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九章 孝道至深與愛的升華——讀長篇傳記《龍馬生涯》

  新世紀的第一個春節的第一個華燈初上時分,被譽為“藝海奇人”的著名藝術家羅軍先生偕夫人到舍下小坐,特意帶給我一部青汶、景秀合著並由香港天馬圖書有限公司出版的長篇傳記文學《龍馬生涯》,囑我讀後寫些評述性的文字。雖然我正忙於筆耕一部時限短促的長篇傳記,又利用罅隙間剛剛校對完一部即將付梓的長篇小說,大腦還一片雲裏霧裏,頭緒紛紜,況且寫評述性的文章之於我為一忌,從不敢妄加為文,但羅軍先生是我的摯友,摯友交辦的事情焉有不辦之理?故夤夜捧讀。誰知,一旦讀起便立刻被書中主人公馬觀適先生那非同尋常的身世以及在群雄逐鹿的香港建築業盡展風流,尤其是他對母親那至精至微的孝道和博大崇高的愛心所吸引所感動,盡管因過節勞碌深感疲憊卻欲罷不能,因而將洋洋二十餘萬字的這個“大部頭”一口氣讀畢。

  孝敬父母,這是人之常情,世之常理,古之常倫,應不足為奇。但是,怎樣孝敬,如何孝敬,卻千差萬別,甚至有的形同天壤。

  為人立傳在於褒美揚善,匡正時弊,以期啟迪世人,昭示來者。

  此傳記的作者深諳其道。

  故而,他們飽蘸激情,以生動的筆觸,細膩地描寫了在舊中國那兵荒馬亂,民不聊生,餓殍遍野的歲月,馬觀適的父親馬崇康為一家人尋找一條出路,背井離鄉,出外打工,結果一去不返。馬觀適年輕美貌的母親麵對丈夫杳無音信的深重打擊,以纖細之軀,挑起養育剛滿一周歲的獨根苗苗馬觀適和雙目失明的婆母的重擔。一個柔弱女子,除了要做好家裏和田裏的活計,還要到有錢人家打短工,宵衣旰食,含辛茹苦嗬!早早兒就懂事的馬觀適將母親的艱辛看在眼裏,疼在心上,為了減輕母親的負擔,還不到五歲的他就學會了生活自理,並且還擔負點奶奶的吃、喝、拉、撒、睡和幫助家裏熬粥以及給渾身累得酸疼的母親捶腰、搓腳心、燒洗腳和衝涼用的熱水,等等,真實地展現了馬觀適“人小孝心大”的感人形象。

  後來,馬觀適孑然一身離開故鄉廣東省新會市東南的龍泉鄉到達香港先是讀書後涉足建築業而發跡,成為擁有萬貫家財的成裕打樁建築工程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可謂家大業大,日理萬機。按說,像馬觀適這樣的闊佬兒,把年邁的母親已經接在身邊,叫她住在令人傾慕的豪宅,吃的是珍饈佳肴,身邊有傭人侍候,出入乘坐高級房車,頤養天年,已經夠孝敬的了。然而,書中表現的卻是馬觀適對母親心心相印,體貼入微,至精至善的孝道之情。

  老年人怕孤獨。早年喪夫而又隻有馬觀適一個兒子的母親不僅怕孤獨,而且還時刻擔心兒子的安危。母親身邊雖然有兒媳和傭人守候,但兒子的陪伴是任何人都不可取代和不可比擬的。因此,深深了解母親心理的馬觀適先生,盡管公司業務繁忙,過去辦公的寫字樓在位於香港名流雲集的中環,但他為了隨時可以抽暇照看年邁的母親,毅然把辦公室搬到家裏。每日裏,馬觀適先生不論有多忙,總要忙裏抽閑地到母親膝前噓寒問暖,而且他還給自己規定了一條鐵律,隻要沒有實在難以脫身的事情,每天都要攙扶母親到街上和海邊散步,邊走邊拉家常,叫母親享受兒子繞膝的慰藉,這對於肩負一個跨國公司興衰而諸事纏身的馬觀適先生,其情其道,是多麽難能可貴和感人至深啊!

