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七章 星星總是使我歡笑

  最強烈的影響環境,尤其影響孩子的,莫過於父母喪失活力的生活。兒童生來具有的各種本能和反射,能被環境發展成多種多樣的習慣,從而發展成多種多樣的品格。

禮貌是兒童與青少年所應該特別小心地養成習慣的第一件大事。

洛克禮貌建築在雙重基礎上:既要表現出對別人的尊重,也不要把自己的意見強加於人。

一、她會學習誰真正的優雅

多蒙德太太對前幾天發生的一件事情至今餘怒未消。

當時他們一家人正坐在一個小型電影院內看電影。每次進電影院看電影之前,多蒙德太太和丈夫都要再三叮囑他們3歲的女兒,要靜靜地坐在裏邊看電影,不要大聲吵鬧,和到處亂跑。在電影放映期間,他們的女兒除了個別時候小聲提些問題之外,÷直都能安靜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然而,盡管電影已經開始放映好長時間了,他們卻連一句完整的話也聽不清。這是因為坐在他們旁邊的兩個孩子,不停地在自己的座位上來回晃動,大聲地叫嚷著,兩個人爭得起勁時,還在電影院的過道內互相追逐。多蒙德太太想找這兩個孩子的家長,讓他們出麵製止自已孩子違反電影院規定的行為,可左瞧右看,怎麽也找不到這兩個孩子的家長。他們全家人接連幾次去這個電影院看電影,都碰到了這兩個不停地搗亂的孩子,這可真把多蒙德太太給氣壞了,她決心要找到他們的家長,把情況向他們說一說。於是,在一次電影放映結束之後,多蒙德太太便尾隨著這兩個孩子到了一個餐廳。一對夫婦正在餐廳等著這兩個孩子,多蒙德太太想他們肯定就是這倆孩子的家長了,便當即走上前去。

“你們的孩子不停地在電影院內跑來跑去,攪得我們一家人連一場電影都看不好,”多蒙德太太對這對夫婦說道,“他們如果對看電影不感興趣,那麽你們倒不如別讓他們去電影院,讓他們與你們一塊兒呆在餐廳。”孩子的父親冷冷地看著多蒙德太太。“我們花錢給孩子買了電影票,”他說,“我們的孩子理所當然地要進電影院,他們在裏麵想去哪兒就可以去哪兒。”他說出這樣的話,著實讓多蒙德太太大吃一驚。一對衣著端莊,看似很有涵養的夫婦,怎麽能夠容忍自己孩子那麽明顯的粗魯之舉呢?

衣著的端莊並不意味著舉止的優雅。以禮待人,才是真正的優雅。做父母都不懂得謙恭有禮,更無法要求孩子了。

在培養孩子良好的舉止禮儀方麵,父母應該意識到,你的行為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不斷地提醒自己處處以身作則是很重要的,你無法認定什麽樣的行為是你的孩子該模仿或是不該有的,“隻說不做”產生不了任何影響。

我們的行為表現比說的話還有效,孩子做我們做過的事,而不是做我們說的事,小孩子對親身接觸的訊息比耳傳的更容易吸收。如果你的小孩有不好的行為,你就該反思一下你所做出來的示範了。如果你的孩子看起來沒精神、疏離、壓抑、缺乏組織能力或不知所措,你就該想想自己對事情的反應是否如此。

當你在思考如何替下一代塑造生活規範時,希望你能經常問自己下列幾個問題:

當你粗魯時,你的孩子看見了嗎?或者你會去隱藏或忽視這個錯誤?

當你倨傲時,你的孩子看見了嗎?或者你會謙虛地不去張揚嗎?

你會在孩子學會謙和之前,先向她展示你的謙和嗎?

你是否知道你不隻是在教孩子如何守規矩及健康成長,也在教導她們如何經營最好的自我、最好的修養嗎?

一旦你明白了這幾點,你便能確定,我們需要在每天的生活中,成為一個良好的示範者。

當你問自己這些問題時,檢視你與孩子共有的行為模式,並試著尋找新方法,希望你會因此開始讚賞自己有如此強大的能力去做孩子的模範。也許現在你已知道,建立一個好榜樣的方式就是“從我做起”。

專家建議:

給孩子做出優雅舉止的榜樣。

以耐心的態度來教導。

激勵孩子而不是支使孩子。

當孩子做出不好行為時,應加以約束。

比責備更美好的安妮隻有5歲,但是父親經常對她提出嚴格的要求和批評,安妮覺得非常喪氣,所以每次爸爸對她講有什麽事情做得不對,或應該做得更好時她總是拉長了臉,心裏想反正自己是個笨蛋,蠢得要命,從來沒有做對過任何事情。她會站在那裏,低下頭,眼睛盯著她的雙腳,沮喪極了,看起來像是世界上最失敗的孩子。

不久,母親來到了她的身邊。母親可和父親迥然不同,她總是對安妮露出笑容說:“你很乖!”有了媽媽的鼓勵,安妮判若兩人,小學三年級時,就學會了生火煮飯;四年級學會煎蛋、炒菜,就連讀書,也總是不讓爸爸、媽媽操心。安妮最在意的是有沒有得到讚美,如果有,她會盡全力讓爸爸、媽媽高興。

