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章 新股民選股操作要點

  選擇股票,小心駛得萬年船。股票投資不是遊戲,選擇什麽樣的個股,是直接關係到今後能否贏利的關鍵所在。新股民投資股票要有一定把握的勝算,把勝算化作勝利還需要堅守一些操作的要點。

  牢記操作要點能夠清楚地知道哪些應該做,哪些不應該做。以下對新股民提出幾點操作要點的建議。

  不要跟風漲

  北京大學心理學係副教授侯玉波說,“趨利避害是人之常情。去年股市收益的確挺高,部分人也賺了錢,帶動更多人進入了股市”。因此,形成了一個趨勢就是“進的人越多,‘從眾心理’就越強。別人都這麽做,我也要這麽做”。其實,股民如果能夠理性投資,稍作思考,即可提出疑點,大機構莊家會流露出那麽明顯的破綻嗎?如果股票真的能夠跟風就漲瘋的話,莊家又將如何控盤?如此明顯的破綻,是不利於大機構的資金利用的。

  小張是某公司的業務員,月收入5000元,在一次同學聚會上,一個炒股發了大財的同學勸他也買上幾隻股試試。小張於是把積蓄的5萬元買了一隻前景看好的股票。

  第一年股市行情比較平穩,小張輕鬆地賺了5000元,他準備在第二年再接再厲。湊巧的是,第二年小張買的這隻股突然飆升,一天之中股指上漲了100個百分點,有很多股民跟風購買這隻股,小張欣喜若狂,他沒有急於賣出手中的股票,還準備再買入1萬元的股票,以圖大賺。

  這時小張的同學打電話給小張,告訴他不要盲目跟風,並說這種現象很有可能有幕後莊家在操縱這隻股,但是財迷心竅的小張沒有聽從同學的勸告,又買了1萬元的股票。前幾天,小張還沉浸在股指上漲的喜悅之中,可是到了第6天,股指大盤大跌,小張一下賠了3萬元。

  其實,隻要小張稍作思考,能夠理性投資,就能避免跟風給自己帶來不利影響。

  由此可見,在炒股中跟風就漲是一種錯誤的思維,那麽,怎樣做才是正確的呢?

  一、不急於購買或拋售股票

  從眾跟風是人們的普遍心態,尤其是身處股海之中的股民,跟風往往會讓他們損失慘重,因為他們的股票會在高點被套牢。因此股民們即使是聽到有人跟風購買股票賺錢,也不要盲目地跟著購買或拋售股票。

  二、充分了解所買股票的情況

  不了解一隻股,卻要急著購買,或在他人鼓動之下購買者,雖然也會有“不小心”獲利的可能,可是損失的概率更高。所以股民在麵臨股市跟風時,一定要了解到自己所買股票公司的基本麵,之後再決定是否跟風。

  三、時刻關注股市

  投資者在整個股市呈現跟風狀態時,采取回避的態度,這也是錯誤的。因為對跟風熟視無睹,拒絕了解跟風時的指數與基本麵,會造成到股票退市還不知道,最終導致血本無歸。

  四、多買幾隻股票分散風險

  為了避免跟風造成損失,我們可以事先多買幾隻股票,但最好不要超過三隻股票,這樣既可以分散風險,對股票的關注又不會過於分散。因為我們可以用其中的一隻股票跟風,即使操作不當,損失錢財,我們還有其他股票賺錢,從整體上來說,也不會損失太多。

  跟風是人們的一種普遍心理,但並不是所有的跟風都能給股民帶來實際收益,因此股民應從實際情況出發決定自己的炒股策略,而不是盲目跟風。

  不怕捕捉龍頭股

  龍頭股在股市中呼風喚雨、引領主力,漲幅可觀。然而真正能抓住龍頭股的投資者卻不多,細細分析,這並不全是技術上的原因,相當一部分是由於股民對於龍頭股的不敢捕捉的心態造成的。股民麵對龍頭股,總是反應遲鈍。一般來說,龍頭股產生於大盤悲觀時期,上漲初期板塊效應和領頭羊作用並不明顯,往往不能得到普通股民的重視和發掘;而當它勢頭明朗,並且開始具備了板塊效應的時候,卻又已經有了一定的升幅,不少投資者就認為漲幅已經很高了,不敢跟倉入市。

  實際上,在股市行情可能轉勢的時期,投資者必須保持對股市的高度敏感性和判斷力,密切注意盤麵的蛛絲馬跡,一旦發現龍頭股地位開始逐漸嶄露頭角,必須果斷地在第一時間出手捕捉,這樣才能爭取利益最大化。後知後覺,隻能錯失良機。成為一個短線高手,就必須像老鷹捕食一樣,快和準。

