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2章 侏儒英雄(1)

  拖了兩個月的“環宇宙探險行動中自然人類權益案”終於要宣判了,大法官漢謨拉比先生走上法官席,原告與被告立在法庭前等候著。原告:“維護自然人類尊嚴與權益大聯盟”的代表費舍爾先生;被告:世界政府代表崗田正義先生。

  他們尊敬地看著機器人大法官,他是絕對公正的,絕不會摻雜任何私人的感情;他也非常博學,記憶庫中裝著從古巴比倫的漢謨拉比法典以來的各個國家各個曆史時期的法律和判例。機器人相信他,自然人類也相信他。

  “在宣讀判決書之前,我想先做一些解釋。”方腦袋法官慈愛地說,“在即將出發的環宇探險麥哲倫號光速飛船中,究竟是否應該為自然人類留下一個座位?從純技術角度看完全沒有這個必要。自然人類要新陳代謝,因此不得不在飛船內建立一個維生係統;自然人類的身體太脆弱,不得不加上笨重的輻射保護層。最重要的一條是,自然人類的智力活動太慢,難以應付光速飛船所遇到的突發事件。所以,大部分科技界的人士,包括自然人和機器人,都堅持說自然人類參加環宇航行毫無意義。”他環視著法庭,“但是,不要忘了,自然人類的天性是冒險,是探索,是對未知領域的占領。我們不妨回想一下人類的幾次地理大探險。300萬年前,人類剛剛從猿類中進化出來,就從非洲腹地向亞歐大陸擴散,分化出各個人種;3萬年前,位於亞洲腹地的蒙古人種越過白令海峽,沿著阿留申群島向美洲進軍,形成了愛斯基摩族和印第安民族;1492年,哥倫布再次發現美洲;1522年,麥哲倫完成了環球航行。可以說,今天的高科技時代,正是自然人類這種探險天性的果實。就連這次環宇探險的動議,也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自然人提出來的。考慮到以上的曆史因素,我認為自然人類有權在麥哲倫號”飛船上占據一個位置。他收起笑容,“現在,根據世界政府授予我的權力,根據地球生命大法典的條文,我宣布——”

  原告費舍爾得意地瞟一眼被告,後者則滿臉陰雲。崗田正義已經預測到這個結果,作為自然人的一員,他當然不會對該判決在精神方麵有什麽抵觸,他巴不得是這樣呢。但是這麽一來,這艘飛船的技術難度和建造費用就要大大增加了,而這些局外人是不會關心這一點的。大法官抑揚頓挫地宣讀著:“一,‘麥哲倫號’飛船上必須有一名自然人類的乘員,且機器人乘員的外形必須為人形,相似度不低於99%。二,自然人乘員的體重不得超過45千克,身高不得超過1.30米。”

  費舍爾突然瞪大眼睛,在腦子裏飛速地把這些數字換算成直觀形象——一個可憐的侏儒。

  法官耐心解釋道:“這個限製是不得已而為之。我們認真聽取飛船設計師的意見後,相信在這個限製下,原設計的飛船在做出重大修改後尚能使用,超過這個限製,目前的技術水平就無能為力了。不要忘了,這是光速飛船,每增加1克載荷也將多耗費達天文數字的能量。”

  法官繼續宣讀道:“三,由機器人船長對自然人乘員定期做精神鑒定,飛船事務由兩人共管,但最後決定權在機器人手中。”他解釋道,“在漫長的幽閉生活中,自然人很可能患幽閉恐懼症或深度抑鬱症,這是精神病專家的一致意見。本法庭的判決為最終判決。”

  共生波的三維圖像瞬時傳遞係統迅速把判決結果傳到整個地球、月球和火星移民區。在三維屏幕上,原告和被告很有禮貌地握手告別,勝利者的微笑中藏著尷尬,失敗者的沮喪中透著調侃。

  各大報紙都發表了帶有傾向的專欄文章。《科學箴言報》(據認為它偏重於機器人的觀點)的社論標題是《道德上的繁文縟節戰勝了科學的明晰》。《大一統報》(據認為它偏重於自然人的觀點)則冠以《自然人的勝利?啼笑皆非》的標題。唯有《我們報》對判決結果全盤肯定,刊發了熱情的讚揚文章《上帝的安排》,作者多巴多夫的文章寫道:

  “這項公平的判決是多種利益的巧妙平衡,感謝漢謨拉比法官的睿智通達!當然,判決中的嚴格限製,使自然人類不得不選擇一個侏儒作為自己的代表,這一點使許多人引以為恥,其實大可不必。請公眾不要忘了,環宇宙探險——這個天才的、充滿大無畏精神的建議,正是一位侏儒提出來的。不久前,筆者采訪了這位葡萄牙人瓦斯科·巴爾托查,他說,如果人類選他作為飛船上的乘員,他將感到非常榮幸。而且,想想吧,他的體重是43千克,身高1.27米,正好在限製之內。這簡直是上帝的巧妙安排!”

