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沉箱亭”前的沉思

  ——明朝京城名妓杜十娘

  一

  這些年來,拐賣婦女、賣淫嫖娼的報道屢見報端,已令大眾熟視無睹、見怪不怪了。然而,2005年12月16日一則題為“烈女被逼賣淫跳四樓反抗,身殘仍不忘尋凶五年”的報道,卻引起了我的關注:

  5年前,18歲的湘妹子伍燕華懷揣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離開了大山,然而,她萬萬沒想到,在她的人生開端便遭遇噩夢重創,她的人生起步竟如此慘烈——被同鄉惡徒騙至石家莊繼而被逼迫賣淫,為保貞節她毅然跳下四樓!

  幾年間,殘疾的身體時刻提醒著伍燕華:抓不到元凶決不甘心!今年4月,伍燕華擒凶心願終得圓滿。

  5年前,本報對伍燕華事件的係列報道引來各方濃情厚意,溫暖著絕望中的伍燕華。

  昨天,伍燕華告訴記者,她將在石家莊,這個曾一度不敢聽到的地方展開她人生新的一頁……

  有感於這個大千世界中的悲劇故事,不由得為現代人倫理道德的淪喪和弱勢者人身安全的不保感到憂心忡忡。有感於這個湖南妹子的壯烈行為,在對她的不幸遭遇深感同情的同時,她那種非“士”而更勝於“士”的道德觀念,那種“士可殺不可辱”的凜然正氣令我肅然起敬。

  湘妹子伍燕華不是娼妓,而是善良柔弱的良家女子,而且寧死也要堅守自己的貞操底線,絕不投身於娼妓這一令人不恥的行業。人們在讚賞伍燕華誌氣的同時,卻又在她那堵大牆般的身影後麵,看到了千百個不幸的娼妓。在這些娼妓中,有很多是未能像她那樣勇敢地“毅然跳下”的她的姐妹,她們是在鞭子的無情抽打下被逼上“妓”途,是在槍口的可怕脅迫下被趕進“娼”門的。

  在那些策劃和踐行這種逼良為娼慘劇的同謀罪犯中,不僅有供應商——那些以拐騙販賣婦女為業的十惡不赦的人販子,而且有消費者——那些腰纏萬貫或頭戴烏紗在酒足飯飽後需要盡情發泄獸性的嫖客。但是切勿忽略了還有一個釀成慘劇的根源,就是貧窮被漠視、被遺忘的現代化效應。於是,娼妓這一個古老的話題,又成為一個現實的難題,本來是苦難曆史的罪惡留言,卻又成了現代文明的尷尬課題。

  娼妓現象明明是對曆史的無情嘲弄,是對文明的高聲叫陣,可是在中國的曆史上,卻偏偏有這麽一些為數不多的娼妓,在湖光山色中閃耀著亮點,在史書詩文中留下了記憶。

  一位紅粉佳人、煙花女子,居然能做到生前風光一世,死後榮耀千秋,而且在號稱“人間天堂”的杭州西子湖畔,占據了一方寶地,長眠於斯,安享崇奉,這種“蘇小小現象”的確令人難以理解。生活在一千五百年前的那位大膽而潑辣的南齊美人蘇小小,不僅自願選擇了娼妓這一營生,而且拋頭露麵、單車出遊,一路還琅琅吟詩,為自己招徠嫖客。

  奇怪嗎?其實不然。仔細了解和分析蘇小小的身世及個性,就不難理解她的舉動。蘇小小飛蛾撲火,走向“妓”途,是迫於無奈、迫於無依無靠、迫於社會的拋棄。但是,進入“妓”途以後的蘇小小,卻是勇敢而執著地追求人生愛情、追求人身自由、追求自我價值。這就使蘇小小的精神世界跳出來了,蘇小小被記於文史、留於山水,其中寓有深刻的哲理。

