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文化隆盛特征的體現是多方麵的:一是雄闊壯麗,氣勢磅礴;二是雍容大氣,胸襟坦蕩;三是熱情奔放,色調明快。
一、雄闊壯麗 氣勢磅礴
隋唐文化比起秦漢文化來說更加輝煌,甚至可以用史詩般壯麗來形容。隋唐帝國的綜合國力比秦漢帝國更加強大,疆域更加廣闊,尤其是唐朝疆域空前遼闊。唐朝的實際控製區域,東到大海,南及南海諸島,西越巴爾喀什湖,東北到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一帶。其西部、北部疆界在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外。而唐朝極盛時期,勢力所及的範圍,東北至朝鮮半島,西北至蔥嶺以西的中亞,北至蒙古大沙漠以北,南至南洋群島,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封建帝國,超過漢朝極盛時期。
強盛無比的隋唐帝國,利用雄厚的經濟勢力,製作出比秦漢帝國更加雄偉的文化產品,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隋大運河、唐長安城和大明宮。
隋大運河長達四五千裏,是世界最長的人工開鑿的河道,當然也是世界上偉大的工程之一,而開鑿時間僅用了不到6年的時間。它以洛陽為中心,西通關中平原,北抵華北平原,南達太湖流域,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5大河流,通航範圍大大超過以往。
唐長安城周長70多裏,南北寬15裏,東西寬18裏,近似一個正方形,是當時世界第一大都市,也是世界曆史上第一個達到百萬人口的大城市。它比明清的北京城大1。4倍,是古代羅馬城的7倍。城內建築群,分為宮城、皇城、外郭城3個部分。宮城在全城北部正中,是皇帝和皇族居住、辦公的地方。宮城南麵是皇城,麵積比宮城略大,是中央百官辦公的地方。宮城、皇城之外是外郭城,為居民住宅區,還包括兩個商業區———東市和西市。外郭城四麵各有3個城門,貫通12個城門的6條大街是全城的交通幹線。其中承天門大街和朱雀門大街相互銜接,縱貫南北,成為一條中軸線,把長安城分為東西對稱的兩部分。街西是長安縣,街東是萬年縣,各有57坊和一個市。坊市排列整齊,東西對稱,很像圍棋的棋盤。城內有11條南北大街,14條東西大街。街道筆直而寬闊,尤其是6條主要街道更寬。如朱雀門大街寬147米,而位於宮城和皇城之間承天門外的橫街竟然寬達441米,氣勢雄偉,令人瞠目。由於街道寬闊,以至經常有人在街邊開墾耕地,或在街邊建造房屋,引得官府一再明令禁止。這些街道兩旁大都種植著整齊的槐樹,宮城、皇城裏則多種梧桐樹、柳樹。在樹陰的掩映之下,整個都市顯得壯觀而幽美。我們今天看到的西安城垣,是在明清西安城基礎上修複的,它隻包括唐長安宮城和皇城的範圍,規模小多了,比唐長安城至少小8倍(一說為9。7倍)。
大明宮位於長安城外東北角,建在俯瞰長安城的龍首崗上。它最初是唐太宗李世民為太上皇李淵避暑而建的,後來唐高宗李治大力經營,改名蓬萊宮,由自己居住。從此,大明宮代替太極宮,成為唐朝皇帝處理朝政之處。大明宮中一共有24座宮殿,麵積比明清紫禁城大5倍。其中的含元殿麵闊67。33米,進深29。2米,麵積為1966。04平方米,和現存最大的明朝長陵棱恩殿及故宮太和殿的麵積相等。含元殿的殿基高15。6米,從殿門到地麵有一條長70米迤邐而下的龍尾道。整個含元殿建築群麵對著一個南北寬615米、東西長750米的大廣場,總麵積461敞250平方米。這個廣場比今天北京的天安門廣場還大,可以容納60幾個現代標準足球場,氣魄分外壯觀。
二、雍容大氣 胸襟坦蕩
