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0月,撒切爾夫人正式進入英國下院,成為後座議員。在英國,議院中的議員有前座、後座之分。每當議院召開會議時,參加內閣的議員(內閣大臣、國務大臣、部門大臣)坐在會場一側的前排,沒有職務的則坐在後排,前後排之間有一條過道相隔。另一側則坐著反對黨議員,他們的領袖人物(影子內閣)坐在前排,其他議員則坐在後排。坐在前排的議員被稱做前座議員,反之,則稱做後座議員。議員的最根本職責就是提出動議,發表演說,參加辯論。按照慣例,每屆新議員可以向議院提出議案。撒切爾夫人提出了自己的議案——“公共團體”議案。該議案的目的是允許新聞界參加地方議會的會議。撒切爾夫人介紹議案的方式是她深思熟慮風格的早期表現,這一風格的形成與她平時廣泛閱讀、積累資料的習慣是分不開的。她講了27分鍾,幾乎沒看講稿。她列舉了一連串的統計數據來證明公民有權知道地方政府的開支。她的處女演說贏得了包括反對黨人士在內的廣泛好評。政府住房部大臣亨利·布魯克說:“我很難用語言來形容這篇漂亮的引起了一場爭論的演說。”反對黨女議員巴巴拉·卡斯爾很佩服撒切爾夫人流利的口才,她說她支持撒切爾夫人的提案。就這樣,這個提案經過修改後以152票的絕對多數通過成為立法。撒切爾夫人也因此而一鳴驚人。1961年10月,撒切爾夫人進入議院不到兩年,就被麥克米倫首相任命為生活津貼和國民保險部政務次官。1964年,保守黨在全國大選中遭到失敗,被迫把執政權交給反對黨工黨。撒切爾夫人進入了影子內閣的時代。1964~1970年工黨執政期間,撒切爾夫人在影子內閣先後主管年金部、財政和經濟事務、運輸事務、燃料和動力部及教育事務。充當這麽多問題的發言人,是其他人所沒有過的。
這就使她有更多的機會了解兩黨在各個方麵的執政點的差異與得失,積累了同工黨打交道的眾多經驗,並在一係列基本問題上形成了自己的鮮明立場。1966年,執政不到兩年的工黨提前舉行大選,目的是利用當時的有利時機,擴大工黨在議院中的議員數。工黨如願以償。選舉後,工黨在議院中的人數領先了保守黨97個。不過,撒切爾夫人卻在自己的選區輕鬆獲勝,第三次當選為下議院議員。1969年,黨魁希思任命她為影子內閣的教育大臣。1970年,工黨政府的威爾遜首相趁國內經濟形勢稍有好轉的有利時機,再次宣布舉行大選。然而,大選結果卻令兩黨人士都大跌眼鏡,希思領導的保守黨竟以30個席位的領先多數獲得勝利。工黨再次淪為在野黨。大選勝利後,原任影子內閣教育事務發言人的撒切爾夫人,被希思首相任命為內閣的教育大臣。和其他任何官場一樣,英國政府內閣中的財政、外交,國防等大臣是官吏中的佼佼者,而教育大臣則是屬於次一等的。但撒切爾夫人並沒有因此而認為自己低人一頭,以至於對工作敷衍了事。相反,她仍然拿出了競選議員時的兢兢業業。因為撒切爾夫人知道,這是她第一份正式的內閣職務,隻有把工作做好,做出業績,才能成為她晉升的階梯。1970年參加保守黨會議的撒切爾夫人然而事與願違,首相希思出於對撒切爾夫人野心的防範和對女性固有的歧視態度,與其他內閣成員一同排斥、孤立這位內閣中惟一的女性。著名的“牛奶事件”就是雙方矛盾最突出的體現。當時希思政府為了節省開支,削減了三億英鎊的預算,撒切爾夫人的教育部也難逃厄運,教育經費被大幅度削減,而既定的目標卻沒有一絲鬆動。無奈之下,撒切爾夫人隻得在節省方麵做文章了。於是,撒切爾夫人決定,停止每日為小學生在校提供三次牛奶的做法,改由家長自行負擔。決定一出,便引起了社會上的一片罵聲。學生家長稱她是“搶走牛奶的撒切爾夫人”,報紙輿論說她是“英國最不受歡迎的女人”。