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章 貴在自學成才——元末畫家、詩人王冕

  一

  家鄉文風甚盛,兒時就受到熏陶,加上有一個在上海書店工作的長兄,我憑借近水樓台源源不斷地買來了當時在小地方不易購得的中國古典文學,有緣在較小年紀,就能大啃香噴噴的陳年大排骨,且啃得津津有味。首啃《水滸》,次啃《西遊記》,再啃就是《儒林外史》。《儒林外史》的故事情節遠不如前兩本有趣熱鬧,好在文章通俗易懂,不似《三國演義》那樣非雲即曰,有點澀味。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這本書的作者吳敬梓善抓人心,如第一回楔子寫得有頭有尾,仿佛在茶館聽書,娓娓動聽,是一篇絕妙的短篇傳記小說。正是從這開篇的楔子中,我才得以與王冕這位家鄉畫家邂逅。

  看來吳敬梓對王冕不僅十分敬仰,而且偏愛有加。誠然,在封建社會,王冕當數一位潔身自好的高人,而自學成才的不凡經曆和超逸躬耕的隱世生涯,更襯托了他難能可貴的人格品行。不過,在吳敬梓筆下,王冕還是多多少少地被塗抹了幾分閃光的金色,似乎成了深山修煉的高僧大師,或者是不受塵事羈絆的閑雲野鶴。其實王冕是個凡人,凡人難免有七情六欲,活在人寰塵世,豈能不食人間煙火?身為鴻儒,王冕年青時也曾想為國為民做一番大事業。要做事就得先做官,做了官才有權有錢做事,道理明明白白,他能不追求功名嗎?隻是官場肮髒黑暗,社會不正之風猖獗,空有一肚子墨水、滿腹經綸的王冕,卻也隻能落個屢試不仕的結果。

  王冕(1287~1359年)是元代著名畫家、詩人、書法家。他字元章,有很多號:煮石山農、飯牛翁、會稽外史、九裏先生、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陰野人、浮萍軒子、竹冠草人、梅叟、煮石道者、閑散大夫、老龍、老村、梅翁,又別號梅花屋主。王冕是會稽諸暨(今浙江諸暨)人,其祖輩原居於關西王景(函穀關以西),十世祖王德元在宋朝做清遠軍節度使。王德元有兩子,一叫王琪,曾任閬州觀察使;一叫王琳,做過統製官。從王琳開始遷居諸暨,傳到第七代王冕父親時,王家已淪為一貧如洗的農民。

  不用說,王冕沒有中國極大多數文人墨客的福分,既非官宦世家出身,又無書香門第背景,他是個生長於窮鄉僻壤的普通農家子弟。七八歲時,父親叫他去放牛,他把牛放在草地上,自己就溜到私塾去聽村童讀書,一聽就能記住。傍晚回來時,發現牛丟了,被他父親狠狠地打了一頓。可是他並不因此而罷,他母親讓他寄住在寺廟裏,入夜他就坐在麵目猙獰的泥塑神像膝上,借長明燈讀書認字,書聲琅琅一直讀到天亮。

  對王冕成長和成功提供了取之不盡的資源和靈感的,是其家鄉諸暨的山水環境。諸暨是人所共知的越國美女西施故裏,是千岩競秀、萬壑爭流、水木清華、山川映發的越中山水的一部分。在景秀人麗的諸暨,有浣紗溪水幽咽,有湯江岩峰奇絕,有東白山石多姿,更有令人歎為觀止的五泄瀑布壯觀。王冕從小就放牧在這詩畫一般的山水之間,麵對碧波綠草和翠柳粉荷,雖能意會,不好言述,日久,不禁動起了學畫的念頭。

  俗話說,天下無難事,隻怕有心人。自古至今,畫家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總有一種深不可測、高不可攀的神秘之感。一個沒有什麽見識的小牧童,憑著幾年放牛的經曆,竟異想天開地想登上藝術宮殿,不僅時人聽了會感到不可思議,就是現在,人們大概也不敢點頭稱是。好在王冕身處偏僻的鄉村,純樸的村民對天大的事都不會大驚小怪,何況牧童學畫這等區區小事。畫得好,大家讚不絕口,予以鼓勵;畫不好,誰也不會評頭品足,多加議論。總說人言可畏,但人言同時也可親,輿論的友善,環境的寬鬆,比任何金錢、物質的嘉獎和支持都更為重要。而王冕的有心,更成了他進取的原動力。

