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偉大曆史進程中,鄧小平同誌親自倡導並親手設計了中國經濟特區的創辦和建設藍圖,各沿海開放城市的經濟技術開發區也隨之應運而生。這是一項嶄新的事業,是黨中央、國務院的一項重大決策。它的萌生,開始並未引起人們的重視。然而,事實勝於雄辯。特區十多年發展史,已經充分地顯示出它的無窮生命力,已在中華大地樹起一座令人矚目的豐碑。它以矯健的步伐,豐厚的碩果,證實了鄧小平同誌倡導的建設經濟特區的偉大構想的無比正確,當年夢幻般的藍圖,轉瞬間變成了人間的天宮。
鄧小平同誌一再告誡全黨和全國人民,在波瀾壯闊的現代化建設中,一定要堅持“兩手抓”,兩個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江澤民同誌在《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五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中,重申了這一重要方針,對經濟特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不但要努力搞好物質文明建設,而且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也要達到較高的水平。對於經濟特區來說,對內要起到促進和示範作用,對外要成為宣傳祖國文明和社會主義優越性的“窗口”。
在去年春暖花開的季節,鄧小平同誌到南方視察發表了重要談話。這是一件曆史性的大事。在鄧小平同誌談話的感召下和黨的十四大精神鼓舞下,文化藝術出版社立即著手策劃《中國經濟特區開發區紀實叢書》並立即進行組稿。經過一年多的努力,這套叢書首批即將出版了,這是一件好事。
文藝工作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針。把鄧小平同誌始終關注和支持的經濟特區以及開發區十幾年的發展曆程,用報告文學的形式把它記錄下來,無疑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特區開發區也需要用文學形式將這段曆史描繪反映出來,表現中華民族的創業精神,表現人們的貢獻,表現各種各樣人物的銳意改革的精神,謳歌我們時代的主旋律。
翟泰豐
一九九三年七月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