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要用其所長。企業裏有各種各樣的人才。理論知識淵博的人,不一定能當好一個車間主任。這樣的人,要放在適合自己特長的崗位上。
作為有學問的教授,可以搬出成套成套的理論教育學生,讓學生學得心悅誠服,用起來得心應手;而教授自己卻不能很好地用之於實踐。這樣的事屢見不鮮。
有的企業單位人員,在老總辦公室當秘書,縱論形勢、橫向溝通,寫總結、製報表,怎麽看,都是優秀的人才。他們的這些優點,讓那些車間主任們望塵莫及。
這些人天生就是坐辦公室的料。頭腦敏捷,辦事幹練;引經據典,問一答十。他們在辦公室工作得很好,企業家可別腦子一熱,派他們去從事具體的管理工作。弄不好,就會出問題。
諸葛亮這樣精明的人,在這方麵也犯了錯誤。
(1)理論家的長與短。
每個企業都離不開筆杆子。出謀畫策,編製規劃,設計藍圖,填發報表,擬定合同,等等,需要的地方很多。
比如企業有一筆業務,需要擬定一份合同。訂合同就必須扣字眼兒,搞不好就會陷進去拔不出來。這些是筆杆子的強項,他們會咬文嚼字,善於大標題套小標題。把合同寫下來,一點毛病都沒有。
但讓他們去安排員工植樹,他們就可能會落實不下去。因為他們要考慮一共要植多少樹,有多少人參加植樹,平均一個人要植多少樹,男員工要植多少樹、女員工要植多少樹,需要幾天才能完成任務;還要考慮遇到職工請假怎麽辦,天陰下雨怎麽辦。他們要考慮的問題很多,需要用計算器的地方很多。該他們考慮的不該他們考慮的,都可以放在一塊兒考慮。最後,任務分得不清不楚,鬧得員工們一肚子意見。
這些都不是笑談,諸葛亮有親身體會。
一是理論家的長處。
諸葛亮身邊有一個大理論家,這個人就是馬謖。
一提起馬謖,很多人隻想到他失街亭一事,這對馬謖是不公平的。馬謖去守街亭的時候,已經身居參軍要職。這是他多年隨諸葛亮征戰的結果,在諸葛亮眼裏,馬謖是“當世之奇才”。他說這話不是沒有道理的。
馬謖是一個博學多才的人。他出身於仕宦之家,世代書香,詩禮簪纓。自幼博覽群書,識古通今。自投奔劉備以後,十幾年來,飽讀兵書,熟諳戰法。《孫子兵法》,橫流倒背;名戰精典,如數家珍。坐在辦公室裏誇誇其談,口若懸河,無人能及。
諸葛亮每次出征,都把馬謖帶在身邊,因為有很多問題,他要聽取馬謖的意見。
諸葛亮為了平定彝越,掃清伐魏的障礙,就決定南征孟獲。他問馬謖:“我這次奉天子明詔,南征削平蠻方。我早就知道你對問題頗有見地,望有以教我。”諸葛亮的話說得既謙虛又懇切。
馬謖說:“我談一點膚淺的想法,僅供丞相參考。南蠻之地依仗自己地處偏遠,已經很久不服管轄了,雖然今天平定,明天還會再反。您這次親統大兵,平南蠻即可一戰而勝,但您平定南蠻是為了北伐中原。當您帶兵北上的時候,南蠻一定會乘虛再反。針對這個情況,我認為,您這次出兵,要圍繞這十六個字做文章,即,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讓他們從內心裏服從領導才是上策。”
聽了馬謖的一番話,諸葛亮大為歎服。感慨地說:“你的話說到我心坎裏了啊。”當即任命馬謖為參軍。
二是理論家的短處。
在企業坐辦公室的管理人員,都是文化人。這些文化人思維縝密,邏輯性強,什麽問題都可以說出個一二三來。
就如做會計報表。資產是多少,負債是多少,所有者權益是多少,算起來一個會計分錄、一個小數點都不能錯,錯了報表就平衡不了。
這些優點放在車間裏管理員工,派不了多大用場。就以上麵的植樹為例,一個沒有高深學問的車間主任安排起來,男的挖窩,女的提水,三下五除二,劈哩啪啦一會兒就完成了,根本用不著算賬。
馬謖是當秘書的料,諸葛亮安排他當車間主任就錯了。
諸葛亮先後六伐中原。第一次北伐是建興五年三月,也就是公元227年3月。
諸葛亮南征回來以後,即上出師表率師伐魏。諸葛亮初出祁山,指揮大軍神出鬼沒,聲東擊西,力斬魏將五員,連拔三城,打得魏軍心驚膽寒。
關鍵時刻,魏主曹睿起用廣有謀略的司馬懿。司馬懿帶兵來後,審時度勢,決定攻占街亭,掐斷諸葛亮的糧道。
諸葛亮已經算到司馬懿會來這一手。他召集大將開會,問誰敢領兵去守街亭。
馬謖“唰”地站起來,大聲說:“我去。”
諸葛亮深知馬謖之能,但還是要囑咐一下,他說:“街亭雖小,地位很重要。如果街亭有失,我們大軍都很危險了。你雖然深通謀略,但街亭沒有城廓,又無險可據,守起來十分困難。”
馬謖說:“我從小就熟讀兵書,頗知兵法,難道連一個街亭也不能守嗎?”
