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安全無公害有益於人身的健康,人們更青睞安全無公害的食品,這就需要我們弄清楚食品中的汙染源從何而來,進而從根源上進行防治。
在我們的地球上,所有的物質都在生物圈中發生著不斷的循環。例如,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中有一個碳原子,它被植物葉片吸收,通過光合作用變成澱粉和糖;這些植物被兔子吃掉,碳原子變成兔子身體中的成分;兔子被狼吃掉,於是碳原子又進入狼的體內;等到動物死亡,殘骸被微生物分解氧化,碳原子又會變成二氧化碳回到空氣裏麵。
如果生物圈中存在著一些不容易分解的汙染物質,它也會順著這個“食物鏈”的途徑進行循環。汙染物從空氣、水和土壤進入植物中,然後進入動物體內。我們人類如果吃了這些植物和動物,汙染物就會轉移到人類體內。現在,地球上已經很少有沒有受到汙染的角落,連南極和北極也發現了汙染的痕跡。可見,人類製造汙染必將受到大自然的懲罰,已經到了該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而幡然悔悟的時候了。
食物當中的汙染物質來源很多,大致可以分為四個方麵。
第一方麵,汙染物來自食物生產所在地的大氣、水源和土壤,稱為生產環境的汙染。例如,衛生專家曾經對居民區周圍種植的蔬菜進行測定。他們驚訝地發現,居民區裏烤羊肉串冒出的煙氣居然汙染了菜葉。因為菜葉中發現了烤肉煙氣中的強烈致癌物。
第二方麵,汙染物來自農作物栽培中的農藥和化肥,以及畜牧生產中的獸藥、激素,稱為原料生產過程中的汙染。人們對這個階段往往顧慮較多。
第三方麵,來自食品加工中的添加物和汙染物、包裝當中的有害物質等,稱為加工處理中的汙染。例如,食品加工容器中如果鉛含量較高,有可能會造成食品的鉛汙染。
第四方麵,來自食品在家庭中儲藏、烹調等的汙染,稱為家庭中的汙染。這一方麵的汙染往往被消費者所忽視。
這四方麵的汙染源都在威脅著消費者的健康,因此普通消費者僅僅考慮到農藥化肥和食品添加劑,還是非常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