  於是王冕買來了畫具顏料,白天在湖邊放牧,閑來無事,細細觀察紅荷綠葉的千嬌百媚,慢慢學著畫下來,晚上依然去佛寺長明燈下讀書自學。聰慧過人的王冕,無師自通,學畫長進很快,荷花愈畫愈像,畫到三個月後,那荷花精神顏色無一不像,隻多著一張紙,好像是湖裏長的,又像才從湖裏摘下來貼在紙上的。王冕便將荷花畫拿去賣,賣的錢拿回家孝敬母親。因為荷花畫得好,許多人爭著要買,他的家境便因此漸漸好轉,他的名聲也漸漸遠播。

  安陽學者韓性聽說王冕的故事,遂將其收作學生。在韓性和另一位老師王艮指導下,王冕繼續深造,終成通儒。

  二

  從一個牧童起步,邊牧邊畫,邊耕邊讀,竟然成為馳名元明兩朝、步入詩畫雙壇的名家,被載入中國的文學史和藝術史,王冕的經曆和成就,的確富有傳奇色彩。

  王冕擅長畫花,他是從畫花自學成才的,通過筆下怒放的百花來諷喻世事時局,述說個人誌趣。而在各色花卉中,王冕最愛梅花,畫得最多的是梅花,名氣最大、求者踵至的也是梅花,他題畫的一卷梅花詩也備受盛讚。梅花清幽絕俗、丹心報春,是曆代名家歌詠不盡的詩題。王冕的前輩鄉賢陸遊是愛國、愛鄉也愛梅的詩人,屢屢以梅自喻,寫下了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的讚梅詩;而他的另一同代鄉人楊維楨又以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之詩句頌梅。隱士愛梅、詠梅、畫梅,正是把高潔的梅當作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花知己,也難怪蘇東坡熱情歌頌梅花的豐神和風骨,林和靖更把梅花視作愛妻。

  畫梅高手王冕最愛和最擅畫的是墨梅。畫墨梅始於北宋越州會稽(今浙江紹興)人華光法師(釋仲仁),據說他看到月光把梅花映照在窗紙上,從梅影中得到啟示,創造出用濃淡相間的水墨暈染方法畫梅花。南宋另一畫梅高手楊補之創造出兩種畫梅方法:一種是以墨筆圈出梅的花瓣,即所謂圈花法;另一種是用墨塗於絹上,烘托出梅花的白葩。

  王冕繼承了傳統畫法並有所創新,在圈花法上,他將楊補之的一筆三頓挫改為一筆兩頓挫,即乾隆所說的鉤圈略異楊家法。他畫出的梅花如鐵線圈成,雖不著顏色,卻能生動地表現出千朵萬蕊含笑盈枝的姿態。而他首創的以胭脂作沒骨體,用朱色畫紅梅,鮮豔奪目,令人耳目一新。在繪枝幹方法上,王冕注重質感的表現,用筆流暢、頓挫適宜、瀟灑遒勁。他畫新枝時,一筆拉幾尺長,引枝斷而複連、停而不滯,一氣嗬成,梢頭露出筆的尖鋒,顯得靈氣飛動、生機勃勃;他畫老幹時,筆鋒頓挫,能將老幹的蒼勁表現得淋漓盡致。清朝何瑗王曾作《題王元章墨梅》詩讚曰:

  山農筆力勁如鐵,中有窈窕姿傾城。清標信有煙霞骨,補之而後存典型。

  自北宋以來,曆代畫家畫梅的作品不可勝數,但大多數隻能描繪梅花的形貌,鮮有能入木三分地表現出梅花那種傲骨崢嶸、清雅高逸的內在精神的。王冕之所以能夠在畫梅上取得如此高超的成就,不僅依賴於他純熟的技法,也有賴於他對高尚人格的追求。清人朱方靄在《畫梅題記》中把王冕的作品與其人品聯係在一起,讚道:

  畫梅須高人,非人梅則俗;會稽煮石農,妙筆繪寒玉。

  文人畫追求筆墨趣味,崇尚水墨寫意,從中抒發個人情感,顯示自己的孤傲正直性格。這種意識在王冕的題畫詩中表現得更突出,他筆下的梅花正是他個人精神世界和情感激流的體現。在王冕的畫和詩中,有反映人民疾苦的描述,有表達拒不與統治者合作的意誌,有流露愛國主義的熱忱,有抒發自己的不凡抱負和隱居樂趣。王冕畫梅重在畫神,畫梅須具梅骨氣,人與梅花一樣清,在梅中也隻畫疏曠平遠的野梅而不繪金碧莊嚴的官梅。蓋因野梅生長在山野清絕的地方,枝幹挺拔勁直,盡自然之本性,也叫村梅;而官梅是由人工造作的,枝幹盤曲媚俗,失卻天真,或稱宮梅。明人孫長真題詩《畫梅辨難》說:

  梅花取直不取曲,此理世人多未推。詩人獨得梅清性,不畫官梅畫野梅。

  在王冕留下了傳世梅畫中,有多幅墨梅畫圖。其中一幅著名的《墨梅圖》,畫的是一枝梅花,橫斜在畫幅的中間,數尺長的枝幹挺秀勁拔,顯得清高拔俗,十數朵含苞欲放的梅花清新秀麗。枝幹與花蕊的布局,主次分明,穿插有致,疏密得當,層次清晰;花用淡墨點染,花瓣和花蕊用濃墨勾點,雖不設色,卻能把梅花含笑盈枝的姿態生動地刻畫出來。此畫不僅表現了梅花的天然神韻,而且寄寓了畫家高標孤潔的思想品格,尤其是畫上的自題詩,更是點睛之筆:

  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隻留清氣滿乾坤。

  後人以神韻秀逸四字概括和評價王冕的墨梅風格,這種風格是他大膽創新和發展的畫技所形成的。王冕畫梅的成功首先是他的構圖,構圖有疏、密、不疏不密三種,首開密如繁花密蕊構圖法的就是王冕。王冕畫梅在對花朵與末梢枝幹的處理上,摒棄釋仲仁與揚補之的遺法,自成新意,形成枝繁花盛的特色,是對畫梅藝術的一大貢獻。清人朱方靄說:宋人畫梅,大都疏枝淺蕊,至元煮石山農始易以繁花,千叢萬簇,倍覺風神綽約,珠胎隱現,為此花別開生麵。(《畫梅題記》)

  在王冕的畫梅代表作《南枝春早》中,十分明顯地體現了古人主張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的構圖觀念。這種構圖就是以密取勝,在枝幹交錯中,繁花簇簇點綴其間,疏密有序,密而不亂,繁而有韻。茂密處雖花枝滿目卻絲毫不顯塞滯,疏朗處氣息通暢又能夠給人以水天無盡的遐思,更襯托出梅花的清雅高逸。在花瓣的畫法上,王冕除采用一筆兩頓挫的圈花法外,又開創破蕊法畫出花蕊,使花瓣能夠分出上下高低、陰陽向背,與自然法理相吻合。

  王冕的畫對明清畫壇影響深遠,那個時期摹仿他的筆法風靡一時。明朝畫家劉世儒、陳憲章、王謙、盛行之等都是王冕的衣缽繼承人,當時學他的畫的還有周昊、孫從吉、王人佐、袁子初、林宏顯等。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劉世儒,少時於故鄉的石壁上看到王冕的梅花,特別喜歡,廢寢忘食地學。學成之後,就背著畫箱,踏遍名山幽穀,尋訪梅花之奇,後來成了畫梅高手。王冕為水墨畫打下了穩固基礎,引導了青藤(徐渭)、白陽(陳淳)等一代畫家從摹古的清規戒律中跳出來,並通過發展與豐富,逐漸開辟了大寫意與沒骨花卉繁榮並峙的局麵。