隋唐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對於來中國的外國人及傳入中國的異域文化,它顯示出了大國應有的風範,雍容大氣,胸襟坦蕩。
(一)熱情接待外國來客
隋唐時期,尤其是唐朝,與亞洲各國之間經濟文化的交往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盛況。當時波斯、大食、日本、朝鮮、印度、緬甸等國與唐朝往來十分頻繁。唐朝首都長安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際性大都市,是亞洲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西方和東方的商業、文化都在這裏匯集、交流。各國的使者、商人、學者、僧侶、藝術家、歌姬等紛紛雲集於此。為接待來自四麵八方的政府外賓,唐朝專設鴻臚寺機構。鴻臚寺的主管官員往往就是當時朝廷中的國際政治專家和外國地理專家。在國立最高學府國子學和太學中,都有專門接待外國留學生的安排。長安城中還有專供外國人居住的番坊。據 《唐六典》 記載,當時西域各國“入居長安者近萬家”。長安的那些著名佛寺中,如興善寺、慈恩寺、青龍寺、香積寺等,都居住著外國高僧。
當時,無論是各國的首領、使者,還是學者、僧侶和商人,隋唐政府都給予周到的接待,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如隋煬帝於每年正月都要在東都洛陽宴請西域諸國的首領觀看百戲。演出時,在洛陽端門外設置戲場,周圍有5000步,樂隊18敞000人,樂曲聲傳出幾十裏,而參加表演的演員更達30敞000人之眾,且個個身穿錦繡繒彩,頭戴花帽,手戴玉環,西域人看了驚奇不已。隋煬帝還下令,市中的酒食店全部免費招待西域客商,告訴他們我國富饒,吃飯喝酒向來不要錢。當然,這些情況也表現了隋煬帝的虛偽、浮華和浪費。
唐朝時,西亞有兩個重要國家,一個是波斯,一個是大食。波斯即今伊朗,古稱安息,後改稱波斯;大食即阿拉伯帝國。魏晉南北朝時,波斯曾11次遣使來中國,均受到北魏、西魏的隆重接待,為隋唐時期雙方交往並向深入發展奠定了基礎。波斯被大食滅亡後,末代國君伊嗣俟之子卑路斯攜其子泥捏斯於唐高宗鹹亨三年(公元672年)率領數千部屬來到唐朝。唐朝政府以禮相待,給處在困境中的這對異域父子以最大的安慰。卑路斯到長安後不久去世,其子泥捏斯曆經高宗、武後,一直活到中宗時,在長達40多年的時間裏始終受到唐朝的關懷與支持。大食建立後,與唐朝的經濟文化關係十分密切。阿拉伯帝國的奠基人、伊斯蘭教的創始人穆罕默德很羨慕中國文化,他曾說:“學問雖遠在中國,也要去求取。”他的第三任繼承人哈裏發在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派遣使者到唐朝訪問,唐高宗接見了大食使者。
唐朝時,中國和日本的交往出現高潮。日本同唐朝交往的重要方式是派“遣唐使”。唐太宗貞觀四年(公元630年),日本首次遣使赴唐,此後一直到唐昭宗乾寧元年(公元894年),260多年間日本共派“遣唐使”13次,派船迎送唐朝赴日使者6次,合計19次。其使團人數少則一二百人,多則五六百人。成員除大使、副使等官員外,還有留學生、學問僧、醫生、翻譯、警衛及占半數以上的船匠、舵師、水手等。隨同“遣唐使”而來的留學生先後共有132人。他們十幾年、幾十年長期生活在中國,一直受到唐朝政府很好的接待。
唐朝初年,朝鮮半島上有高麗、百濟、新羅3國。3國都相繼選派貴族子弟到長安讀書,有的還在唐朝為官。新羅統一朝鮮半島後,中朝雙方交往更加密切。尤其唐朝後期,到長安讀書的新羅留學生更多。有的新羅學生還在唐朝考中進士,當時稱為“賓貢進士”。唐憲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冬,新羅王子金士信到唐朝來,所乘船隻被惡浪刮到楚州(今江蘇淮安)鹽城縣,當地官府妥善地安置了他,並及時報告朝廷。同一年,新羅發生饑荒,170名災民渡海到浙東,也得到唐朝周到的接待。
