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六章 天之驕子的保護神

  古往今來,行醫者都與病人近在呎尺。本文記述的“醫生”同被診斷者卻一個在地麵,一個在天空,兩者相距萬米之遙。

  奇嗎?是有些奇呢!

  生理遙測

  1977年秋季的一個上午,蔚藍色的天空宛如浩瀚無垠的大海,碧波蕩漾。在祖國北部邊疆的一個機場上,一架國產高速殲擊機在萬米高空以每秒幾百米的速度做著躍升、翻滾、筋鬥等特技飛行動作。這架十幾米長的偌大飛機,升到高空就象鑲嵌在藍色天幕上半個米粒大小的珍珠。地麵上,空軍某航空醫學研究所研究員俞夢孫正坐在塔台旁一輛遙測工程車上,聚精會神地注視著熒光屛上閃爍的信號曲線,分析、記錄著藍天上飛行員的心電、心率、呼吸和耳脈搏等生理情況。

  俞夢孫的周圍,圍攏著有關部門的同誌和部隊領導。人們屏住呼吸,期待的神情不時流露出緊張和疑慮。

  是啊,俞夢孫的步子邁得太大了。目前我國醫院使用的診斷飛行員生理功能的電子儀器,隻能在靜止或者負荷不大、並且是症狀比較明顯的情況下使用。眼下,機場嘈雜,飛行員又是在萬米高空,能行嗎?然而,他們也清楚,俞夢孫為了今天這個實驗,單在機場就整整戰鬥了十五個晝夜。起初,俞夢孫他們研製的遙測儀器對飛行員的空中通話有幹擾,必須趕製一台諧波很少的遙測發射機,才能解決這個矛盾。但這個裝置從設計、試驗到製成,需一個月時間。一個月時間太長了,他把十天的工作量壓縮到一天做,三個日出星落,俞夢孫就以驚人的速度把它製作出來了。奇跡呀!是他身懷絕技嗎?不,這是抱負、幹勁和意誌的閃光……

  “02號,加大動作量!”飛行指揮員好象有意在給俞夢孫出難題。

  “明白!”隨著飛行員簡短的回答,飛機“唰”地從萬米高空俯衝到幾百米的低空,又從低空迅速躍升到蒼茫的天標,快如流星,疾似閃電。

  俞夢孫麵對異常情況沉著幹練,迅速地扭動著遙測儀器上的調節開關,飛行員的生理情況在熒光屏上始終清晰可見。

  “02號,打開加力!”飛行指揮員的命令剛說完,隻聽“咚”地一聲巨響,尤如萬米高空拋下一個落地雷。刹時,飛翔在高空的飛機象一顆衝出槍膛的子彈頭,高速飛過。這時,熒光屏上仍是波形跳躍,點劃規整,飛行員在加速度情況下的生理變化,準確無誤地被記錄下來。

  “俞夢孫同誌,謝謝你,祝賀你!”飛行指揮員和在場的同誌們爭先和俞夢孫握手,慶賀他在航空生理遙測上獲得圓滿成功。

  俞夢孫自1965年填補了我國這項科研項目的空白後,今天又在全半導體固體電路的遠距離進行航空遙測上前進了一大步。俞夢孫的研製成果,對於監護飛行員在飛行中的生理變化,保證飛行安全,加速人民空軍建設和發展我國醫療電子儀器,將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當同誌們把滿含興奮的目光齊刷刷投到俞夢孫臉上時,仿佛這才發現,他那憔悴的麵頰上一對發烏的眼窩深深塌陷下去,一雙充血的眼睛深藏著科研人員那特有的、永不滿足的笑意。熟悉情況的同誌知道,機場上的十五個晝夜,僅僅是俞夢孫攀登科研高峰的一個持續前進的出發地,他身後留下的是二十餘年如一日頑強奮鬥的足跡……

  初露鋒芒

  1951年,年僅十五歲的俞夢孫湧進了抗美援朝的澎湃洪流,戰場上的頻頻捷報曾引起這個年輕人的遐思和神往:冒著槍林彈雨衝鋒陷陣,呷著炒麵雪粒奮勇殺敵,當個英雄,太光榮了!然而,個人的發展道路往往又不以自己的主觀願望為轉移,他被分配到某軍醫學校學醫,戰火硝煙的向往變成了圖表數據的課堂。白衣戰士——這是開課的第一天,俞夢孫從教員那裏聽到的一個含義不尋常的字眼。他決心沿著這條道路勇敢地走下去。