  明末清初的古都南京,在號稱風華煙月之區、金粉薈萃之所的十裏秦淮,亭亭玉立地站出李香君、董小宛、柳如是、顧橫波、馬湘蘭、陳圓圓、寇白門、卞玉京八位名妓,被冠以“秦淮八豔”。八位佳麗在秦淮河上留下了淒婉動人的愛情故事,在為這條漂浮著六朝金粉的古老河流留下脂粉豔跡的同時,更為這座曾目睹六朝興亡的江南名城增添了傳奇色彩。

  秦淮八豔中名留後世、最受到人們懷念的是李香君。在閹黨擅權、國難當頭的多事之秋,這位青樓女子表現出堅貞不屈、大義凜然的氣節,實在使得與她山盟海誓、生死相許而後降清辱節的侯大公子,不能不自慚形穢。一個煙花場中的弱女子,除了一身剛氣以外,還有一個高於生命和愛情的堅定不移的原則,李香君的高風亮節、冰清玉潔,成就了清朝文學家孔尚任的名劇《桃花扇》。

  “秦淮八豔”中的另一個剛烈女子柳如是,嫁給時為“江左三大家”之一的詩壇領袖錢謙益,當時錢老已年近六旬。錢氏婚後,金屋藏嬌,對年輕的嬌妻百般鍾愛。然而由於後來錢謙益降清並赴北京做官,柳如是堅持不伴隨前往,獨留南京變賣家產傾力資助抗清義軍。錢謙益成了又一個在秦淮青樓女子麵前丟臉現眼的真名士、偽君子。

  蘇小小以其十分短暫的一生,實踐了她追求自由的人生願望;而李香君則為了保持民族氣節,拋棄了原本屬於她人生最美好的東西。蘇小小和李香君都是江南美女,或者確切地說都是江南名妓,然而還有一位為後人傳頌的名妓卻不屬於江南,不過一個突然的變故把她與淮左名城係連在一起。她從北京到紹興的路上,旅次揚州城郊,為爭得一個做人的尊嚴,在此“毅然跳下”。不過她不是跳樓,而是投水,從此身沉江底,一去不返,明代小說家馮夢龍為她在《警世通言》中留下一段“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悲慘故事。

  這個北京妹子名叫杜十娘,身份是明朝名妓。她投水自殺的地點在揚州郊區邗江縣長江北岸古運河畔的瓜洲。

  二

  位於揚州南端的瓜洲,是古運河與揚子江的交會點。晉代時,因沙渚出水成洲,洲形如瓜,又因漕河在此分為三支,形如“瓜”字,故而得名。瓜洲雖然隻是一個沙渚小洲,然而在曆史棋局上的位置卻不可小覷。

  在地理位置上,瓜洲一直是“瞰京口、接建康、際滄海、襟大江”的重要渡口,被視為七省咽喉、全揚保障。隋唐時代,穿梭的舟楫和雲集的商賈曾在此聯手上演了揚州的繁盛;明清時期,年逾數百萬在此停靠的漕舟又繪製了維揚夢華的新篇。

  在時空位置上,瓜洲的史冊記載著許多重大事件:它曾目送唐代高僧鑒真由此東渡扶桑;它曾見證伊斯蘭傳教士普哈丁在此登陸;它曾怒視倉皇南逃的趙構在此渡江;它曾陪伴陸遊由此北望中原;它曾目擊元朝軍隊經此南下直取南宋王朝;它曾歡迎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到此遊訪;它曾安排康熙和乾隆南巡在此駐蹕;它曾照顧風雪遇阻的曹雪芹在此作“天官圖”……

  此外,小島上曾經承載過戰爭的悲壯,江底依然沉澱著血淚的記憶。在皂角林曾燃起過宋將劉琦與金兵大戰的烽煙,其結果是將敗軍之將、金主完顏亮送進墳墓,他被部將弑殺於瓜洲龜山寺內。其後又有馮都統率宋軍襲進犯瓜洲的金兵,終因孤軍作戰而敗北,他毅然投江殉國。沉死瓜洲江中的還有元末紅巾軍首領韓林兒、劉福通。在此後的防禦倭寇、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戰爭中,瓜洲的胸田鐫刻了更多反抗民族壓迫、抵禦外來侵略的壯麗詩篇。

