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誤區
製度與文化兩張皮現象在大部分企業裏都存在,它的原因恰恰是在於我們對製度與文化之間的關係把握不清,或者我們對企業製度建設的科學性不足。這種情況造成的困境是:當企業職員按製度執行時,可能違背了企業的價值主張,而當企業按價值主張行事時,可能違背了製度——結果很可能是製度與文化的脫離。
管理對策
當具體的行為製度與企業的價值主張融合時,製度會強化文化精神和價值主張;而當製度與價值主張背離時,製度可能會削弱企業文化,破壞文化發展的個體行為根基礎。因而,我們必須把製度與價值主張看成文化的兩個相互推進要素,從價值主張出發審視每一條製度所能產生的利或弊,並做出權衡。
科學合理的製度既是讓企業的基礎治理更規範、更有秩的基本力量,事實上也是讓文化真正落地的基本道路和文化生成的基本條件。這一點,我們在第一章的內容中有過討論。但是,我們還需進一步思考如下三個方麵的疑惑:
(1)我們究在製度建設中犯了什麽錯誤;
(2)我們犯這些錯誤是由於什麽樣的原因;
(3)科學合理的製度應該按照何種原則設計;
(4)該怎樣用製度化管理推進文化精神的強化與傳承。
以上四個方麵的問題包含著關於企業製度與文化的係統思考,是我們每一個管理者都需要加以深思熟慮的關鍵問題。
在進一步討論這些問題之前,我們先討論一個基本的事實:製度與文化分離的現象。事實上,在企業文化建設實踐中,關於企業文化與企業製度的關係總是會成為人們爭論的焦點,一種觀點認為企業文化需要依靠嚴格的製度來規範和養成,但也有人持不同論調,他們認為如果文化的問題可以靠製度來解決,那還要企業文化幹什麽?既然需要建設企業文化,那就說明單純依靠製度解決問題是有局限性的,而軟性文化則可以延伸到企業生活的邊邊角角。
事實上,類似的一些爭論,正是企業文化建設中的一些核心問題。我們可以發現,企業文化建設實踐中之所以存在不徹底和不精確的方麵,不能僅僅歸咎於建設工作不得力,更重要的是大家對於企業文化到底是什麽以及企業文化到底可以發揮怎樣的作用等問題的理解存在偏差。
當管理者需要倡導某種文化時,他可能通過培養典型人物或開展活動的形式來推展和傳播。要想把倡導的新文化滲透到管理過程中,內化為員工的自覺行為,必須借助製度來完成。人們普遍認同一種新文化的形成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而加速這種認同過程的有效方法就是把文化“裝進”製度。當製度文化的水準已不能滿足企業中的先進文化或管理者倡導的新文化時,這種文化又會催生新的製度的形成。這充分體現了製度與文化上的互通性。
從表現形態上看,製度與文化存在明顯差異。製度是是有形的,通常表現為責任製、規章、條例、標準、紀律、指標等形式,而文化則是無形的,它是一種精神狀態,存在於人的頭腦中,往往通過有形的事物、活動反映和折射出來。但兩者又是一體兩麵的,無形的文化滲透於有形的製度之中,有形的製度則作為載體使得無形的文化得以表現。此外,製度與文化的演進方式也有所不同,文化是“漸進式”的,而製度則可以是“跳躍式”的,兩者可以同處於一個過程之中。企業管理正是在從製度到文化,再建新製度,再倡導新文化這種交互上升的過程中不斷優化的。
當製度內涵未獲得員工認同時,製度至多隻反映管理規律和管理規範,對員工的約束也僅僅是外在的,隻能看作為管理者的“文化”;當製度內涵獲得員工心理認同、並自覺遵守時,製度才會真正成為一種企業文化。比如,企業為了鼓勵員工提合理化建議,首先會製定相關製度,隨著時間的推移,員工普遍接受了這一製度內涵,此時製度變成空殼,留下的是參與文化。
製度再周全也不可能麵麵俱到,而文化則不同,它時時處處都能約束人們的行為,因此製度永遠不可能代替文化的作用。但也不能認為文化管理是萬能的,可以替代製度管理。由於人的價值取向及對組織目標認同存在差異性,因此要想使個體與群體之間達成協調一致,光靠文化管理也是行不通的,由此可見,製度與文化永遠是並存而生的。
當年,美國學者通過對比美國和日本兩國企業在管理上的差異,發現了日本企業身上所獨有的發展內質,“企業文化”一詞由此而生。值得注意的是,日企在擁有企業文化的同時,並不排斥建立良好的、科學的製度。時至今日,日本企業以製度為核心的科學管理也早已可以與歐美企業比肩了。
從上述描述中我們可以“分離”出一個簡單的事實,那就是日本企業固然注重企業文化,但是其管理和製度建設同樣也是放在首要位置的,也可以這樣理解,正是因為日本企業將西方企業的製度建設和科學管理與本國特色的企業文化進行了很好的融合,才讓它們的管理模式變得與美國企業不同。
因此,我們在著手企業文化建設時,首先要明確:企業的成長不能僅僅依靠企業文化,良好的、科學的製度應該與企業文化同步甚至是首先建設。缺少了良好的製度作為基礎,再好的企業文化也未必能夠凸顯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