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TS公司的代表氣咻咻地回到賓館,立刻準備訂購機票,打道回國。
他怎麽會不懊惱呢?
他在一年前就來到天津,與天津市某公司洽談一個高技術項目——多層線路印刷板。此項目如果得以投產,將填補我國這個技術項目的空白。因此,天津市某公司立刻表示願意合作。
誰知,自此以後,沒完沒了的論證和多部門踢皮球似的審批開始了。什麽“這不是叫外國賺大錢嘛”的充足理由,什麽“給外國人合資,如果經營不好,企業倒閉了,外國人一拍P股走了,我們怎麽辦”的古道熱腸,還有那令人急不得惱不得的公章旅行,一拖就是整整一年,十足的世界馬拉鬆之最。
“時間就是金錢。”這信條在世界上經濟發達的國家已經婦孺皆知並放之四海而皆準,可是在中國從事經濟工作的政府官員中卻如同天書和宇宙符號。
至此,這個好端端的項目即將擱淺。
但是,“山重水覆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此刻,聞聽此事的開發區的頭頭葉迪生大呼:“好項目,決不能叫它飛了!”
榮獲“有特殊貢獻的科學家”稱號的葉迪生所以敢於當機立斷,既有主觀因素,又有客觀根據。
不是有人怕叫外國賺大錢麽?可開發區管委員提出的口號是:“讓投資者贏得利潤。”不叫人家賺錢,人家不遠萬裏跑到中國投資來鬧著玩呀?葉迪生說過:“搞‘洋務’,要互惠互利,而且首先要讓外國人覺得到中國來投資比在其他發展國家投資感到方便,感到容易獲利,這才有吸引力。那種像過去的土財主一樣恨不得榨幹對方的油而後快的經營之術是最短視和最愚蠢的。與外商合營雙方是夥伴關係,把夥伴整垮了,實際上是‘城頭起火,殃及池魚。’到頭來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在批準合資項目中,天津市有些部門不是互相推諉麽?開發區上頭卻沒有那麽多婆婆,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裏,開發區最高管理者具有決定一切的權力。
葉迪生還有一個大思路:開發區要走向世界,首先要適應世界,要適應了世界,才能像遊泳運動員一樣熟悉了水性後方可能出技巧,才可能比別人技高一籌,那時世界又反過來會開始適應你。改革開放,最忌諱的是犯唯我獨革、唯我獨尊的左的錯誤。“普天之下,唯我泱泱,別者為夷”。實際上,這不僅在排斥別人,到頭來是在排斥自己。天津開發區,要緊緊抓住國家改革開放的機遇,利用京津工業基礎,科技人才和信息優勢,要四出四進:資金進來,產品出去;人才進來,成果出去;管理進來,質量出去;信息進來,貿易出去。將開發區變成一個縮短中國工業與世界工業差距的“實驗區”,變成一個中國北方通向世界的“大陸橋”。
於是,葉迪生急火火地找到美國TS公司的代表開誠布公地說:“此項目我們協助解決,歡迎遷入開發區籌建。”
“還有挽回的必要麽?”美方代表將信將疑。
“我說了就會兌現的,請給我們幾天時間,一定給您個滿意的結果。”
然而,談成項目並非輕而易舉。該項目的產品須達到國際先進標準,市場較好,生產周期短,要求當年就供貨。外商看過開發區的現場之後,對能否保障工期有所擔心,便提出談判開始先與規劃設計人員談廠房建設速度問題。隨即,開發區派出了以商務、技術、土建等方麵專家組成的一體化談判班子,很快拿出了廠房設計、建築的標準方案等,並連夜繪製出廠房結構草圖。在短短的幾天時間內,開發區各方麵人員協同工作,保證了合同的正式簽訂。
翌日,客商將啟程回國。他們再一次拉住葉迪生的手說:“我們此次來津有兩個意外,一是沒想到抱著熱情來,差點失望,要走;二是天無絕人之路,又遇到你們這些精通業務又有實權的專家,創造了國際上難得一見的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