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形成總額可以分為企業部門、政府部門和居民部門。從資本形成部門結構的變化看,1992~2005年,企業部門所占比重總體上呈下降趨勢,而居民部門和政府部門比重上升,尤其是居民部門比重明顯上升。1994~2005年,企業部門資本形成比重逐年下降,尤其是2002年後,企業部門比重下降幅度明顯加快。分時期看,1992~1999年,企業部門資本形成比重平均為77.5%,居民部門和政府部門分別為14.5%和8%;1999~2005年,企業部門比重下降到72.7%,居民和政府部門分別上升到16.5%和10.8%。
從1992年以來兩個經濟周期的上升期看,資本形成結構的變化有著顯著的不同,在1992~1994年經濟高速增長期,GDP平均增長率高達13.8%,企業部門資本形成比重不斷上升,居民和政府比重逐年下降;在2000~2005年經濟加速增長期間,GDP增長速度不斷加快,其間資本形成結構的變化與上個加速期相反,企業部門資本形成比重不斷下降,尤其是2002~2005年下降速度相當快,從2002年的75.2%下降到2005年的66.7%,下降了8.5個百分點。相反,居民部門和政府部門資本形成比重上升,尤其是居民部門,上升幅度較大,從2002年的14.5%上升到2005年的21.5%,上升了7個百分點。
從各部門資本形成增速及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看,企業部門資本形成增速有所下降,居民和政府部門增速明顯上升,1992~1999年,企業部門資本形成實際平均增速為12%,平均拉動GDP增長3.59個百分點,居民和政府部門資本形成增速分別為10%和11.7%,分別拉動GDP增長0.63和0.31個百分點;1999~2005年,企業部門資本形成實際年均增速下降到10.5%,平均拉動GDP增長2.47個百分點,比上期降低了1個百分點,居民和政府部門資本形成增速分別上升到20%和17.7%,分別拉動GDP增長0.93和0.63個百分點。
與上一經濟加速期相比,2001~2005年,經濟加速期資本形成結構變化的顯著特點是,企業部門的比重明顯下降了,居民部門和政府部門比重顯著上升,尤其是2003~2005年,居民部門資本形成比重快速上升,對經濟增長貢獻迅速提高。這一結構變化表明在最近的經濟加速增長期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逐漸上升,其主要推動力來自居民部門和政府部門的固定資產投資,而不是企業部門。居民部門資本形成的顯著增加應該與2003年以來我國居民住房購置量顯著上升有很大的關係。統計數據顯示,2003~2005年,我國商品住宅銷售麵積年均增長27.9%,商品住宅銷售額年平均增長43.2%,比2000~2001年高出14.1個百分點。可見,居民日益增長的住房需求已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