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節 可圈可點治河山

  1966年1月10日,印巴塔什幹協議簽訂剛幾個小時,夏斯特裏就猝發心髒病,命喪異鄉。夏斯特裏的死訊傳到新德裏後不到一小時,英迪拉的心腹和好友就匆匆趕到她的住所,鼓動她立刻奪權。但成竹在胸的英迪拉不動聲色,沒有采取任何行動。到了第五天,國大黨主席登門造訪,告訴她已有10個邦的首席部長公開表示支持提名英迪拉為國大黨議會黨團領袖,英迪拉毫不猶豫地表示同意進行競選。與群眾在一起的英迪拉1966年1月19日清晨,英迪拉先去聖雄甘地和父親尼赫魯的墓地瞻仰,接著前往尼赫魯時代的總理府“三象府”,在她父親的遺像前站立良久。之後,她趕到議會大廈出席國大黨議會黨團會議。選舉結果很快公布了,英迪拉以355票對169票擊敗了競爭對手德賽,以67%的選票當選議會黨團領袖,成為印度的第三任總理,同時也是印度曆史上首位女總理。選舉結束後,英迪拉趕到總統府拜會拉塔克裏希南總統,總統邀請她出麵組閣。

當晚,她在官邸舉行記者招待會,避而不談自己的施政綱領,也沒有做任何口頭承諾,當有人要她談談以婦女身份擔任總理的感受時,她頗為不悅地說:“我並沒有從我是個婦女的角度來看待總理工作,如果一個婦女具備了從事某項工作的品格,那就應該讓她去從事那項事業。”1月24日,英迪拉·甘地在總理就職儀式上莊嚴宣誓。從此,印度的曆史篇章翻開了嶄新的一頁。英迪拉上台之初雖然缺乏威望和經驗,但她很快地適應了作為一位領袖的生活。英迪拉·甘地漫畫像她能迅速地作出重大決策,甚至比她父親在權力鼎盛時期還更加果斷。英迪拉是個工作狂,她作為總理的生活是嚴格而有序的,從早到晚時間排得滿滿。她每天黎明即起床,先進行一番晨練,然後瀏覽當天的報紙,了解國內外大事;接著處理她的首席秘書送來的急件;並且沿襲父親的慣例,每天早上8點至9點接見來訪的群眾,然後到內閣所在地正式上班。一般情況下,她到辦公室後就同高級官員討論重要的政務問題。如果是議會開會期間,則每天要花兩三個小時坐在議會大廈裏聽會。晚上她一般要到七八點鍾才回家,而且到家後還要同閣員們和黨務工作者通話,直到晚上9時才用飯。晚餐前她才有時間與家人在一起短暫地休息、聊天,飯後又把自己關在書房裏看書報和閱讀文件。她訂閱了大量的報紙雜誌,包括美國的《星期六評論》、《新聞周刊》;英國的《星期日泰晤士報》、《觀察家報》;法國的《費加羅報》等等。由於生活有規律,英迪拉在執政期間,始終能保持旺盛的精力,這使她輕鬆地承擔了治理國家的重擔。英迪拉在政治上沒有什麽固定的信條和理論,執政中的她隻是視情況對尼赫魯的思想作些闡述而已,例如對“社會主義”一詞,她也常說社會主義是印度“惟一出路”之類的話,但又說“社會主義不過是一種工具”,如果有其他更有效的工具,也會加以利用。她基本上遵循尼赫魯製定的大政方針,但是也結合自己的想法做了許多調整。

如經濟上,她堅持“混合經濟”政策,發展公營部分,但對私營部分逐漸放鬆控製。在談到印度奉行不結盟的對外政策時,英迪拉認為一個國家的外交政策必須以它的曆史和地理背景為基礎,印度的外交政策是不結盟的,但又不拘泥於“不結盟”這個詞的含義。這就使印度有了極大的靈活性,為印度創造了有利的外交條件。根據印度不結盟的外交政策宗旨,英迪拉接任總理後,積極開展對外交往。她會見的第一個外國人是美國駐印度大使,他帶來了約翰遜總統邀請她訪美的信件。英迪拉上台後第一次出訪就前往美國,受到約翰遜總統的熱情接待。約翰遜總統在白宮主持歡迎宴會時,稱她為“一個善良而又文雅的朋友”,並讚揚尼赫魯也是“我們的朋友”。英迪拉地在訪美期間並沒有嚴厲批評美國的越南政策,這主要受印度國內經濟形勢所製約。當時印度嚴重缺糧,急需美國的糧食援助,而且英迪拉剛剛上台,各方麵都想得到美國支持。為了印度的利益,英迪拉可謂是委曲求全。訪問結束時,美國答應馬上援助印度350萬噸糧食和9億美元非指定用途援助。作為交換條件,印度同意給予美國投資者與印度本國資本家“同等待遇”,並接受了印度曆屆政府都拒絕接受的印美教育基金。這可說是開創了印美外交的新局麵。為紀念英迪拉·甘地而發行的郵票和紀念信封英迪拉上台以來,在一係列重大的內政外交問題上的決策,充分顯示了她是一個精明而又講究實際的政治家。她博覽群書,廣泛接觸各種流行思潮,使得她沒有一些領導者頑固的毛病。她的治國之道是在尼赫魯建國方略的基礎上,根據實際需要進行或左或右的調整,是對尼赫魯執政風格的一種仿效和發揚光大。

