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俞文釗,管理心理學[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85.
[2]俞文釗,管理心理學[M],台北:台灣五南書局,1994.
[3]俞文釗,管理心理學[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4]俞文釗,領導心理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5]俞文釗,領導心理學導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6]俞文釗,中國的激勵理論及其模式[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
[7]張德,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8]俞文釗,人事心理學[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9]俞文釗,職業心理與職業指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10]俞文釗,職業心理學[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11]俞文釗,管理的革命:創建學習型組織的理論與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12]Paul R。,Timm Brent D。Peterson。人的行為與組織管理[M],鍾穀蘭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
[13]D。赫爾雷格爾等,組織行為學[M]。9版,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14]弗雷德·魯森斯,組織行為學[M],王磊等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3.
[15]Dail L。Fields。工作評價:組織診斷與研究實用量表[M],陽誌平等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
[16]陳國海等,組織行為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17]李嘩等,組織公平感的研究進展[J],心理科學進展,2003(4)。
[18]時蓉華,現代社會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9.
[19]俞文釗,共同管理文化的新模式及其應用[J],應用心理學,1997(3)。
[20]俞文釗,嚴文華,整合同化理論與跨國公司的跨文化管理[J],人類工效學雜誌,2000(4)。
[21]俞文釗,陸劍清,宋繼文,關於健康帶菌者社會性格分類的實證研究[J],心理科學,2000(2)。
[22]麥格雷戈,企業的人性麵[M],紐約:麥格勞—希爾出版公司,1960.
[23]羅伯特·R。布萊克等,新管理方格[M],孔令濟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
[24]唐·赫爾雷格爾等,組織行為學[M]。2版,餘凱成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
[25]唐·赫爾雷格爾等,組織行為學[M]。9版,俞文釗等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26]彼得·聖吉,第五項修煉[M],上海:三聯書店,1994.
[27]Adams,J。S。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Inequity[J]。Journal of Abnonnsl and Social Psychology,1963.221
[28]Alderfer C。P。An Empirical Test of a New Theory of Human Needs[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May,1969.278
[29]沙蓮香,社會心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8.
[30]董建林,組織行為與組織人格[J],組織與人格,2006(1):6-7.
[31]歐陽峰等,信息時代的企業組織變革[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5.
[32]齊明山,淺談國家公務員的組織人格與個人人格[J],新視野,2001(1):44-46.
[33]吳光炳,民營企業家的人格障礙及克服[J],福建論壇,2001(1):30-31.
[34]許鋒,關於人的適應性培養的社會心理分析[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0(6)。
[35]魏愛琴,體驗工作意義,激發工作動機[J],江西社會科學,2003(5):234-236.
[36]葛玉輝等,有效激發員工工作動機的新思路:工作再設計[J],企業經濟,2002(8):19-20.
[37]鞏倩倩等,組織變革中的員工關係管理[J],商場現代化,2005(18):181-182.
[38]袁貴禮,自我情緒控製的方法[J],中國青年研究,2003(8):53-56.
[39]羅雙平,增強自信與堅定目標的步驟與方法[J],中國青年研究,2003(8):29-32.
[40]張劍等,企業員工工作動機的結構研究[J],應用心理學,2003,9(1):3-8.
[41]張西超等,組織變革中的員工心理壓力分析與應對[J],經濟導刊,2006(1-2):68-70.
[42]王雪莉等,高科技企業組織變革中的員工心理成本問題初探[J],中外企業文化,2001(10):8-10.
[43]衣新發,自我檢測:你是否自信[J],中國青年研究,2004(10):153-155.
[44]曹彩虹,論市場開發中的創造性營銷[J],經濟問題,2005(6):47-48.
[45]董妙玲,公關能力與領導效能[J],領導科學,1999(9):21.
[46]範德才,實施團隊建設的有效方法[J],人才資源開發,2005(8):81-82.
[47]房啟珍,公關能力測驗[J],經營管理者,2001(10)。
[48]高梨花等,創造性營銷淺議[J],商場現代化,2005(7):112.
[49]黃鍾儀,走出團隊建設的誤區[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03(1):28-30,40.
[50]徐永其,團隊建設如何為企業帶來競爭優勢[J],商場現代化,2004(14):73-74.
[51]程正方,現代管理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
[52]孫健敏,管理中的溝通[M],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04.
[53]彭貴川,論人際溝通中的隱性衝突與控製[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3(11):266-269.
[54]果瑞,淺談管理者的溝通風格[J],沈陽幹部學刊,2005(3):49-50.
[55]陳亮等,管理溝通理論發展階段略述[J],中南大學學報,2003(6):812-815.
[56]張淑華,人際溝通能力研究進展[J],心理科學,2002(4):503-505.
[57]穀向東等,員工援助計劃:解決組織中心理健康問題的途徑[J],中國心理衛生,2004(4)。
[58]斯蒂芬·P。羅賓斯,組織行為學[M],孫健敏,李原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
[59]孔祥勇,管理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60]孫彤,組織行為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1]劉燕華,淺析企業變革中員工態度轉化[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05(3):85.
[62]劉燕華,組織管理中心理契約探析[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04(2):77.
[63]夏國新,張培德,新編實用管理心理學[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9.
[64]趙西萍,等,組織與人力資源管理[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