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媽媽跟幼兒教師說了一個故事,很叫人感動。
張媽媽有一個6歲的女兒,有一天從外麵捧了一大把花回家。當她看到那一把盛開美麗的花時,馬上想到女兒是采摘了鄰家的花,因此大為憤怒,忘記了女兒那一臉討母親歡心的愉悅,馬上斥責女兒不該,弄得女兒傷心得大哭。事後想起,覺得自己處置不當。6歲的孩子,一心想著的是母親愛花,看到花時的歡喜。她當然不明白采別人家的花是不應該的。
“我應該先謝謝她的一片好心,”張媽媽事後說,“然後再向她解釋別人家的花是不可以采的。價值觀念的教導必須在孩子年幼時開始。但是,我們總是忽略孩子的感受,總弄得他們莫名其妙。好好的一件事,為何惹父母生氣?”
“你怎麽善後?”教師問起。
“我想了3天,才鼓起勇氣跟女兒道歉,其實也是跟自己承認,我們是有衝動的時候。當然,這件事也就過去了。向兒女道歉,承認自己的錯,在我們的上一代是根本沒有的事,但是,人的感情是應該受尊重的。我珍惜女兒對我的那份心意,但是我也要教育她該與不該做的事。”
這位幼兒教師欣賞張媽媽這份道歉的勇氣,更感動於她時時思索問題,關心兒女的情懷。
也許是教育的不同,我們上一代的人不提,即使這一代的父母,多多少少也仍遺留著愛麵子的驕傲。父母對兒女,仍然是權威萬分,即使夫婦、朋友間,明明錯了,也很少有人有道歉的勇氣。
自認完美,或完美的心,本來是一件非常高尚的品德。“見賢思齊”、“止於至善”都是我們教育的目標。從小耳濡目染,每個人言行舉動多少遺留著這種傾向。但是歲月流轉,做人處世之餘,有人領會到圓熟練達的智慧,因此超越了既有力的束縛,而有了健康的人生態度。但是大部分的人,在不知不覺中,於有心無心間,仍然保留了那一份行為模式,弄得自己很累,親友也疏遠。
承認自己的不足之處,認識自己犯錯的事實,是需要勇氣的。有這份勇氣麵對自己,才有改進超越的機會。人的品德修養隨著歲月與年齡增長而增進。記得小時候,不小心打破了家中珍貴的瓷器,若是父母問起:
“誰打破的?”
“不是我。”
兄弟姐妹異口同聲推諉,年幼無知,怕被責罵的心理顯而易見。但是年歲增長,明白事理之後,覺得自己不小心做錯了事,也不是天大的災難,下次小心就是。
“是我不小心打破的,對不起。”
一聲“對不起”,可以化解許多災難,可以緩解許多人間糾葛。一個成熟明理的人,若做錯了事,還像小孩子似地怕被罵、被罰,在心態上也可以說仍然停留在孩童的階段,自然也體會不到認錯的勇氣正是成長的象征。
在我國長大的孩子,有一個很可貴也很可愛的品質,就是勇於認錯,而且憨直誠實。他們淘氣搗蛋在所難免,但是一旦犯錯,一定坦白承認,而且賠罪改過。在一個講理、公正的環境中,明理、自愛自尊的人格,不也是如此培養成長起來的嗎?
古人有言:“知過能改,善莫大焉!”一個平平凡凡的“人”自然會犯錯,會有瑕疵。隻要我們能從所犯錯誤中吸取教訓,並領悟錯誤、學習、成長的關係,自然會有道歉的勇氣。生活中偶有失誤,工作中有不盡理想處,也就不會將錯就錯,因循掩蓋,而弄得心神不寧,甚至後果難以收拾。
人的許多品質中,筆者總覺道歉的勇氣是相當重要的。能夠麵對自己缺點短處,能夠承認自己錯失不是的人,才有餘地使自己學習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