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30章 數學的詛咒(1)

  到今年的11月24日,我的曾爺爺就滿100歲了。他曾是一個著名的科幻作家,中國科幻史上記著:世紀之交的著名科幻作家何慈康先生……不過所有論及到他的文章都是使用過去時,沒人提到他還健在。甚至有一篇文章是這樣介紹他的:何慈康,生於1964年,卒年不詳。我看到這段文字時禁不住罵了一聲,信息時代查一個人的生卒日期很容易的,他竟然如此不負責任!對於健在的曾爺爺,這幾乎是一種詛咒。

  不過,不管外人怎麽說,曾爺爺還活著。他的兒子(我爺爺)已經去世,他的孫子(我爸爸)成了纏綿病榻的老病號,可曾爺爺還活著。他已經不能行走,終日坐著輪椅,但思維還算清晰,每天都要認真觀看電視上的新聞報道,有些重大事件,還讓機器人管家讀報給他聽。當然偶爾也犯糊塗,做一些可笑的事。比如,剛剛吃過午飯,他又吩咐機器人管家為他準備午飯,管家當然要拒絕,作為機器人,他的執拗堪與老人媲美,於是曾爺爺氣衝衝地把官司打到我這兒來。我告訴他,確實我們剛剛吃過,妻子阿梅也做旁證,而曾爺爺仍用疑慮的目光盯著我們。事情的解決常常是因為鬥鬥過來參與了,鬥鬥不耐煩地喊:

  “老爺爺你又糊塗啦!咱們剛剛吃過午飯,你吃了一大碗煮餅呢。”

  曾爺爺總是比較相信玄孫的話,喃喃自語著轉回他的臥室:“我真的吃過啦?可不能漏了午飯,我還要活到100歲呢。”

  阿梅常說:曾爺爺是為了某個目的而存活的。這話不假。從他的喃喃自語中我們得知,他要活到100歲,是為了驗證某個東西。至於是什麽,我不得而知。可能爺爺知道,但他去世比較突然,沒有留下什麽遺言。我問過爸爸,爸爸什麽也不清楚。也許根本就沒有什麽可驗證的東西?人老了,腦子裏會產生虛妄的念頭,曾爺爺已分不清現實和虛幻的界限了。

  曾爺爺的百歲誕辰越來越臨近,我們能感到到他的緊張和亢奮。他看到希望在即,又怕在勝利來臨前突然出現意外。他不再出門,總是目光灼熱地盯著日曆。他的緊張感染了全家人,那些天我和阿梅做事都小心翼翼,生怕觸犯了他的什麽忌諱。隻有鬥鬥沒有忌諱,他從幼兒園回來仍會大聲大氣地批評“老爺爺又犯糊塗啦”,或者“老爺爺又睡懶覺啦”,而老人對他的任何話語都是寬容的。

  百歲誕辰終於到了,沒有什麽祝壽活動。曾爺爺的同代人甚至下代人大都已經作古,他已是被社會遺忘的人。爸爸因病也不能來,我和阿梅為曾爺爺準備了一個盛大的家宴,但曾爺爺的目光顯然不在宴會上。生日那天早上,他早早地把我喊到他的臥室——我立即感到到他的輕鬆和亢奮,這種氣氛像花香一樣彌漫於四周。他聲音抖顫地說:

  “小戈,我贏了,我活到了滿100歲,什麽都沒發生!我贏啦!”

  這一刻我意識到,阿梅過去的猜測是對的,曾爺爺頑強地堅持到100歲,確實有他的目標,有某種信念。他興奮地吩咐我,快吃早飯,飯後陪他到墓地,他要找一個死去的朋友“說道說道”。阿梅這時進來了,我們遲疑地互相看一眼。現在已是深秋,今天又是陰天,外麵很涼的,把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領到野外……老爺子此刻的思維十分銳敏,立即悟到我們的反對,用手拍著輪椅的扶手生氣地說:

  “你們想攔我是不是?糊塗!也不想想我為啥活到今天?就是為了他(它?)!別說了,快去準備!”

  我們歎息一聲,隻好去備車。

  我開出家裏的殘疾人專用車,機器人管家把輪椅連同曾爺爺推進車裏,阿梅按老人的吩咐把一瓶茅台和兩個杯子送到車上,用毛毯細心地裹好老人的身體。我駕車向雙石公墓駛去。今天不是節令,公墓中寂無一人,瑟瑟秋風吹動著墓碑上的紙花和空地上的荒草,墓碑安靜地縱橫成列,鉛灰色的陰雲籠罩著地平線。按照老人急切的指點,我來到一座墓前。從墓碑上鐫刻的照片看,死者是位年輕人,麵龐瘦削,目光幽深,藏著一汪憂傷。正麵碑文是:愛子林鬆之墓(1980~2008)。背麵碑文是:他是一個沒來得及成功的數學家,他為自己的信仰而死。

  碑是他的父母立的,是白發人送黑發人。雖已時隔60年,我仍能感受到他父母無言的哀傷。

  曾爺爺讓我把輪椅推到墓前,讓我把兩個杯子斟滿。他把一杯酒慢慢澆到墓前,另一杯一飲而盡,大聲說:

  “林鬆,我的小兄弟,我的老朋友,我贏了啊,哈哈。我早知道我贏了,可我一直熬到滿60年才來。60年,一天都不少。你輸了,你還不服氣嗎?”