  巴爾托查立即成了全球新聞媒介的追逐對象。

  巴爾托查,男,25歲,未婚,智商65,生父母不詳。他成長於裏斯本的一家孤兒院中,據認為,他是世界上現存的野生人類(即不借助於人工生育技術而繁衍的自然人)中最年輕的。目前他是一家汽車自動加能站的加能工,這是社會福利計劃中專為殘疾人設立的象征性工作。

  這名藍領工人沒想到自己能一夜成名,他在聚光燈下傻笑著一遍又一遍地重複:

  “全部告訴多巴多夫了,我的所有情況全都告訴多巴多夫了。他是個好人,是我最好的朋友。”

  在眾多記者忌恨的目光中,多巴多夫往嘴裏丟著咖喱豆,不慌不忙地向外發送著他的係列專訪文章。他的獨家新聞是怎麽買到手的?100包咖喱豆而已。多虧他有這個愛好,才得以認識巴爾托查,使自己大大地出一次風頭。

  多巴多夫的第一次專訪是在法院判決前夕發表的。

  多巴多夫:“巴爾托查先生,你的天才建議是兩年前經本報發表的,很快就為世界政府所接受,世界法院即將做出有關判決。現在,讀者想了解一下,你是如何靈犀忽來,萌生這一絕妙想法的?要知道——請原諒我的坦率——你的文化水平並不高,思維也說不上敏捷。但你卻提出了億萬聰明人和更聰明的機器人所想不到的東西。”

  巴爾托查(嬉笑):“很偶然的——三本書恰好放在一起了,是一個顧客遺忘在加能站的。坦白說我從不愛看書,但閑極無聊時也會翻幾頁。等我把三本書翻夠一遍,我忽然……”

  多巴多夫:“是哪三本書?”

  巴爾托查:“一本麥哲倫環行地球1000周年”。我告訴過你嗎?我是葡萄牙人,雖說現在國籍已不存在了,但我還是最愛看葡萄牙人的老故事。可惜,麥哲倫在本國不受重用——都怪那個專橫昏庸的葡萄牙國王伊曼紐爾——隻好跑到西班牙幹成一番大事業。我要是生在1000年前,一定去跟麥哲倫去當水手。雖然我個子矮,但爬桅杆比猴子還快呢……

  多巴多夫:“對,我相信。第二本書呢?”

  巴爾托查:“是介紹新型‘衝壓式小型光速飛船’的小冊子,是南門二航宇公司印發的。老實說,小冊子的內容我看不懂,不過我多少能看懂兩點:第一,這種飛船所需要的燃料是依靠在航行途中收集太空的氫氦粒子,所以它的航程沒有限製;第二,它能產生恒定的加速度,半年之後就能接近光速。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效應——知道愛因斯坦嗎?他是600年前一個很有名的科學家。不過他的相對論我從來沒打算弄懂。時間怎麽能變長變短呢……”

  多巴多夫:“我知道愛因斯坦,請往下講。”

  巴爾托查:“雖然公式我看不懂,但我是知道的結論。說飛船接近光速後,飛船上的時間就會變慢,即使飛船開到100億光年的宇宙邊緣,也就是說,航行100億年之後,飛船上的時間才過了24年。等駕駛員回來,還不到退休年齡呢,還能看到他的親人呢”。

  多巴多夫:“他看不到的,因為飛船外的時間是數百億年,不要說他的親人,連宇宙也不一定存在了。好,第三本書呢?”

  巴爾托查:“第三本書更難懂了,我連書名也沒記住。但我剛好看懂一點,書上說宇宙是超圓體,假如一個人的眼力能穿透幾百億光年,那麽,當他從地球一直向‘宇宙之外’看時,最終會通過超圓空間的扭曲,看到自己的後腦勺。這個說法太逗了!我馬上想到麥哲倫的環球探險,那時有人相信地球是平的,一直向前走就會離家越來越遠,甚至掉到地球之外,後來他的探險才證明地球是圓的。現在,假如一艘飛船一直向‘外’飛,它會掉到宇宙之外,還是返回原處?應該像麥哲倫那樣去跑一圈……後來的事情你都清楚,咱倆在公園裏偶然碰見,都在吃咖喱豆,咱們開始聊天,聊起了這個想法,你就把它發表了。”

  多巴多夫的評論:

  科學家最推崇的是科學的直覺。即使到了今天,機器人的智力已全麵超過自然人,但在直覺方麵自然人類仍技高一籌。巴爾托查先生的這個建議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一個智商偏低的侏儒,似懂非懂地看了三本科普性的小冊子,竟然提出了超越時代的戰略性建議。最後由於另一位自然人的敏銳直覺(請原諒我的自我吹噓),它終於公布於世。

  這個建議最初曾遭到冷遇,被認為是一個低智商者的夢囈。一次曆時200億年的探險!神誌正常的人絕不會認真考慮它。但這個建議終於引起反響,它激發了人類血液中固有的冒險天性。支持的人逐漸增多,他們爭辯說,當年亞洲人跨越白令海峽時沒有顧及後果,結果他們在北極和美洲大陸上撒下人類的種子;麥哲倫開始環球航行時也沒有必勝的把握,實際上他本人就死在途中了。即使環宇探險要費時200億年,即使200億年後宇宙要毀滅,我們何不放一艘飛船去尋一條生路呢?何況,誰都不能完全準確地預言未來,也許這次探險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呢。

  半年後,世界政府迅速批準這次行動。不過按那時的方案,飛船上隻有一個機器人乘員。這又引發了第二輪的輿論熱潮,並促成了這次著名的判決。

  多巴多夫的第二次采訪:

  多巴多夫:“判決已經宣布,麥哲倫號探險的最後一個障礙被消除了。你對這個消息高興嗎?”