孩子確實是非常看重家長的讚美。有一份這樣設計的民意測驗:當你獲得成功時,最想得到的是什麽?可供選擇的答案有3個:A。獎金;B。晉升;C。大家的肯定和讚揚。統計結果顯示,選擇A項的僅占8.3%,選擇B項的僅占3.2%,而選擇C項的竟然占被調查者的88.5%。

由此看來,絕大多數人表示當自己獲得成功時,看重的不是金錢,也不是權力,而是自己的價值和榮譽能夠得到大家的承認。

喜歡被人讚美是孩子的一種天性,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渴望父母的讚同。美國一位學者曾這樣說過:讚美是一種認同,讚美更是一種鼓勵。與讚美相反的是對孩子某種行為的斥責和反對。科學的家教方法應該是用讚美的方式來認同孩子的正確行為,從而引導孩子的習慣,而過分的斥責則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價值觀念。

有一個小故事,可能許多家長都聽說過。俄國作家屠格涅夫,有一次出門散步,遇到一個乞丐向他乞討。他摸了摸空空的衣袋,不好意思地對乞丐說:“兄弟啊,看樣子你是個誠實的人,不過,對不起,實在對不起,我沒帶吃的,錢袋也丟在家裏了。”乞丐聽後怔怔地望著作家,一下子緊緊拉住屠格涅夫的手,感動地說:“謝謝你,太謝謝你了!”屠格涅夫不明就裏,驚奇地問:“你謝我什麽呢?”乞丐說:“我原來隻想找點東西吃了就去自殺,沒想到你稱我為兄弟,稱我是誠實的人,還表示歉意。你給了我活下去的勇氣!”屠格涅夫一句充滿了尊重和友愛的話,僅僅是把乞丐當作兄弟,就給了他莫大的支持和鼓舞,使他獲得了新生的勇氣。尊重和讚美具有如此不可思議的力量,原因就在於它根源於人的本性。

讚美與感激是一種良好的互動行為。得到讚美的孩子學會感恩,得到責備的孩子學會厭棄。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大聲叱責,這是人們相互關係中修養很差的特征。凡是出現大聲叱責的地方,就有粗魯行為和情感冷漠的現象。大聲叱責表現出來的是最原始的、本能的反應。”據調查資料顯示,在社會上舉止得體、從容的人,在孩提時代是常常受到家長的表揚的。

反之,孩子在童年及少年時代若缺少家長的讚揚,那就可能影響其個性的發展,容易成為一個缺乏自信的人,成為一個怯懦和有怪僻的人,很難與別人相處的人。

你想讓孩子成為哪一種?

專家建議:

讚美孩子可以經常使用這樣的言詞:

“我知道你會做一件了不起的事”;“你堅持完成了這項艱巨的任務,你應該為自己所做的事感到自豪”;“今天,你在晚會上幫助比你小的孩子,我真為你的行為感到驕傲”;“謝謝你今天收拾了房間,你真是我的好幫手”;“我為你的成長而自豪,你正在做一件了不起的工作”。

最好的問候莉薩是康涅狄格的哈特福特小學的學生。每天早晨、莉薩的父母或她朋友中的某一位的父母,輪流開車送她們這幫小孩上學。當車門打開時,莉薩常常一句話也不說,鑽進車內,靜靜地坐在後排的座位上。家長把車開到校門口時,她便像其他幾位朋友那樣,打開車門,急匆匆地向校園內走去。

一天早晨,當莉薩和她的朋友們都鑽進車後,開車的司機其中一位女孩的父親轉過頭來,問道:

“怎麽連一個向我道聲早上好的人都沒有呢?”“以前,我真的沒有設身處地為他想一想,我們幾個人再急著上學,也得說句禮貌的話語,”莉薩說,“我非常高興他能把自己的內心感受告訴我們。”如今,她和自己的朋友們每次坐車,都不忘給當天開車送她們的那位家長道聲“早上好!”“你真是個雜亂無章的孩子,看你的房間髒得一塌糊塗,你從來也不知道好好收拾一下。”“你最好把那封感謝信寫完,否則你就別看電視。”“你的嗓門像貓叫一樣,難道你就不能大聲對我說話嗎?”大多數家長都對孩子說過諸如此類的話。他們所崇尚的信條,就是不嚴加管教,嚴厲指責,孩子就不長記性,永遠也學不好。他們往往以此來糾正孩子的行為。然而,為什麽他們常常得到令人失望的結果呢?