唐朝時稱緬甸為驃國。唐德宗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驃國王雍羌派其子舒難陀親王率領一個35人組成的舞蹈團訪問唐朝。驃國舞蹈團先來到成都,受到劍南四川節度使韋皋的接待。韋皋喜愛樂舞,他對舞蹈團美妙的舞姿、悅耳的樂曲及出色的樂器都極為讚賞,逐一做了詳細的記錄,隨後派人護送驃國舞蹈團來到長安。唐德宗李適和許多朝廷官員都觀看了驃國舞蹈團在長安的精彩演出。動人心弦的“驃國樂”轟動了整個長安,一時間成為大街小巷談論的話題。
唐朝時,客居中國的外國人有不少在朝為官。如在波斯人當中著名的有:波斯大酋長阿羅喊,唐高宗顯慶三年(公元658年)出使中國後即留在唐朝,曾代表唐朝出使東羅馬等國,立下了功勳,被賜予將軍和公爵稱號,95歲時死在唐朝。唐肅宗至唐德宗時期(公元756—805年)的名將駱元光,也是波斯人。在朝鮮人中著名的有:黑齒常之,唐高宗時將領,百濟人,曾擊敗突厥;高仙芝,唐玄宗時大將,高麗人,曾擊敗吐蕃,後死於安史之亂。在日本人中著名的是阿倍仲麻呂(公元698—770年),漢名晁衡。他於唐玄宗開元五年(公元717年)剛滿19歲時來到長安,在太學讀書,學業完成後留在唐朝任職,沒有回國,後來擔任了秘書監。
對於各國商人,唐朝政府不僅允許他們來華開展正當貿易活動,而且還給他們創造許多便利條件,允許他們在中國開設店鋪。胡姬是當時旅居長安的西域胡人開設的酒店中的侍酒女,在李白的詩中常常可以見到她們的身影,如“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等。當時,幾乎所有的大城市,如長安、洛陽、廣州、揚州、泉州等,都留下了外商的足跡。波斯等西亞商人壟斷了長安城的珠寶生意。廣州是當時中國及世界最大的貿易海港,唐末黃巢起義軍攻入廣州時,死於戰亂的外商達12萬到20 萬之多。當時,到唐朝經商的新羅商人也非常多,他們主要活動於北起登州(今山東蓬萊)、萊州(今山東掖縣),南達楚州(今江蘇淮安)、泗州(今江蘇泗洪東南)一帶的地區。唐朝曾在楚州等地設置“新羅館”,專門接待來自新羅的客人。此外,在揚州、漣水、諸城、牟平、文登等許多城市,還住有不少新羅人,他們聚居的街巷,就叫“新羅坊”。
外國人在唐朝經商、旅遊或學習還得到普通中國人友好熱情的接待,甚至與中國人成為好朋友。唐玄宗時,官員李勉在河南商丘遇到一個因得了重病而行動困難的波斯老人,李勉熱心地照料他的生活。波斯老人很感動,告訴李勉自己是波斯貴族,並以一價值百萬的寶珠相送。李勉收下寶珠,繼續精心照顧老人,並請名醫診治。後來老人死了,李勉在當地埋葬了他,並將寶珠秘密放在老人的嘴裏。不久,李勉到揚州,在街上看見有一群波斯人走過,其中有一個年輕人的模樣同死去的波斯老人長相極為相像,經過詢問,他竟是死者的兒子。李勉非常高興,告訴他波斯老人的情況。年輕人大哭不止,後來按照李勉的指點,找到父親的葬地,取走寶珠回國了。
晁衡更是與詩人李白、王維等人友善,結下深厚友誼。唐玄宗天寶十二載(公元753年),已在中國生活35年的晁衡請求隨日本“遣唐使”回國,得到朝廷批準,並被任命為代表唐朝回訪日本的使者。行前,王維寫 《送秘書晁監還日本國》 一詩:“積水不可極,安知滄海東。九州何處遠,萬裏若乘空。向國唯看日,歸帆但信風。鼇身映天黑,魚眼射波紅。鄉樹扶桑外,主人孤島中。別離方異域,音信若為通。”表達出與晁衡別離的懷念及對他一帆風順的祝願。後來,晁衡所乘坐的船在海上遇險,消息傳到長安,朋友們以為他死了,十分悲痛。李白寫了 《哭晁卿衡》:“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流露出深切的哀思。誰知晁卿遇難呈祥,沒有死,他隨破船漂到越南,又輾轉返回長安,一直到逝世。他在中國前後生活了54年。
