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備受青睞十八年

  公元前69年初夏的一天黎明,一陣響亮的嬰兒啼哭聲從古埃及亞曆山大城王宮內的王後寢宮中傳出來。一直還沒有一個兒子的國王托勒密十二世克婁巴特拉塑像滿懷希望地詢問侍從,得到的消息卻是:王後生下的又是一位公主。會看星相的大臣阿波羅多羅斯稟告說:“昨夜天空中出現了一顆雖然不大卻特別耀眼的新星,這預示陛下後繼有人了。”這種在今天看來完全是充滿安慰意味的胡言亂語,倒也讓托勒密十二世高興起來。尤其當國王看到剛剛降生的小公主時,剩下的一點不快也一掃而光了。小公主長得太可愛了,十足一個美人坯子,簡直比她的姐姐——長公主貝勒奈西漂亮十倍。看到如此可愛的女兒,托勒密十二世怎能不疼愛呢?他讓這個女兒承襲了她母親的名字——克婁巴特拉。同姐姐貝勒奈西一樣,克婁巴特拉從小就必須接受宮廷教育。奧萊茨(托勒密十二世的另一個名字,含義為:吹橫笛的樂手)國王親自為她設計了教育計劃和實施細則。克婁巴特拉有許多語言老師,分別教她希臘語、意大利語、拉丁語等等。幼小的克婁巴特拉不僅沒有覺得厭煩,反而積極學習,熱情很高。

她求知欲旺盛,而且天資聰穎,很快就掌握了老師們教的東西。克婁巴特拉尤其對本國文化感興趣:她學會了埃及婦女的社交禮儀,而且是托勒密家族第一個學會了埃及語言的人(托勒密家族並不是土生土長的埃及人,他們來自於古希臘的馬其頓)。埃及語也是她後來使用得最流利的九種語言之一,這無疑為她贏得了埃及臣民的愛戴。克婁巴特拉從小就能贏得周圍人的青睞。她天真活潑,聰明伶俐,而且非常堅強。雖然身為皇族,但從不擺架子,平易近人,舉止優雅大方。一次,因為女仆照看不周,克婁巴特拉爬到了雕像上,一時不慎摔了下來,額頭上裂了一寸長的口子,血流不止。但她始終沒有喊疼,而且在發怒的父親要殺掉女仆時還連聲為女仆求情,使女仆隻受了很輕的懲罰。克婁巴特拉的種種表現,不僅贏得了宮中上上下下的好評,也使父親奧萊茨越來越關注她了。奧萊茨深深感到這個小女兒非同尋常,應該重點培養。他親自為小女兒設計了高雅的寢宮,還在女兒的書房裏擺滿了各種門類的書籍。為了更好地教育女兒,他還準許了學識廣博的阿波羅多羅斯希望做小公主的老師的請求。阿波羅多羅斯是個非常稱職的老師,克婁巴特拉在他那裏不僅學到了哲學、神學、法學、史學等知識,還學習了安邦治國之道。阿波羅多羅斯還給克婁巴特拉講解埃及曆代王朝的統治史,並帶她在亞曆山大城到處觀光;而奧萊茨國王也積極向她灌輸要全力維護托勒密王國(即托勒密家族統治時期的埃及,本文在某些地方使用此稱號,是為突出其在曆史地位上的特殊性——編者按)的思想。

在奧萊茨國王和阿波羅多羅斯的精心培養下,克婁巴特拉的愛國熱情日益高漲,維護王國統治的決心也日益堅定起來。在當時,羅馬王國正在愷撒等人的統治下向周圍擴張,而埃及早就是羅馬人垂涎已久的肥肉了。早在克婁巴特拉出生前的11年,她的父親登上了埃及國王的王位。當時埃及王國的領土正受到嚴重的威脅,羅馬共和國的主宰者一直對埃及覬覦已久。公元前73年,羅馬元老院想把塞浦路斯從埃及版圖上分離出來,把埃及和塞浦路斯傳給托勒密十一世的兩個私生子,試圖先對埃及進行壓榨,使其變得軟弱可欺,然後動用武力,將其順利地納入自己的版圖。在托勒密十二世時期,羅馬讓奧萊茨從埃及的財富中拿出數量不菲的黃金,作為羅馬承認他是埃及國王的回報。雖然克婁巴特拉的父親被允許保留王位,但很顯然朝不保夕。奧萊茨是個軟弱的君王。一次,僅僅因為增加稅收,命令遭到臣民的反抗,他就倉皇地逃離他的國家,請求羅馬援助,並償還了他曾向羅馬獨裁者愷撒許諾的賄賂。愷撒答應了他的請求,派大將馬克·安東尼率羅馬騎兵幫助奧萊茨恢複了王位,也進一步控製了埃及。埃及現在正式處在羅馬的“保護”之下,這通常是全盤吞並的第一步。奧萊茨盡管無可奈何,但也一直希望能擺脫羅馬的控製。克婁巴特拉在父親身邊看著這一切,雖然年紀幼小,但也明白家族的統治危在旦夕。她決心吸取父親教訓,用一切辦法反抗羅馬人的吞並。

公元前62年,克婁巴特拉8歲時,一個王妃終於為托勒密十二世生了個王子,國王欣喜若狂。按照托勒密王朝所遵從的古埃及第一位法老定下的規矩,托勒密十二世的這個可以繼承王位的兒子,將來登基時必須娶其姐妹中的一人為王後。顯然,托勒密十二世對新王後的人選早已定好了——非克婁巴特拉莫屬。對於托勒密十二世這個暗藏於心的打算,貝勒奈西長公主早就一目了然。她極不甘心本來屬於自己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王後寶座旁落,開始謀劃怎樣搶回這個位子。機會來了。因為托勒密十二世的無能統治,埃及的反抗浪潮日益洶湧。貝勒奈西心裏非常清楚,父王已經四麵楚歌。她便趁機向父親建議,勸他到羅馬求援以安定國內,暫將朝政交給她治理。托勒密十二世對貝勒奈西早有戒備與擔憂,知道她常插手政務,但以為她不諳時事,任性而缺乏教養,興不起什麽風浪,而且他也覺得確實需要羅馬的援助。所以在去羅馬之前,托勒密十二世向全國鄭重宣布:王後和公主貝勒奈西暫且攝政監國。貝勒奈西料理國政,果然勝於乃父。她首先從平息臣民的不滿情緒著手,拉攏大臣,公布了嚴格的官員獎懲條令,激勵了朝臣,還下令釋放監獄的奴隸,緩解了頻繁的地方武裝起義;刻於墓室牆壁上的托勒密十二世其次減免部分賦稅,減輕部分徭役。這一係列果斷的措施實行後,貝勒奈西受到舉國上下的擁護。這時,托勒密十二世也終於在愷撒等人的幫助下得到了元老院批準給他的羅馬鐵騎,準備回國平亂。貝勒奈西已大權在握,不甘心讓無能的父王重新掌權。於是,她極力誇大埃及正麵臨的外敵入侵危機,鼓動埃及人民抗擊外侮、保家衛國。一場父女之間爭奪權力的戰鬥打響了。在羅馬人的幫助下,托勒密十二世重新坐上王位,處死了貝勒奈西。之後,他又勉強地支撐了四年,留下遺囑後撒手歸西了。公元前51年,18歲的克婁巴特拉嫁給了弟弟,並同弟弟共同登基執政,她弟弟當時年僅10歲,因此,大權實際上掌握在克婁巴特拉手中。從此,埃及豔後曲折燦爛的人生曆程開始了。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