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七節 未來20年固定資產投資需求預測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國民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1978年,我國人均GDP僅為381元,經過30年的快速發展,到2007年人均GDP達到了18934元,年均增長14.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年均增長8.6%。雖然我國經濟保持了近30年的快速發展,人均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但與發達國家和一些新興經濟體相比,目前的人均收入水平還很低,還屬於發展中國家(按照世界銀行的國別收入分類,我國處於中等偏低收入水平)。2007年,我國人均GDP為2461美元,美國為45845美元,日本為34312美元,韓國為19751美元,分別是我國人均GDP的18.6倍、13.9倍和8.0倍。如果按購買力評價(PPP)計算,根據世界銀行的估計,2004年,美國人均GDP是我國的6.7倍,韓國是我國的3.2倍。可以看出,我國目前的人均收入水平與發達國家和亞洲新興經濟體相比差距還很大,未來發展空間很大,要發展成為中高收入及至高收入國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1975年,韓國人均GDP是相對較低的,僅為608美元,當時的美國人均GDP為7520美元,是韓國的12.4倍,按購買力評價計算,1975年,美國人均GDP是韓國的5.3倍,兩國間人均收入的差距大體相當於目前我國與美國的差距水平。韓國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成為了新興工業化國家,2007年,人均GDP為19751美元,接近美國的一半(43%),按購買力評價計算,略超過了美國人均GDP的一半(52%)。

  按購買力評價計算,1978~2004年,我國人均GDP實際年均增長8.3%,1999~2004年,年均增長8.2%,低於同期GDP年均增速(9.2%)1個百分點,同期美國人均GDP實際年均增長1.7%。

  如果在未來20年我國GDP保持年均7%~8%的增長,略低於1978~2007年的增長速度,估計人均GDP年均增長7%左右,按購買力評價計算的人均GDP增速大體與其相當,則到2030年我國的人均GDP將達到12177美元(2007年價,下同)。假定同期美國人均GDP保持1999~2004年平均1.5%的增長速度,屆時,按購買力評價計算,我國人均GDP超過美國水平的一半(58%左右),與目前韓國與美國的差距相同,也就是說,大約20年後我國將步入工業化國家行列。

  從日本和韓國的經驗看,在經濟高速增長期間,固定資本形成率呈逐漸上升趨勢,但隨著經濟增速的降低,固定資本形成率也隨之下降。1965~1991年,韓國GDP年均增長率達到了8.5%,同期固定資本形成率逐漸上升,1965年,固定資本形成率僅為15.4%,1991年上升到38.9%。1991~2004年,韓國經濟增速放緩,GDP年均增長5.4%,同期固定資本形成率逐漸下降,2004年下降到29.5%,與1991年曆史高點比,下降了10個百分點。日本的情況也是一樣,1965~1973年,經濟增長速度較快,GDP年均增速為8.7%,同期固定資本形成率逐年上升,從1965年的30.2%,上升到了1973年的36.9%,1973~2004年,日本經濟增速逐漸放緩,年均增速為2.6%,同期固定資本形成率也逐漸下降,2004年下降到了23.9%。

  綜合考慮工業化進程、城市化水平、人口紅利等因素,未來20年我國經濟仍將具備相對較快增長的可能性。但隨著科學發展觀的進一步貫徹落實,經濟增長方式的逐步轉變,即從單純注重GDP增長,轉變到在保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同時,兼顧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和國民福利水平的提高,今後在生態治理、環境保護、公共基礎設施等方麵的投資力度將會不斷增加,製造業的投資比重則會相對降低。因此,在未來20年間經濟平均增速要比1978~2007年的平均增速要慢一些,我們估計為8%左右。

  1994年以來,我國對外貿易一直為順差,且2005~2007年顯著擴大,經濟增長過多地依賴淨出口,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20%,外部失衡較嚴重。為恢複外部平衡,“十二五”期間將會繼續堅持擴大內需(包括消費和投資),以期在“十二五”期內基本恢複外部平衡。因此,在2009~2015年間經濟將保持較快增長,固定資本形成率還將會有所上升。2016~2030年間,經濟增速將有所降低,固定資本形成率也將逐步下降。根據韓國和日本的經驗,估計這期間我國的固定資本形成率平均每年將下降約0.5個百分點。

  按上述經濟增長速度和固定資本形成率,即可推算出2009~2030年我國GDP總量和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其中,2009~2015年固定資產投資總量將達到122.7萬億元,平均每年17.5萬億元,2016~2020年總量將達148.1萬億元,平均每年21.1萬億元。

  主要參考文獻:

  1.尼古拉·阿克塞拉:《經濟政策原理:價值和技術》,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2.克魯格曼·奧伯斯法爾德:《國際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3.餘永定:《中國經濟的穩定、平衡增長呼喚積極的財政政策》,《國際經濟評論》2005年第7~8期。

  4.李揚:《中國經濟對外開放中的資金流動》,《經濟研究》1998年第2期。

  5.何新華、曹永富:《從資金流量表看中國的高儲蓄率》,《國際經濟評論》2005年第11~12期。

  6.周小川:《中國的貿易平衡和匯率有關問題》,《金融時報》2006年3月29日。

  7.餘永定、覃東海:《中國的雙順差:性質、根源和解決辦法》,《世界經濟》2006年第3期。

  8.翁舟傑:《當前我國貨幣政策在內外均衡中的困境》,《財經科學》2005年第4期。

  9.羅雲毅等:《消費與投資關係的若幹問題研究》,中國計劃出版社2007年版。

  10.嶽國強等:《我國儲蓄投資失衡問題研究》,中國計劃出版社2008年版。

  11.張軍、方紅生:《投資與通貨膨脹—緊縮的聯係:來自中國的經驗證據》,《經濟學家》2007年1月。

  12.孫琳琳、任若恩:《中國資本投入和全要素生產率的估算》,《世界經濟》2005年第12期。

  13.徐家傑:《中國全要素生產率估計:1978~2006年》,《亞太經濟》2007年6月。

  14.李京文、龔飛鴻、明安書:《生產率與中國經濟增長》,《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1996年第12期。

  15.孫敬水:《TFP增長率的測算和分解》,《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1996年第9期。

  16.張軍、施少華:《中國經濟全要素生產率變動:1952~1998》,《世界經濟文匯》2003年第2期。

  17.R。Hausmann,F。Sturzengger(2005),U。S。and Global Imbalances:Can Dark Matter Prevent the Big Bang?Working Paper。

  18.Obsfeld,M。and K。Rogoff(2004),The Unsustainable U。S。Current Account Position Revisited。NBER,No。10896.

  §§第三章 投資產業結構變動趨勢與特征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