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這一點,企業家們個個感同身受。但人才在哪裏呢,有的企業家往往會發出無才之歎。其實驀然回首,說不定人才就在你身邊。
(1)真情地呼喚。
人才的重要性,往往愈是在緊要關頭,愈是顯現得更充分。
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人才,但每個企業都有人才斷層、青黃不接的時候,可能人才已經出國,可能人才已經故去,可能的原因還有很多。
正在用人之際,企業卻沒有可以得心應手的人才,企業家們誰都會著急。
戰爭中沒有人才,軍事家同樣著急。
孫權此刻就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他火燒火燎,他心急如焚,把頭發都烤成了白色。無才之痛讓他痛徹心扉。
一是危難時刻。
孫權深深陷入一生中最大的危局。戎馬生涯幾十年,經曆過無數狂風巨浪,他本已經有了抗拒風浪的心理基礎。但這一次的滔天惡浪,來得太猛烈,來得太張狂,遠遠超出了他的心理承受範圍,他第一次覺得自己成了一頭任人宰割的羔羊,一隻孤立無援的羔羊。
孫權又像一頭被獵人逼上絕頂的獅子,前麵就是萬丈深淵,他的一隻腳已經邁出去,他已經無路可退。
孫權麵臨的危險不僅僅是個人的危險,而是江東六郡八十一州麵臨的危險,是孫權勵精圖治、苦心孤詣打造的江山社稷的危險。
這個危險來自於蜀國,來自於劉備。起因是因為關羽,因為關羽是因為荊州。
孫權太想得到荊州了。荊州就像懸在野馬頭上的一把青草,永遠都充滿著無限的誘惑力。
孫權還是得到了荊州。他乘劉備和諸葛亮西去益州之際,讓呂子明白衣渡江,偷偷拿下了荊州。
拿下荊州並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軍閥混戰,你進我退,城頭變換大王旗,是常有的事。
今天我靠實力拿下,明天你可以再靠實力奪回去。荊州永遠是荊州,變換的隻是主人而已。
但孫權拿下荊州的同時,還拿下了關羽。
拿下關羽也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關羽擒於禁、斬龐德,在他的一生中,不也同樣拿下了很多人?世界上沒有常勝將軍,常在河邊走,誰都會濕鞋。
可拿下關羽後,不該把他殺了。
殺一員敵方的大將還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連呂布那樣的主帥,還不是照樣一刀給砍了。
可關羽是劉備的弟弟。他們桃園結義之時,曾親口許下宏願: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隻願同年同月同日死。
他們的結義之情,遠比骨肉兄弟更甚。
孫權殺了關羽之後就後悔了,但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孫權知道,自己的禍,這次闖大了。
此時已經成為漢中王的劉備,已經成為一國之主,恰恰他又是一個重情守義的人。劉備聽說孫權擒殺關羽的消息後,一日之內,哭死過去五次;三日之內,滴水粒米未進。他根本不去辦公室辦公,成天躺在家裏悲哭,泣淚成血。
關羽不是壽終正寢,而是被人殺死的,被人活活殺死的啊。
這個仇不能不報,這個仇不能以後再報,劉備恨不得一口活活地吞下孫權,他傾全國之力,帶了七十五萬大兵,發誓要殺滅東吳,為關羽報仇。
孫權麵對的是七十多萬雄兵,麵對的是一個已經不計任何後果的統兵元帥。七十多萬人排山倒海般壓過來,就是地上的青草也會給踏平了。
孫權想了很多主意,都不能使劉備回頭。劉備差不多已經瘋了。
孫權食不甘味,夜不能寐。他聽到刮風,想的是劉備;他聽到喜鵲叫,想的是劉備;他眯一會兒眼睛,就仿佛看到一個手拿鋼刀、眼睛滴血的劉備。
他想著劉備一步步凶神惡煞地走來,心就一陣陣急迫劇烈地緊縮。
二是人才在哪裏。
每個企業都會遇到事關全局的重大問題,這個時候企業家們都會把希望寄托在解決問題的人才身上。可人才在哪裏呢!