諸葛亮進一步提醒馬謖:“司馬懿非等閑之輩,張郃又是魏國名將,恐怕不好對付。”
馬謖見諸葛亮長別人誌氣,滅自己威風,不禁慷慨陳辭:“你別說是司馬懿、張郃,就是曹睿親自來,我也不會怕他。如果丟失街亭,請你殺我全家。”
馬謖早已把那些兵書背誦得滾瓜爛熟,他覺得象自己這麽有學問的人,魏國找不出幾個來。
馬謖帶兵來到街亭,見有五條路都從這裏經過。旁邊有一座孤山,林木繁茂。為將的必須先察地勢,馬謖做得很好。
副將王平向馬謖建議:“我們把部隊組織起來,在這五路總口,築起城垣,把山上的樹砍下來,紮成鹿角。修好工事以後,就可以抵擋魏兵了。”
馬謖把兵書上的所有戰法和古代的所有精典戰役,就像過電影一樣,很快在腦子裏過了一遍,但都沒有寫街亭怎麽守。沒有寫也不要緊,可以自己發揮。
聽了王平的參謀意見,馬謖指著那座孤山說:“怎麽能當道屯兵呢!那座山是天賜之險,正是屯兵的好地方。”
王平說:“這樣安排不妥吧。如果當道築城,魏兵即使有十萬人,也難以越過。如果屯兵山上,魏兵四麵圍山,斷我取水之路,我們就無路可退了。”
馬謖想了想兵書,然後對王平說道:“你真是婦道人家的見識。兵書上說:憑高視下,勢如破竹。魏兵膽敢圍山,我一定殺得他片甲不留。”
王平再次勸馬謖:“我每次跟丞相一起出兵,丞相多有指教。我看這座山乃是絕地,屯兵萬萬不可。”
馬謖又把《孫子兵法》在心裏默誦一遍,然後對王平說:“你不要胡說八道!孫臏說:置之死地而後生。如果魏兵圍山,我軍無水可用,軍士豈不以一當百,拚命殺敵?你別拿丞相來唬我。丞相每次帶兵出戰,還要聽取我的意見,你為什麽非要跟我過不去呢?”
王平見馬謖態度堅決,知道再說下去也無用,就要求分一部分兵力,在路口另紮一寨。
馬謖知道自己每一步都是根據兵書安排的,必定能打勝仗。就對王平說:“分一部分兵給你可以,但打了勝仗,可別在丞相麵前分功。”
後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這一仗馬謖輸了,並為此丟了命。
如果馬謖在蜀國軍事學院裏當教官,憑他對兵法、對古代精典戰役的熟悉程度,一定是一名出色的教授。如果讓他的學生,帶兵來守街亭,也一定能按照馬教授的理論,把街亭守得天衣無縫。勝利後,還非要請馬教授吃飯不可。
事情就是這樣,有時候說起來頭頭是道,做起來是瞎驢子走黑道。
(2)理論家的危害。
理論家在企業裏可以當文秘人員,在部隊裏則是當參謀長。
讓理論家獨擋一麵的話,如果能把理論與實際巧妙地結合起來,靈活運用,科學決策,威力當然更大。否則的話,給多大權力,就要造成多大危害。
讓一個在企業辦公室寫寫畫畫地人,頭腦僵化到隻會背書的人,派到車間去獨擋一麵,往往會出問題。
諸葛亮第一次率師伐魏的時候,魏國的領兵大將是夏侯楙。
夏侯楙是夏侯淵的兒子、夏侯惇的養子、曹操的女婿。
夏侯楙生長在軍事世家。他小時候的玩具就是槍,就是劍,就是死人的骷髏。他的蒙學讀物不是“君子好逑”,而一定是“置之死地而後生”。
他的生父、養父、嶽父“三個父親”都是大戰略家,耳濡目染,他以為自己也是一個小戰略家。
他聽說諸葛亮上出師表後帶兵來攻,就主動向妻侄兒皇帝曹睿請纓,說:“我的父親為蜀兵所殺,此仇刻骨銘心。我願領兵前去,殺賊立功,以雪國仇家恨。”
司徒王朗見夏侯楙請求帶兵,認為不妥,就向曹睿建議說:“不可。夏侯駙馬素來未經戰陣,統領大軍並不合適。蜀國的諸葛亮詭計多端,不是好對付的。”
夏侯楙見王朗公然反對自己帶兵,不禁大為惱怒,責罵王朗說:“你是不是想勾結諸葛亮,為他當內應呢?我從小隨父親學習韜略,深通兵法,你怎麽敢欺我年幼?我這次去了,如果不生擒諸葛亮,誓不回來見皇帝陛下。”
夏侯駙馬口吐狂言,領了二十萬大軍來抵抗諸葛亮,打一仗敗一仗,最後,本人逃至邊疆,成為一隻喪家之犬。
馬謖和夏侯楙都是很有水平的人,他們的水平體現在背兵書上,體現在課堂上,體現在參謀上。讓他們掛帥出征絕對不行。
有時候從企業辦公室派一個博士,下到車間當主任,還不如從車間提拔一個沒有文化的人來得順當。信不信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