孩子身上的粗魯行為,通常都是由粗心大意所造成的,而不是孩子故意去那樣做的。家長的批評、責罵及命令,隻會激怒孩子,並使她產生對立情緒。

阿蘭·凱斯丁是耶魯大學的一位心理學家,他提出一個比較好的辦法,那就是激勵並表揚孩子。在參加每項活動或者做每件事情之前,家長可向孩子解釋說,到時如何表現,才能既不會讓家長批評,又可得到大家的一致誇獎。“今天我們一塊去你的瑪麗姨媽家做客,如果你在見到她時,主動和她握握手,並在吃飯的時候幫她搬椅子,我肯定會為你感到驕傲。”隨後,可別忘了表揚孩子:“你今天表現很好,我非常喜歡你那麽做,連你的瑪麗姨媽也不停地誇獎你懂事呢!”阿蘭·凱斯丁補充說:

“你應該時常這麽做,到了一定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無需再去激勵孩子,他或她就能做得令人滿意。你所做的,隻是表揚他或她了。”然而,如何去對待孩子們的不良行為呢?禮儀顧問約翰·霍普建議每個家庭都應該訂立一些大家都讚同的家規,然後家庭的每位成員都應當嚴格遵守。霍普說:“可以根據這些家規來確定孩子什麽地方做錯了,並且及時地予以糾正。”這麽一來,家長就不必再責備孩子:“你真是個舉止粗魯的孩子。把你的胳膊肘從餐桌上挪開。”而隻需簡單地向孩子聲明:“我們的家規中明確規定,就餐時胳膊肘不能放在餐桌上。”家規的執行應當就事不就人,家長所糾正的是孩子的錯誤行為,而不是專門去責備孩子本人;而且家長糾正孩子的話語,讓孩子聽起來不像是在命令她。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可以化解孩子的對立情緒,讓孩子真正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並且樂意去改正。

優雅得體的舉止是我們需要的,而尊重與良好的溝通則是孩子需要的。以這種方式,與孩子達成良好的共識,孩子自然也會和你一樣,變得謙恭有禮。

專家建議:

要認識到,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會發生違規的行為。

保持對自己情緒的控製,這樣才能有效地采取措施。

當看到孩子的良好舉止時,一定要給予認可。

給孩子們做個好榜樣,溫和地解決問題。

二、你可以做到鈴兒響叮當

蘇娜是一個很文靜的女孩子,今天是她第一次從幼兒園坐校車回家,車上其他孩子吵吵鬧鬧,而她則是一言不發,靜靜地看看窗外的街景,快到蘇娜家了,司機將車停下來,蘇娜輕輕下了車,衝司機擺了擺手,意思是謝謝您,就轉身朝家走去。

媽媽見蘇娜回家了,說道:“蘇娜,瞧媽媽今天給你買什麽了。”蘇娜順著媽媽手指的方向,發現食品櫃裏的果盤上,擺放著許多鮮嫩碩大的草莓,這是蘇娜最愛吃的東西了。

“謝謝媽媽!我愛您,媽媽。”蘇娜快樂地走過去,取出草莓開始吃起來。

“蘇娜,老師今天教你們什麽呢?”蘇娜想了想,繼續吃完嘴裏的草莓,才說道:“我不知道,媽媽。”“今天唱歌了嗎?”“噢,唱歌了。”“唱給媽媽聽聽,怎麽樣?”“我不會,媽媽。”蘇娜有點不好意思地說。

“不要緊,告訴媽媽老師教的什麽歌”。

“”蘇娜搖搖頭。

“是不是,叮叮當,叮叮當,鈴兒響叮當”蘇娜的母親已看過了幼兒園的活動大綱、,知道這一周教這首歌,便試著唱起來。

蘇娜也跟著哼了起來,還手舞足蹈地表演呢!

“哇,蘇娜比媽媽唱得還好聽呀!你看,你還會一麵唱一麵跳。”對蘇娜的表現,媽媽積極讚賞。

果然,蘇娜主動地說:“媽媽,我再唱一首給你聽。”媽媽高興地笑了,因為她知道用對了方法。

讓我們仔細分析蘇娜與媽媽對話的過程,蘇娜剛回家,她媽媽雖然很想知道女兒在幼兒園學習的內容,但並未見麵就問,而是先給蘇娜一個放鬆的機會,蘇娜此時的心情是愉快的。我們的父母也不應該一回家就問孩子學習的內容,因為孩子在幼兒園裏或學校中已經長時間地接觸了這些內容,從心裏不太願再提起。

當蘇娜回答母親第一個問題,她顯然是覺得問題太大,而無法回答,因此,幹脆以“不知道”代替。

蘇娜的母親雖然開始碰了軟釘子,但並沒有氣餒,而是將問題具體化。對於具體的問題蘇娜終於作出了響應。但她仍不能唱出歌曲,於是蘇娜母親通過自己親自示範,使蘇娜回憶起幼兒園學習的內容,並和媽媽一起唱起來,當蘇娜唱完後媽媽又給予讚揚,使蘇娜受到鼓舞,主動要求再唱一次。蘇娜之所以不能剛開始就唱,是因為孩子的記憶能力還不太強,而跟著媽媽唱則是一種回憶活動,難度要大大降低了,當媽媽唱完一遍後,由於複習了一遍,因此蘇娜就能自己獨立唱歌了。

