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懈的努力,艱苦的奮鬥,撒切爾夫人終於如願以償。然而擺在她麵前的,是一個遠比保守黨內部更大、更亂的攤子。怎樣先解決工黨執政時留下的種種弊端,是這個英國新任“女老板”的當務之急。當時的英國經濟就像一匹不堪重負的老馬,停停走走,時刻有認錯方向倒蹄子的危險:通貨膨脹率高達26%,社會上更是排起了160萬之眾的失業大軍。基於此,撒切爾夫人決定從解決通貨膨脹問題著手。在她的領導下,保守黨政府製訂了緊縮的財政預算,嚴格控製貨幣供應量;大刀闊斧削減公共開支,降低財政赤字,力求收支平衡;大幅度降低所得稅,分階段把稅率從33%降至25%,並提高起征點。采取把直接稅的負擔轉移到間接稅的做法,增值稅從8%一下子提高到15%。但撒切爾夫人這一套強硬的貨幣主義政策就如一劑猛藥,怎能是一個已經日益衰弱的大英帝國一時所能承受得了的?20世紀80年代開始,通貨膨脹率不但沒有下降,經濟形勢反而更趨惡化:小公司紛紛倒閉,大公司出現虧損,工業生產總值降至20年來最低點;失業大軍突破300萬大關,創戰後最高紀錄;國內犯罪率直線上升,社會動蕩不安。民意測驗中,保守黨政府的支持率大幅度下降,撒切爾夫人本人的威信也降到最低點。“鐵娘子”麵對接踵而來的壓力卻不為所動。她明白,以往政府所采用的溫和執政方式隻能治標,隻有使用強硬的改革,才能從根本上祛除英國頑劣的病根。“良藥苦口”,現在隻不過是初步服藥階段,是一個排毒階段,就如同古代“放血療法”一樣,先讓病人痛到心裏,才能有效地緩解病情。為了順利完成自己的改革,撒切爾夫人屢次改組內閣,把一些溫和派的元老一腳踢出,把一些她的鐵杆支持者吸收進來,堅持把貨幣主義政策貫徹到底。
1981年秋,這劑猛藥的藥效終於顯露出來,英國的經濟狀況開始出現轉機,通貨膨脹率開始下降,而且保持了良好的勢頭。到1983年大選前夕,通貨膨脹率已經控製在5%以下,公共開支也被壓縮至最低水平。撒切爾政府終於咬牙度過了難關,支持率開始回升。在1983年的大選中,保守黨再次以壓倒性的多數擊敗工黨,撒切爾夫人連任,又創造了英國政壇上的一個奇跡。1983年大選撒切爾夫人以壓倒性勝贏得連任第二任期內,撒切爾政府重點抓了私有化問題。國家把國營大企業分批出售給私人,過去由國家襲斷的企業也允許私人參加經營或讓給私人經營,形式多種多樣。有三分之一的國營企業被轉為私有,幾十萬工人從國營企業轉入私人企業。許多大型國有企業的私有化是采取向公眾出售公司股份的方式,結果激起認購股票高潮,使持股人數大增。國有企業私有化後大多改善了經營狀況,從過去的虧損轉為贏利,提高了生產效率,從而促進了經濟增長。從政府方麵看,通過出售國有企業,為國家獲得巨額資金,大大拓展了財政政策措施的活動餘地。1986年英國通貨膨脹率進一步下降到3.9%左右,英國經濟增長速度超過了德國和意大利。這樣,撒切爾夫人領導的保守黨政府又勝利地闖過1987年大選,進入第三屆任期。1988年英國經濟連續7年以4%的速度遞增,通貨膨脹率控製在4%左右,生產效率增長,人均收入普遍提高。總體來說,在撒切爾夫人蟬聯三屆英國首相的10年任期內,英國從戰後的衰落與垂危中恢複了過來,重新邁入了闊別已久的發達國家行列。直到今天,在英國報紙公布各種經濟數字時,撒切爾時代的經濟指數仍是參照。人們對她的評價是:英國自溫斯頓·邱吉爾之後的最偉大的一位首相。在撒切爾夫人11年的任期內,有兩件大事不可不提。其一為1982年的馬島戰役,其二就是中國香港問題。馬島全稱為馬爾維納斯群島,位於阿根廷南端以東的南大西洋水域。