  俞夢孫以全優的畢業成績結束軍醫學校曆時三年的學習生活後,被分配到空軍航空兵某部醫院耳鼻科當醫生。在實際工作中,他時常感到苦悶和焦急的一個問題是:由於缺少醫療器械,對飛行員的一些疑難病症做不出科學診斷,致使有的飛行員不得不停止飛行。人民空軍在發展壯大,航空醫療工作跟不上,豈不是拖後腿麽?強烈的戰士責任感和事業心,火焰般地在他胸中燃燒!他決心自修無線電學和高等數學,為診斷疑難病症打下理論基礎。

  黨組織象母親一樣熟知戰士的心胸誌向。不久,俞夢孫被選調到北京某航空醫學研究所學習深造。

  初建不久的航空醫學研究所,不過是我國“一窮二白”麵貌的一個縮影。既缺少醫學資料,又缺少測試各項生理指標的儀器。進行醫學研究,沒有儀器準確地記錄下人身的生理數據,怎麽行呢?當時這個所隻有一台西德製作的心電圖機,除了一個教授可以操縱它之外,別人從不敢碰它一下。就是這個寶貝,記錄下來的數據也是昏暗模糊,理路不清。生理研究工作需要提高測試數據的清晰度。誰來攻克這個難關呢?教授發現學員中有一個二十來歲,身體清瘦,穿三號軍衣還顯得空蕩蕩的小子夥,時常圍著這台心電圖機轉來轉去,那雙多思而聰敏的目光流露出躍躍欲試的渴望。他就是平時少言寡語,肯於鑽研問題的俞夢孫。

  銳氣可礪不可挫。教授本著這個信條,笑容可鞠地對俞夢孫說:“小俞,有什麽建議麽?說說看。”俞夢孫聽到教授親切的稱呼和鼓勵,仿佛打開了胸中的增壓閥門,壯著膽子提出:把心電圖機反射燈的度數加大,增加記錄膠片的感光度,可能會提高記錄的清晰程度。教授聽罷,欣喜地點頭允諾。經過試驗,效果極佳!耳鼻喉醫生竟然躋身於光怪陸離的境地!俞夢孫頗有點“膽大包天”。可是,細細想來,科學的發展,人類的文明,如果沒有象俞夢孫這樣一些無所顧忌、“異想天開”的人,隻能是象蚯蚓般愚昧地緩慢爬行。

  俞夢孫的科學胃口越來越大。他聽說某倉庫有一台從瑞典進口的已被作為廢品處理的六導心電圖機,他的心象遇到磁石一樣立刻吸引住了。一連十多天,俞夢孫失眠了。白日,他查閱有關資料;晚上,苦苦思索心電圖機的原理和線路結構。他打定主意,要請示領導把報廢的心電圖機領出來,修複它,讓它為航空醫學服務。有關領導同誌聽後,毅然批準了他的要求。真是有誌者事竟成。俞夢孫不僅修複了這台六導心電圖機,而且還把它改造成一台多用途生理記錄儀,成為這個研究所最早使用的記錄儀器。

  怪事,又一件怪事!

  鍥而不舍

  其實,怪也不怪。俞夢孫所以能在改進科學設備上有此建樹,是他平時刻苦學習基礎理論的結果。

  俞夢孫隻有初中文化水平,為了發展我國航空醫學電子儀器,十幾年來,他相繼掌握了用英文、俄文閱讀專業書籍的能力,攻讀了《高等數學》和《模擬理論》等十幾門理工科大學的專業課程,撰寫了《生物電放大器抗幹擾性》、《關於人體對彈射增長率耐限的研究》、《座椅骨架頻率特性測定及小傘動載作用於座椅的電模擬分折》等許多學術論文,並作了大量心得筆記和資料卡片及綜述。

  那麽,俞夢孫靠什麽掌握這樣廣博而奧秘的專業理論知識呢?奉告讀者的隻有四個字:鍥而不舍。

  一個春光明媚的假日,研究所組織青年們到遊覽聖地頤和園遊玩。因為這是集體活動,俞夢孫欣然參加了。

  同誌們漫步昆明湖畔,山光湖色,醉人心窗。從日出東方到夕陽西下,青春的腳步帶出多少歡語笑聲!人們遊興未盡地收步返回時:咦,俞夢孫哪去了?這時大家才想起一天都沒見到他的影子。大夥立刻四處尋找,乖乖,俞夢孫還在一個偏僻的假山後麵埋頭看書哩。原來,俞夢孫在學習《電子技術》過程中被穩壓電流這隻攔路虎擋了道。不打死老虎怎麽過景陽崗?俞夢孫能有心思遊山玩水麽!就這樣,他找了個幽靜地方,P股一坐沒動窩。有的同誌不解地問他為何這樣自苦,他憨實地說:搞科研,不掌握基礎理論,就象盲人騎馬。我底子薄,得多擠點時間,多花些力氣。