(二)大膽吸收異域文化
隋唐文化雍容大氣、胸襟坦蕩的特征在大膽吸收異域文化方麵表現得淋漓盡致。在中國曆史上,從來沒有一個朝代能像隋唐這樣,以如此博大的胸襟,在如此廣泛的領域,對域外文化進行無所顧忌的吸收。
隋唐時期,南亞的佛學、醫學、曆算、語言學、音韻學、音樂、舞蹈、美術,東亞的音樂、舞蹈,西亞和西方世界的祅教、景教、摩尼教、伊斯蘭教,阿拉伯的外科醫術、天文、曆法、數學和建築術,乃至馬球運動,等等,如八麵來風紛紛傳入中國,對中國文化產生深遠的影響。
比如,唐太宗聽說印度製的糖好,就派人到中天竺學習蔗糖製造法,學習回來後,命他們到揚州仿製,製出的糖,色味比印度製造的還好。孫思邈的 《千金藥方》 中列有天竺的藥方。玄宗時,僧一行撰寫 《大衍曆法》 也參考過天竺曆法。唐末僧人守溫仿擬天竺梵文字母體係建立起漢語聲母係統,奠定了漢語音韻學的基礎。
朝鮮人喜好歌舞,他們的音樂舞蹈藝術在南北朝初期就已經傳入中國。隋朝時,隋文帝和隋煬帝分別選定“七部樂”和“九部樂”作為宮廷演奏的樂舞,其中都有“高麗樂”。唐朝初年,唐太宗選定“十部樂”,“高麗樂”仍是其中的一部。據記載,在武則天時期,“高麗樂”仍有25套曲譜保存著,但以後逐漸散失了。
摩尼教,又稱明教,流行於波斯,因創始人叫摩尼,故名。該教主張世界上有明暗兩種勢力鬥爭,最後明勝暗;主張教徒們生活應艱苦樸素,困難互助。武則天時,摩尼教開始在中國流傳,後在長安建立摩尼教大雲光明寺,並在荊州、揚州、越州等地也建立了寺院。不過,由於摩尼教教義接近農民生活要求,貧苦農民常利用它作為反抗工具,因而受到統治者的排斥。9世紀中葉後,摩尼教轉為秘密宗教,在農民中流傳。
波斯傳入中國的還有“波斯錦”,它以莊重華麗而聞名於世,並對唐朝織錦的風格產生一定的影響。另外,起源於波斯的波羅球藝(即馬球)在6世紀時傳入中國,後經唐太宗提倡,整個唐朝上層社會都盛行馬球戲。以後,曆經宋、元及明朝,馬球作為一種有益的體育運動,一直盛行不衰。唐末詩人李珣是波斯人後裔,其家世代販賣香藥,所以他又有豐富的藥物知識,曾寫 《海藥本草》 一書,多記波斯藥材,為後世李時珍著 《本草綱目》 所引用,為中藥學發展做出了貢獻。
伊斯蘭教的傳入是在唐高宗時。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唐高宗接見大食使者時,大食使者向他介紹了阿拉伯帝國的情況和伊斯蘭教義,這是伊斯蘭教傳入中國的開始。從此以後,阿拉伯來中國的伊斯蘭教徒———穆斯林不斷增多。他們在中國經商,分布在長安、洛陽、揚州、廣州、泉州一帶,其中不少人定居在中國。在他們的影響下,中國有10個少數民族信仰了伊斯蘭教。在這期間,各地興建了不少伊斯蘭教清真寺,著名的有廣州光塔寺、長安化覺寺、泉州清淨寺等。世界上第一部由國家編定頒布的藥典———《唐新本草》就收錄了大食、波斯及天竺的不少藥物,如安息香、龍腦、胡椒、鬱金、茴香、阿魏等。流行於西亞和中亞的“抓飯”在唐代非常盛行,原產於這個地區的葡萄酒等果汁酒的製作工藝也經唐太宗李世民的親自“損益”而推行中原。
在傳入中國的異域文化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原發於今印度和希臘的裸體藝術。莫高窟、龍門石窟中的那些優美輕盈的裸女飛天群像,至今仍動人心弦。當時許多名噪一時的大畫家,如張萱、周昉等人,在他們的筆下頻頻湧出袒胸露乳的仕女圖。他們的繪畫題材也由宣揚倫理綱常的後妃、烈女、孝婦,轉向踏春、烹茶、娛樂等社會風情。在佛教傳入的門戶地帶,如安西四鎮的龜茲、於闐的寺院石壁上,裸體藝術更是肆無忌憚,恣意橫溢。龜茲克孜爾寺院的236個洞窟裏,凡入畫者皆赤裸。於闐丹丹地區的一個寺院中有一幅 《仙女沐浴圖》,以勃勃的生機和聖潔的裸體美充分表現出青春女子特有的煽情力,是不可多得的作品。