就連她在大學讀書的兒子和女兒,也受到同學們的嘲諷和冷落。撒切爾夫人為此非常痛苦,私下流過不少眼淚。她丈夫勸她辭職不幹算了,但半途而廢又怎是她的作風?撒切爾夫人咬緊牙關,硬是挺了過去。她也因此看透了官場上的傾軋,看清了權力的重要。她要在由男人主導的大不列顛政壇上殺出一條血路,邁上更高的一層。當撒切爾夫人因“牛奶事件”而陷入四麵楚歌的時候,希思首相的日子也不好過:經濟持續衰退,鈔票發行過多使得通貨膨脹有增無減,政府財政赤字居高不下,罷工風暴此起彼伏。1974年2月,希思的首相生涯終於走到了盡頭。
由於政府拒絕工會提高工人工資的要求,工人舉行大罷工,使全國電力供應、交通運輸和取暖照明陷於一片混亂,希思被迫舉行大選,導致了工黨再次上台。保守黨執政失利,黨內要求希思辭職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但頑固不化的希思認為自己憑借在黨內的聲望不會下馬,為堵住大眾之口,決定於1975年2月4日舉行黨內領袖選舉,撒切爾夫人當然不會錯過這次機會,她參加了競選。保守黨內一些重量級人物因忠於希思而沒有參加,其他有實力的候選者也紛紛因故提前退出。這樣,實際上就形成了希思與撒切爾夫人對決的局麵。第一輪投票結束之後,撒切爾夫人以130票對119票壓倒了希思,希思大失所望。投票結果公布兩個小時後,希思正式宣布辭去領袖職位。希思退出競選之後,那些忠於他的重量級元老又紛紛加入競選,欲與撒切爾夫人一決高下。但他們沒料到,這樣一來,反倒是幫了撒切爾夫人的大忙。因為他們個個都是頂著希思的光環“參戰”的,拉選票也隻能拉到原來投給希思的那些,這樣,無形中就分散了希思留給他們的原本不多的選票。1975年2月11日,第二輪投票結果公布,撒切爾夫人以領先第二名67張選票的巨大優勢,成為了這個大男子主義極端嚴重的保守黨有史以來第一個女性黨魁。是年,撒切爾夫人50歲。在擔任在野黨黨魁的四年裏,撒切爾夫人殫精竭慮地收拾著希思留下來的爛攤子。麵對黨爭林立的保守黨,她以高姿態去努力團結各個派係,以求使全黨保持統一的步調。在用人方麵,撒切夫人技高一籌。她誠請原希思派的第二號人物威廉·懷特勒出任黨的副領袖,並與之結為密友;還提拔了與自己的思想主張極為合拍的精英人才成為影子內閣中的重要成員。她還組成了一個智囊團,其中有多位優秀的學者,她讓這些一流的頭腦為她出謀劃策。在國際舞台上,撒切爾夫人顯得更為活躍。她遍訪歐洲各國、美國及中國,使得其在國際上的聲望顯著提高。但她惟獨對蘇聯表示極度反感,強烈地評判了那些在冷戰後期大唱緩和高調的人。這使得蘇聯政府異常憤怒,官方宣傳機構塔斯社給她起了個響亮的綽號:“鐵娘子”!從此“鐵娘子”這個撒切爾夫人的專有代名詞不脛而走,而她也欣然接受。在1978年的大選中,撒切爾夫人還以此標榜:“俄國人說我是鐵娘子,他們說對了,英國就是需要一個‘鐵娘子’!”20世紀70年代,英國政壇風雨飄搖。執政黨工黨的無能,使得英國經濟狀況嚴重惡化,持續低靡。而黔驢技窮的工黨卻沒有膽量做出大幅度的改革,隻能拆東牆補西牆地在小範圍內做出些許調整。然而,這種修修補補無異於杯水車薪。1978年年底,英國工人大罷工,學校停課,醫院關門,交通癱瘓,垃圾遍地,社會生活秩序迅速惡化。撒切爾夫人抓住有利時機,提出了對工黨的不信任案,最終以311票對310票的微弱優勢將工黨趕下台。在隨後的大選中,保守黨以壓倒性的優勢獲得了上台組閣的權力,同時也宣告了撒切爾夫人成為了英國有史以來第一位入主唐寧街10號的女首相。這一年,她5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