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題材背景
在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上漲的壓力下,國內油價上漲的預期壓力日漸增大,油價的上漲蘊涵著非常豐富的投資機會。
油價直接或者間接影響的行業範圍較大,在油價上漲的大背景下,油價上調的相關受益板塊必然會在二級市場上有相應表現。而投資者重視油價受益板塊,則可以在今後的行情中獲得較好的結構性獲利機會。
1.直接受益行業。
石油開采業、石油設備製造業和石油運輸業,無疑是油價上漲的直接受益者。
(1)作為上遊的石油開采行業,無疑是最直接受益於油價上漲。
(2)石油價格高漲也直接促進石油開發的加快,因此,石油開采相關的設備製造及石油運輸行業,都必然受益於行業景氣度的提高。這一板塊具體包括原油開采企業、石油工程承包商、石油機械製造商、油田修理和管道輸送等企業。而兩市中這類上市公司並不多,屈指可數的幾家值得關注。
2.能源替代行業。
煤炭無疑在相關能源產品中具有最大替代作用,而由於資源總體需求增加和具備相似性特征產品(石油)的價格提高,促使煤炭價格不斷走高。而電力及其他替代類能源行業,無疑也是在油價上漲過程中的主要間接受益板塊。尤其是不受煤炭、石油價格上調影響的水電類上市公司、新能源等行業。
3.能夠消化油價上漲壓力的上市公司。
如航空業等,表麵在油價上漲過程中由於占其成本比例較大的航油價格上漲可能受到損害,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一方麵,國內航油價格處於管製狀態,航油價格未必會隨著油價同比上調,加上燃油附加費,實際上是幫助航空公司完全消化了成本提高的壓力;另一方麵,在經濟發展偏熱、油價上漲的背景下,航空公司的客座率提高和票價折扣降低(也就是實際上的漲價),反而提高了航空公司的利潤水平。
另外,高油價對煤化工、電石化工行業也形成實質性利好。在油價上漲的過程中,以煤炭為原材料的煤化工企業相對於以石油、天然氣為原料的化工企業,其成本優勢明顯凸顯出來,包括煤焦油、合成氨、甲醇等,而其產品隨著油價的提升反而可獲得相應的提價空間。尤其是生產PVC、PTA、MDI等存在供給缺口的公司,調價能力強,更是值得投資者關注。
二、投資策略
油價上漲對股市的影響較大,但具體影響程度要看上市公司是處於整個產業鏈的哪一個環節。投資者應重點關注能夠消化油價上漲壓力的上市公司和能源替代型行業,這兩個板塊的想象力更加豐富。
石油行業分為上遊、中遊和下遊,上遊從事的業務包括原油、天然氣的勘探與開采;中遊主要是油氣的存儲與運輸;下遊則涵蓋煉油、化工、天然氣加工等流程型業務及加油站零售等產品配送、銷售業務。
相對來說,處於上遊的企業將會從原油價格上漲中受益,而處於下遊的企業由於無法轉嫁成本的上漲則有可能受損,比如石油生產企業可以受益,而單純從事煉油的企業則會虧損。
雖然從理論上說處於上遊的產油業公司應該在油價上漲中受益,但是具體到上市公司則有些特別的情況。目前開采類公司的大多數油田開采時間過長,儲量降低,銷售收入存在著下降的預期;由於其原油開采成本加大,從而導致了毛利率逐年下降的趨勢。
有的大型企業橫跨上遊、中遊、下遊產業鏈,因而具有一定的抵抗力,不僅不懼怕油價上漲,反而可以從中受益。比如,中國石化,它的產業鏈就比較長,從進口原油到煉油,再到售油的這些環節,這樣一來,企業內部上下遊之間成本可以迅速轉嫁和大幅降低。如果是單純經營煉油業務的企業,在麵臨油價上漲的時候就很被動了,因為它將直接應對原油高成本的壓力。這還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煉油企業有可能要麵對沒油可煉的尷尬境地。
油價如果出現快速上漲,對上市公司業績將會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除了一部分天然氣、煤炭、石化類公司,還有上下遊一體化的公司及部分能源行業,特別是新能源類上市公司可以從中受益外,其餘大多數的上市公司將麵臨程度不同的衝擊。
總之,油價上漲對市場的影響是雙方麵的:一方麵,將對經濟發展產生一定的負麵作用,對於部分下遊企業將會帶來沉重的成本壓力;另一方麵,上遊企業也將會獲得溢價收益,而對於新能源股就是更好的機會,投資者可以從上遊企業和能源概念股中把握機會。三、重點公司
中科英華(600110)
2004年公司收購了長春中科英華90%的股權,並由長春中科英華出資4500萬元收購了鬆原金海95%的股權。據了解,鬆原金海與中石油合作的京源石油雙方各占50%的股權,合資期限從1997年到2016年。吉林京源石油油氣開發區位於鬆原市西北26公裏,開發生產麵積約12.1平方千米,地質石油儲量達874萬噸(合計約6000多萬桶),這僅僅是最初的探明儲量,不是剩餘的經濟開采儲量。
申能股份(600642)
公司是融最大製氣、銷售、調度、管網為一體的城市燃氣運營企業,持有上海石油天然氣40%的股權,是上海唯一的天然氣氣源,擁有東海平湖油氣田項目總開發麵積240平方千米,持有上海天然氣管網60%的股權,具有壟斷性優勢。
四、板塊個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