  但瓜洲的驕傲並不止此,隻有站在人文位置的高度上,才能真正觀察和實際了解這塊小島的文化底蘊。在瓜洲的土地上漫步行走,猶如踩著由一層又一層唐詩、宋詞編織而成的厚重地毯。曆代文人淋漓盡致地大書大筆,在小小瓜洲留下了那麽多或韻味無窮或悲壯豪雄的詩文,或許令人難以置信,但這是真的,而古渡也因此被人們稱作“詩渡”。

  唐朝詩人張祜曾經佇立在金陵津渡小山樓,遠望瓜洲,隔江吟哦。隻見天邊明月西斜,江上寒潮初落,斜月朦朧的江麵上點綴著“兩三星火”。從瓜洲傳遞過來的信息,那種淡淡的幽思和默默的哀愁,引起了這位終生困頓的詩人的共鳴和反饋:

  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裏,兩三星火是瓜洲。

  (張祜《題金陵渡》)

  因為在中間橫臥著一條浩淼長江,京口(今鎮江)和瓜洲隻能遙遙相望。長江天險擋住了唐朝詩人高瞻前行的步履,使他不得不夜泊瓜洲,留宿古鎮。獨居異地,長夜寂寞,他長長地歎息道:天風吹盡了廣陵的塵土,卻又怎能帶走旅人的鄉愁:

  偶為芳草無情客,況是青山有事身。

  一夕瓜洲渡頭宿,天風吹盡廣陵塵。

  (高蟾《瓜洲夜泊》)

  羈旅揚州的唐朝詩人劉長卿大概常送客到瓜洲,他寫下多篇瓜洲送別詩。帆影遠去,生離死別,留在眼前的唯有渺渺雲山,回響耳邊的隻是悠悠暮鍾——不難想見當年詩人揮手送友的惜別情景,佇立碼頭的悵然心情:

  渺渺雲山去幾重,依依獨聽廣陵鍾。

  明朝借問南來客,五馬雙旌何處逢。

  (劉長卿《瓜洲驛重送梁郎中赴吉州》)

  一曲流水,兩岸月色,小小瓜洲阻隔了多少閨閣少婦的思念。愁思悠悠,哀怨悠悠,彈丸之地又怎能承載倚樓懷人的情感之重。唐朝詩人白居易在其詞作《長相思》中,以“流”傳“思”,以“恨”寫“愛”,訴說了千山萬水君不歸的思女哀怨,表現了千思萬緒心不寧的新婦感情: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北宋熙寧八年(1075年)二月,因領導變法失敗被罷官回江寧(今南京)的王安石再度拜相,奉詔進京,從京口(鎮江)渡江,舟次瓜洲。大地回春,明媚春光激勵著他力挽狂瀾,繼續變法;但想到明槍暗箭的朝廷內部鬥爭,又使他感到前途未卜,從而觸動了自己對家鄉留戀不舍的情思,吟出一首著名詩作《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隻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詩中佳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揮灑出無涯春色,寄托了浩蕩情思;而王安石反複推敲,悉心選字的故事,更為這一佳句和這首名詩增加了不少情趣。據說在王安石的詩稿中,初稿為“又到江南岸”;他圈去了“到”字,注曰“不好”,改為“過”;複圈去而改為“入”;隨後又改“滿”。改了十幾個字後,終定為“綠”。一字之改,留下千年讚歎,自然也極大地提高了瓜洲的名氣。

  山河破碎、收複無望,使賦閑在家鄉山陰(今浙江紹興)的愛國詩人陸遊深感悲憤卻又無奈。當年宋軍擊退金兵、收複失地的瓜洲渡和大散關那兩次勝仗,詩人至今記憶猶新,他多麽渴望得到諸葛亮那樣的機會,幹一番與伊、呂相伯仲的報國大業。一篇交織著豪情和塊壘的《書憤》詩,從難忘的史事和記憶的遊蹤中噴薄而出;一聲充滿了渴望和失望的歎息聲,在曆史的長空和瓜洲的詩廊裏回蕩千年:

  早歲哪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後來當清軍大舉入閩、隆武帝殉難後,鄭成功以“誓滅胡”、複明室的壯誌,率身著喪服的“哀師”北伐,入長江,破瓜洲,克鎮江,逼南京,聲震東南。他的一首《出師討滿夷自瓜洲至金陵》,英雄氣概躍然紙上:

  縞素臨江誓滅胡,雄師十萬氣吞吳。

  試看天塹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行跡匆匆的過路客何止八家詞客、十位詩人,宋朝的賀鑄、張緝、劉辰翁,元詞人薩都剌,明清時期的郭第、任大椿、吳麒麟等,均以優美的詩詞在瓜洲古渡留下了自己的感言。

  如今,一塊“瓜洲古渡”的石碑,作為曆史的證人,還在向南來北往的旅人們講述著曾經發生於此的故事——壯烈的、悲慘的、激越的或者傳奇的。

  早就以古渡口及其相關的史事、人文而廣為人知的瓜洲,由於名妓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故事的出現,又增加了一層撲朔迷離的傳奇色彩。

  三

  萬曆年間,明朝國都北京城中有個青樓叫春光院,春光院裏有個紅極一時的名妓,因排行第十,妓院中都稱杜十娘。杜十娘原是大戶人家的小姐,13歲時被人拐賣到春光院,到萬曆二十年,19歲的杜十娘出落為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有詩為證:

  渾身雅豔,遍體嬌香,兩彎眉畫遠山青,一對眼明秋水潤。臉如蓮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櫻桃,何減白家樊素。可憐一片無瑕玉,誤落風塵花柳中。

  (明·馮夢龍)

  天姿國色,加上琴棋書畫樣樣皆精,惹得京城中的王孫公子、達官貴人紛紛慕名而來,一個個情迷意蕩,為求一見,一擲千金在所不惜。

  淪落為煙花女子的杜十娘,癡情善良,不慕浮華,總想尋覓一位能終身依靠的知心伴侶從良成家。在與一位來自浙江紹興府的李甲公子相見、相識後,情愛日篤,形影難離。然而嫖娼是要花錢的,而且像杜十娘這樣的“搖錢樹”更是身價昂貴,這不是賣身妓院的杜十娘憑個人的感情可以左右的事。李甲初時手頭寬綽,但一年後手頭越來越緊,於是不僅鴇母態度變冷淡,而且有所風聞的老父也頻頻催他歸鄉。不久,鴇母再也忍耐不住,公然逐客,與杜十娘發生了衝突。最後商定,十日之內由李甲交付三百兩銀子贖走杜十娘,若到期後未交足贖金,則將李甲打出院門。

  然而十天中已過去六日,李甲籌資毫無消息,連人也不見蹤影。得悉李甲的難處後,杜十娘慷慨地取出自己珍藏的一百五十兩私蓄,交給李甲,作為一半贖金,並促使他在兩日之內終於湊足了另一百五十兩銀子。到第十日,當他們將三百兩銀子交給鴇母,鴇母深感驚異,欲反悔,然而見杜十娘去意已定,態度十分堅決,也隻好認可了。

  脫離了龍潭虎穴的杜十娘,充滿了對夫君的信任,也滿懷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終於與李甲共登歸程。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聰慧的杜十娘甚至對回到家鄉之後的種種困難,都做了審慎的考慮。然而,在千般縝密中,卻隱匿了一個致命性的不慎,這是她萬萬沒有料到的。

  二人在潞河舍陸從舟,船至瓜洲,初近江南,加之月明似水,不禁胸懷頓開,於是就在船首飲酒高歌。杜十娘的歌聲婉轉嘹亮、鳳吟鸞鳴,引起了鄰舟一位輕薄少年的注意。這位做鹽商的闊少叫孫富,年方二十,卻已是個尋花問柳的老手。他命艄公將所乘之船緊泊李甲舟旁,然後耐心等候和窺探,終於看到了杜十娘。

