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醫學研究者曾進行過一次實驗。胎兒聽了聲音以後是否能夠記住呢?他們以俳句(日本短詩)作為材料進行了調查。
他們請播音員錄製了小林一茶的俳句:“貓兒輕按一片菜”,並把這個錄音帶交給懷孕的母親,請她每天聽錄音。她每天放兩次,每次放3分鍾,一直反複聽這首俳句。也就是說,讓母體內的胎兒多次受到相同聲音的刺激。因為俳句有一種日常講話和音樂所沒有的獨特音律,便於事後調查嬰兒是否記住了這首俳句。
嬰兒出生後,從第二至第六天期間進行了這項實驗。對在母體內曾聽過俳句的嬰兒和沒有這種經驗的嬰兒進行實驗,作了比較。讓嬰兒聽的是“貓兒……”這首俳句,其他俳句和普通講話的3種不同錄音帶。嬰兒聽後產生什麽樣的反應呢?實驗時,他們記錄了嬰兒的心髒跳動次數。
結果發現了十分有趣的現象。在胎兒期從未聽俳句的嬰兒,聽了三種錄音帶以後都做出了相同的反應。那位曾經在母體內聽過“貓兒……”俳句的嬰兒,一旦聽到在胎兒期多次聽過的這首俳句時,或許是聽慣了的緣故,反應比較穩定。但是,遇到初次聽到的其他俳句時,他的脈搏和心髒跳動的次數都發生了變化,顯示出強烈的反應。但對普通講話聲音的反應又恢複穩定了。他們原本猜想:如果嬰兒還記住在母親體內聽過的俳句,那麽在朗讀這首聽慣了的俳句時,可能會產生某種反應。但是,實際上反而對於初次聽到的俳句作出了意想不到的強烈反應。
由此可以看出,嬰兒能夠把聽過的俳句和與它相似而又不同的俳句準確地區別開來。於是可以認為,嬰兒記得在母親體內聽過的俳句了。當他聽到和熟悉的俳句音律相同而又不盡相同的俳句時,會覺得奇怪而作出反應。
研究者曾經親自聽過前蘇聯已故著名提琴家列昂尼德·科根講過他自己的一段經曆。科根有一次決定在某場音樂會上演奏蘇聯作曲家創作的新樂曲,於是在他妻子的伴奏下他作了短期的練習。當時,他的妻子臨近產期,不久生了一個男孩。這個孩子長到4歲時學會了拉提琴。有一天,他突然開始奏出了一支從來沒有人教過他的樂曲旋律,那正是那次音樂會上演奏的樂曲。這支樂曲在那次音樂會上演奏過一次,後來未曾再演奏過,也沒有灌製成唱片。他的兒子出生以來應該從沒有聽過那支曲子。
這確實是一件令人感到奇怪的事情,甚至連科根本人也大吃一驚。不僅科根如此,而且還會有不少人實地體驗過這種事,並為嬰兒的能力感到驚訝。
研究學者曾說過一段胎兒在母體內學習的有趣事例。一個4歲的法國女孩患有“自閉症”,不聽父母的話,也不聽周圍人的話。可是,有一次,擔任治療的一位醫生無意中用英語同她說話,這個女孩的態度突然發生了變化。後來盡可能地用英語同她說話,結果她的那顆一直關閉了的心逐步敞開了。
這女孩的父母都是法國人,她也是在法國出生,自幼一直聽法語,直到4歲為止幾乎從未聽過英語。但是,為什麽會對英語作出反應呢?醫生感到很奇怪,就去找她的父母了解她同英語有什麽關係。她的父母左思右想,才想起了一件事。原來她母親懷這個孩子時,曾在一家貿易公司工作,在那裏天天聽英語、講英語。也就是說,這個孩子在母體時,就一直同母親一起學習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