孫權麵對絕境,他想的是自救;要想自救,就需要人才。
孫權坐在自己的龍椅上,麵色柔和地瞅著眼前一班兒文臣武將。他們個個神色凝重,麵麵相覷。沒有了喧嘩,沒有了往日善意的戲謔,默默地站在那裏像一根根木頭樁子。
孫權知道,這些都是與自己同生共死的人。讓他們去死,眼睛都不會眨一下。
但死要死得其所,無謂的犧牲沒有一點價值。
孫權不禁想起了周瑜和魯肅。
周瑜在赤壁的時候,麵對曹操大兵壓境,雄姿英發,揮灑自如。談笑間,點燃一把烈火,讓曹操檣櫓灰飛煙滅。
魯肅大智若愚,以柔克剛,穿行在三國之間,處變不驚,遊刃有餘,讓誰也不敢小視江東,為東吳爭取到了難得的和平與安寧。
但周瑜、魯肅以及呂蒙,他們都已經撒手西去。
孫權慢慢地直起腰,他掃視了一眼群臣。韓當、周泰、徐盛、丁奉、闞澤、甘寧、張昭、步騭,都是當世英才,但抵抗傾巢而動的劉備,千鈞重任,他們扛不動啊。
孫權不覺歎道:“周瑜之後有魯肅,魯肅之後有呂蒙。現在呂蒙也死了,沒有人替我分憂了啊。”
孫權在盼望人才,在呼喚人才,他迫切需要一個能夠經天緯地的人才。
(2)人才就在身邊。
麵對孫權焦灼、憔悴的麵孔,一班文臣武將不覺自慚形穢。他們也在焦慮。
闞澤是一個有膽有識的人。他知道,在此危難之時,最需要的不是浴血疆場的戰將,而是能夠力挽狂瀾的擎天之才。他見孫權幾度舉止失措,深深明白孫權的處境。
闞澤經過深思熟慮,向孫權建議說:“現在有一個擎天之柱,你為什麽不用呢?”孫權一聽此言,急忙問是何人。闞澤說:“就是目前守在荊州的陸遜。此人名雖儒生,實有雄才大略。以我的看法,他的才能不在周瑜之下。您若能用他,必定可以戰勝劉備。如果有什麽失誤,我願意與他同罪。”孫權頓開茅塞,說道:“如果不是你提醒,我差一點誤了大事。”
企業家在急切尋找人才的時候,僅僅兩眼向外是不全麵的,說不定人才就在身邊。
孫權沒想到自己苦思冥想的人才,就在自己眼前,真是急昏了頭了。
但張昭不同意用陸遜。他說:“陸遜不過是一介青年書生,絕不是劉備的對手,用他必誤大事。”顧雍與步騭都表示了與張昭同樣的憂慮。
闞澤見一班文人如此短視,不禁血脈賁張。他大聲疾呼道:“如果不用陸遜,則東吳就會遭受滅頂之災,我願以全家性命作擔保。再也不能猶豫了。”
孫權說:“我也知道陸遜是個人才,你們不要爭了。我決定當此重任,非陸遜莫屬。”
一是被遺忘的人。
陸遜在此之前,已經出現在《三國演義》裏了。
陸遜一出場,就讓人們耳目一新。
是他,實現了周瑜、魯肅的遺願,從劉備手裏奪回了荊州。
確切地說,是呂蒙按照他的主意,才從劉備手裏奪回了荊州。
當時,呂蒙受孫權之命去戰荊州。呂蒙發現關羽的防禦體係十分嚴密,沿江布滿了烽火台。呂蒙作為三軍統帥,自覺無計可施,隻好稱病不出。陸遜向呂蒙獻計,讓呂蒙就此回首都養病,把前線陸口的城防交給一個不出名的人,借以鬆懈關羽的戰心;關羽如果調走了沿江的人馬,取荊州將會易如反掌。呂蒙見這個小青年頗有見識,就把守陸口的重任交與了他。陸遜一上任,就極其謙卑地向關羽示好,把關羽麻痹得雲天霧地。結果,呂蒙才偷襲荊州成功。
呂蒙死後,陸遜就鎮守在荊州。
孫權不是因為陸遜遠在荊州而忽視了他,而是陸遜的年齡掩蓋了自身的光華。
