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中國人為什麽不喜歡笑?
——天富軟管有限公司總經理小崛龍夫訪談錄
問者:小崛龍夫先生,您不是位中國通?
小崛:中國通談不上。可是您怎麽會得出這個判斷呢?
問者:因為日本人與客人見麵時的禮節是鞠躬,而您卻是握手。
小崛:噢,那是因為我在中國先後工作了十幾年,反而對日本的鞠躬方式不習慣了。
問者:這麽說您來天津開發區之前,還在中國其他省市呆過。
小崛:是的。那是1979年,我隨日本著名的石川島播磨重工業公司到上海寶山區工作,一幹就是6年,而且學會了一口上海味的普通話,不信我說幾句給您聽聽。
問者:恕我照搬時下中國人發明的一個字眼兒,您怎麽從上海“跳槽”到天津來的呢?
小崛:到了退休年齡了,我就辭職回日本了。
問者:您既然退休了,不在日本頤養天年,怎麽又第二次出山,任天津開發區天富軟管公司的日方總經理呢?
小崛:這就是日本和中國觀念上的差異。據說中國離退休的人員,講究在家享清福,叫做安度晚年。可是在日本,退休人員很少不再工作的。在家遊手好閑,不會被人尊重。不知您去過日本沒有,日本的出租車開車的,為數不少是退休人員,可是中國開出租車的都是年輕人。這就是最好的說明。我從上海退休回日本後,不久聽說東京FLEX工業株式會社與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合資興建天津天富軟管工業有限公司,立刻跑去應試,立刻被定為最佳人選。我精通業務,又有經驗,對中國了解,當然就選中了。
問者:天富軟管工業有限公司是1988年在開發區建立的,作為企業總經理,開始您從哪方麵抓起呢?
小崛:首先要抓人的素質。為了使中國的員工適應日本的生產經營方式,必須進行全麵而嚴格的培訓。派負責管理的人員到日本去學習日本的管理之道,派工人去日本學習操作技能和勞動紀律。
問者:這麽說,在一定意義上講,還為我們中國培養了人才。
小崛:我想是的。
問者:這些人回來達到您設想的目的麽?
小崛:從總體上說還是令我滿意的。
問者:如果具體講呢?
小崛:最使我惱火的是一些員工邊工作邊聊天,鬆鬆散散。
問者:作為合資企業的總經理,對員工有解聘權,您有沒有來個殺一儆百,“開”他幾個呢?
小崛:沒有。我知道中國一些國情,不斷利用“晨會”進行教育。說幾次,再加上我口氣嚴厲,不久就好多了。
問者:聽說您很好“收買”政策,是麽?
小崛:應該講我注重“感情投資”。凡是節假日公司會餐,我都要和員工一起吃,說說笑笑,感情很融洽,無形中勞資雙方距離就拉近了。
問者:聽說有個工人父母住院,生活上有些困難,您高抬貴手給了這個工人一些補助。這種情況在日本的企業聽說過麽?
小崛:沒有。
問者:是不是日本人的收入都很高,不會出現需要補助的?
小崛:有這個因素,但不全是。
問者:恕我冒昧提個題外話,在家庭觀念上,明確地講在夫妻關係上,您是不是也“引進”了中國夫妻間平等的一些成份呢?
小崛:您聽到了一些什麽?
問者:據說您對您夫人很尊重、很體貼。有人還有鼻子有眼地說了這麽一件事,說您一次帶著夫人到凱悅飯店吃飯,路上汽車顛簸得很厲害,您便叫您夫人把鞋脫下,放鬆一下。到了飯店後,您夫人一下車卻找不到鞋子了,您不但幫助找到了,還親手幫助您夫人穿上,這件事立刻成為人們談資的佳話。要是發生在中國人身上,那是不足掛齒,可是發生在日本人身上就成了聳人聽聞了。因為在人們的印象中,日本人對妻子還是相當霸道和專橫的。
小崛:通過您列舉的這件事說明我“引進”了中國夫妻之間的平等,我還沒完全意識到。但是無論是哪個國家,哪個民族,都有先進的東西。凡是先進的,都應該視為財富,努力開掘,積極汲取。
問者:還是言歸正傳吧。您到天津開發區已經3年多了,多談點反麵的吧,您平時生活中感慨最深的是什麽呢?