  為將這位國色天香的美人弄到手,孫富設計先與李甲攀話,漸漸談得投機,就邀他登岸上酒樓喝酒。趁酒酣耳熱之際,孫富假意關切地規勸李甲,說什麽“煙花之輩,少真多假”,“父子天倫,必不可絕”,要他盡早甩掉杜十娘這個包袱,並表示自己願以千金之酬收留她。一番花言巧語,居然動搖了李甲那一顆本來就並不忠貞和堅定的心。杜十娘得知後,麵對這樣一個忘恩負義、禽獸不如的家夥,表現得異乎尋常的鎮靜,盡管她善良的心正在泣血,堅強的意誌業已崩潰。她冷冷地頷首表示讚同李甲的主意,並敦促趕快做成這筆交易。

  次日四更,杜十娘起身豔妝,脂粉香澤,光彩照人。天亮之後,孫富送來千兩白銀,急切等待杜十娘過船。隻見杜十娘不慌不忙,取出眾姐妹送的描金文具。取鑰開鎖,打開層層小箱,每層都是價值千百金的金玉珠寶。杜十娘將這些珍寶一層接一層地盡投於江,岸上圍觀的人群中發出了一片“可惜”的歎聲,但都不解其意。最後一箱中裝有一匣,打開一看,全是人們前所未睹的夜明珠以及祖母綠、貓兒眼等珍貴寶石,杜十娘也要投於江中,這時李甲將她拖住,孫富也來勸解。

  杜十娘將他們推開,當眾痛罵孫富,怒斥李甲,聲聲泣訴,使圍觀者無不落淚。就在人們不注意之時,杜十娘懷抱寶匣,縱身躍入江心,倏然消逝於滔滔波濤之中。義憤填膺的圍觀者打撈不及,於是一起擁向船舟,想把兩個負心漢、野心狼狠揍一頓,可是李甲和孫富見勢不妙,已逃逸了。

  生求自由,死為尊嚴。杜十娘在無數個痛苦和恥辱的日日夜夜中,苦苦地積蓄,暗暗地準備,為了期待和爭取到出頭之日、自由之時。然而,當這種“出頭”和“自由”侵犯乃至奸汙了她的人格和尊嚴時,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死。死表明了她的勇敢,死顯示了她的堅強。

  四

  杜十娘的人生結局,沒有像蘇小小那樣瀟灑豪放,也沒有像李香君那麽大義凜然,然而卻似乎多了一分悲咽、一分沉重。

  不幸的杜十娘不似蘇小小,在短暫的一生中遇見了那麽多達官貴人,他們或從正麵或從反麵映襯了蘇小小的生命價值;而蘇小小慷慨解囊資助的窮困書生鮑仁,最後又回報了她,從客觀物態上造就了她的不朽。杜十娘也沒有李香君的那份幸運,將終身托付給一位名士侯方域,由於侯生的失節,使兩塊砝碼的重量頓時產生了急劇的變化,天平逆向傾斜了,原本顯得那麽高大的侯生,如今變成了侏儒,相形之下,李香君則成了巨人。而天真的杜十娘隻懂得以貌取人,把自己的命運係於一個平庸、畏葸、不負責任和不守信用的小人身上,因此她的悲慘結局隻不過是個人的行為,少了一點照亮星空的燦爛。不過一位弱女子為維護人格尊嚴而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也著實引起後人的敬重。

  京都名妓杜十娘的悲慘遭遇,不由得令我聯想起20世紀40年代美國電影《魂斷藍橋》中的女主人公瑪拉。殘酷的戰爭使瑪拉的戀人羅伊上尉奔赴前線,生離死別,又使瑪拉為求生而從一名優秀的芭蕾舞演員淪落為妓女。當戰爭結束後瑪拉在車站突遇訛傳已亡的羅伊時,興奮中含有羞愧,激動中又帶著悲痛。當羅伊帶瑪拉回到鄉下的莊園準備成婚的前夕,羅伊家族中那種英國正統觀念的巨大壓力,使瑪拉麵臨一場更殘酷的戰爭,這是一次她無法躲避和逃脫的災難。在婚前的數小時中,瑪拉對自己的人生命運做了迅速而果斷的抉擇,為了維護她心愛的戀人的名譽,更為了維護個體人格的尊嚴,她走上了絕路。