  有些同誌是否會說,俞夢孫光棍一條,等他找了對象,就不信牽不出他一份心思。

  1962年,26歲的俞夢孫果然同哈爾濱工業大學電機係畢業生——北京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周新心談開戀愛了。初次見麵,要談的話自然不會少。介紹出身曆史、脾氣個性、工作情況,……兩個鍾頭以後,俞夢孫聾拉著腦袋回到研究所。不是戀人不滿意,而是他覺得搭上了兩個鍾頭太可惜。這些天俞夢孫正廢寢忘食地鑽研“加速度的測量”,攻讀振動理論。時間,對俞夢孫說來是多麽貴重,兩個小時,能獲得多少知識啊!戀愛和搞科研鬧矛盾怎麽辦呢?想個什麽萬全之策呢?善於創造奇跡的人在生活規律上也有發明——一個戀愛的新方式被他設計出來了,俞夢孫又高高興興地鑽研振動理論了。

  俞夢孫和周新心第二次約會的日子到了,地點在北京動物園。俞夢孫心裏雖然有了成形的戀愛方案,但是怎樣說出口呢?兩人轉了幾圈,俞夢孫仍找不到適當的機會。周新心和其他初戀的少女一樣,格外注意觀察朋友的舉止神態所表現出來的性格愛好和特點,當她發現俞夢孫欲言又止的表情,則忍不住開了腔:“老俞有話就說,何必吞吞吐吐。”

  俞夢孫聽出周新心誤解了自己本意,但舌頭就是不能按預定的拍節振動,啟動了半天才冒出一句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的話:“周新心同誌,別誤會,我想對咱們今後的進行提兩條意見……”周新心一聽,細長的眉毛揚起兩條波線。俞夢孫一看情況不妙,趕緊解釋說:“不,不是兩條意見。”他笨拙地說完,出了滿頭大汗。

  周新心對神態拘謹而又透著憨厚表情的俞夢孫莞爾一笑:“說給我聽聽。”俞夢孫擦把汗,說:“一是由一周一見麵改為兩周一見麵,二是把見麵地點由公園改為實驗室,……”周新心還沒聽完,帶著爽朗的笑聲說:“叫我輔導你振動理論?可以。我也有一條,你得幫助我學習無線電測試方法。”俞夢孫滿意地點點頭。

  就這樣,一對年青戀人離開了公園湖畔的幽境,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度過了甜密的戀愛期。

  身體力行

  幾年前,研究所交給俞夢孫一項任務,通過研製彈射裝置,得出我國飛行人員對火箭彈射過載耐受的醫學標準。這項科研,是為了解決飛行員在規定的跳傘高度以下(可以在零度火箭彈射跳傘)緊急安全跳傘的問題。當時火箭彈射救生在我國前所未有,既無經驗,也無資料,橫亙在俞夢孫麵前的困難如絕壁斷崖啊!

  俞夢孫為了完整地記錄真人火箭彈射過程中的過載大小和人體心電變化,開始加緊研製試跳飛行員身上的微型發射機。不料,在異常緊張的節骨眼上,和俞夢孫並肩戰鬥的一個同誌患病住院了。俞夢孫就默默地擔負起兩個人的工作。

  時至隆冬,鋪棉扯絮般的大雪,一連幾天沒日沒夜地下個不停,如刀似鞭的寒風凶暴地抽擊著地處西北某地實驗場地的俞夢孫工作室,狂風暴雪似乎要把俞夢孫懾服,禁錮。就在這時,社會上一股股潛在的政治寒流也趁機肆虐起來,什麽搞科研是走“白專道路”,是“黑線回潮”,等等。

  入夜,實驗室萬籟俱寂,朔風砭骨,俞夢孫拖著發燒39度的身體,走出房間,挺立在風雪中,心潮激蕩不已:搞火箭彈射救生,是為了保障飛行員的生命安全,加速人民空軍的建設。如果這是“白”,那“紅”又是什麽呢!“建立一支強大的人民空軍”,是偉大領袖毛主席向空軍全體指戰員提出的殷切期望啊!俞夢孫想著想著,覺得周身的熱血在燃燒,身邊響起衝鋒的號角,他彎身捧起一把雪,擦擦滾燙的臉頰,轉身又回到工作室。

  稀奇的是,數日之後,昔日的“書呆子”卻一反常態。俞夢孫不僅每天增加了長跑、跳平台和做操等體育項目,還練起了車技。是不是俞夢孫被“白帽子”嚇怕了,幹起了荒唐的事?不,這是俞夢孫在用自己火紅的青春盡心盡職。果然,俞夢孫經過地麵苦練,開始向領導請戰了,他要求第一個做真人小火箭彈射試驗。理由是:對於自己在試驗室裏測得的數據,應當親身在實踐中去驗證。這句樸素的話語,充分展現了俞夢孫的嚴肅的科學態度和無私無畏的高貴品質!