  巴爾托查:“當然高興!我真盼著自己被選中,坐到麥哲倫號的駕駛艙裏!當然我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我的智商太低。”

  多巴多夫:“巴爾托查先生,你為什麽對探險有這麽濃厚的熱情?要知道,這很可能是一條不歸之路呀。不,不是很可能,而是完全地、絕對地肯定。”

  巴爾托查:“我不知道,大概是天性吧。好在我沒有結婚,不會有家人掛念我。”

  多巴多夫:“你真的願意去?這是你的最後決定?”

  巴爾托查:“當然!你忘了我曾說過,我願意跟著麥哲倫去當一名爬桅杆的水手。”

  多巴多夫:“那麽我祝賀你已經如願以償。我受世界政府的委托專程來征求你的意見。由於船員的體重和身高所受到的嚴格限製,政府在人選上沒有多大餘地。他們認為唯有你才是完美的人選。”

  巴爾托查(惶惑地):“真的嗎?可是我沒有受過多少教育,我很笨,我不會駕駛飛船。”

  多巴多夫:“沒關係,自然人乘員的工作是象征性的,你完全可以勝任。”

  巴爾托查:“真的嗎?我真的能勝任?那麽我答應!”

  世界議會以382票對0票通過決議,任命瓦斯科·巴爾托查為麥哲倫號飛船上的自然人類代表。該船的船長早已選定,是高等機器人RT波吉先生。目前他正在接受整容,以符合“99%相似度”的規定。

  整容手術的間隙中,RT波吉努力熟悉著有關資料。畢竟是史無前例的遠航,有那麽多的知識需要記憶,即使對於他的量子腦來說也不是一件易事。有時他會抬頭看看三維屏幕,看看那位誌得意滿的侏儒在記者的簇擁下妙語連篇,波吉不由得微微一笑。

  波吉身高兩米,體重150千克。沒有人對他的身高體重做出限製,因為他身體的每一個單元都是不可或缺的,是飛船的有效載荷。

  明天飛船就要升空,幾十名記者死死地圍著巴爾托查,對他的一言一行都做著詳細報道。有位記者問他,在離開地球前的最後一天,他有什麽個人願望?巴爾托查難為情地囁嚅良久,才紅著臉說,他想得到電影明星伊芙小姐的一個香吻——請伊芙小姐一定原諒他的無禮,但這是他多年的願望。正在夜總會唱歌賺外快的伊芙小姐知道這個消息,激動得差點背過氣。她隻是一名三流演員,在現今的好萊塢,自然人演員不可能同機器人爭鋒。但是你看吧,有這麽顯赫的英雄懂得欣賞她的才華!她在衝動中宣布:

  她不僅要給人類英雄一個香吻,她還決定在飛船點火前與巴爾托查舉行婚禮,隻要巴爾托查雙腳踏在地球上,這樁婚姻都將保持有效。

  著名的MS公司隨即宣布,讚助1000萬美元作為這次婚禮的費用。MS公司隻有一個小小的要求:一旦麥哲倫號降落於某個星球,或返回地球,則請巴爾托查先生走下舷梯時戴著MS公司送給他的帽子,那上麵當然有公司徽標。有人向公司總裁比茨·蓋爾指出,鑒於此次環宇航行的長期性,恐怕這筆讚助不會在“短期內”收到效益。而蓋爾先生快活地說:

  “啊哈,好的企業領導應該具有這樣的耐性和長遠的眼光。”

  2523年8月7日,上午10:00.

  麥哲倫號衝壓式光速飛船聳立在赤道上的庫魯航天發射場上,模樣就像一個腦袋極大的手電筒。頭部的大喇叭口是收集網,它能產生直徑3000千米的磁力罩,星際空間中極稀薄的氫氦粒子先被飛船的輻射炮電離,再由磁力網吸進飛船,實行核聚變,為飛船提供動力。

  磁力罩下是防輻射艙,艙內是一個直徑300米的重水凝成的大冰球。因為對於光速飛船來說,太空中靜止的稀薄粒子也構成高能輻射,強度相當於地球表麵輻射的十萬倍。這種輻射傷害不了波吉,但對巴爾托查來說是致命的。好在這個大冰球並非是無效載荷,它又兼充飛船的自備燃料庫。因為當飛船初加速或減速時,太空粒子的收集效率就要大大降低,這時隻有依賴船上的重水來提供能源。

  再往下是生活艙、核融合艙和噴管。四個較小的第二級火箭支在地麵上。助推火箭隻負責把飛船送入太空,之後就自動脫離。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