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後的幾年中,阿基諾春風得意,平步青雲:23歲就當上了打拉省康普西翁市市長,此後節節高升。1967年,不滿35歲的他破例當選為參議員,在菲律賓政壇上大放異彩,成了有可能取代當時任總統的馬科斯的人。費迪南德·E·馬科斯在1965年即登上菲律賓總統寶座,1969年又取得連任。按照1935年的憲法規定,馬科斯不能參加第三次連任總統競選,他的第二次總統任期將於1973年結束。但是馬科斯骨子裏是個獨裁者,從沒想過要下台,因此勢頭咄咄逼人的阿基諾自然成了他的眼中釘。而阿基諾看馬科斯也不順眼,常常勇敢地、直言不諱地抨擊馬科斯政府的弊政。馬科斯恨得牙根癢癢,暗中決定要壓一壓這個討厭的家夥的氣焰。1972年9月21日,馬科斯宣布對全國實行軍事管製,強行解散議會,取締政黨,甚至連副總統也被他廢黜了。就在當天,馬科斯又簽署了公告,派人逮捕了阿基諾。阿基諾身陷囹圄後,科拉鬆與之前的家庭婦女形象判若兩人,她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她的人生道路出現了一個新的轉折。科拉鬆過去滿足於做一個賢妻良母,一心隻想讓丈夫專心於事業而無後顧之憂。現在丈夫被捕入獄,情況就變了,她身上的擔子重了許多。丈夫雖然失去了人身自由,卻又不肯停止政治鬥爭,她就必須充當丈夫同外界聯係的主要聯絡員,並且成為阿基諾的耳朵、眼睛和聲音。她利用一切機會將各種信息告訴丈夫,也向社會上關心阿基諾的人轉述丈夫的情況,鼓勵反對黨的士氣。
同社會接觸得多了,她才知道社會上還有那麽多不公和悲慘。從那時她開始關心別人,同時還努力學習同記者打交道的經驗,交了不少外國記者朋友。阿基諾入獄7年零7個月中,科拉鬆從來沒有錯過任何一次探監的機會。別的夫妻探監時都是卿卿我我,但科拉鬆卻是向阿基諾報告上次探監到此次之間發生的一些大事。科拉鬆以這種方式支持著她的丈夫,同時也鍛煉著自己。1980年3月,阿基諾因心髒病終於被批準出國治療。科拉鬆帶著兒女陪丈夫到了美國得克薩斯州達拉斯。在那裏,阿基諾接受了手術治療。術後,阿基諾一家住在了波士頓,科拉鬆又重新開始了全職家庭主婦的生活。然而這種平靜的幸福生活隻維持了3年。當聽說馬科斯總統的腎病和紅斑狼瘡已經惡化,命不久長,繼任總統問題再次成為菲律賓熱門話題時,阿基諾急於回國了解形勢,整合反對派力量,參加1983年總統競選。雖然知道此行危機重重,但科拉鬆尊重丈夫的意願。
她理解自己的丈夫,無條件同意丈夫的選擇。不幸的事發生了。1983年8月21日中午,阿基諾抵達馬尼拉機場。飛機剛剛停穩,幾名身穿軍服的人搶先走到他身邊,將他“護送”出飛機。其中兩人突然拔出手槍,從背後向阿基諾頭部射擊,阿基諾當場死亡!科拉鬆在美國得知消息,立即趕了回來。當她身穿黑色禮服、麵容憔悴地站在阿基諾遺體麵前時,整個菲律賓也因得知阿基諾被害而陷入一片狂怒和動亂:銀行在擠兌,超市在搶購,全馬尼拉停電,軍隊開進大學校園……群眾和反對派走上街頭遊行示威,要求徹底查清事實真相。菲律賓上下一致認為:這起謀殺案,馬科斯難逃幹係。國際輿論也紛紛抨擊馬科斯政權的法西斯行徑。馬科斯連忙假惺惺地組織所謂“阿基諾命案調查委員會”,還邀請科拉鬆參與調查。科拉鬆一針見血地指出:阿基諾是被馬科斯指使軍人殺害的,在馬科斯示意下絕不會查明真相,她堅決拒絕參加這樣的“調查委員會”!在葬禮上,科拉鬆表現出異常的鎮靜和剛毅,她知道,悼念最心愛的人,僅僅痛哭是遠遠不夠的。她決心化悲痛為力量,完成丈夫的未了的心願。從此,科拉鬆義無反顧地投入到了菲律賓的民主鬥爭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