通時,其言語及行動都更為正麵;第二,大人這樣的態度讓孩子在學習上更加勇敢、更加熱誠。洪貝克說:隻要校方堅持相信“每個孩子都會成功”,那麽學校本身也會辦得更成功。

“我永不放棄孩子!”父母們,請從我做起。

專家建議:

總結適合孩子年齡特征的挑戰性機會,例如富於挑戰性的遊戲等。

幫助孩子明確既定目標。

幫助孩子把較大目標分解為若幹小步驟,對於她們所做出的努力給予支持和表揚。

幫助孩子進行自我調節,教會孩子在需要的時候自我休息和放鬆,積蓄力量以備再戰。

鼓勵孩子在困惑茫然時尋求幫助。

不但要在孩子最後取得成功時給予讚譽和表揚,更要高度讚美和欣賞她們“堅持不懈”的能力。

  §§第三部分 高貴的小公主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