另外,與裸體藝術一道東漸的是舒展、奔放的西域樂舞,它使久習傳統“雅樂”及初唐“秦王破陣樂”歌舞的中國人耳目為之一振,以至於唐玄宗開元、天寶時期,洛陽家家學胡樂,長安女子人人學圓轉舞。楊貴妃和安祿山就是跳胡旋舞的專家。不僅如此,在唐朝墓室壁畫上,我們還看到了西服領和高跟鞋……
可以說,隋唐文化真正做到了兼容包並,有容乃大,這也是其文化隆盛的基礎之一。
(三)緊密團結少數民族
在與異域文化廣泛交流的同時,隋唐時期與周邊少數民族的關係也達到曆史上最好的時期。
在今天陝西唐高宗、武則天合葬陵墓———乾陵的朱雀門外,神道兩旁有60餘尊石像,雖然已經沒有了頭部,但依據史料記錄,其中35人的姓氏、族別還可以辨認。他們都是少數民族來唐朝的使節,有回紇人、突厥人、龜茲人、吐穀渾人、吐蕃人、於闐人、高昌人、焉耆人等。他們佇立在中原皇帝的陵墓中,表明隋唐王朝與少數民族關係的新發展。
隋唐時期邊疆的少數民族主要有吐蕃、回紇、突厥、吐穀渾、薛延陀、南詔、靺鞨等。由於突厥、薛延陀等嚴重威脅邊境安寧,最終唐朝政府對他們實施戰爭消滅手段。突厥分兩部,東突厥占有漠北及漠南一帶,西突厥占有西域地區。其中,東突厥對唐朝威脅最大。唐高祖李淵不僅曾向它稱臣,奉送金帛子女,甚至差點遷都逃避。唐太宗時國力增強,乘東突厥內亂之機,派大將李靖將其滅亡。然後,唐太宗又派兵滅亡了繼東突厥之後雄踞漠北的薛延陀汗國,這樣北方邊境問題得以解決。對西域方麵,唐太宗先派李靖降服占據青海的吐穀渾,後來唐高宗派大將蘇定方滅亡了西突厥。
除此之外,唐朝與其他周邊少數民族政權基本上都能友好相處,雖然有的時候也有戰爭,但主流是友好的,其中與唐朝關係最好的是回紇。回紇是在薛延陀滅亡之後在漠北崛起的。回紇人吸取了自匈奴以來到突厥、薛延陀失敗的教訓,認為與中原王朝為敵不會有好結果,因此他們采取了不同於任何漠北強國的態度來與唐朝建立關係。如其首領吐迷度在配合唐朝滅亡薛延陀後,即要求歸附唐朝,接受唐朝的管轄。唐太宗非常重視,親自到靈州(今甘肅靈武縣)接受其請求。以後回紇可汗都接受唐朝的冊封。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回紇等族首領擁戴唐太宗為最高首領,尊稱為“天可汗”。由於雙方友好,所以唐玄宗設立防邊節度使,並沒有把回紇列為敵人。回紇時常派軍隊幫助唐朝作戰,平定安史之亂就有回紇軍隊的功勞。從唐肅宗始,唐朝曾將寧國公主、鹹安公主和太和公主遠嫁回紇可汗。唐憲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回紇首領遣使請求唐朝允許將族名改為回鶻,得到批準。唐朝與回紇的這種友好關係在中國曆史上是極為突出的。
唐朝與吐蕃交往的高潮是兩公主———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先後入藏通婚。迎娶文成公主的讚普鬆讚幹布說:“我父祖沒有和上國通婚的,我能娶大唐公主,深感榮幸,當為公主築一城以誇示後代。”他為文成公主專門修建的宮殿,就是今天西藏拉薩的大昭寺。迎娶金城公主的讚普尺帶珠丹曾上表唐玄宗說:“外甥是舅皇帝宿親,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為一家,天下百姓,普及安樂。”從鬆讚幹布以後,吐蕃與唐朝確立了臣屬關係,新讚普繼位都要經過唐朝的冊封才算合法。唐穆宗時,唐朝和吐蕃締結友好盟約,並於長慶三年(公元823年)建立“唐蕃會盟碑”,也叫“舅甥和盟碑”。該碑至今還屹立在拉薩大昭寺門前。