馬丁·塞利格曼最重要的發現是,即使孩子天生不具備表達自己的性格,也是可以培養的。當孩子不敢表達自己的時候,不要誤以為她隻是稚氣未脫,或戲稱她膽小如鼠。要想提高她的自信和勇氣,就要教她如何走出自我。你可以幫助她熟悉陌生的事物,勇於麵對害怕的場麵。

在孩子的童年時期,大膽表達自我,是一個值得無數次重複的主題。這也是培養孩子性格的一門至關重要的課程。家庭中,父母必須率先示範,做父母的自己首先應該是個善於表達的人,因為你的積極的生活為孩子做出了榜樣,孩子們自然而然地去模仿和追隨你的行為和態度。其次我們還應該努力去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平常就要讓孩子學習表達,不論在學校、和鄰居孩子玩,或長大以後開始工作,她們都需要表達自己的情感,尤其是先對我們表達。做父母的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候,要盡量鼓勵孩子大膽表達自己,對孩子做出的每一點進步都要給予肯定和讚賞。早期的大方基於孩子個人的信念,而你對於孩子接受新挑戰的積極態度,更增加了她的信念。通過你的言行,可以傳達一個重要的信息,這個信息可以激勵並保持孩子的表達態度,它就是:“你可以做到”。

隨著孩子的成長和進步,她們會經曆行動中的積極變化。

隻要你能堅持做下去,相信一個自信、樂觀、活潑的孩子會站在你的麵前。

專家建議:

鼓勵孩子大聲說話。

通過引導與孩子進行交流。

主動用語言、手勢、動作向孩子表達你的情感。

對孩子自我表現的行為給予鼓勵和讚賞。

布蘭妮的演講6歲的布蘭妮上了小學一年級,但卻是活潑依舊,隻是作業花樣更多了,最近英語教師給學生講了《音樂之聲》,並要求每個學生表演其中的一個片段,兩個星期之後在班上表演。

這幾天,布蘭妮一放學回家,就打開錄像機,放《音樂之聲》的片段,對著電視演練起來,居然把台詞和表演都模仿得活靈活現的。這一天吃完晚飯之後,本來是該她準備作業的時間,由於第二天要“演出了”,爸爸就讓布蘭妮給他們表演表演,也就算是彩排吧。

布蘭妮自然非常樂意,因為爸爸還沒有看過她的演出呢。布蘭妮於是跑到客廳,給他們表演了一番。隻見她一邊唱著,誇張地舞個不停。不過,由於年紀太小,動作沒有那麽協調,乍一看,就像木偶在跳舞,這可把父母樂得前俯後仰的。

好不容易,布蘭妮演完了,氣喘籲籲的,自然贏得父母一陣喝彩。布蘭妮非常得意,又來一陣亂舞,最後還來一句謝幕詞:“偉大的卡耐基二世演講到此結束,感謝你們的傾聽!”真是精彩絕頂!她居然把自己的這番表演當成是卡耐基的演講了!後來爸爸一問,這才明白原來老師曾經說過卡耐基演講時也做了許多很有意思的手勢,還當場模仿,布蘭妮自己則以為卡耐基的手勢和自己的“舞蹈”是一樣的。但更令人意外的是,第二天布蘭妮在班上的表演大獲成功,居然還獲了獎!

卡耐基的演講藝術相信大多數的父母或多或少都會有所耳聞。他認為口才是每一個人都具有的一種能力,每個人的區別在於你是否會發展和利用它。在“卡耐基公開演講與人際關係課程”中,卡耐基特別強調了自信和勇氣的重要,他認為培養自信和勇氣,不僅需要作好充分的演講前的準備,在演講時也要不斷地鼓勵自己,而且特別強調從語氣、衣著、體態、動作等各方麵做好準備,並要信心十足。卡耐基認為,良好的姿態與恰如其分的手勢對每一個演講者都是非常重要的。6歲的布蘭妮不可能理解這些,她所表演的也不是一種正常意義上的演講,我們不能期望她在語言上有什麽創新。但是,她把自己對內容的理解轉化為一種感性的體態語言,通過它來表達一種與眾不同的風格,加上她充分的準備和那份難得的自信,終於獲得成功。由此看來,良好的動作語言對於每一個表達自己的人來說都是極為必要的。

體態語言的形成來源於家庭和社會的教育。比如2歲的小孩看到媽媽張開雙臂向她作手勢,她就會跑到媽媽的懷抱中。同時,小孩想要別人抱的時候,也會學著媽媽的這種手勢,張開雙臂。小孩的社會性的微笑不論從次數,還是從程度上,都是不一樣的,實驗研究表明,這與兒童的生活環境有很大的關係。生活在鼓勵性和民主性占主導的家庭中孩子的微笑遠高於生活在懲罰和專製家庭的兒童。研究也表明,父母與孩子相處的時間長短與兒童的社會性微笑也有相關。一般地說,相處的機會越多,時間越長,兒童微笑次數越多。

