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要瞧不起孩子
有時候我們也許會說:“你怎麽這麽笨嘛!”或者“你是木頭人啊?”等語句。每當這類瞧不起孩子的語句脫口而出時,你都在削弱孩子的自我觀念。
二、不要恐嚇孩子
恐嚇會減弱孩子的自我觀念。我們說:“如果你下次再這樣,就有你好看的了。”或說:“你再打別的小朋友,媽媽就狠打你一頓,叫你牢牢記住!”等語句,就會使孩子覺得惶恐難過,同時也在教他對我們懼恨交加。
三、不要賄賂孩子
在商店裏,我們觀察帶著孩子購物的母親,可以發現各式各樣的賄賂在母子之間授受。通常是孩子調皮搗蛋,母親無可奈何之下,隻好許諾:“如果你乖乖地不吵媽媽,不亂動東西,媽媽就給你買玩具。”總之,賄賂不能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觀念,也不能教他尊重別人的權利和自我調節。
四、不要引導孩子答應“下次不敢了”
小威犯了錯,媽媽氣極之餘說:“好,現在你要答應我,你再也不要這樣了!”小威沒有存心欺騙,他答應了:“下次不敢了!”不一會兒,老毛病又犯了。媽媽覺得自己受了騙,大怒罵道:小威,你答應了媽媽的,怎麽又不乖啦?”她不知道,許諾對小孩子是沒有意義的。許諾和恐嚇是一對難兄難弟,對於生活在現在這一刻的孩子而言,不起什麽作用。而且假使碰上敏感的孩子,引他許諾反而會使他再度犯錯時感到罪過;假使孩子不太敏撼,這將是教他口是心非,以口頭答應代替真正的行為糾正。
五、不要過度保護孩子
過度保護會斷送孩子的自我觀念,因為當父母過分監督孩子的行為時,他們也是在教育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我必須照料你的一切。大多數父母對孩子照料自己的能力極無信心,我們實在應該把“隻要孩子自己能做,決不要越俎代庖”當作我們的座右銘。
六、不要對孩子嘮叨不休
過分嘮叨使孩子覺得,父母認為他沒有理解事情的能力,因而要他反複聆聽教訓。舉個例子來說明孩子對大人絮叨不休的反應:一個學前期孩子問他父親:“爸爸,為什麽你常常用那麽多的話,回答我很短很短的問題?”
七、不要強迫孩子立即盲目地服從你
假設丈夫叫妻子“丟開你手邊的事,現在馬上泡杯茶來!”你猜想,這個妻子會願意給他一杯茶——不過不是端上去的,而是潑在她丈夫頭上的!假如你硬要孩子丟開他正在做著的事,聽你的話做別的,他的感覺也是如此。
八、不要縱容孩子
縱容孩子,在許多父母心裏其實就是寵愛。追根究底,縱容孩子的父母怕對孩子說“不可以”,不敢嚴格執行規範。這會使孩子覺得,所有的規矩都是有彈性的,拉的夠用力,就伸得很寬。這在家裏也許還行得通,不過孩子遲早要投入外麵的世界,在那兒他將遭到沉痛的教訓。縱容孩子的真正意思就是剝奪孩子盡量發展潛能的機會,阻礙他成為能幹、獨立、能自我調節的人。
九、不要用不一致的規矩管教孩子
有些母親憑自己的喜怒隨意設立規矩,同樣的行為有時遭罰,有時由他去。假如單日走,紅燈是“走”,綠燈是“停”,雙日則又相反,你是不是會被攪得暈頭轉向呢?不一致的規矩也同樣使孩子迷惑。孩子需要你用一套一致而可信的規矩來管教他。
十、不要訂不適合孩子年齡的規矩
假使你希望2歲孩子和5歲孩子一樣,循規蹈矩,隻會使他自覺無能,而且對你心懷憤恨,因為你所期望於他的,是他的年齡不可能達到的行為水平,這對他的自我觀念有極壞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