  北大荒(600598)公司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現代化水平最高的農業類上市公司。它的股票於2007年9月最初發行的時候,在大盤一片漲勢中處於弱勢,增勢緩慢。但是,北方“糖王”的概念,卻讓該股票在市場中開始逐漸被挖掘。這家公司是我國主要的商品糧和綠色食品生產基地,盈利能力遠遠高於同業水平。在股市普遍的暴跌中,這隻股票總體呈現較強的抗跌能力。而且,從其定價水平和成長性看,由於股市目前對於農業股前景一片看好,說明該公司具備一定的估值優勢,後市有反彈機會。果然,在2008年的4月3日,北大荒(600598)跌至13.4元。然而,當2008年4月18日《中國證券報》發布《中國農業產品供求緊平衡,選擇資源型農業股》之後,具有新能源概念的北大荒股價開始逐漸走高,一個月內,截至2008年4月30日,該股表現出強勢的王者風範,穩步回升至22.78元。在一片蕭條的股市中,該股算是一個例外,成為拉升大盤的強勢股票。

  然而,沒有哪一隻龍頭股是會讓人輕鬆賺錢的,不然莊家如何賺錢呢?要想捕捉龍頭股,股民的心態必須擺正,明確對於龍頭股的判斷。

  (1)洗盤、震倉是必然的過程。有的股票在拉升過程中,中陰線大陰線上下振幅巨大,許多股民即使是騎上了龍頭股,但是,一旦遇到了震蕩,就很快被掀下牛背,收益並不高。因此,不敢捕捉龍頭股的原因,相當一部分是因為投資者對於龍頭股的“捂功”,以及對於龍頭股缺乏長遠理性認識,這才是最重要的。

  (2)另外一批股民對於龍頭股的捕捉,則又是一種情況。沒有追上龍頭股,錯失了捕捉良機之後,看著龍頭股的風馳電掣,一日千裏,往往懊悔不已。在懊悔的過程中,往往龍頭股又有一番不錯的漲勢。此時股民懊悔的心態往往籠罩了全部的理性觀念,終於忍不住,放手一搏,奮勇跟進,卻成了最後的接盤者。而此時的龍頭股,卻又受各方麵因素影響,狂泄千裏,“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感受,讓股民再麵臨龍頭股的時候,反倒裹足不前,不敢下手捕捉龍頭股。而正確的做法是,既然已經錯過了初期和中期的行情,盡可能持幣觀望,反省自身的心理原因,為一下波行情再戰,理性出手,正確應對龍頭股。

  (3)龍頭股行情在後期的時候,就會進入震蕩期。對於隨後跟進的股民來說,獲利空間自然大大縮水。因此,上漲時期不願意賣出,下跌時又不甘心賣出,往往成了那些後期捕捉龍頭股的普遍心態。總期待著奇跡的出現,認為震蕩之後或許還有一線生機,堅持捂倉,可是等到大勢已去,跌勢形成之際才火速殺跌,往往就已經由微利變成虧損,從而造成股民對於龍頭股捕捉的回避甚至是害怕。在股市中,應對龍頭股的末期行情,必須穩定貪婪和僥幸的心態,逢低接單,逢高派發,起碼不至於虧損。此時“逃之夭夭”最明智,絕對不能受控於龍頭股的不明朗態勢。

  選股應因人而異

  很多投資者都在思考這樣的問題,持股是長線的好還是短線的好,是買一種好,還是買多種好。其實,什麽樣的股票都可能是好股票,什麽樣的投資行為都可能是正確的投資行為,關鍵在於它是否適合你的投資風格。有的人喜歡隻投資一種股票,而且做得很好,有的人喜歡做幾隻股票,同樣有較好的收益。

  有的投資者喜歡在劇烈波動的股價中尋求短線的機會,因此他們特別希望找到股價快速上升的強莊股,力量強大的龍頭股,有明顯題材和利好消息的強勢股。越是刺激的行情,越能激發他們參與的欲望。這很可能為他們帶來超額的利潤,可是,一旦不幸失手,蒙受的損失也是較大的。有的投資者沒有足夠的時間盯大盤走勢,他們希望找到震蕩幅度不大,走勢良好的藍籌股,可是這種股票也需要有超人一等的眼光和操作手段。

  有的投資者喜歡謹慎些的操作,試圖抓住每年都可能產生的一兩次波動較大的行情,平時抱有極大的耐心對待股市的漲幅,等到大行情到來時,會傾巢出動,全力出擊領漲的龍頭板塊,直到行情接近尾聲,股票滯漲時全倉殺出,再次等待下一次大行情的出現。

  有的投資者喜歡把目光鎖定在熟悉的一隻或幾隻股票上麵,並全麵考察每隻股票的題材、業績、流通量等來設定買賣的具體價位,等到股票價格接近預定目標才考慮買進或者賣出。顯然這種操作方式具有較高的勝算。

  總之,能漲的股票都是好股票,炒股的本質是為了獲利,不管選擇什麽樣的股票,采取怎樣的選股方式,結果最為重要。選擇股票因人而異,投資者獲利的方式也各有千秋,無上下高低之分,就算都是投資股票的高手,選擇股票的類型、品種也不會完全相同,各有各的投資風格,重點是找到適合你自己投資風格的好股票。

  §§第二篇 如何把握大盤形勢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