  這是因為,據有關外國文獻報道,人不能承受超過300G/秒的加速度增長率,超過了就會造成背椎骨折均嚴重後果。然而,這項小火箭彈射恰恰有一段時間要超過300G/秒的加速度規限,俞夢孫經過應用電子模擬試驗證明,外國有關資料的報道並不是金科玉律,人體在某種情況下是可承受超過300G/秒的增長率的,可是這畢竟是在實驗室測得的數據啊!人體究竟行不行,還得進一步證實。

  這天,小火箭真人彈射開始了。天空,一碧如洗,俞夢孫來到實驗場地,清臒的麵頰上泛著淡淡的紅暈,顯得豪情滿懷。準備工作就緒後,俞夢孫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迅速果敢地猛拉彈射開關。

  “轟——!”一聲巨響,一股氣浪,俞夢孫被彈射到彈射架的頂部。那矯健的身姿,多象一隻搏擊長空的雄鷹呀!

  誌在藍天

  在空軍某醫院裏,住有八個患心髒“二度房室傳導阻滯”的飛行員:他們大都飛行過上千小時,有的飛完四種氣象,成為“全天候”飛行員。但是,根據當時的條令規定,患有這種症狀就得停止飛行,甚至淘汰。所以,他們有的停飛了一年,有的停飛了兩年以上。而這種病的特點,在靜臥時能診斷出來,起床後一活動就檢查不出來了。從飛行員本身講,他們感到身體健壯,精力充沛。駕駛飛機上天一定會發生暈厥嗎?他們自己不信,俞夢孫也不信!但是,臨床診斷,做不出有根據有說服力的結論,眼巴巴地看著飛行員被困在病房裏。俞夢孫的心裏是多麽焦灼啊!

  “俞夢孫同誌,希望你用科學給他們說幾句公道話,讓我們重返部隊,為祖國領空去站崗放哨吧!”

  “老俞,希望你用遙測攻克臨床診斷解決不了的難關!”

  飛行員的渴望心聲,醫務人員的拜托之情,俞夢孫由衷感到,這是同誌們對科學工作者的信任、鞭策和要求。一個航空生理電子儀器研究人員,就是要使研製工作為提高部隊戰鬥力服務,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俞夢孫情不自禁地向飛行人員和醫務人員吐出一個斬釘截鐵的字眼:“一定!”俞夢孫從醫院回到研究所,立刻和南空通訊修配廠及所裏的戰友一起,根據這次遙測的特點擬定出重新設計一台電子管生物放大器的方案。他鑽進實驗室,一連工作三個通宵,一台遙測需要的新儀器問世了。

  清晨,頗有幾分涼意,但機場上幾叢迎春花抽芽展葉,預示出已是春回大地。俞夢孫來到機場,把遙測儀器安置畢,舒展雙臂,同時深吸一口清爽的空氣:臉色雖然蒼白,卻愈發顯得莊嚴。

  這時,身穿咖啡色飛行服的幾個飛行員精神煥發地向俞夢孫走來,一一和他握手。俞夢孫透過飛行員堅實有力的大手,領悟出飛行員們此刻的心情。他含笑作答,而把預祝的話語隱在心裏。

  “叭叭”,兩顆晶瑩的綠色信號彈升起,一陣震天憾地的馬達聲,戰鷹一架接一架展翅而起,直射藍天。

  俞夢孫坐在遙測儀器前,全神貫注地觀察分折著反映在熒光屏上的飛行員在空中不同狀態下的心髒變化的電子波型,漸漸,他臉上湧現出興奮的紅暈,一層添一層,越變越紅,宛如一朵喜慶盈然的報春花。……

  通過這次遙測檢查,對八個飛行員均做了科學結論,使六個飛行員高高興興地重返了飛行員行列。

  十二年過去了,俞夢孫在電子管生理遙測裝置設計以後,於1977年7月份又設計了更加適應戰備需要的半導體生理遙測儀,為二十名初診為心率失常、暈厥的飛行員進行了生理遙測,對他們的健康鑒定提出了科學依據。

  看吧!藍天深處,一隊威武雄壯的戰鷹在翱翔、躍升,那不斷擺動的機翼,好似飛行員們在向俞夢孫招手致意:感謝你,雄鷹的醫師,你嘔心瀝血,監護著空中健兒的安全、健康;那清脆的馬達聲,尤如飛行員們在向俞夢孫發出美好的讚語:祝願你,可親可敬的科學工作者,希望你為建設強大的人民空軍永攀高峰!

  1984年8月於空軍大雅室招待所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