同尼赫魯一樣,英迪拉時刻注意保持自己的公眾形象,隻要有空,她就微服私訪,會見民眾,特別重視那些社會最底層平民,如穆斯林、賤民、城鄉貧民等。哪裏出現重大災情,她就會出現在哪裏,慰問災民,幫助解決困難。在攝影記者拍下的眾多珍貴照片中,人們經常會看到她乘坐普通的吉普車,奔波在塵土飛揚、崎嶇不平的鄉間小路上的形象;或者看到她身穿本色白布莎麗、和藹可親地穿行在人群之中,後麵跟隨著大批支持者的場麵。

1972年,印度出現全國性的旱災。天災人禍,疫情蔓延,貪汙盛行,老百姓怨聲載道。人們視線轉向兩件事,而這兩件事都與在內(選舉)外(印巴戰爭)春風得意的英迪拉有關:一是英迪拉派國大黨為第五次大選所募集的競選資金下落;二是英·甘地的小兒子桑賈伊·甘地的以權謀私問題。英迪拉這個女強人從此開始走下坡路。印度開國總理尼赫魯在為政黨募集競選資金上比女兒要清廉得多,他曾諄諄告誡女兒:“永遠不要在為自己的黨募集資金時玷汙自己的手指頭。”可是,英迪拉卻沒把慈父的教導記在心上,她直接插手了這筆資金的募集與分配。人們不能不疑惑“裝滿現金的提包”怎麽被直接帶進總理的家裏。加上英迪拉的小兒子桑賈伊,他一無資金,二不懂技術,居然在很短的時間裏開起了一家造價數百億盧比的轎車工廠,一時成了印度上下議論的焦點。英迪拉的政府不廉潔內幕暴露了。一時間各派力量開始攻擊英迪拉,在這種不利的形勢下,她曾考慮過辭職,但在其次子的鼓動下,頂了一陣子。在一片反對聲中,她於1975年6月25日宣布在印度實施“緊急狀態法”。英迪拉對這一行動解釋說,這就好像“要治好一個病人的病,有時要多給他吃點苦藥……”為了平息國內外輿論,她宣布了“二十點經濟綱領”,桑賈伊則搞了個“五點綱領”。這“五點綱領”從內容上無可指責,確實適合印度的國情,如真付諸實行,對印度、對英迪拉都是件好事。但問題是桑賈伊打著這“五點綱領”的旗號,從中撈取政治資本,伸手抓權。桑賈伊的行為引起全國上下的指責,各黨派更是群起攻之。1977年3月的第六次大選中,國大黨(英迪拉派)慘敗,英迪拉母子雙雙落選。

英迪拉害怕新上台的人民黨製裁她,連夜召開內閣會議宣布取消“緊急狀態法”,並於3月23日在最後一次內閣會議上宣讀了她的辭職聲明。經過3年的臥薪嚐膽,1980年1月的大選中,英迪拉終於東山再起,又一次以2/3的多數獲得壓倒優勢的勝利,再次就任總理。連續擔任三屆總理的英迪拉,第四次宣誓就任印度總理。當時印度國內及執政黨內問題成堆,國大黨(英迪拉派)江河日下,她本人也已年過花甲,體力每況愈下,交班與接班問題勢在必行。英迪拉早就有意傳子接班,對比兩兄弟,英迪拉還是先扶植了次子桑賈伊接班。為適應桑賈伊接班的需要,她特別組建了一個年輕化、新麵孔居多的領導班子。此時由桑賈伊領頭的國大黨青年組織也力量猛增,英迪拉傳子接班的步伐隨之加快。不幸的是,1980年6月23日,桑賈伊突然墜機身亡。這一突如其來的打擊使英迪拉心如刀絞。桑賈伊的死對她是最大、最殘酷的打擊,她的精神支柱幾乎徹底崩潰,尼赫魯全家幾代人為之奮鬥的事業幾乎失傳了。盡管長子拉吉夫沒有桑賈伊那種橫衝亂闖勁,英迪拉擔心他頂不住政治舞台上那殘酷的鬥爭,但此時別無選擇,隻能由拉吉夫來填補這個空缺了。英迪拉最後一屆任期內,印度的民族、教派矛盾嚴重,騷亂迭起。鄰近巴基斯坦的旁遮普邦是錫克教徒和印度教徒聚居的地方,相互之間的經濟利益與宗教衝突日甚。

為製止錫克教徒的騷亂,1984年五、六月間,英迪拉冒天下之大不韙,搞了一個“藍星行動”,下令西部軍區司令率兵掃蕩“金廟”,也就是令她備受抨擊的血洗“金廟”軍事行動。這次行動中錫克教頭目飲彈身亡,成千上萬的人倒在血泊中。此舉立刻激起印度國內外錫克教徒的憤怒,教派敵視與對立達到白熱化程度。錫克教的教徒開始策劃刺殺英迪拉行動作為報複。1984年10月31日,英迪拉生命的終點到來了。這一天,在寓所和辦公室之間,她被信仰錫克教的衛兵連擊31槍,被送抵醫院後,終因搶救無效,於當天下午2時35分死亡。作為印度的第一位女總理,英迪拉·甘地對印度的影響力可以說從登上總理寶座之前就開始了。自從當上總理後,她施展了巧妙的外交手腕,竟使美、蘇兩大霸主被玩弄於股掌之間,對她又愛又恨。這給印度的自由發展確實創造了難得的好機會。英迪拉·甘地實質上從她父親尼赫魯執政時期就一直左右著印度的命運。如果沒有英迪拉·甘地,脾氣暴躁的尼赫魯不知會鬧出多大的麻煩。雖然在晚年時期英迪拉·甘地弄出了種種醜聞,以致晚節不保,但相信印度人民仍然會愛戴、尊敬她。因為她畢竟在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裏,都在做著將印度推上正確的、能夠穩定發展的道路的工作。

  §§第十一章 阿根廷,別為我哭泣——埃娃·貝隆夫人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