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黃金價格影響因素的層級
國際地緣政治、國際經濟、國際金融、國際投資、重要經濟資源價格、中央銀行黃金儲備增加、黃金生產和消費均衡,不僅能夠通過他們各自的影響機製對黃金價格產生影響,而且他們的作用機製還體現了一定的規律性:當多個影響黃金價格的因素同時出現的時候,相關因素對黃金價格的影響是不均勻的,居於主導地位的因素影響黃金價格階段性走勢,其他因素的作用弱化,從而形成黃金價格影響因素的層級性。
在黃金價格影響因素中,各層級因素對黃金價格的影響具有非常鮮明的層次性,即當上一層級因素影響黃金價格的時候,下一層級因素對黃金價格的影響會被部分或完全弱化,黃金的價格走勢基本由較高層級的因素主導。隻有當影響黃金價格的較高層級因素相對穩定的時候,較低層級的因素才會主導相應時段內黃金價格的走勢。
2.國際地緣政治——影響黃金價格的核心因素
當黃金貨幣屬性成為影響黃金價格的主導因素時,黃金商品屬性對黃金價格形成機製的影響就會被弱化。
在信用貨幣時代,一旦國際政治形勢發生變化,傳導形成國別的政府不穩定性預期,其政府發行的信用貨幣代表的債權債務清償能力,及其對應貨幣購買力就會出現不穩定預期,從而傳導形成對應貨幣的黃金價格出現波動。更為重要的是,嚴重的地緣政治危機會促使信用貨幣本位一定程度向黃金回歸。
3.國際經濟形勢——影響黃金價格的第二層級因素
①在超宏觀分析框架下,國際經濟形勢是指重要經濟體的宏觀經濟發展狀況,包括相關國家的經濟增長、重要經濟資源供給和需求狀況、社會就業、物價指數等一係列指標。
②工業經濟的運行和與之相適應的社會分工和社會結構的高度分化的社會,社會的運行需要巨量的能源供給支持,因此是否具有穩定充足的重要經濟資源的供給成為了影響現代社會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
③與世界經濟規模、總量持續增長和資源及產品流轉、配置全球化相對應,重要經濟資源需求量持續增長,重要經濟資源供給約束矛盾突出。
④全球範圍的重要經濟資源供給與需求之間,引發重要國家和重要資源富集地區和國家的戰略調整,成為影響相關國家或地區政府穩定性預期的重要因素,從而引發黃金與這些國家信用貨幣之間比價的調整。
4.國際金融形勢——影響黃金價格的第三層級因素
①貨幣體係:以政府信用為核心、以政府立法為基礎的信用貨幣(本位)體係,並且在這一基礎上形成了政府預算與貨幣的關聯。
②隨著與工業化相伴的社會分工發展、社會結構分化進程演化,信用貨幣逐漸成為社會經濟資源生產、流轉、分割和配置的主要組織方式(市場經濟體製)。於是,貨幣供應量、利率、匯率、物價水平成為社會經濟生活的重要問題,影響著社會經濟資源分割與配置的規模和方向。
③隨著社會經濟資源生產、流轉、分割和配置關係的複雜化,以及相伴的信用貨幣發行量持續超過經濟發行量,金融投資市場和金融投資工具逐漸發達,黃金和重要經濟資源價格定價除了受供給和需求影響外,金融投資工具成為重要定價形式。
④隨著與工業化相伴的社會分工發展和社會結構分化演進,工業化發達國家重要經濟資源的分割與配置需要部分境外貨幣發行來實現,黃金和重要經濟資源價格機製與國際政治、經濟相關。
5.國際投資市場遊資結構調整——影響黃金的第四層級因素
①國際金融投資市場——貨幣、資本、期貨(商品)和黃金及衍生金融投資工具市場間遊資分布結構的存量和流量,發生較大規模的調整。遊資在貨幣、資本、期貨(商品)和黃金及衍生金融投資工具市場間存量和流量結構調整,從而形成貨幣匯率、資本市場走勢、期貨(商品)和黃金價格不同方向的波動,傳到黃金市場影響黃金價格走勢。
②在金融投資市場的結構中,通常來說大規模遊資流動,會引起遊資流出市場投資工具價格下調,而遊資流入市場投資工具價格上調。
③遊資的流動是由遊資逐利性決定的,它調整的原因可能是來自多方麵的,對遊資調整的關注:首先,關注形成遊資結構調整的機製;其次,關注遊資結構調整形成各金融投資工具價格聯動機製。
④就黃金市場而言,隻有與黃金價格機製相關的國際政治、國際經濟和國際金融形勢三個層級因素都相對穩定的情況下,遊資在各金融投資市場間的結構調整,才成為階段性黃金價格波動的主導因素。
最壞的交易