陸遜年僅二十六歲,而率兵來攻的一代梟雄劉備,已經整整六十歲了。
二十多歲的小夥子,論戰功、論資曆,都不能跟那些身經百戰的前輩比。無怪乎孫權急破頭也沒有想到陸遜身上去。
但孫權沒有忘記陸遜在陸口對付關羽那精彩的一筆。那時的陸遜更年輕。
孫權已經認定,陸遜是江東下一代的領軍人物,江東的軍事大權,交給他肯定錯不了。
二是身邊的青年才俊。
孫權經過闞澤的舉薦,進一步認清了陸遜的價值,他決定越級提拔,讓陸遜統領三軍,全力對付劉備。
回到江東的陸遜對孫權說:“江東的文武大臣,都是您的故舊之臣。我年幼無才,怎麽管得了他們?”孫權說:“闞澤以全家人的性命保舉你,我也知道你是一個有才的人,你就不要再推辭了。”陸遜說:“假如文武大臣們不服,怎麽辦呢?”孫權說:“若有不聽號令者,可以先斬後奏。”
孫權不虧為英明之主。他不僅敢於大膽地使用人才,同是,他也敢於放手使用人才。
周瑜用兵的時候,孫權全力支持他在前線的各項決策。
陸遜年輕望淺,孫權要為他創造一個更好的用兵環境。
孫權聽從闞澤的建議,公開設壇拜將,將江東六郡八十一州及荊州所有兵馬,全部交由陸遜掌管。自己坐鎮後方,保障前線人、財、物的一切需要。
所有的重擔,全部壓在了陸遜的身上。
麵對孫權的重托,麵對老謀深算的劉備,陸遜臨危受命。
是不是真正的人才,必須要經過戰爭的檢驗。
陸遜來到前線,迎著大將們猶疑不定的目光,正式走馬上任了。周泰作為老將,他覺得孫權派陸遜統兵禦敵,未免太過輕率了。
陸遜傳令所有將士,憑高守險,多想守備良策;不得將令,誰也不準擅自出陣殺敵。
陸遜在等待,他在等待中把握稍縱即逝的戰機。
陸遜也在等待中與劉備拚毅力,拚耐力。轉眼間,冬去春來,兩軍已經相持了七八個月。
七八個月,造就一代英豪,時間不算太長。
這一年的夏天來得特別早,也來得特別熱。陸遜的士兵住在屋內,尚且酷暑難當;劉備的士兵住在密不透風的營帳中,就更是苦不堪言了。終於有一天,陸遜聽說劉備把士兵的帳篷,全部移往樹林裏去了。
借樹蔭擋著,自然要涼快許多。劉備是一個愛兵如子的統帥,也是一個愛兵如子的忠厚長者。樹叢中,劉備士兵的帳篷有如一個長蛇陣,連絡七百餘裏。劉備也很不容易。
陸遜終於找到了破綻,也找到了自己苦苦尋覓的戰機。他心裏暗自慶幸,諸葛亮沒有隨劉備來這裏。在陸遜心目中,諸葛亮才是真正的戰神。
陸遜多次聽老將們講述過赤壁大戰的光輝經曆,多次聽人們講述周瑜談笑卻強敵的豪邁英姿。他決定像周瑜一樣運用火攻,燒掉劉備的營帳。
陸遜算了一筆賬,劉備共屯兵四十處,無須處處點火,隔一處燒一處,隻用二十把火就足夠了。
營帳都在樹林中,比江中燒船要容易得多。
隻可惜劉備帶的人馬還太少,這把火的功勞超不過周瑜去。
夏天不僅天熱,夏天還有的是風。陸遜乘著月明風高的夜晚,乘著東南風的風勢,在劉備連綿不絕的營帳中,點了二十把火。
火光中,隻見劉備的七十多萬人馬,瞬間葬身火海。
火光中,孫權才發現,陸遜是當之無愧的人才。可自己當初怎麽就沒有想到他呢!
孫權的經曆告訴我們,企業裏或許藏龍臥虎,當我們孜孜以求地到處搜羅人才的時候,我們也不妨回頭看看,說不定人才就在我們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