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台灣,我第一個要去的地方不是阿裏山,不是日月潭,而是台南延平郡王祠。
延平郡王祠位於台南市開山路152號,是供奉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地方。祠廟由大門、本體、鄭成功紀念館三部分組成,其主體部分采用傳統的四合院形式,座西向東,共三進。第一進為山門,上懸“前無古人”的匾額。第二進是正殿,一座鋼筋混凝土仿古建築,麵闊五間,進深五間,室內正中央供奉著鄭成功塑像。第三進是後殿,是供奉鄭成功母親田川氏神位的地方。整座延平郡王祠紅牆綠瓦,古意十足。
鄭成功塑像為著名雕刻家楊英風所作,氣象儼然,栩栩如生。我久久地站在鄭成功的像前,思緒飛溯到那久遠的歲月,眼前浮現出鄭成功帶領兩岸軍民血戰荷夷的悲壯畫麵,浮現出日本統治時期台灣人民誓死抗倭的曆史畫卷。鄭成功的功績至偉至大,他的影響至深至遠。在這裏,我們不僅讀到了曆史的悲壯,更讀到了中華民族的不屈於強敵的尊嚴。仰視這位民族英雄,心中充滿了對鄭成功無比的崇敬。無以為祭,將一束鮮花敬放在英雄的靈前。
我再一次抬頭仰視英雄,卻從英雄的目光中讀到的不是自豪,不是驕傲,而是無垠的寂寞和悵惘。
我的心猛得一顫!
祠廟挺大,卻遊人很少,寂靜得讓人可以清楚地聽到自己輕輕呼吸在紅牆碧瓦間回蕩。鄭成功塑像前沒有任何祭品,香爐的香火早已冷卻。
台灣的廟宇處處皆是,各路神仙盡享人間煙火。當年,鄭成功這位被台灣人尊為開台聖王的國姓爺,受到廣大民眾的愛戴和崇敬,前來憑吊的人終年絡繹不絕。而今,延平郡王祠被冷落了,香火漸斷,偌大的祠廟寂寞之外還寂寞。
後來,我又去了不少地方。龍鳳宮,那裏有台灣最高的媽祖聖像。鄭成功收複台灣後,原來供奉於祖國大陸湄州的媽祖,也乘船到寶島福佑百姓。鶯歌,我也去了,那裏大大小小的陶瓷作坊和工廠,每件瓷器下麵的“MADE IN CHINA”會讓人不由自主地感覺到這裏就是景德鎮。還有故宮,那裏珍藏無數的瑰寶。每一件都仿佛是中華民族綿延不絕的曆史延續。
我請台灣一位有名的畫家畫了一幅畫,在離開台灣前,我又一次來到延平郡王祠,把這幅畫敬獻在鄭成功像前。域的內容是,鵲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