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的來看,企業文化會形成一種精神氛圍,這種精神氛圍的形成依賴於這個組織領導者的主導思想。企業一旦籠罩在某種氛圍下,每個員工都會自覺不自覺地遵守這種氛圍。若個別人的言行跟這種氛圍不合拍,那麽組織的環境和氣氛就會逐步轉化他,讓他學會遵守內部遊戲規則。若轉化困難,或者轉化失敗,那麽他就會被這個組織所拋棄。曾經有一部熱播電視劇《亮劍》就能清楚地說明這個問題。
獨立團在李雲龍領導下就是“能打”,他們之所以形成這種氛圍,與團長李雲龍的性格有直接關係。在團長李雲龍眼裏,“能打”高於一切,“有沒有本事”是他衡量一切的基本標尺。
他曾經很看不起知識分子,不尊重知識分子,跟幾任政委都搞不好關係。但卻對新任政委趙剛服服帖帖,這完全是因為趙剛那百步穿楊的槍法,150米外三槍撂倒三個鬼子,這讓李雲龍徹底服氣。
獨立團的“敢打能打、作風強悍”首先還得從組織的最高領導者李雲龍說起,他在發現自己的下屬打架時不但不製止,還坐山觀虎鬥,甚至鼓勵打架。對於那些挨打吃虧的人,他也從不可憐“挨揍活該,怪自己沒本事”。李雲龍為培養組織的這種“敢打”和“能打”強悍作風,還建立了相應的製度。比如,能打、有本事的戰士可以吃肉,不能打、又沒本事的連湯都喝不上。
在這種思想意識的影響下,獨立團的兵個個都像“嗷嗷”叫的野狼,無論對手有多麽強大,他們都敢迎著刺刀衝上去,拚死一搏。騎兵連長孫得勝在拚殺得全連最後隻剩下他一個人,依然高喊“騎兵連,進攻——”直至壯烈犧牲;戰士王喜奎,子彈打光後,麵對數倍與自己的鬼子毫不畏懼,跟鬼子拚起了刺刀……
李雲龍最後把他“敢打能打”的思想上升到了理論的高度,就是“亮劍”精神。他在軍事學院論文答辯會上最後的一段論述:一支具有優良傳統的部隊,往往具有培養英雄的土壤。英雄、或是優秀軍人的出現,往往是由集體形式出現,而不是以個體形式出現。理由很簡單,因為他們受到了同樣傳統的影響,養成了同樣的性格和氣質……
任何一支部隊都有自己的傳統,傳統是什麽?傳統是一種性格,是一種氣質,這種性格和氣質隻能由這支部隊首任軍事首長的性格和氣質所決定,他給這支部隊注入了靈魂。從此,不管歲月流失,人員更迭,但這支部隊靈魂永在!同誌們,這是什麽?這就是軍魂。我們進行了22年的武裝鬥爭,從弱小逐漸走向強大,我們靠得是什麽?靠的就是這種軍魂!
“劍鋒所指,所向披靡!”
這些話是李雲龍對他個人帶兵、帶部隊經驗的總結。對企業管理而言,同樣是這樣的道理——企業的文化取決於領導者從一開始就為它注入了什麽樣的靈魂,領導者的性格與氣質影響著這個團隊的精神,他就像企業文化的種子,播撒在每一個員工的心裏,並慢慢形成一種集體的行為,這就是企業文化成長的土壤。
由企業領導者所賦予的氣質與性格,決定了我們的企業是不斷發展,還是日趨沒落。正如李雲龍的獨立團一樣,英雄帶領的團隊總是在不斷地培養英雄,良好的企業文化起源於企業的領導者,但同樣需要將企業的精神複製到每一個企業成員的身上,從而造就強大的具備奮鬥精神或者英雄主義氣質的企業團隊。
事實上,有一點要尤其需要注意:無論企業文化最終會形成什麽樣的精神或氣質,它都涉及到企業領導者的價值觀或者價值主張,它包含著企業領導者如何理解企業的使命,以及對如何完成這一使命的思考——事實上也就是所謂的價值主張,在後麵的章節中,我們會對此進行深入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