由於該島扼南大西洋和撒切爾夫人同美國國務卿黑格討論馬島的局勢南太平洋要衝,戰略意義非同一般,是曆來兵家必爭之地。17世紀後,英國、法國、西班牙先後管轄過該島。1816年阿根廷獨立後,宣布該島是阿根廷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833年英國出兵占領馬島,使其淪為英國的殖民地。1966年以來,英國和阿根廷就馬島主權問題進行談判。這一談判持續了17年之久,毫無結果。1981年阿根廷加爾鐵裏軍人政府上台。為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並估計英國因經濟困難不會對阿根廷動武,他於1982年4月2日出兵在馬島登陸。加爾鐵裏可算是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如果早幾年行動,或許他的美夢可以成真。但他忘了,此時英國的大當家可是一位剛硬不次於邱吉爾的鐵娘子!得知阿根廷出兵的消息後,撒切爾夫人立即召開內閣緊急會議,並致電美國總統裏根,請求他派國務卿黑格居中調停。4月19日,由於英、阿兩國政府都不肯讓步,黑格的調停宣告失敗。撒切爾夫人聲稱:既然不能和平解決,那“我們必須還擊”。英護衛艦“羊”號在滾滾的濃煙和蒸中沉沒然而此時政府內部卻出現了不和諧的聲音。許多官員,就連國際部的官員也認為如果要動用武力收複馬島,英國無論從經濟或者後勤角度來看,都困難重重。隻有海軍參謀長裏奇主張用兵。撒切爾夫人不顧大多數官員的反對,毅然下令召回駐紮在北約的本國軍艦,準備出兵馬島。4月22日,英國的特混艦隊抵達馬島水域。撒切爾夫人下令擊沉了阿根廷惟一的一艘萬噸級巡洋艦“貝爾格拉諾將軍”號,船上368人喪生;阿根廷空軍用飛魚導彈擊中英國護衛艦“謝菲爾德”號,21人死亡。馬島戰爭全麵展開。
5月20日,英國2400名海軍陸戰隊員和傘兵在馬島登陸,6月14日占領其首府斯坦利港,阿守軍繳械投降。這次戰爭曆時兩個多月,1000多人死亡,1700多人受傷。英國有14艘艦船被摧毀或擊沉,255人喪生。撒切爾夫人之所以要打這場戰爭,實際上有她難言的苦衷。因為馬島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她自己就不得不引咎辭職,結束來之不易的政治生涯。馬島戰役雖然取得了勝利,但實際上依靠的是英阿兩國巨大的軍事實力反差。並且這場戰爭也算勝得僥幸,因為阿根廷距馬島僅480公裏,而英國卻距其約有15000公裏,英國等於繞過半個地球去作戰。補給線之長,無疑涉險中之險,一旦供應不上或被阿軍切斷,25000名英軍隻能束手待斃。幸好負責切斷英軍後勤線的阿根廷海軍犯了致命性的錯誤,才將已經占領的馬島拱手相讓。不管怎麽說,馬島戰役的勝利在政治意義上還是很大的,不僅為撒切爾夫人在隨後的大選中獲得了重要的籌碼,還使得英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有了顯著的提高。挾著馬島戰役勝利的餘威,1982年4月,撒切爾夫人信心百倍地來到中國,與中國政府談判香港問題。當她見到身材不高、慈祥可親的中國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時,以為他是那種容易妥協的人。這回,撒切爾夫人失算了。她麵前的這位老人,曾經指揮了千軍萬馬,轉戰南北,令數倍之敵聞風喪膽,不是依靠強大的軍事力量在馬島戰役中打敗了阿根廷的撒切爾夫人可以望其項背的。在訪華會談中,撒切爾夫人采取攻勢,咄咄逼人。