南詔建在雲南。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朝支持皮邏閣建國,並封其為雲南王。以後南詔國王繼位,都受唐朝冊封。皮邏閣曾派他的孫子鳳迦異到長安,唐玄宗把一個宗室女嫁給鳳迦異,同時還送給他很多文物和胡部、龜茲兩大樂隊。但唐玄宗統治末期,雙方發生幾次大的戰爭。皮邏閣的兒子閣巡鳳多次打敗唐軍,但他內心仍歸向唐朝,所以在其都城太和城(今雲南大理市南太和村附近)立南詔德化碑,說明南詔與唐朝的友好關係,同時備述腐敗的唐朝對南詔的壓迫,表示反唐出於不得已。閣巡鳳對屬臣說:“我世世事唐,受其封賞。以後可能歸唐,要把碑給唐使者看,說明我叛唐不是本心。”後來,唐德宗時,閣巡鳳的孫子異牟尋終於在貞元十年(公元794年)與唐朝恢複了和好關係。唐朝後期,南詔不斷選送子弟到成都學習,50年中總計不下千人。
唐朝還非常注意吸收少數民族傑出人物參加政權。唐太宗年間,在中央政府任職的少數民族官員多達幾十位。唐朝政府對他們都很信任,充分發揮他們的才能。如大將阿史那社爾是突厥人,曾率軍擊敗西域的高昌、龜茲。唐玄宗時的大將哥舒翰也是突厥人,後死於安史之亂。曾在唐肅宗時任天下兵馬副元帥的李光弼是契丹人,他在平定安史之亂中立有大功。為了安定邊疆,唐朝政府先後在西北、北方、東北和南方設置了安西、北庭、安東、安南等都護府,以及渤海、黑水州、瀚海、雲中、順州等都督府,冊封各少數民族首領為都督、刺史等世襲官職,使他們成為統一的封建國家地方政權的統治者。如唐太宗冊封回紇首領吐迷度為懷化大將軍兼瀚海都督,以後唐玄宗冊封骨力裴羅為懷仁可汗;唐高宗授吐蕃首領鬆讚幹布駙馬都尉之職,並冊封為西海郡王;唐玄宗冊封粟末靺鞨首領大祚榮為左驍衛大將軍、渤海郡王,冊封黑水靺鞨首領為黑水州都督;唐玄宗冊封南詔首領皮邏閣為雲南王等。唐朝在少數民族地區設立的府、州、縣共有856個。由於唐朝政府采取了尊重少數民族、與它們友好相處的政策,所以唐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穩定、最強大的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
三、熱情奔放 色調明快
隋唐時期,經濟富足,國力強盛,於是在其社會生活方麵便有許多令我們今人吃驚不已的表現。如唐朝婦女衣著暴露,袒胸露背。這一點從流傳下來的唐時繪畫、雕塑作品中都能看到,其“開放”程度令人瞠目。不僅如此,唐時婦女還以胖為美,這同樣可以從流傳下來的繪畫、雕塑作品中看到。據說楊貴妃長得就很胖。
而最能表現隋唐文化熱情奔放、色調明快特征的是唐詩。唐詩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獨領風騷的一個文學現象。魯迅先生曾說:“我以為一切好詩,到唐已被做完。”唐詩不僅具有優美的藝術形式,而且反映了社會生活的豐富內容。更重要的是,它的興盛、發達反映了唐文化光芒四射的耀人成就。唐詩的成就:在不到300年的時間裏遺留下來將近5萬首,比自周到南北朝一千六七百年中遺留下的詩篇數目多出兩三倍以上;在清代編輯的 《全唐詩》一書中有名有姓的詩人就有2300多位,而且這肯定不是全部,其中獨具風格的著名詩人約五六十個,如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王維、李白、高適、杜甫、岑參、李賀、元稹、白居易、杜牧、溫庭筠、李商隱等,可謂詩人輩出,群星璀璨,大大超過戰國到南北朝著名詩人的總和。其中李白、杜甫的成就更達到古代詩歌創作的高峰,成為典範。唐朝時,不僅寫詩的人多,懂詩、愛詩、喜歡唱詩的人更多,上至達觀貴人,包括皇帝、公卿,下至歌女、普通百姓,到處都能找到吟唱詩歌的“知音”。此時的詩人,甚至可以過著“千金散盡還複來”的生活。李白遊曆梁、宋時,曾得數萬金,一揮而盡,毫不吝惜。唐朝社會詩歌風行,詩情鬱勃,“行人南北盡歌謠”,“人來人去唱歌行”,體現出的是一種難以抑製的激情湧動。在唐詩中,“詩仙”李白極賦浪漫主義情懷的詩篇最能體現隋唐文化明朗、高亢、奔放、熱烈、充滿激情的時代氣質。