社會對兒童體態語言發展也有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兒童所處的社區的教育狀況和社會分層狀態對兒童體態語言的內容和發展有較大的影響。一般而言,社會層次越高的社區,越傾向於讓兒童自然地表達,她們體態語言越是趨向於豐富。反之,在較低的社會階層的教育中,對兒童的教育傾向於更多的限製。

另外,兒童的體態動作也和她自身的性格、氣質密切相關。一般說來,內向的兒童,她的動作不論是幅度上,還是豐富程度上都小於性格外向的兒童。不過,在教育中,這種狀態也會因為兒童的主動練習而獲得改善。

你應該告訴孩子,適當使用身體語言,會使她的舉止更富有魅力。

專家建議:

對於兒童的體態動作,我們認為應該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麵進行教育:

充分肯定兒童通過良好的體態動作來表達自己。

對不良的體態動作應及時指出並且糾正之,否則會影響以後的社會交往的正常進行。

多花時間與兒童相處,善於不僅通過語言,而且通過體態語言來表達對兒童的感情,讓她們有機會模仿而習得。

保持良好的家庭氛圍,讓兒童獲得更多的鼓勵與支持。

關注社區的教育,避免不良體態語言的影響。

請你跳舞,好嗎瑪麗在班上是屈指可數的漂亮小姑娘,可在年級的舞會中她常常會獨自一個人找一個角落坐下,不停地擺弄著手中的可樂。她看著別人結群成對地翩然起舞,伴著時而強勁、時而溫柔的舞曲,盡情地表現自己,一陣心跳,真是令人神往,可她從來沒有在同學麵前跳過舞。並不是她不會跳舞,她在家裏曾經跟媽媽學過好幾回。據媽媽說還是跳得不錯的。但是每當有男生來邀請時,瑪麗就不由心裏一陣緊張,甚至還會感到恐懼,從來不敢答應對方。有時候調皮的男生特意邀請,她就會覺得口幹舌燥,連拒絕都難以說出口,隻把頭低低地埋著,一聲不哼。當舞會開始不久,瑪麗就會趁著別人不注意,悄悄地溜了出來。

不過,這一次瑪麗沒有來得及溜走就被參加舞會的指導老師史密斯先生發現了。史密斯對她的表現甚為關注,決意改變她的處境。於是史密斯先生就悄悄地走到瑪麗的旁邊,坐下。瑪麗見到老師來了,自然不敢輕易溜走,隻感到一陣緊張。老師跟她說的話幾乎都沒有聽見,隻是不斷地點頭。過了好一陣,她終於恢複了常態,畢竟老師隻是跟她聊聊而已,也許不會請她跳舞的。這樣一想,她又正常地與老師交談了。老師無意中間她,“你沒學過跳舞吧?”瑪麗毫不遲疑地答道:“學過呀,隻不過是跟媽媽學的。”“那好啊,我請你跳一支吧,好嗎?”瑪麗真為剛才的話叫苦不迭,隻好硬著頭皮站起來。隨著舞曲,史密斯先生帶著瑪麗,投人到五彩繽紛的舞池中。雖然步伐有些僵硬,但瑪麗很快就適應了這些舞步,其他同學注意到瑪麗居然會跳舞,心裏都暗暗稱奇。史密斯跟她跳了兩曲之後,就有男生來邀請她,遲疑了一陣,瑪麗還是鼓起了勇氣。從此以後,瑪麗再也不是舞廳中的孤獨者了。

史密斯先生一句“請你跳個舞好嗎?”改變了瑪麗在舞廳中的孤獨和無奈,使她成為同學中的一分子,這種變化不可謂不大。其實,在很多時候,動作的改變往往會改善兒童的某一特定的處境,還可能會進一步改善她的人格缺陷。因為人格與動作是密切相關的。動作常常以最直接的方式反映一個人的人格。一般而言,相同類型的人格會具有類似的動作特征。

按照古希臘學者的劃分,大致有4類典型的人格類型。即多血質、膽汁質、粘液質和抑鬱質。英國人格心理學家艾森克認為其動作特征可概括如下:

1.多血質是外傾穩定型。表現為:活潑、開朗、健談、反應速度快。在動作上具有行動敏捷,可塑性高,主動性強等特點。

2.膽汁質屬於外傾不穩定型。表現為好鬥、衝動、容易激動。在動作上反應速度很快,主動性強,但可塑性較差,耐心強。

3.粘液質,屬於內傾穩定型。表現為溫和、善於克製自己。在動作上較為謹慎和被動,反應速度較慢,可塑性不高,但穩定而有條理,極富耐心,創新性不高。

4.抑鬱質是內傾不穩定型。表現為反應速度慢,動作遲緩,易焦慮,文靜。在動作中具有較高的敏感性,但反應不快,主動性較差,極富幻想而又聰明。不過,容易受挫折。

著名心理學家達維多娃曾經把上述4種人的人格描述為如下一個故事:有四位朋友各具上述4種不同人格素質。他們去看戲時,遲到了,檢票員不讓他們進去。這時,膽汁質的人會和檢票人大吵大鬧,非得闖進去不行,不顧檢票員的阻攔;多血質的人看到樓下人口處看守很嚴,就會想辦法溜到樓上去看戲;粘液質的人卻不敢這樣做,他也許會很規矩地等在大廳外麵,直到中場休息再進去;而抑鬱質有可能就會歎息自己命運不濟,倒黴透頂了,掉頭回家去了。