  青藤畫派始祖徐渭在旁人眼裏,可謂睥睨一世、傲氣淩人,卻唯有對王冕的畫推崇備至,還下大工夫學其墨梅,最後不得不服氣地歎道:吾圈花少讓元章筆,發幹元章不若吾。揚州八怪中羅聘、金農、李方膺、汪士慎等人也都深受王冕的影響,如羅聘曾學他的圈白頭花,金農、汪士慎則學他的千花萬蕊,李方膺也學過他的水墨淋漓。清乾隆年間浙江山陰(今紹興)畫家童二樹,以畫梅稱世,據說他在洛陽畫的梅花懸之能引蜂蝶。他的畫梅也是學王冕的筆法,還留有這麽一則傳說:二樹生時,其母李太夫人夢一髯翁,驅一牛,負梅花而至,越日乃生。其髯翁即煮石山農王冕也,其畫蓋有所授也。(《碧溪詩》)

  盡管王冕的遺作很少,使後人無法欣賞他各種絕奇的精彩作品,但他對水墨畫的創新和成就,不斷獲得後世文人畫家們的好評和讚美。明朝畫梅高手姚淛詩曰:王家元章傳墨法,雪月風煙種種奇。明初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劉基詩曰:會稽老王拙且癡,能畫梅花稱絕奇。明朝吳興沈堯龍更是詩讚王冕為墨王:君身前是林處士,人間空複數墨王。

  多才多藝的王冕除畫梅技藝外,竹藝也頗負盛名。他還有一手特藝是治印,以花乳石作印材為其創始。據說他曾以花乳石自刻多枚印章,此舉為後來的文人墨客所仿效,他們也都采石自刻印章,蔚然成風,使冷落的印學史也變得蓬勃興盛起來。

  三

  元朝是中國社會發展史上一個特殊的曆史時期。文化和經濟都較落後的蒙古遊牧民族,以其剽悍的鐵騎,在中華大地橫衝直撞,風卷殘雲般地摧毀了趙宋王朝。一個昏君和幾個佞臣竟然能斷送一個王朝!一本屈辱的宋史留下了血淚交織的教訓,既是曆史的悲劇,也足見體製的腐朽。從此,一群彎弓射大雕的武夫統治了萬千筆墨著文章的儒生。

  王冕是不幸的,不僅在於他誕生於貧苦的農家,更在於他誕生於野蠻的歲月。在他生活的年代,中國已處於風雨飄搖、社會動蕩的混亂時期,大徹大悟的王冕雖然做了隱士,然而心靈深處卻充滿了痛苦和不安。貧寒的出身,漂泊的生涯,使王冕對社會教科書較一般文人懂得多,也體會得更深。其實王冕之隱,隻能理解為放棄對仕途的追求,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然而他並沒有與社會屏蔽、與人民隔離。因此,隱士落到了王冕的身上,才升華到了新的高度,不僅為遊山玩水的謝安所莫及,為梅妻鶴子的林逋歎不如,甚至連歸去來兮的陶淵明也難與之相伯仲。

  異族帶來的落後文化,窒息了唐詩、宋詞的長江大河之源,使整個元朝無法產生出頂尖的詩人,也無法創作出傑出的詩詞作品。在寥若晨星的元朝詩人中,王冕是最明亮的時代文星之一。王冕出身於貧苦農民家庭,自己就是個質樸的農民,一生鄙視權貴、不進官場、潔身自好、獨善其身。如同一條遊在水裏的魚,他一生都生活在貧困的農村,和農民大眾在一起。因此他了解人民的苦難,明白現實的黑暗,他的詩文蘊涵了深刻的愛民、諷時、頌節、述誌的悲憤而沉重的情感和內容。

