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楚蔑洛夫,是俄國批判現實主義大師契訶夫的短篇小說《變色龍》中的主要角色——
▲一封外方老板的公開信
中美合資企業新路食品有限公司美方副總經理鄭萬福先生致信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並鄭重要求將他信中反映的內容予以公開。現全文抄錄如下:
先生們:
我寫這封信是為表達我對龐振昆先生的感激之情。龐先生是去年11月從公用實業公司調到新路食品有限公司的。雖然我們一起工作的時間不長,但我認為,龐先生在過去的7個月裏為我公司所做的工作是應該得到讚揚的。自從龐先生到我公司後,他為我公司做了如下工作:
1.他致力於公司的工作,起到了模範作用,促進了公司工作環境的改善。
2.通過他的努力,我們得到了中國銀行官員的信任。因此,中國銀行為我公司提供了必要的資金擔保。
3.他還為新路安排了機會與開發區海關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使我們公司與海關的交往更容易、方便。
4.他三為公司的出口海運問題與天津地區的海運公司進行了很好的協商,由於他的努力,我公司與當地海運公司開始了良好的合作。
5.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應當表揚的一點是,他改善了我們與開發區政府等各部門的關係,為新路公司在開發區贏得了好的聲譽。
因此,我深信,龐先生已成為我公司非常重要的人物之一,我希望這封表揚信能幫助您們對他的工作表現進行評價。
您忠實的 鄭萬福 4.28
調查附記:根據管委會領導的要求,就鄭萬福先生專函表揚龐振昆一事進行了調查。情況是這樣的:新路食品有限公司是由天津開發區公用實業公司與美國新路貿易有限公司等單位合資興建的中外合資企業,主要生產保健食品、各種調味品等。產品銷往美國等地。該公司建立初期,由於對企業外部環境如:金融、海關、海運、服務等情況不熟悉,對中國國內的原料市場不甚了解,再加之企業自身的管理沒有走上正常的運行軌道,致使公司生產經營狀況不佳。龐振同誌調入該公司後,積極幫助外方經理,加強企業管理,聯絡開發區管委會的經營管理部門,協助新路疏通外部環境,對新路公司改善生產經營狀況起到了重要作用。
筆者贅言:一位外方老板真情剴意,揮揮灑灑近千言,專函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表揚開發區派出的一個工作者,不單單是出於對個人的感激之情,而是飽蘸著對整個開發區的禮讚!
▲一句話新聞
鄭萬福被通告償還債務如逾期不還將訴諸法律。
調查附記:開發區新路食品有限公司原代理董事兼副總經理(美籍)鄭萬福已被公司通告,限其一周內回公司清償債務,否則將對簿公堂。據悉,鄭萬福利用職權,在公司借款人民幣20789.91元、外匯人民幣3210元、美金3600元,至今未予清還。鄭萬福還以購物為由向國外匯款39100美元,如今,這些錢打了“水漂”,至今既未見貨,又未見資金返還。鄭萬福在公司任職的短短一年期間,利用職權報銷個人費用人民幣達21885.91元、外匯人民幣7889.69元、美金21151.95元。這些錢中的相當部分是用於購買衣物、磁帶、香煙、女鞋,打高爾夫球等。鄭萬福還曾以無效單據虛報冒領2000美元。他在離開“新路”時,還裹攜走大量進口免稅禮品。根據公司董事會決議及公司有關規定,鄭萬福上述款項均為債務,應無條件地予以清償。
▲鄭萬福先生看到新路食品有限公司的通知,揮筆撰文,投訴報端,以正視聽。現原文抄錄如下——
事必歸正
中國有一個故事。從前,一位商人旅行到他鄉,住進了一家客店。有一天晚上,商人吃完晚飯坐在客店院內休息。店主家的小孩拿著一顆非常漂亮的值錢的玉珠正在院內玩耍,正巧從後院來了一隻鵝把玉珠吞了下去。小孩玩得正帶勁,並沒有發現玉珠不見了。店主知道玉珠丟了非常驚慌並報了官。官府的人趕到客店多處查找也沒找到。當時在院內隻有商人和小孩,商人便被列入唯一的懷疑對象,最後被帶入牢房。官府逼迫商人把玉珠交出來,商人說:“明天一定給你們找出來,但你們必須把那隻鵝也要放在我的牢房內。”轉天,鵝拉屎時把玉珠拉了出來。官府和店主知道後,十分內疚地說:“為什麽當時你沒有把真實情況告訴我們?”商人講:“如果那天我把真情說了出來,你們肯定把鵝殺了。現在我雖然受了點委屈,可是一隻鵝沒有被殺死,真相也大白了,我覺得這種結果不是很好嗎?”
(美國新技術貿易公司駐天津辦事處 鄭萬福)▲鄭萬福先生的文章發表後,一位讀者撰文作了補遺——
也講一個故事
因被追償債務,美籍商人鄭萬福在20期《開放報》上發表了《事必歸正》一文,頗有心計地講了一個古老而動聽的中國故事。中國曆來有個規矩,凡講述古代故事,是要“引經據典”,言之有據的。筆者學識淺陋,遍查典籍,竟不知鄭先生的故事出自何處?約摸八成是幫閑文人“引進”或杜撰的。
筆者查閱新路公司的“典籍”時發現,鄭先生所欠債務,筆筆有據;他在欠款單上的簽名,曆曆在目。翻閱《聊齋誌異》時看到這樣一則寓言,原文如下:
“邑西白家莊居民某,盜鄰鴨烹之。至夜,覺膚癢,天明視之,茸生鴨毛,觸之則痛。大懼,無術可醫。夜夢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罰,須得夫者罵,毛乃可落。’而鄰翁雅量,生平失物,未嚐征於聲色。某詭告翁曰:‘鴨乃某甲所盜。彼深畏罵焉,罵之可警將來。’翁笑曰:‘誰有閑氣罵惡人。’卒不罵。某君窘,因實告鄰翁。翁乃罵,其病良也。”
大意是:一位先生偷人鴨子吃,露出馬腳,便想轉移人們的視線,但無濟於事,最後不得不承認錯誤。
筆者贅言:讀者看到這裏,或許對這場官司的結局並不十分關注,或許也不會因開發區發生這種事件大驚小怪。但是我們相信諸位看官會從中依稀發現,開發區收獲的不僅僅是經濟技術,而是在延伸到更寬闊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