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一個上午,位於渤海之濱的柏油公路一側,一個身材魁梧的中年漢子迎著蕭瑟的秋風挺身而立,呼——呼——
的車流聲充耳不聞,心無旁騖地注視著前方。其目力所及處,既沒有“霜葉紅於二月花”的賞秋景致,也沒有“無邊落木蕭蕭下”的哀秋畫圖,而是一片良田沃土因賣土被“文身”得千瘡百孔的悲愴景象。那被挖掘得坑坑窪窪的田野,似美女姣好的麵容因生天花災難地變成凸凹不平的麻臉,醜陋不堪;又像患黃疸病樣麵黃肌瘦,隻有坑邊壑沿生長著一些低矮雜亂的蒿草,在冷酷秋風的撕掠下痛苦無助地抖抖索索,悲哀地淒楚呻吟,活脫脫一幅令人周身寒徹的苦秋圖!難怪漢子那國字型臉上冷峻得麵沉似鐵,兩邊的腮肌好像受到極度刺激地抽搐著,堅實的胸脯大浪拍岸樣起伏,驚愕而痛惜的目光鞭子一樣在拷問著這似乎本不該發生卻在發生著的例證……
發展經濟,為什麽要重蹈當年西方發達國家在工業革命時期以犧牲生態為慘重代價的覆轍呢?以往我們強調“以糧為綱”或者調整經濟結構,便蒙昧無知而無所顧忌地毀林墾牧,從而造成森林銳減,植被塗炭,牧場沙化,水土流失,氣候異常,幹旱、酸雨、沙塵暴娼獗肆虐,沙漠洪水猛獸般不可阻擋地向內地瘋狂進逼。截止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葉,我國已有沙漠和沙化土地168.9萬平方公裏,至今每年土地沙化麵積仍以2460平方公裏的速度擴展,等於每年有一個中等縣的土地麵積被沙漠吞噬。由此,沙進人退,大片大片的千裏沃野和世代生息的美好家園慘遭遺棄,芸芸眾生隻得悲傷欲絕地流離失所,成千上萬的農牧民滄為“生態難民”。且不講1100多年前曾是水澤千裏,樹茂草豐,駝鈴叮咚,商賈雲集的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樞紐樓蘭已變成“沙漠中的龐貝”而千古詠歎,也不必過多追憶200多年前還是“湍漭不息”的居延海和“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的內蒙古阿拉善地區曾為英雄的土爾扈特蒙古族浴血東征凱旋後的生息之地,如今已經變成隻殘留駱駝草的9萬平方公裏的戈壁以及寸草皆無的8萬多平方公裏的滾滾沙海,僅以今春始一連幾場遮天蔽日的沙塵暴凶神惡煞地襲擊京津乃至華北地區,有的新聞媒體居然發出“保衛首都”的呼喊,就應使國人毛骨悚然和幡然醒悟。可是眼下這成片的農田被毀,雖說農民為眼下的利益所誘惑而賣土是一種短視行為,是在砸子孫後代的飯碗,然而作為比鄰的“開發區”因建設生態而買土……
當漢子眼簾猝然映出“開發區”的字眼兒時,目光就像被熾烈的火焰燎著似的一陣顫抖,隨之心中也像被刀子猛刺一下似的一陣悸痛。
那麽,這漢子是誰?為什麽一提到“開發區”這個字眼兒就愕然愧疚?