  《四庫全書簡明目錄》對王冕評價說:冕本狂生,天才縱逸,其體排宕縱橫,不可拘以常格。明朝開國元勳劉基在寓居杭州期間聞會稽王元章善為詩,士大夫之工詩者多稱道之,恨不能識也。及至被羈管於會稽(今紹興)後,他才始得盡觀元章所為詩。他對王冕的詩有正確的評價:蓋直而不絞,質而不俚,豪而不誕,奇而不怪,博而不濫,有忠君愛民之情,去惡拔邪之誌,懇懇悃悃見於詞意之表,非徒作也,因大敬焉。(《竹齋詩集·原序》)他還對王冕能為民喉舌、大膽申訴人民的苦難表示同情與敬佩;同時對為詩旨在自適的吟風弄月派予以指責。另一明朝開國功臣、文學家、史學家宋濂也對王冕的詩給予好評。

  嘉慶四年,山陰諸暨文人郭毓得到新刻的王冕《竹齋詩集》後,欣喜若狂,當時雖是秋暑方盛,他在燈下一口氣讀完,連蚊蟲的叮咬以及汗流浹背都無所感覺。讀後他說:吾鄉楊鐵崖、王山農二公,詩文甲於元代。諸暨人楊維楨字廉夫,號鐵崖,為元代詩壇領袖,因詩名擅一時,號鐵崖體,在詩、文、戲曲方麵均有建樹,獨領元文壇風騷四十餘年,曆來評價很高。郭毓將楊維楨和王冕二人評為詩文甲於元,並不為過。即使在現代文學史中,也認為元朝詩歌到王冕已達到高峰。

  王冕的詩大都收入《竹齋詩集》中,詩的內容有《江南民》那樣同情勞動人民疾苦的,有《喜雨歌贈姚煉師》那樣揭露元朝統治階級暴政的,有《冀州道上》那樣反映民族矛盾的,有《孤鬆歎》那樣表現自己欽崎磊落、孤傲正直的胸襟的。王冕的名詩《猛虎行》,對官府的殘酷凶狠以及平民的悲慘淒苦,做了無情的揭露和強烈的對比,至今讀來仍會令人不由得從心底深處欽佩他的感情和膽略:

  去年江北多飛蟊,今年江南多猛虎。白日咆哮作隊行,人家不敢開門戶。長林大穀風颼颼,四鄰食盡耕田牛。殘膏剩骨委丘壑,髑髏哨雨無人收。老烏銜腸上枯樹,仰天烏鳥為誰訴!逋逃茫茫不見歸,歸來又苦無家住。老翁老婦相對哭,布被多年不成幅。天明起火無粒粟,那更打門苛政酷。折髖敗肘無全民,我欲具陳難具陳。縱使移家向廛市,破獍楔揄喧成群。

  還有一種智勇俱備的氣魄,表現於王冕對蒙古王朝的譏諷和抨擊,例如他的《冀州道中》一詩,通過一位征戍老人的歎息,怒斥了元朝皇帝摧殘悠久漢族文化的罪行:

  切問老何族?雲是奕世儒。自從大朝來,所習亮匪初。民人籍征戍,悉為弓矢徒。縱有好兒孫,無異犬與豬。

  至今成老翁,不識一字書。

  由於階級和民族矛盾的日益尖銳,朝代的更迭已是勢在必行,王冕也早就預測到天下將亂。古人總將人生世事的變化與天象星位相關聯,於是吳敬梓也繪聲繪影地記述了一段王冕夜觀星象的故事:

  此時正是初夏,天時乍熱,秦老在打麥場上放下一張桌子,兩人小飲。須臾,東方月上,照耀得如同萬頃玻璃一般。那些眠雞宿鷺,闃然無聲。王冕左手持杯,右手指著天上的星,向秦老道:你看貫索犯文昌,一代文人有厄!話猶未了,忽然起一陣怪風,王冕同秦老嚇得將衣袖蒙了臉。少頃,風聲略定,睜眼看時,隻見天上紛紛有百十個星,都墜向東南角上去了。王冕道:天可憐見,降下這一顆星君去維持文運,我們是不及見了!