李白是盛唐詩壇的代表作家,也是繼戰國屈原之後的又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出生於唐朝北庭都護府所轄的碎葉(今巴爾喀什湖以南)。5歲的時候,隨父入川,在綿州彰明縣青蓮鄉(今四川綿陽縣北20多裏)定居。20多歲的時候,他離開四川到各處漫遊。40多歲的時候,經朋友舉薦,被唐玄宗征召到長安。這件事使他興奮得不能自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是他當時心情的真實寫照。但經常自比諸葛亮、薑子牙,嘲笑孔子的他,不習官場風情,過不慣宮廷詩人的生活,尤其是他鄙視“摧眉折腰事權貴”的生活,所以遭到很多讒言和誹謗。尤其他恃才得罪了唐玄宗最寵信的太監高力士,在宮中更難以存身。3年後,他憤然離去,繼續過自己自由自在的遊曆生活。
李白的詩自然、豪放、雄俊、壯美,具有真摯的感情和強烈的藝術魅力,是唐詩飄逸、豪放風格的典型代表。李白最好的詩歌,也是最能體現他浪漫主義風格的作品,是描寫祖國壯麗山河的詩篇。在這些詩篇中,他以豪邁奔放的熱情,宏闊磅礴的氣勢,運用豐富的想像,大膽的誇張,生動輕快的語言,描繪祖國的山山水水,給人以極大的震撼力。他寫長江的浩渺無際:“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他寫黃河的奔騰咆哮、一瀉千裏的景色:“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裏觸龍門”、“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黃河落天走東海,萬裏寫入胸懷間”。他寫廬山瀑布的飛湍噴瀉:“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他寫西北高原的塞外風光:“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裏,吹渡玉門關。”他寫蜀道的奇險壯麗:“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他寫峨眉山月夜的瑰麗:“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月出峨眉照滄海,於人萬裏長相隨”。李白的這些詩歌不僅催人振奮,而且篇篇都是千古絕唱。李白的其他詩篇有些也給後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美麗如畫,深刻易懂,給人一種美的享受,激發了人們熱愛鄉土的感情,深受人們喜愛。
李白的詩,對唐代和後代的詩歌都產生過巨大的影響。他的詩流傳下來的有900多首,其中不少成為流傳千古的絕唱,有的還流傳到朝鮮、日本等國。唐代著名文人賀知章驚歎李白的詩,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因此後人便把李白稱為“詩仙”。
實際上,李白是隻為盛唐而生的詩人,如果他早生十幾年,或晚生十幾年,他都有可能寫不出那些極賦浪漫主義情懷的詩篇來。如與他同樣偉大但晚生11年被譽為“詩聖”的杜甫(公元712—770年),由於主要生活在安史之亂前後,盛唐已經過去,成為了曆史,他無法浪漫得起來,所以隻能表現出悲壯、現實的風格了。其實,即使是李白本人,在遭安史之亂以後,也同樣寫不出浪漫主義詩篇了。唐代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62歲的李白在窮困和漂泊中病死在安徽當塗。此時,安史之亂還沒有被完全鎮壓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