漢子名叫張萬鈞,是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園林綠化公司的“掌門人”——經理。
大凡了解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園林綠化狀況的人士,無不對張萬鈞翹指稱讚。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坐落在具有百年曆史的長蘆鹽生產基地的鹵化池,因土體平均含鹽量高達植物承受能力的10倍,曾被國內外一些生態專家視之為“綠色植物的禁區”。然而,畢業於南開大學化學係並一直從事的工作與園林綠化純係風馬牛不相及的張萬鈞毅然接受開發區的綠化使命後,發揚共產黨員的奉獻精神和知識分子務實創新的高尚品德,帶領園林綠化公司廣大員工,堅持走科技植綠之路,經過數千個宵衣旰食的孜孜以求,終於將開發區所開發的區域由過去的不毛之地變成綠樹成蔭、花團錦簇的園林綠化城區。
可是,令張萬鈞沒有想到的是眼前出現的這一幕,卻是因開發區的園林綠化和區域建設開發用土而造成的,這種為建設一個地區的生態而破壞另一個地區的生態的做法是有悖於可持續發展戰略的。
“研究開發新土源!”性格內向的張萬鈞雖然沒有大聲疾呼,但是透過他那堅實胸脯的陡然起落,胸臆間的決心卻似雷霆萬鈞。這是認知上的灼見與維護生態使命感的凝聚、負載與釋放,是神聖向往的積澱和積澱於胸的殷切企及,因而如同堅冰下的大河奔湧和地火的運行。
無疑,新土源的研究開發是艱辛、單調而又枯燥的,所以由此而形成的文字也應簡潔而凝練。
張萬鈞和他的同仁采取就地取材,以廢造綠,利用海底淤泥、附近堿廠的堿渣和電廠燒過的粉煤灰等,經過幾度春秋,幾度風雨,終於研製開發成可以種植花草樹木的新土源,已產生並且必將會進而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利用海底淤泥、堿淹和粉煤灰等攪拌而成的新土源居然能夠種植樹木花草,這莫不是天方夜譚和癡人說夢吧?
當1997年5月8日,在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召開“濱海地區綠化新土源探討與研究”論證會,應邀蒞臨的幾位在中國生態領域足以稱得上“大腕”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看過在新土源上生長著的挺拔茂密的花草樹木,話出口擲地有聲的評判便為人們做了不容置疑的回答:張萬鈞研製開發的新土源,屬於“國內首創,世界領先”!翌年,張萬鈞“將海底淤泥改良為種植土的方法”的科研課題,榮獲“第七屆中國專利新技術、新產品博覽會特別金獎”。兩年後,張萬鈞因鹽堿地綠化成果斐然,被評為“全國十大綠化標兵”。
二十世紀末,不僅是使張萬鈞感到榮幸而且也是令中國人感到自豪的時日,世界發明者協會在香港舉辦世界發明專利500項大展。在這次世界頂尖級發明成果的激烈角逐中,將從500項成果中評選出22項發明專利金獎。最後,再從22項發明專利金獎中選拔出一項“人類健康杯”大獎。張萬鈞的“濱海地區綠化新土源”的發明專利,力挫群雄,一舉折桂,為中國贏得了殊榮!
就在新世紀第一個春風料峭時,年逾古稀的世界發明者聯合會主席法拉格·穆薩先生不顧長途勞頓,在北京與中國發明者協會接洽後,當日便驅車來到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特地親手為張萬鈞頒發“人類健康杯”大獎的獎杯和證書。當這位風度翩翩和須發鬢白的老者來到新土源試驗基地,情不自禁地蹲下身子,捧起一掬研製開發的新土源,隻見新土源烏黑烏黑的泛著油亮的光,鬆軟而不板結,說明透氣性能良好;再嗅一嗅,既具有泥土的芬芳,又有一種微微的酒香,加之草木泛綠的甘醇和春天潮潤的溫馨氣息,沁人肺腑,令人發醉,這是泥土熟化的機理反應,更說明新土源所蘊含著豐富的植物生長所需要的磷、鉀以及微量元素。
此時的法拉格·穆薩先生臉上的表情像個喜形於色的孩童,用手托起連翹,連翹枝條已綻出串串鵝黃,鮮亮欲滴。他又緊走幾步端詳近處的山桃和榆葉眉,山桃和榆葉眉正競相吐豔,一叢叢,一簇簇,如霞似火。他再放眼四觀,不論是疏林如黛和草坪似毯的開放型泰豐公園,還是柳絲柔曼,流水潺潺的山水園,抑或是以歐美式城市園林為基調而通透自然的欣園,在清爽的春風中如初浴的少女,妍麗嬌媚,充滿青春的無限活力。
“0K!”法拉格·穆薩先生突然忘情地擁抱住毫無思想準備的張萬鈞,並且連連給他貼麵,同時不斷地拍著他的肩膀,盛讚新土源的研製開發成功,不僅是對中國而且也是對世界生態建設的重大貢獻,因為世界上的鹽漬土占世界整個土地麵積的10%呀!
“謝謝,謝謝!”不善辭令的張萬鈞帶有幾分靦腆地憨笑著,燦然的麵容似鍍上一層霓虹。
新土源,宛如這和煦的春風,將染綠大地,繡美山川,播情天涯。
2001.12.10寫於北京東郊“鷹瞰齋”
§§第四輯 為朋款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