不過,現實中多數人可能是混合型。

人格不是不可以改善的,人們常說“本性難移”,其實並不是不能“移”,改善的方法很多,但動作訓練對早期人格是一種有效的途徑。

我們都知道,學齡前的兒童思維與動作相關程度很高。其實動作與人格的特征也同樣密切相關。另外,早期兒童人格可塑程度較大,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對動作訓練,讓兒童形成更加合理的人格結構。青年後期之後,人格基本定型,可塑性就很差,想變就難了。

上例中瑪麗本來是帶有抑鬱質特征的文靜和多愁善感的小姑娘。在行為中表現為焦慮、被動、易受挫折。但隻要給她有表現自己的機會就會大大增強她的信心。史密斯恰恰是從這一點出發的,利用她被動但又希望參與舞會的心理,同時也利用自己指導教師的特殊身份,以長者的姿態幫助瑪麗擺脫被動的局麵。不過,這需要瑪麗首先具備跳舞的基本技能。否則可能會因害怕挫折而堅持放棄表現的機會,或者被迫表現了,反而會增加挫折感,導致更加焦慮和退縮。

行為科學認為,動作訓練可以提高個人的社會親和力,提高交往能力和意識。我們發現,一個性格內向的人通過運動而獲得別人的認同,自然也增加了和別人的交往機會和能力,一個不穩定個性的兒童,通過動作訓練,會提高其耐心和意誌的水平,這些例子不勝枚舉,一般的禮儀訓練更是如此。

專家建議:

即使同在一個環境中,也會形成不同的性格,這裏有天生的成分,但並不是不能改善的。

動作的訓練可以改善早期兒童的人格,而且效果相當顯著。這首先需要成人有這樣的意識,尤其父母親和教師。

動作的訓練應具有針對性。對不同人格采用適合於其自身特點的策略,並注意把握動作與人格的切合點。這需要訓練者有一定的知識準備和正確的方法。

三、如何讓人喜歡

拒絕嘲笑“媽咪,吃午飯的時候瑞克一直笑我。”6歲的琳達向媽媽告狀,“他說我吃飯像豬一樣。我隻是不小心打嗝大聲了一點,他媽媽就說我不禮貌。為什麽他們這麽討厭我?瑞克不是我的好朋友嗎?”琳達邊說邊哭了起來。

“這不表示他們不喜歡你。我想,他們隻是不喜歡你吃東西的樣子。”媽媽很肯定地回答。

不久,琳達的爸媽便開始注意琳達的用餐習慣。於是晚餐時,隻聽到一句又一句的疲勞轟炸:“身體坐正!”“嚼東西時嘴巴要閉起來!”這些不斷的叮嚀、提醒,把琳達搞得緊張兮兮,最後忍不住爆發怒氣,和爸媽拗了起來。

琳達的爸爸察覺到這個方法既無效,又影響了親子間的感情,於是隻好另起爐灶。他花時間觀察、記錄琳達的用餐行為,發現一些可以有效改變琳達行為的原則,於是重新開始他的計劃。第一,他決定與妻子一起重新和琳達商談(以確定她是否真的明白用餐禮貌的言行規則;第二,每次吃飯時,稱讚琳達表現好的行為,具體指出是哪一個動作符合餐桌禮儀;第三,如果還有琳達做不到的地方,設計練習活動,而不是光口頭指責。晚餐時,琳達的爸爸開始實施新計劃。他告訴琳達:“媽媽和我想確定你握叉子的方法正不正確。盤子裏有一支筆,拿叉子就好像從盤子裏拿筆一樣,你試試看,把筆拿起來就好像你要寫字一樣。如果琳達做得很正確,爸爸就稱讚她:很好,對了,現在維持手的姿勢不變,把筆換成叉子,就好像要用叉子寫字一樣。很好,你真的知道怎麽用正確的姿勢拿叉子吃東西了。”琳達的爸爸最後用讚賞的語氣開始了晚餐。

之後的幾次晚餐,爸媽都在餐盤邊為琳達擺弄叉子和筆。如果琳達拿叉子的姿勢正確,爸媽就讚美她:“拿得不錯喲!”她一開心,就更記得拿叉子的方式了。如果不小心忘了,她還可以再拿筆感覺一下,重新學習。

琳達記得了拿叉子的正確方式後,爸媽再設計另一個練習計劃,教她新的用餐禮儀和技巧。日積月累,琳達一步步學會了全套的用餐禮儀,對自己的信心也增加了不少。不管是在家裏還是外出拜訪朋友,都不怕再被嘲笑了。

