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實行皇帝、皇後合葬,但同塋不同穴。帝、後各有獨立的陵園。文獻記載:“漢帝、後同塋,則為合葬,不合陵也,諸陵皆如此。”漢代皇帝和皇後陵墓不在同一個陵園裏,而是各築一座陵園。但這樣相鄰的兩座陵園仍有合葬的性質。
景帝陵坐西朝東,遠看猶如埃及法老的金字塔,不同的是金字塔為石築尖頂,而陽陵帝陵陵塚為夯土築造,平頂,呈四方台體。景帝陵實測高為32.28米,底部邊長170米,頂部邊長50米,麵積合計3556平方米。漢代人稱帝王陵“覆鬥形”封土為“方上”,大概與它外表的四方形狀有關。
帝陵陵塚四周築牆垣,形成陵園。陵園平麵呈方形,牆垣為夯築,夯層一般厚6~8厘米,夯層至今清晰可見。牆基寬約4米,地基深2米以上,根據帝陵陵園牆體收分看,牆高約在10米左右。陵園牆垣邊長410米,封土位置在帝陵陵園正中心。陵園四麵中央各辟一門,各門距帝陵封土均為120米。劉慶柱、李毓芳:《西漢十一陵》,陝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7月。四門外均設有雙闕,在門兩邊對稱分布,四對門闕的大小形狀基本相同。
四麵闕址中保存較好的東、西、南闕門,門闕遺址至今依然可見。以東門外闕址為例,遺址底部東西殘長20米,南北長40米,高4~5米。二闕址間距約12~14米,應為陵園出入的門道。門道和闕址之間露出牆壁、柱洞、鋪地磚。門兩邊有配廊,廊道方磚鋪地,廊道外為卵石鋪設的散水。北門闕址已漫漶不清。文化層堆積中有漢代板瓦、筒瓦、瓦當和鋪地磚等建築遺物。近年來,考古工作者對帝陵南闕門進行了發掘,證實陽陵帝陵的闕門形製為代表皇權至高無上的三出闕。
帝陵陵園內圍繞封土四周,有81座從葬坑呈放射狀密集排列。
帝陵陵園平麵為方形,陵塚位居陵園中央,形製很像未央宮的縮影。未央宮平麵呈長方形,皇宮前殿在宮城中央,前殿相對的四麵宮牆上各辟一座宮門,門外設雙闕。兩者的重合絕非偶然,它說明陽陵帝陵陵園是仿皇宮形製建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