小崛:講感受最深的,通常是受到過的刺激。您大概知道,我們住在開發區的生活小區。這個生活小區本來平時就很空蕩,一到晚上就變成一座宛如與大陸隔絕的“孤島”,寂靜中透著一股淒涼。星期日我和夫人喜歡到附近的商店走走,順便買些食品和蔬菜。可是,我們一進商店,撲麵而來的不是禮儀小姐甜美的笑靨,而是服務員冷若冰霜的麵孔和令人不寒而栗的目光。要麽,就是頭也不抬,對於顧客的詢問不予理睬。你實在問急了,她猛地抬起下頦兒,硬邦邦打過一悶棍:“沒有貨!”噎得你直抻脖子,半天喘不過氣來。
問者:看來中國服務行業需要對員工加強教育,培養微笑服務的習慣。
小崛:微笑服務,不僅是個服務習慣問題,從根本上講應該納入市場競爭意識。你服務不熱情,顧客就不願進你的商場,貨品再琳琅滿目,也是聾子耳朵,那麽你這個企業就失去了競爭能力。久而久之,商店要倒閉,員工被辭退。
問者:您是說,中國人為什麽不喜歡笑,究其根源,是缺乏市場競爭意識造成的。
小崛:恐怕是吧。我覺得,她們好像一笑,就會失去很多東西似的。
問者:您覺得她們會認為失去什麽呢?
小崛:還是讓我們都想想吧。
B、仿真不要認為就是臨摹
——與環美家具有限公司外方總經理張富齡一夕談
問者:張先生,您的辦公室這樣素雅而氣派,是不是用你們企業的材料裝修的?
張總:是的。我們環美家具公司現在主要生產木製平板。瞧,辦公室的牆壁、地板、家具都是用它裝飾的。怎麽樣,與天然木質品的特色和感覺都一樣吧。所以,我們公司的產品很適應消費者的心理和審美取向,產品一直供不應求。
問者:你們的產品主要是內銷還是外銷?
張總:主要是外銷。
問者:主要銷往哪些國家?
張總:日本。
問者:日本人為什麽認你們的貨呢?
張總:我們的技術管理人員是日本買方派來的,公司的員工嚴格按照日方的技術管理人員規定的操作規程運作,因此質量達到日本國內同樣產品的同等水平,再加上我們價格又低一些,自然在日本成了搶手貨。
問者:聽說環美家具有限公司很興旺,效益大幅度提高,您能談談成功的經驗麽?
張總:好的。要講成功經驗,主要有兩點:一是我們產銷對路,生產上避免了盲目性,銷售上做到有針對性;生產與銷售的鏈條緊緊連接在一起。第二點應該說是開發區為我們創造的。比如說我們公司的原料是由東北經大連運抵天津的,產品又是經海路銷往日本,因此天津地麵運輸的暢通和天津港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運輸能力為我們公司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談到第二點,我還要說幾句。首先我認為開發區各級領導和職能部門的大思路對頭。即大抓基礎設施建設、製定和健全各項法規和管理製度,千方百計地吸引外資和為企業的發展排憂解難。應該說,現在的開發區為企業的發展已經提供了比較理想的環境。
問者:在這方麵,開發區的領導提出了一個明確的口號,即創造“仿真的國際環境”,目的是為了適應外資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張總:創造仿真的國際環境,口號是不錯。
問者:聽張總的口氣,您對這個口號有些異議?
張總:不不,這個口號很好,我完全讚同。
問者:張總,新加坡是亞洲的四小龍之一,經濟很發達,這是世人有目共睹的。您能不能將開發區與新加坡在硬環境和軟環境上作個比較,幫助我們找一找一些不足的方麵呢?