在1978年的時候,白銀的市價大概是每盎司5美元。從20世紀70年代初期開始,所有的貴金屬價格都大幅地上揚。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鬆,首先宣布讓美國脫離金本位製度,開始允許黃金價格波動,也讓美元的匯價自由漲跌,美國在後來的十年當中,經曆了一波又一波嚴厲的通貨膨脹危機。尼克鬆當初的決定,可以說是問題發生的源頭之一。就在黃金直接兌換美元的窗口關閉的那一天,通貨膨脹所帶來的震撼,幾乎動搖了全美國。在薪資和物價不斷上揚的壓力下,美國被迫采取了凍結薪資和物價的措施。阿拉伯國家在1973年實施的石油禁運,更是雪上加霜。
在這種艱難的局勢下,隻有一種人得到了好處,那就是手裏擁有實質資產的人。當股票和債券等金融資產的購買力因為通貨膨脹而受侵蝕之際,這些實質資產的價值卻反而不斷地上揚。在通貨膨脹問題越來越惡化的時候,石油、不動產,以及白銀和黃金等價格,則開始大幅揚升。就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梅勒德做出了他自認為最糟糕的一筆交易,但他也因為這次的交易而賺到了頭一個百萬美元。
1978年,梅勒德和他的同夥人,一看到好的交易機會,就不會輕易錯過。當時白銀價格為每盎司5美元,他們認為這就是賺錢的良機。在通貨膨脹持續升高之時,他們推斷貴金屬將成為搶手的投資工具。和金融資產不同的是,在麵對通貨膨脹壓力的時候,貴金屬反而會增值,它們不僅能夠維持原來的購買力,還能提供投資人很好的避險渠道,讓他們不會因為商品和服務價格上揚,而導致資產的價值縮水。
因此,梅勒德和夥伴開始在紐約商品交易所大量累積白銀期貨的倉位。他們每個人都買進了200張白銀期約,梅勒德擁有的白銀期約,等於讓他在市場上掌控了200萬盎司的白銀。這些期約是以每盎司5~8美元的價格買進來的。
在1979年10月以前,梅勒德既沒有把期約賣掉,也沒有執行實物交割。他不斷把他手裏的白銀期貨往後展期,而且看著白銀價格在一年多的時間裏,從每盎司5美元一路上揚到9.5美元。也就是說,在一年之中,他的投資增值了將近1倍。
到這個時候,梅勒德和投資夥伴因為手裏還據有那麽大的部位,而開始覺得有點緊張了。
在白銀價格幾乎漲了1倍以後,梅勒德開始想是否應該趁早獲利離場。這時白銀強勁的多頭走勢是停滯了下來,不過,他們還不能完全確定的是,這波多頭行情是不是真的宣告結束了。因此,這兩個人決定再等一個禮拜,如果到時候白銀還是沒辦法恢複漲勢,那就拋掉所有的部位,獲利出場。
於是,梅勒德在1979年就為自己賺進了頭一個百萬美元。這兩個小夥子冒著風險,在波動那麽大的期貨市場裏大膽下注,結果成績十分可觀,大撈了一筆。不過,梅勒德卻認為這是他最差勁的一次交易。原因是,就在他們以每盎司9美元左右的價值拋掉400萬盎司的白銀以後,還不到30天,全世界都聽說杭特兄弟(Hunt brothers)打算要哄抬白銀市場的事了。
杭特家族三兄弟在20世紀70年代即將結束之際突然向白銀市場進擊。他們打算先把全世界的白銀都吃下來,然後逐步把價位拉高,最後再利用機會大賺一票,這是他們打的如意算盤。
就在市場傳出白銀的供給大量減少之後,白銀市價開始扶搖直上,不斷創下新高,一峰又一峰地持續向上攀升,每天都刷下新的紀錄。
在紐約商品交易所,白銀期貨更是強勁飆升,一再地升至漲停板的水準,一直上竄到每盎司35美元為止!這和當初梅勒德賣掉200萬盎司白銀時的價格比起來,整整高出了3.5倍。他回想當時的情況說,白銀的漲勢後來在每盎司35美元短暫地“休息”了一下,最後上衝到50美元的高點後才總算停了下來。
不過,杭特兄弟故意哄抬白銀價格的計謀卻終告失敗,不僅想靠白銀來騙錢的把戲撐不下去,連原來的石油霸業最後也宣告破產。於是,這三個人眼睜睜地看著自家王國土崩瓦解於無形,真是情何以堪。不過,在他們操縱市場的情況下,白銀價格的確在短短時間內,由每盎司5美元一路攀高到50美元。這麽千載難逢的交易機會,梅勒德卻沒有完全抓住,他當初就覺得白銀市場應該很有搞頭,後來證明他的預感是正確的,隻不過沒有賺到那一大段罷了。
梅勒德說,他從來就沒有算過如果當初慢點離開市場的話,自己究竟可以賺到多少錢,他根本不想去動這個腦筋。不過,他知道自己在牌桌上留下了好幾百萬美元沒有拿走。即使如此,他還是告訴自己,這筆最壞的交易畢竟也讓他賺到了100萬美元,對一樁差勁的買賣來說,這樣的結果還真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