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一廂情願不是一件好事。所以,當我們弄明白企業想成為什麽這個問題之後,我們還得接著考慮一個現實的問題:企業可以成為什麽,或者企業能夠成為什麽。不是說,企業領導者希望自己的企業成為另一個微軟,這個企業就能夠成為另一個微軟。
務實仍然是一個要求。事實上,當下很多人過於務虛,很多企業管理者紛紛惡補企業文化,如爭創內刊、辦會所等,並要求企業文化必須在什麽時間完成,達到什麽樣的效果。這其實是對企業文化的一種誤解。
腳踏實地意味著企業的文化必須與企業能夠成為什麽緊密聯係。有一句話說,藝術來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文化也是同樣的道理。脫離企業業務實踐的文化無法給企業帶來好處,隻是形式和口號,有時候反而會給企業帶來負麵影響;當然,文化也高於企業實踐,這一點恰恰是文化能夠發揮功能性引導作用的前提所在。這兩個方麵的要求,決定了企業必須對自身的定位有一個準確的判斷。
近代曆史上,依靠鎮壓太平天國起義而發跡的湘軍統帥曾國藩,被譽為開創中國軍隊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山祖師。曾國藩自稱“鄙人乃訓練之才,非戰陣之才”,他以儒家精神練兵,教導士兵達到了“說法點頑石之頭,苦口滴杜鵑之血”的程度,使湘軍成為一支有思想追求的隊伍。
所謂“有思想追求的隊伍”,在企業裏就是要由企業文化做統領,正如他所說“使得大本大源”。企業文化作為本源,是相對於各種具體的管理製度、管理工具而言的,具體的管理製度、管理工具固然必不可少,然而它們隻是枝節,必須在本源統領下才能夠滋生,否則就沒有根基,搖搖無著。
其實,曾國藩在戰役指揮方麵未必要比其他人高明,事實上他好幾次都慘敗到了要引咎自盡的地步。然而他最終能夠扭轉戰局,反敗為勝,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在於他采用了傳統文化作為宣傳鼓動而形成的組織優勢。他以捍衛“中國數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的號召,其影響力非凡。同時以傳統倫理綱常作為維係軍心的基本形式,教育將士習勞忍苦,一掃清朝八旗、綠營的陳腐陋習,終於取得對太平軍作戰的最後勝利。
冷靜點看,曾國藩之所以成為一個傳奇人物,是因為他懷著強軍救國的夢。但是,懷著這個夢隻是個前提,通過一係列的作為能夠實現這個夢或者接近這個夢才是重要的,因為這是現實。無論你采用什麽手段,運用何種方法,企業領導者最終要想清楚,在通往“想成為的那個企業”的道路上,文化可以做什麽或者文化應該是什麽。在這方麵的思考,意味著企業在確定自身的價值主張時,必須考慮企業的資源現實,這個現實包括企業的市場地位、企業的競爭局勢以及企業內在的人力物力資源情況。
在這方麵,有一個顯著的例子發生在營銷領域——營銷大師裏斯和特勞特在他們的著作談到的情況。在美國的汽車市場,赫茲是第一個進入顧客心智中的,自然它占據了第一級;安飛士位居第二;全國(National)名列第三。安飛士顯然希望自身能夠成為第一的品牌,但是當他們試圖叫板處於第一位的赫茲公司裏,他們慘遭失敗。“租車行業中最棒的”曾是它某項營銷活動的主題,但是消費者並不買賬——這不符合營銷上的階梯法則,消費者會習慣性地認為:你不是第一的,你怎麽會提供最棒的服務呢。慘敗之後,安飛士做了一件旨在提升潛在顧客心智中的地位所必須做的事。“安飛士在租車行業中隻是排行第二。那麽,你為什麽還要租用我們的車呢?因為我們更加努力。”
市場和企業自身都有它內在的規律,不是你想成為什麽就能成為什麽。一個從事房地產的企業想成為科技巨頭,一個科技巨頭的企業試圖想成為一個能源產業的生產者……這些可能性都存在,但現實也許不是這樣。按照這種極端的可能性為依據塑造企業的文化價值主張,結果很可能是在製造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