張總:可以。這個問題因為我是身感心受,所以我不回避。我認為,就開發區與新加坡在投資環境方麵比較,還存在以下兒個差異:首先是服務態度和服務質量上,就整體來講,還不能令人滿意。其次是商務環境上,許多與生產經營相關的商品在數量和質量上還不能滿足企業的需要。再有就是用人方麵仍存在一些不便。這主要表現外企聘用天津市裏的一些技術人員,往往是久拖不決。當然這與開發區本身的關係不大。
談到這裏要證明一點,目前中國正處於新老機製轉換時期,存在一些這樣那樣的問題和不盡人意的地方是應該理解的。但是,令人欣慰的是,從目前中國改革開放的勢頭看,前景十分樂觀。因此,我冒昧說一句,開發區提出“仿真的國際環境”這個口號沒錯,但千萬不要將仿真視為臨摹。因為中國有中國的國情,開發區有開發區的條件,再說海外每個國家又各有不同的特點,所以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對國外的東西兼容並納,選其所長,從而形成具有開發區特色的投資環境。目的是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C、開發區要盡快實現總體飛躍
——天津雅馬哈電子樂器有限公司外方總經理飯島正勝走訪問
雅馬哈電子琴在中國已聞名退邇。天津雅馬哈電子樂器有限公司在開發區昔日貧瘠的鹽灘上拔地而起,儼然像一株挺拔的大樹,枝繁葉茂,鬱鬱蔥蔥,傲然屹立。應該說,雅馬哈電子樂器有限公司是開發區成長發展的見證人,又是利益攸關、相濡以沫的朋友。常言說:朋友不說二話。於是我們便走訪了這個公司的外方總經理飯島正勝。
問者:飯島先生,雅馬哈電子樂器有限公司與開發區是榮辱與共的老朋友了。老朋友看老朋友的就入木三分,請說說對開發區的印象?
飯島:您主要是指哪方麵?
問者:當然是指總的方麵,成功和不足,應該繼續發揚和有待改進的。
飯島:應該說,天津開發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產物,是新生事物。中國的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功,作為改革開放先頭部隊的開發區自然也是成功的。我曾在你們的《開放報》上看過一首詩:
這裏是天津正在敞開的胸膛,
用友誼去擁抱五洲三大洋。
這裏是天津走向世界的起點,
用真誠去架起開放的橋梁。
我們用不懈的追求,
揮別昨天的荒涼,
用足跡書寫騰飛的理想。
我們用不懈的深情,
演奏時代的樂章,
用心靈孕育振興的希望。
開發區閃爍著黑眼睛的向往,
開發區吸引著藍眼睛的目光,
我們在這裏耕耘,
播種著崛起的力量,
我們在這裏啟程,
走向新世紀的輝煌。
問者:過去還有一首詩,比這首詩更直白:
津門東隅老鹽灘,
方方鹽池起波瀾,
經濟開發視金寶,
企業林立變新顏。
自力更生搞開發,
工業三資是主體,
軟硬環境是完善,
沒花國家一分錢。
“開發區大有希望”,
中央領導已稱讚,
良性循環已步入,
四載成果不一般。
優化效益和改革,
滾動開發再登攀,
打入國際多創匯,
鹽灘變成金銀灘。
飯島先生,這些詩歌形象而生動地介紹了開發區取得的碩果,請您著重談談開發區的不足和希望吧。
飯島:我的一番建議已經和不少來采訪我的記者談過了,再說也是重複。
問者:重複的話題對於沒有聽過的人卻也是新鮮的。
飯島:我認為,開發區過去在起步時把建設重點放在工業區是對的。但是同時也應該承認,不注重生活區的開發建設是顧此失彼。一個開發區要形成整體實力,整體效益,引進與服務應該並舉。就以我們公司為例,不少員工家在市區,上下班都要開班車,往返路途占去不少時間。如果開發區盡快將生活方麵的基礎設施抓上去,吸引開發區企業員工搬到開發區來,不但方便了企業,也繁榮了開發區,同時也由於開發區生活豐富多彩增強對外商的吸引力。
問者:您指出的這方麵非常重要,據我們了解,已經引起天津市和開發區決策人物的高度重視。
飯島:我也已經聽說並且看到了。在開發區的生活區,一排排別墅已經完工,一幢幢高大的寫字樓和賓館已經破土動工,可以預見,要不了兩年,開發區就會熱鬧繁華起來。
問者:飯島先生,您剛才講的歸納起來是不是說,引進與服務是開發區騰飛的兩翼,缺一不可。
飯島:是的。
問者:聽說您到開發區已經兩年多了,生活上習慣麽?
飯島:前不久我回了一趟日本,不知怎麽老不踏實,回到中國,卻覺得安穩了。
問者:是不是因為習慣了中國生活的緣故?
飯島:我想是這樣。
問者:那就祝您在中國生活愉快,事業發達興旺。
飯島:謝謝。
問者:不多打擾了,再見。
飯島: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