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塘沽鹽場三分場場長對於在這片茫茫鹽池搞開發區疑惑不解,尚帶有將信將疑的成分,那麽一個日本在塘沽區的“投資者”到三分場巡視一番,那譏誚的比喻等於認為在這個地方搞開發區純屬天方夜譚。看來,這的確是個撲朔迷離的謎。
●日本“投資者”是怎樣暗喻的——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將在塘沽鹽場三分場擂響戰鼓的消息不脛而走,第一個到三分場偵察“火力”的則是在塘沽區的一個被譽為“中國通”的日本投資者。
這位日本“投資者”來中國已有幾載,對中國的“動向”可謂耳目靈通。據說,他與天津還有一些緣分。是孩提時代在天津“日本租界”生活過,還是在天津有什麽親屬,抑或有什麽更神秘的關係?
不得而知。總之,他對中國比較友好,對華投資也敢花血本。
但是,當他站在三分場的鹽池堤壩,兩眼被一望無際的煙波浩淼所漲滿,並且兩腿被呼嘯的海風推攘得一連退了兩步,眉一皺,頭一搖,以流利的華語說出了一句嘲弄的話:“中國不愧是東方神話的世界。”
這位日本“中國通”的喻示是不言自明的:女媧補天、嫦娥奔月、精衛填海、後羿射日、薑太公直鉤釣魚、孫悟空大鬧天宮、孟薑女哭倒長城、陶淵明夢遊桃花源……所有這一切,不過是中國人的想入非非和異想天開。
不過,開發區的有關人士告訴他先生,明年這個時候請你再來看看,那時候你一定會有新的結論。”那渾厚的餘音分明又告訴他:請記住,人們在塑造自己的同時也塑造著希望,並不僅僅屬於神話和傳說。
●開發區之謎是怎樣編織的——
現將《天津開發區年鑒》中的1989年的“大事記”摘錄如下:
4月
13~15日 市委召開第一次常委擴大會,傳達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召開的沿海部分城市座談會精神,會議決定加強市技術改造領導小組的力量,並抽調有關專家,組成“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方案組”。
16日 “開發區方案組”正式組成。下分6個組:綜合組、規劃選址組、工業門類組、資金組、優惠政策組、體製組。
5月
8日~9日 市委、市政府有關領導同誌親臨塘沽區,先後在塘沽鹽場三分場、黃港水庫、官港、鄧善沽、胡張莊等5處預選址實地考察。
11日~19日 市技術改造領導小組召開開發區方案組匯報會,聽取市計委、經委、科委、經貿委、中國銀行等幾個部門關於開發區的設想。隨後,規劃選址組、工業門類組等分別作了匯報,初步確定在塘沽鹽場三分場建立開發區。
21日~23日 起草《關於天津市貫徹沿海部分城市座談會精神,進一步實行對外開放的報告》和《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方案》兩個文件。
6月
18日,市委領導陳偉達親臨塘沽區,調查研究並實地考察開發區選址現場。
7月
1日 彭真同誌在市有關領導陪同下,視察了開發區選址——塘沽鹽場三分場。
4日 陳偉達、李瑞環等市委、市政府領導同誌聽取了關於《開發區方案》的匯報,並對開發區選址和規劃問題作了重要指示。
16日 李瑞環、李嵐清等領導同誌視察了開發區選址現場。
國務委員、國家計委主任宋平、國家經委副主任呂克白等在一所3號聽取了開發區方案。
17日 宋平、呂克白等同誌視察了開發區選址現場。
20日 開發區方案組對方案進行了最後審定。
26日 市委召開第22次常委會,聽取了開發區方案匯報,原則同意了開發區選址及管理體製。
8月
4日 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與中國房屋建設開發公司簽署了關於中國房屋建設開發公司劃片承包開發一平方公裏的協議書。
6日 市委發布文件,決定成立天津經濟技術管理委員會。決定:管理委員會由張昭若任主任;穆青、張煒任副主任;王述祖、葉迪生、鄭華安、易誌寬為委員。
12日 榮毅仁一行6人參觀了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選址。
29日~30日 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召開第一次委員會會議。會議議題:學習中央有關文件,匯報開發區籌備工作和下一步工作設想。
從以上“豆腐帳”似的記載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開發區選址這個謎是從國務院到市委、市政府,從專家學者到市各職能部門共同編織的。因此,這是一個全方位的謎,一個立體形的謎。
●謎底是什麽——
開發區為何選址在這蘆葦叢生、鹽池灘塗的塘沽鹽場三分場的奧秘,無疑是此謎的謎底。為了恪守“惜墨如金”的箴言,同時也為著言簡意賅,特將《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概況》中的一段文字節錄如下:
選址塘沽鹽場三分場的優勢是:
(1)地理界限明確,便於管理。該區四界以海岸線、鐵路、公路構成。
(2)交通條件較為理想,該區東南與天津港區毗鄰;西麵以京山鐵路為界,鐵路編組線就在該區西南;南麵以加速建設中的京津塘高速公路和已經投入運營的津塘公路為界,公路交通十分便利;距天津機場38公裏,有數條公路將開發區與機場連通;海河的內河航運也可充分利用。
(3)鹽場為國有土地。目前由於原鹽限產,鹽場可利用占地補償費在其他鹽場進行技術改造,擴大生產。
(4)有城市依托,可充分利用現有設施,減少外部投資。現有可利用的設施包括供水、排水、供電、供氣、電訊和國內職工的生活區及一些涉外生活設施。
(5)該區區位良好,區域完整,近期易於起步,遠期易於發展。
(6)該區地震地質、工程地質和自然環境等條件在整個海濱地區是最好的區域,沒有地震斷裂帶穿過;大氣采樣分析表明,空氣中所含各種離子濃度,不影響電子和精密儀器儀表等項目的設置。
在曆數了種種幾乎包羅萬象的優越條件之外,難道沒有什麽弊端嗎?
回答同樣是帶論證性的:
(1)由於此地成陸較晚,地表土質鬆軟,地表地耐力較低,四層以上及重工業項目需做樁基處理。
(2)土壤含鹽堿量大,建築物地基及管線需做防堿蝕處理。
(3)土地含堿量高,綠化、美化環境困難。
(4)由於緊靠海邊,容易受到風暴潮的襲擊。
優勢突出,利大於弊,這就是塘沽鹽場三分場創辦開發區的“謎底”。
麵對弊端,開發區的將士回答是:“沒有困難,還要我們開發人幹什麽?!”
“開發人”,好氣魄的名字!頂天立地,氣吞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