教導學齡兒童一般禮儀最大的問題就是,父母常常不得其法,總是在孩子做出沒有禮儀的事情後才當眾逼迫或指責她。這個做法不但傷了孩子的自尊心,也把場麵弄得很尷尬。

教孩子進餐的禮節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父母每天都教孩子一些技巧,告訴她什麽是好的禮儀,並示範給她看。這需要你的耐心與長期的努力。在一個充滿關愛、包容、安全和鼓勵嚐試的場所中(也就是家裏),幫助她了解、學習人與朋友、人與師長、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模式,這是最好的。

專家建議:

以身作則。一個受到父母尊重、待之以禮的孩予,最有希望成為言行舉止合平禮儀的孩子。將“請”、“謝謝”掛在嘴上,就像你對待其他的人一樣。

練習正式的餐桌禮儀。不要等到了公共場合,才要求孩子正確使用餐巾、刀叉、湯匙。即使她們當時做了,也記不長久,不如平日在家用餐時就行禮如儀。

訂立禮貌的規則。針對不同的時間地點,訂立基本的禮貌規範,例如:“吃晚餐時應該”“見到人的時候要”讓孩子明確知道你要的是什麽樣的言行表達方式。

讚美。從讚美中學習最有效。你可以說:“你拿叉子的方法很不錯。”“你吃飯時手肘沒有打開妨礙到別人,很細心。”一方麵提醒孩子該有的禮儀,一方麵鼓勵她們繼續保持類似的作為。

請說聲謝謝“蘇姍,知道嗎,你的建議性文章將要被校長在全校畢業生大會上宣讀。”同學喬治帶著剛獲得這一消息的興奮勁,快樂地對蘇姍說。

“噢,我三天前就知道了,不是什麽新聞了。”蘇姍表現出倨傲的樣子。盡管她第一次得知這一消息時,興奮得幾乎要跳起來,因為在這所全美聞名的私立中學裏,能獲得這一資格的學生都是出類拔萃的,可以說是高手中的高手,這對今後進入大學也是極有好處的。

“那你應該讓我們知道的,蘇姍。”喬治悻悻地說,剛才那股高興勁已沒了,心裏甚至對蘇姍的倨傲態度產生了敵意。

從上麵這段簡短的對話中,我們可以發現蘇姍使一次本來可以很愉快的談話變得味同嚼蠟,而且使喬治產生了一種受到傷害的情感。對於喬治而言,向蘇姍報告這一消息是向蘇姍的一種祝賀,蘇姍首先應禮貌的表示感謝才對,甚至沒有必要講自己三天前就知道這一情況,因為這種回答會使喬治作為“信息發布人”的愉悅感覺降低。蘇姍的回答,實際上就隱含著對喬治第一句話價值的否定。蘇姍可以這麽回答:“謝謝你,我真高興。請問你是從哪兒聽到這則消息的?”話題自然就轉移到喬治身上,而這一點也正是喬治所樂意講的。當然,如果覺得有必要說明自己已了解到這一情況,可以這麽講:“謝謝你,我也是剛剛得知這一情況,請問你是從哪兒聽到這個消息的?”無論何種表達方式,都不要使對方產生無價值感覺。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應該教孩子把握這種微妙的語言藝術,才能使兒童與他人的交往變得愉悅,才能使孩子為他人所喜愛。

家長可以結合日常生活的事例,對兒童進行“學會說話”方麵的教育。比如蘇姍向吉姆借變形金剛,可吉姆此時也正想玩,吉姆該如何對蘇姍說明呢?對這類問題,家長一般都有自己的解決方法,但對孩子來講,可能就難以掌握這種拒絕的語言技巧了。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則笑話:某位富人請客人吃飯,等到中午陸陸續續來了一些人,富人等得心急,嘴裏嘟噥上了:“怎麽該來的人沒來呢?該來的怎麽還沒來呢?”連著說了幾次。一些客人心裏想,照您這意思,我是不該來的了,憤然起身離去。這下財主更著急了,不停地在房裏踱來踱去,嘴裏越發大聲了:“怎麽不該走的又走了呢?”一下子,剩下的客人全都走了。最後一批客人終於來了,富人一見麵,就走上前說道:“今天我可倒黴了,該來的客人沒來,不該走的客人又都走了”結果可想而知。這位富人隻是有錢,沒有一個會說話的腦袋。

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時,可以對孩子講講這個笑話,讓孩子評價這個笑話的可笑之處。孩子一定會從中得到不少啟發。

下麵向大家推薦一種訓練方法“優點轟炸”。“轟炸”的範圍我們將它選擇在家裏。

媽媽事先跟孩子商量好“轟炸”的對象,如:“今天晚上我們做一個遊戲,找一找你爸爸身上的優點,誰說得越多誰就獲得獎品。”遊戲正式開始後,媽媽可以提醒孩子:“想想爸爸最近做了些什麽”如果孩子覺得轟炸一個對象沒有盡頭,繼續轟炸其他家庭成員。這種“優點轟炸”可以配合一些特殊情況:如生日、兒童節、父親節、母親節等。當家庭中某個成員心情特別沮喪時,玩一場這樣的遊戲還具有強大的心理支持作用。對情感疏遠、工作忙碌的現代人而盲,這確實是非常好的感情交流機會。