  他的聲音像年輕人一樣響亮,兩眼炯炯有神。他一杯一杯地喝著酒,一杯一杯地澆著酒,一瓶酒很快見底。這時悲痛悄悄向他襲來,他的聲音嘶啞了,低聲埋怨著:“你不該去死的,你應該聽我的勸啊,你這個執拗的家夥!”我緊張地立在他身後,後悔沒讓阿梅同來。對於一個風燭殘年的百歲老人,這種激動可不是什麽好事。我甚至想,也許這是回光返照,是燈苗熄滅前的最後一次閃爍。不過我沒法勸他,明知勸不動他。他為這一天苦熬了60年,在他看來,勝利後的死亡肯定是最不值得操心的事。

  他累了,閉著眼安靜地坐著,兩隻手放在膝蓋上。那雙手幹枯鬆弛,長滿了老人斑,他的鎖骨深陷,喉結十分凸出。我看著他的衰老,不由得一陣心酸。很久他才睜開眼,說:“好了,我的心願已了,可以走了。小戈,我知道你心裏納悶,想知道這樁秘密。我今天全部告訴你。”

  我柔聲說:“曾爺爺,我當然想知道這個秘密,我也要為你的勝利歡呼呢。不過你今天太累了,以後再說吧。咱們先回家,以後再講吧。”

  老人說:“不,我現在就要講。我身上抱著的那股勁兒已經散啦,不定哪會兒我就閉眼,我要在死前把這件事告訴你們。”

  曾爺爺轉回頭低聲說:“林鬆,我要走了,不一定還能再來見你,咱倆道個永別吧。不,不對,咱們快見麵了,應該說再見才對呀。”他大概覺得這個想法很有趣,臉上掠過一波明亮的笑容。我在他身後聽著,雖然心中淒然,也禁不住綻出微笑。

  我們回到車上,離開公墓。在返回途中,在他的臥室裏,他斷斷續續講了很多。他的敘述跳躍性很大,時有重複或疏離。不過我總算把他的意思串下來了。下麵講的就是我拚複後的曾爺爺的故事。

  60年前,我在南洋師大教書,業餘時間寫點科幻小說。不是作為職業,純粹是一種自娛。我天生敏感,對自然界的奧秘有超乎常人的感受。在我看來,思考宇宙到底是由幾維組成,要比炒股賺錢有趣得多。

  林鬆是我的年輕同事,教數學的,教齡不長,工作也不算突出。不過私下裏我對他評價甚高,我想他很快就會成為傑出的數學物理學家,因為他有費米的天才和陳景潤的執著。那時他一直在研究群論,準確點說,是用群論來詮釋宇宙的結構。群論是一種研究“次序”的高等乘法,在19世紀已經奠定基礎,那時它沒有任何的實用價值,是純粹的智力自娛。但20世紀物理學家們發現,它描述了,或者不如說是限製了自然的某些運行方式。物理中的弦論認為,宇宙的終極設計很可能是建立在10維空間的旋轉群SU(10)上。它可以用一個公式來簡單表示,即:

  也就是說,10維空間膠合後可能是1、45、54這三個群組成。其中群的劃分由群論給出限定,不是任意的,比如說,不可能存在2、43、55這種劃分。一種19世紀產生的純粹抽象的數學,竟然限製了宇宙的基本結構,難怪數學家們自傲地稱:數學是超乎宇宙而存在的,是神授的、先驗的真理。

  不過我不想在群論上多費口舌,它與以後的故事也沒有什麽聯係,把它撇開吧。

  我和林鬆的交往很淡,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但我們都把對方視為知己。我們都是超越世俗的,是心靈的跋涉者,在水泥樓房的叢林中敏銳地嗅到了同類。使我內疚的是,正是我們的友誼造成了他的過早去世。

  順便說一點,林鬆那時還沒有結婚,並且終生也沒有結婚。他孤獨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那天我到他家,他正在電腦前忙活,屏幕上盡是奇形怪狀的公式。屋內空曠疏朗,沒什麽擺設,也有點淩亂。看見我進來,他點點頭,算做招呼,又回頭沉浸在研究之中。我早已習慣了他的待客方式,也知道在他工作時盡可進行談話,他是能夠一心兩用的。我說:“我要你幫我做一件事,給我推出一個公式。”

  他沒有回頭,簡短地說:“說吧。”

  “這件事可不是一兩句能說清的,估計得半個小時。”

  “說。”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