她說,中英兩國過去簽訂有關香港問題的《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都是國際協議,至今仍然有效,中國可通過協商加以修改,但不能單方麵予以廢除。鄧小平斬釘截鐵地告訴她,中國到1997年一定要收回香港,不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九龍,“中國在主權問題上沒有回旋餘地,這個問題不容討論。”撒切爾夫人又威脅說,如果中國宣布要收回香港,那對香港經濟的信心所產生的影響將是“災難性的”。鄧小平針鋒相對地說,如果中國宣布要收回香港會像撒切爾夫人說的“帶有災難性的影響”,那我們要勇敢地麵對這個災難,作出決策。鄧小平進一步指出,混亂是人為的,這當中不光有外國人,也有中國人,而主要是英國人。撒切爾夫人強調英國對香港和香港人承擔著“責任和義務”,必須保持香港經濟的信心和維護香港的繁榮。
她提出讓中國政府把香港的主權與管理權分開,1997年後由英國繼續管理香港的主張。鄧小平批駁說:“保持香港的繁榮,我們希望取得英國的合作,但這不是說,香港繼續保持繁榮必須在英國管轄之下才能實現。香港繼續保持繁榮,根本上取決於中國收回香港後,在中國的管轄下實行適合於香港的政策。”鄧小平告訴撒切爾夫人,香港仍將實行資本主義,現行的許多適合的製度要保留,中國政府將同香港各界人士廣泛交換意見,製定不僅香港人民可以接受、而且其他投資者首先是英國也能夠接受的方針政策。他建議中英雙方達成一個協議,通過外交途徑開始進行香港問題的磋商。前提是1997年中國收回香港,在這個基礎上磋商解決今後15年怎樣過渡得好,以及15年以後香港怎麽辦的問題。撒切爾夫人剛來時的信心,頃刻間就被這個初看起來並不起眼的老人擊得粉碎。會見結束,撒切爾夫人神情恍惚。當她走出人民大會堂時,看到眾多記者在等待采訪,不得不強作歡顏,但心裏還是十分失落。她帶著這種心情一麵微笑著向人群招手,一麵抬腳向階梯邁去。突然,“鐵娘子”腳下一滑,一個趔趄險些摔倒。幸好身邊的人及時扶住,才沒造成更尷尬的局麵。那些記者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猛料,一時間,相機的哢嚓聲不絕於耳。英國和香港的媒體對此一語雙關地評論道:“撒切爾夫人同鄧小平會談時摔了跤。”離開中國後,撒切爾夫人並不死心,她仍想將香港控製在英國的手中。但北京方麵的態度比鋼還要強硬,指出雙方隻能在中國提出的條件基礎上談判,否則,中國有能力采用其他手段來收回香港的主權。
“鐵娘子”遇到了克星,無奈之下,她隻好作出讓步。1983年3月,撒切爾夫人寫信給中國總理趙紫陽,代表英國政府作出了有條件交還香港的保證,實際上放棄了不平等條約有效論。此後在實質性問題的討論中,中方批判了英方關於“以主權換治權”的想法,指出主權與治權不可分割,中國決心在1997年收回香港,包括主權和管治權。10月,撒切爾夫人給趙紫陽捎信,表示同意在中國建議的基礎上探討香港持久性安排。於是談判峰回路轉,進入了以中國政府關於解決香港問題的基本方針政策為基礎的軌道。中英兩國曆時兩年,經過22輪艱苦、曲折的談判,終於在1984年9月就香港問題達成了協議,根據這項協議,1997年7月1日中國恢複了對香港行使主權,英國在香港一個半世紀的殖民統治宣告結束。為什麽撒切爾夫人沒有把馬島戰役時的強硬態度帶到北京的談判桌上呢?用她自己在回憶錄《唐寧街歲月》中的一句話可以完美地回答這個問題:“這不是什麽勝利,也不可能有什麽勝利,考慮到這樣一個事實:我們與之打交道的是一個毫不妥協、有著壓倒性優勢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