當你看到你的孩子因為講話得體而受人喜歡的時候,你會感到高興的,因為,那是一種真正姿態,一種成熟心靈的姿態。

專家建議:

父母教孩子“學會說話”時應著重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分清談話的對象家長對父母、長輩、上級一直以尊敬的口氣談話,對晚輩、孩子、下級以平等的態度講話,孩子耳熏目染,日久自然會習得這種態度與說話的方式。

分清談話的場合在正式發言時,應該簡潔、扼要,而在日常交談中則應輕鬆隨意,不應過於拘泥和死板;在公共場合,也不宜談論私人的話題;而對於朋友間私下切磋,則可憑感受隨意交流。

學會讚揚“別人”隻要不是誇大其詞,言過其實,每個人在聽到別人讚揚時,心情都是很愉快的,一個會稱讚別人的人,一定會讓周圍的人覺得很愉悅。學會讚揚對於孩子今後的社會適應也是極有幫助的。

快樂感恩節9歲的喬茜負責洗早餐的盤子,但她忘了。這使隨後的收拾工作變得困難許多。11歲的克莉絲汀負責擦桌子,髒盤子卻沒處擺,因為廚房疊了一疊又一疊的東西。那天準備感恩節晚餐時,媽媽沒地方擺菜,隻好放進冰箱。露西姑媽走進廚房跌了一跤,決定動手洗盤碗。那時,碗盤上的殘渣已結成硬塊,廚房人太多。爸爸想喝杯飯後咖啡,想加點糖,卻進不了廚房。這真是家裏最混亂的一刻。

媽媽發現了問題的症結,叫喬茜進廚房:“喬茜,請把碗盤洗幹淨。廚房亂得一塌糊塗了。”喬茜這才想到她忘了這件重要的事。在妹妹的協助下,她很快動手洗碗盤,嚴重混亂的場麵才得到緩解。

經由這件事,喬茜很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行為對家人的影響有多麽大。

日常生活中,每個家人互相影響著彼此。這些影響,可以是每個人良好行為的基礎,好比我們是孩子的模範,家庭是社會的模範等。從許多方麵來說,孩子的言行會受到鄰居、學校、工作場所,和其他團體等的影響;也從臥室、浴室、看電視、家裏的汽車等事情中,學會了溝通和分享,學到了責任和依賴。

我們知道,一般的孩子是通過以下途徑學會適應自己的角色的:

她們觀察富有責任心的成年人的言行。完成委派給她們的任務。在實踐中經曆磨難和從錯誤中經受鍛煉。

作為父母,你的目標很明確,就是把孩子培養成精力充沛、有榮譽感、恪守信用、富有責任心的年輕一代。這項任務似乎非常艱巨,但像許多其他童年時期的必修課一樣,它是從一點一滴學起的,其發展過程是潛移默化的。

呱呱墜地的嬰兒和蹣跚學步的幼兒,根本沒有能力學習和理解責任。她們總是在忙於學著使用自己的身體,不斷地掌握如何講話以及了解這個世界。

學齡兒童已經開始能為自己做更多的事情了:她們自己刷牙、衝涼、洗澡、梳頭、挑選衣物。她們甚至能喂養寵物,幫年幼的弟弟穿衣服,收拾飯桌。同時,她們開始對學校和家庭作業采取認真負責的態度,並在運動場上遵守遊戲規則。

13歲左右的孩子很熱衷於學校工作、家務事和體育活動。她們在晚上調好鬧鍾並按時起床、洗漱、上學。暑假裏,她們每周修剪草坪,學做保姆,以及參加集體簽名要求學校改變一些方針,並且還為美國慈善組織募集資金……

稍大一點兒的孩子會管理學校和家庭事務,幫助弟弟解決數學問題,幫忙做家務活,義務參加春季社區清潔活動,並且還能夠為生病的老師籌集醫療費。

對孩子來說,所有這些努力都十分重要。她們有能力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並對自己的行為後果承擔責任。在為自己或者他人提供幫助時,她們會有一種幸福的滿足感。她們開始明白這個社會是在分擔責任和共同努力中運行的。

事實上,學著如何與家人合作,將使孩子踏人社會後,能在大環境中與人相處,能和別人一起達成共同的目標;越能將自己融人小組活動中,越受鄰居、朋友、同事的歡迎。如果她們學會奉獻自己的所學所能,並有感恩寬宏的胸襟,對自己所居住的世界將注入一股新的生命力。

專家建議:

為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以積極的態度履行家庭和工作職責。每天花點時間休息和放鬆,以便更好地完成工作。

給孩子分配些適合其年齡的任務,包括照看自己和幫忙料理家務。

幫助孩子理解責任和特權之間的聯係。當孩子確實負起分內責任並承擔起額外責任時,要給予適當的特殊照顧,給她們一些特權;而當她們隨意出錯、不負責時,就收回相應的特權。

教育孩子不要怕犯錯誤;幫助孩子找出錯誤的原因,並加以改正。

對孩子出色的工作和一貫的責任感給予肯定。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