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經營不僅要緊盯自己的競爭對手,同時,還要警惕“第三者”插足。自己在某些方麵與競爭對手比所占的優勢,與第三者比則可能是弱勢,必須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隨時掌握主動。
(1)知己知彼。
企業在自己的發展中,都有自己的競爭對手。競爭對手可能在新產品研發、產品功能、營銷網絡、資金和人才等方麵,有的比自己差,有的比自己強。
在客觀地認識自己和對手的前提下,充分發揚自己的優勢,借鑒對手的長處,才可以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不做到知己知彼,企業製定發展戰略時就無所適從,就會誤入歧途。
曹操製訂與袁紹的競爭戰略時,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曹操在南陽大戰張繡的時候,袁紹覺得有機可乘,準備發兵攻打許都。負責坐鎮許都總協調的荀彧立即將消息傳報給曹操,此時,曹操已在敗回許都的路上。
曹操回到許都,謀士郭嘉拿了一封信給他,說道:“袁紹想出兵攻打公孫瓚,寫信來要求借糧借兵。”
曹操把信接過來,見袁紹雖為借兵,卻言帶恐嚇,其“借之則安,不借討打”之意躍然紙上。
曹操麵對兵多將廣的袁紹,覺得自己實力弱小,不敢正麵交鋒,在袁紹咄咄逼人的氣勢麵前,曹操的競爭戰略就是退讓。曹操不僅沒有全麵地認識袁紹,也沒有全麵地認識自己。
郭嘉是曹操最得力的謀士,他對曹操說:“劉邦與項羽進行楚漢相爭的時候,實力相差也很懸殊。劉邦最後之所以勝出,靠的是智謀。我認為正如劉、項相爭一樣,你也一定能戰勝袁紹,因為你占有十個方麵的優勢,而這十個方麵正是袁紹的劣勢。”
曹操從來沒有想到自己跟袁紹比,還占有這麽大的優勢,他瞪大眼睛聽郭嘉往下說。
郭嘉繼續說道:“袁紹死守教條,你隨機應變,這是道勝;袁紹出師無名,你奉詔討逆,這是義勝;袁紹失政於軟,你政紀嚴明,這是治勝;袁紹外寬內忌,你用人惟才,這是度勝;袁紹多謀寡斷,你令行禁止,這是謀勝;袁紹沽名釣譽,你以誠待人,這是德勝;袁紹目光短淺,你統攬全局,這是仁勝;袁紹寵信小人,你任人唯賢,這是明勝;袁紹是非混淆,你法治清明,這是文勝;袁紹不知兵法,你用兵如神,這是武勝。你有這十勝,打敗袁紹不是一件困難的事。”
郭嘉的分析,曹操真是聞所未聞,他簡直不相信這是真的。他笑著對郭嘉說:“你這樣說,我怎麽擔當得起。”曹操另一個重要謀士荀彧非常讚同郭嘉的觀點,他接著說:“郭嘉的十勝十敗之說,剛好跟我的想法一致。袁紹雖然人多,但並不值得害怕。”直到此時,曹操才進一步堅定了必勝的信念,才敢於確定與袁紹競爭的發展戰略。
商戰與軍事戰爭相比,雖然沒有血肉橫飛,雖然沒有硝煙彌漫,但於理則通。將軍事戰爭的經驗用之商戰,同樣無往而不勝,這是屢試不爽的商戰法則。
在企業經營上,如果進行這麽透徹的分析,充分認識自己與競爭對手的優勢與劣勢,按照“十勝十敗”之論,找出“幾勝幾敗”甚或“十幾勝十幾敗”,再把自己的優勢轉化為利潤,發展壯大將會指日可待。此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2)關注“第三者”。
有人說,第三者插足,會毀掉一個家庭。這句話隻說對了一半,因為有時候毀掉的不隻是一個家庭。
企業競爭中,有時候一個弱小的第三者,也是一個可怕的對手。
競爭是一個無止境的過程。它的無止境不僅表現在競爭內容無止境,競爭過程無止境,同樣也表現在競爭對手無止境。
中國很早就有一個“鷸蚌相爭,漁人得利”的故事:蘇秦的弟弟蘇代勸趙惠文王不要進攻燕國,他以講故事的方式對趙惠文王說:“我今天來的時候,路過易水,見一隻蚌出來曬太陽。旁邊的一隻鷸飛過去想吃蚌的肉,蚌用自己的殼一下子把鷸的嘴夾住了。鷸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把你曬死。蚌說: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把你餓死。他們爭論不休的時候,來了一個打魚的人,把鷸和蚌都給逮住了。”
企業在競爭中,為了不當鷸、蚌,就要善於知己知彼知他,才不會陷入競爭的萬丈深淵。
曹操素有知人之明,不僅在內部能知人善任,而且對外部也明察秋毫。曹操的知人,是他能四處用兵的關鍵。
曹操決定傾全力消滅呂布了。因為呂布的存在,曹操從未睡過一次安穩覺。
郭嘉向曹操建議說:“徐州的呂布實在是心腹大患,我們隻有消滅呂布以後,才能集中精力對付袁紹。”
曹操對呂布早有警惕,這個隨便認義父再殺義父的人,仗著自己有點本事,就像瘋狗一樣,誰給點好處,就替誰咬人。
曹操清楚地記得,就在前不久,自己第一次進攻張繡的時候,為擔心呂布犯闕奪駕,隻好先以官位安慰他,然後,才出兵宛城。
徐州離許都太近了,自己隨時都要征戰四方,如果呂布乘虛來把皇上給劫走了,自己可就吃了大虧了。
現在,皇上雖然可有可無,一切都是我曹操說了算,但自己之所以花錢養著他,就因為用他的名義來發號施令順當些。自己想說誰叛逆就說誰叛逆,還不是因為有個皇帝嗎。
呂布不得不除,正如郭嘉所言,他是個心腹大患。
現在除去呂布的條件已經成熟。自己在他身邊還埋有“劉備”這顆定時炸彈,大兵一發,定當手到擒來。
但自己出征呂布,許都空虛,如果袁紹來攻,救都來不及。
袁紹現在處在第三者的位置。要想順利地出征呂布,就要先把袁紹這個第三者安排好。
既然袁紹是個見利忘義的小人,就從這方麵來做文章。
曹操在發兵進攻呂布之前,用三件事來對付袁紹。一是贈袁紹大批軍糧,轉移袁紹的視線。二是請漢獻帝封袁紹為大將軍、太尉,統管翼、青、幽、並四州,讓袁紹有職有權。三是讓使者給袁紹帶回一封密信,信上說,“你可發兵進攻公孫瓚,我會助你成功。”這三件事,隻需其中任何一件就能把袁紹擺平,更何況“三箭齊發”,無怪乎袁紹“見信大喜”。
曹操深知袁紹的弱點,就給了他一點甜頭,讓他去攻打公孫瓚。袁紹沒想到曹操的用意是先殺呂布後殺自己,沒想到曹操是怕自己乘虛進攻許都,沒想到自己在曹操的戰略棋盤上處於“第三者”的位置,他想到的隻是高興。
曹操把袁紹當作自己豢養的鷹,給他喂飽了,讓他去為自己抓捕獵物。因為公孫瓚也是自己的競爭對手,讓袁紹去對付豈不更好。
獵物沒有了,誰還花錢去養鷹?
袁紹肯定覺得自己太了不起了,他接到曹操的信後,就趕緊部署部隊北上攻打公孫瓚。在曹操心裏,袁紹攻不攻公孫瓚都沒有多大關係,關鍵是自己進攻呂布的時候他別來搗亂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