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讀書的孩子不會變壞”是一句很動聽的話,但是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去親近書,去讀書,進而享受閱讀的樂趣呢?以下是王媽媽建議的方法,筆者覺得相當有啟發性,願把這些方法和經驗介紹給大家分享。
1.常常念書給孩子聽
從孩子七八個月時就可以拿圖書念給他聽。小寶寶雖不會說話,但他的吸收力像海綿吸水一樣相當可觀。現代家庭都安排有媽媽講故事時間,睡前一定有床邊故事。王媽媽常在家事告一段落前3分鍾,口頭告訴兒子:“等一下是媽媽講故事時間,去選兩本書來,媽媽講給你聽。”聽完媽媽的話,他立刻興高采烈地去書架上取書,然後坐在搖椅內等著。孩子聽完故事他又自己去玩了,媽媽又可以做其他的家事了。
2.聽孩子敘述白天的活動
當兒子一歲半時,每天睡前念完故事書後,王媽媽都會講“寶寶的故事”,簡單地把他白天的活動敘述一遍。一麵培養親子感情,一麵訓練他的記憶力和語言能力。
3.常常和孩子討論周圍看到、聽到的人、事、物
這點看起來很簡單,但要做並不容易,因為有太多事情我們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不必對小孩子多費唇舌,但是若能細心一點提醒自己多和孩子說話,多誘導他的興趣,還是有很多說不完的話題。例如做蛋糕時,王媽媽常叫兒子去搬張板凳坐在旁邊幫忙倒糖,攪麵糊,放烤蛋糕的小紙杯。他總是興致勃勃,等蛋糕烤好,還會得意地說那是他和媽媽一起烤的蛋糕。當然有他在一旁,大人做事的效率就低了,但是這又何妨?多花10分鍾,卻讓兒子參與蛋糕的製造過程,對他的認知有幫助比什麽都重要。
4.給孩子一些小差事訓練他的獨立性
兒子3歲時,王媽媽開始訓練他的獨立性和責任心。於是逐步約法三章:早上醒來要自己拉開房間的窗簾,自己刷牙、洗臉、梳頭;吃完飯把自己的碗盤拿到廚房;晚飯前把玩具收好,睡前自己刷牙、洗臉、上廁所。剛開始他做得不太好,常常忘記自己的工作,王媽媽要提醒他,幫他一點點小忙。一兩周後他習慣養成了,每件事都做得有模有樣,規規矩矩,反倒是王媽媽有時忘了,幫助他做,他還抗議地說:“我3歲了,會自己做。”不過各位不要以為3歲半的他可以真的把玩具收得很整齊,分門別類喔!隻要他找到他要玩的玩具,王媽媽是不介意他的車子放在填充玩具的盒子裏,或積木有一半掉在拚圖的盒子裏。反正玩具是他的,他玩得高興,也會把它們收拾起來,不把房間丟得到處都是無法立足就可以了。等他再大一點,組織力更好一點,他的“玩具們”自然會整整齊齊地各有依歸。
5.每天念一則新聞給孩子聽
在做家事和帶小孩之餘,能看報的時間很有限,王媽媽經常隻能看大標題和新聞稿的第一、二段,大致知道新聞內容。碰到有趣的新聞,王媽媽會摘要地講給兒子聽,若沒有適合的新聞說給他聽。就念漫畫給他聽,現在他一拿到報紙就會自己找漫畫版,然後跟爸媽說:“我在看我的報紙啦!”
6.選擇好的電視節目和他一起欣賞,一同討論內容
每周拿到“中國電視周報”時,一同圈選想看的節目。好的電視節目對孩子的知識啟發大有幫助,為人父母者能不替孩子慎選節目嗎?
7.經常讚美孩子的行為及表現
小孩需要大人的愛和注意,特別是做父母的,要常常口頭嘉許他的行為,或親親他、拍拍他、摟摟他,點點滴滴地表示父母對他的感情和鼓勵,從而建立他的自信。
8.經常帶孩子上圖書館,或參觀畫廊、美術館、博物館,看戲、看電影
事後和孩子一同討論,以開拓孩子的視野,這樣孩子的觀察力和欣賞力將會令人驚喜不已。大約一星期王媽媽會上一次圖書館,一次借五六本書,並常常念書給兒子聽,久而久之他也會自己坐下來開卷有益了。曾經有一次帶兒子去看現代美術展,看到一幅由破的盤子、碗、碟子,加上油漆拚成的大壁畫,兒子看了大樂,跟媽媽說:“媽咪,我們家的破碗、破盤子不要丟掉,可以粘成一幅畫喔!”
9.和孩子玩文字或說話遊戲。可以訓練他的聽力
王媽媽經常邊做家事邊和兒子玩猜謎遊戲,媽媽先想好一個東西,然後旁敲側擊地描敘這樣東西,讓兒子去猜。例如,謎底是車子,謎麵:有一個東西是鐵做的,肚子可以裝人,有4隻腳跑得很快。起初兒子常被媽媽搞迷糊了,玩了幾次找到竅門他都能很快猜出謎底。有時讓孩子出題由父母來猜,借此刺激孩子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另外一個遊戲是他爸爸發明的,叫“顛三倒四”。由父母說出東西的正確名稱,然後叫孩子倒過來說。例如“車子”,倒過來說變“子車”,“下雨”變成“雨下”,“大門”變成“門大”。若是孩子大一點就可以玩顛倒句子。名詞或名詞加形容詞的顛倒說比較適合學齡前的小孩。兒子每天玩這個遊戲都因倒過來說的名詞很滑稽而咯咯笑個不停,有時碰到難題,看他猛搔腦袋舌頭打結的窘態蠻有趣的!
10.鼓勵孩子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每天有充足的睡眠、規律的作息和均衡營養的飲食
培養孩子讀書的習慣,最重要的是父母的態度。若父母能以身作則,引領孩子進入浩淼的書籍世界,孩子自然而然會在書的國度中流連忘返,這對他的一生會有莫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