  可是,如今的商品社會在“物”與“欲”的驅使下是親疏朋遠,義薄禮淺,關心體貼父母和贍養老人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似乎已是昨日黃花,一切向“錢”看已成為時尚,親情成為拜金的階下囚,孝道被唯我所異化。君不見,2000年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一首並不淒切悲涼的《常回家看看》的通俗歌曲使多少電視機前戚戚相戚戚的父母對視神傷,老淚滂沱。今年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雖然沒有刻意挑選這個內容的節目,但春節前後的一個電視公益廣告,畫麵中一對白發蒼蒼的老夫婦對提著大兜兒小包禮品的兒女們講:“我們老倆口什麽東西都不缺,隻要你們常回來看看我們就滿足了。”這無疑說明關愛年邁父母的孤獨今天依然是子女們不可或缺的神聖課題。

  因此說來,此書濃墨重彩地描繪馬觀適先生對母親至愛親情,具有廣泛的社會意義和強烈的現實意義。

  “隻有愛親人的人才可能愛別人。”這是《龍馬生涯》一書對馬觀適由愛親人到愛鄉親、愛祖國與愛社會的愛的情懷的拓展與升華。

  不是麽?反言之,假若一個連生養自己的父母都不愛的人怎麽可能愛萍水相逢和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呢?

  正是有基於馬觀適先生對每親、對妻子與對女兒愛得深摯,方對於有求於他的鄉親和需要體恤與資助的社會愛得自然,愛得槺慨,愛得純樸。

  當馬觀適先生聽說家鄉一個姓馬的鄉親高中畢業後想去美國留學深造而經濟拮據時,立刻承諾要負擔這個立誌求學的高中生在美國留學的所有費用,同時他還在百忙之中撥冗親自飛到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為其申辦留美求學的手續。有關單位居然苛刻地讓馬觀適拿出120萬美元的擔保金,並且要在他們規定的時間內匯入美國銀行。馬觀適先生回到香港後,很快籌集了120萬美元,準時匯到了美國。

  當馬觀適先生看到香港有的孤寡老人無人贍養時,出資興建了一座可容納100名老人入住的安老院,並以母親馬李示聘的名字命名為“馬李示聘慈善安老院”。

  當馬觀適先生得知家鄉的醫療條件比較差,鄉親們患病後得不到很好的治療時,他先是捐資750萬港幣在新會市興建了一座高八層、建築麵積8000多平米的中醫院門診大樓,隨後又拿出230萬港幣興建和改建市婦幼保健院。不久前,馬觀適先生又出資1200萬港幣,鼎力相助家鄉的中醫科研工作。

  當馬觀適先生了解到家鄉的文教事業有待改善時,先後出資185萬港幣為龍泉初中和睦洲職業中學興建了教學樓。

  “情是故鄉濃。”馬觀適先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回到家鄉,體察鄉親們的疾苦,廣行善舉,為家鄉的公益事業不遺餘力。他先後出巨資修建龍泉村龍馬大橋和龍東公路,興建市體育館和供鄉親們消遣遊玩的尖峰山公園以及組建新會市男女足球隊等,造福桑梓,告慰先人。

  馬觀適先生成功不忘祖國,富貴切記家鄉,向至愛親朋捧上一顆滾燙的愛心。他慨然捐資,樂善好施,不為名,不圖利。他一次次謝絕新聞媒體的采訪,堅持在報紙上不留名,在廣播裏不留聲,在電視上不留影兒。

  馬觀適先生正是以充溢著親情、鄉情和愛國情的愛詮釋著自己的人生,又通過其卓爾不凡的人生將愛升華到一個新的境界。

  願馬觀適先生的愛心,像良種一樣播撒在中華大地,茁壯成長在千千萬萬海外華僑華人的心田。

  2001.1.27於北京慈雲寺“鷹瞰齋”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