  同為妓女,古代的蘇小小已成為曆代公認的名人,不僅在西湖的精華之地西泠橋留下了紀念她的亭、墓,而且文人們還為她寫下了綿綿不絕的詩詞。李香君也算小有名氣,有不少文人為她寫詩,孔尚任甚至以她的事跡為線索,創作了曆史劇《桃花扇》;而碧水長流的秦淮河,也從未忘記向遊人訴說她的骨氣、她的故事。但脫下了“第一名妓”這一並不光彩的桂冠的杜十娘,作為一個凡人、一個民女,她並無樹碑立傳的奢望。

  據有關專家研究考證,杜十娘在曆史上是確有其人的。杜十娘投江的故事,最早見於明朝,最初是以民間口頭文學和故事的形式流傳的。《今古奇觀》、《情史》等都載有此故事,並有《百寶箱傳奇》等戲曲,將此故事演繹為不衰的經典。好心的明朝小說家馮夢龍,卻在他的短篇小說集《警世通言》中,著重地寫了一篇《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從而使她的精神品格得以傳世。

  世人對杜十娘充滿了同情和憐愛,生在瓜洲、長在瓜洲的父老鄉親感情的真實性更是不容不信。一個妓女,以她的真、善、美,贏得了多少人敬重的淚和理解的心。後來又有傳說,說李甲在舟中,手擁千金,思念佳人,在悔恨交加的縈繞中鬱成狂疾,終身不愈。而孫富則在受驚嚇後,又屢屢夢見杜十娘指鼻詬罵,奄奄而逝。傳說的可靠性實在大可懷疑,但能贏得後人對她的那份情感則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名妓與名士、名將、名僧一起,都在瓜洲留下了各自的印記,他們都可稱為瓜洲古渡的曆史名人,然而他們都不是同等量級的名人。名僧鑒真不僅是一位佛學大師,更重要的是他東渡扶桑,帶去了先進的中國文化、藝術、醫學和科技,為中日兩國的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名士張祜、白居易、王安石、陸遊,一個個以自己的蓋世才情,抒寫了瓜洲古渡的千古風流。名將鄭成功並不是一般的驍勇善戰的將領,是在屈辱的南明王朝中巍然屹立的一座高山,更是驅逐荷夷、收複台灣的民族英雄。在鄭成功一生的戎馬生涯中,瓜洲也許是無足輕重的一個逗號,然而鄭成功對於瓜洲來說,卻是醒目的驚歎號。

  唯有名妓杜十娘,於國於民於社會都沒有做出什麽貢獻,而且,實話實說,她以往的所作所為,乃是褻瀆文明、禍害社會的不端品行,盡管她也是為社會所迫。瓜洲留下了她的名字,實在是被她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所迸發出來的亮麗的人格、精神所感動,並且為之動容。

  杜十娘投江的故事是假也罷、是真也罷,那段淒涼往事早已隨著滔滔江水流逝了幾百年。但她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對真摯感情的追求、對虛偽薄情的憎惡以及對拜金主義的鄙視,卻永遠載入人們的記憶中。

  為紀念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瓜洲鎮政府在長江與大運河交匯處、柳絲依依的古渡景區江邊,修建了一座“沉箱亭”。在八根廊柱撐起的八角形飛簷穹頂下,立著一塊上書“沉箱亭”的石碑,碑陰記述著杜十娘投江的故事概況。

  瓜洲方誌上,應該為這位備受屈辱卻勇敢的古代女性留下一席,應該為這位堅強的中國女子寫下一頁。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