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琰
用鏡頭看事件,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事件;用語言詮釋事件,展示一個與眾不同的事件;用采訪了解事件,了解一個全麵的事件。
2009年的暑假,為了國慶60周年慶典,我在學校度過。最初聽到要同學們報名參加遊行隊伍的時候,心中充滿了期待,我對自己說:“一輩子能有幾次這樣的機會,可以莊嚴地走過天安門廣場,一定要把握”。可是事與願違,因為個頭的原因,我沒有能夠參加到遊行隊伍當中,剛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真的是很遺憾。不過,上帝在給我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為我開啟了一扇窗———學校要組建一個紀錄片製作小組,對我們國慶遊行的相關活動進行記錄。雖然到最後也還是沒有機會和大家一起走在長安街,莊嚴地走過天安門廣場,但我依然很慶幸,在這個小組中,我得以用另一個方式參與了60年國慶,得以從另一個角度品味其中的酸甜苦辣,也得以用兩個月的時間使自己成長。在與小組成員的合作當中也總結了許多的經驗和教訓。這個假期,我真的學到了很多很多。
我們的小組人數不多,但任務不輕。在幾十天的工作當中,我們體會到了付出的快樂,感受了收獲的喜悅,明白了團結的重要,領略了個體精神的可貴。在工作取得飛速進展的同時,一種責任意識、一種奮鬥精神一點一點地融入到了我們的精神深處。我們學會了溝通,學會了交流,學會了從大局出發,更明白了集體利益高於一切。每一天我們都在努力,每一天我們都在成長,每一天我們都有收獲。經過一段時間的拍攝和後期製作,幾部紀錄短片相繼問世。感人的瞬間被永恒保留,所有人的努力均被鏡頭鎖定,看著這些由最真實的行動組接而成的鏡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我們這份工作的價值。
鏡頭中我們記錄了北京工商大學國慶任務的一點一滴,鏡頭外我們一天一天地成長進步。我們將工作滲入了國慶活動的各個環節,所有參與國慶活動的老師同學都是我們成長和進步的見證人。周邊能看到我們進步和成長的人都明了我們的付出是值得的,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我們自己也明白,雖然我們從始至終參與國慶慶典的工作,甚至比參加訓練的同學付出了更多的體力,更多的時間,更多的艱辛,但在最後走上長安街的那一刻卻沒有我們的身影。我們帶著心裏的一絲絲遺憾,享受著過程中的絲絲辛苦與甜蜜,一起哭過,一起笑過,一起走過,一起流汗,一起經曆著風雨和彩虹。我們無悔,不隻是因為我們有收獲,更重要的是,我們有了經曆。國慶60周年,我與祖國共奮進,國慶大典,我們是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