  不管吳敬梓說的是實是虛,而王冕在《漫興》兩詩中對經濟凋敝、文化衰廢的元末社會,發出深沉的悲歎,卻是他真實的情感流露:

  一說妖氛起,生民欲斷魂。村墟空壁落,市井變營屯。盡道無生計,誰為奉王尊?吾居更蕭條,事業不須論。

  處處言離亂,紛紛覓隱居。山林增氣象,城郭轉空虛。俠客思騎虎,溪翁隻釣魚。諸生已星散,那得論詩書!

  王冕在《墨梅圖》上那首著名的自題詩中,以不要人誇好顏色,隻留清氣滿乾坤之句表明了其崇高品格和氣節。在這首小詩中,還可以感到王冕流露出一絲自豪之氣。在詩中他以吾家洗硯池頭樹開頭,因為王姓是王冕的驕傲,東晉書聖王羲之不是也姓王,豈非就是我家的一員!書法家王羲之有描池學書,池水盡墨一說,而畫家王冕也有洗硯的池塘與之匹配。王冕曾數謁蘭亭,寫下了不止一首好詩,其中一首題為《申屠子迪遊蘭亭,次韻答之》,詩雲:

  茂林修竹蒼煙外,斷碣荒亭古道傍。俯仰乾坤慨今昔,笑談風月引壺觴。幽蘭垂佩莖莖紫,佳菊團金朵朵黃。

  誰信無錢陶處士,脫巾瀟灑臥潯陽?

  隱士不屑與高官權臣同流合汙,然而卻決不放棄與自己哪怕有一絲一毫關聯的名士沾親帶故。

  四

  唐宋元明清,曆數各朝風流人物,能以才稱得上奇人而且又隱入高士之列的名士寥若晨星,王冕算得上一個。

  青年時代的王冕,風華正茂,雄心勃勃,有過宏大的抱負,也曾一度熱衷於功名。在他早期的詩中往往自比諸葛亮,如草堂欲作梅花夢,忽憶南陽有臥龍,近來草廬無臥龍,世上英雄君莫問等。但在屢試進士不第之後,他又憂慮地看到天下即將大亂,於是對仕途逐漸變得心灰意懶,興趣索然。之後他焚毀文章,永絕仕途,到杭州作了第一次旅遊,泛舟西湖,憑吊古跡,飽覽了春日杭州的風光。他曾逛金陵、走瀟湘、遊洞庭,自稱我昔曾穿謝公屐,散策曾尋謝公跡。他又登廬山、渡長江、到太行,自言我為愛竹足不閑,十年走遍江南山。

  39歲那年,王冕開始了一次數千裏的壯遊。他從杭州乘運河船北上,過嘉興、鬆江、鎮江,到南京小住,又回到鎮江,渡江到揚州,經徐州、兗州、濟州直到大都(北京),並曾往來於居庸關、古北口之間,觀察邊塞諸險要,又出長城直至開平。一天他在大都南城登高望遠,頓覺心曠神怡,但想起美好河山卻在元朝的統治下,又不由得義憤填膺,吟下《南城懷古》(之一)痛斥引狼入室出賣民族利益的奸臣:

  日上高樓望大荒,西山東海氣茫茫。契丹蹤跡埋荒草,女直煙花隔短牆。禮樂可知新製度,山河誰問舊封疆?書生慷慨何多恨,恨殺當年石敬瑭。

  由於王冕的詩畫風格特異,不同凡響,於是他聲名鵲起。在大都期間,士大夫都爭走館下,向他求畫梅花竹石,一時縑素山積,而他潑墨揮毫,千花萬蕊,頃刻而就。據載,他不願為元朝的達官貴人作畫,曾畫一幅梅花懸掛在牆壁上,並題詩雲:冰花個個圓如玉,羌笛吹它不下來。其間王冕有過受薦做官的機會,但他當然不可能去蹈滅頂的宦海,何況這時已在元末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形勢下。不願作畫也罷,王冕還經常譏諷元朝統治者,險些入獄。至正八年(1348年),他偷偷地逃回南方。

  一路見聞,給王冕的文學、藝術生命灌注了新的營養和活力。中國古代的大文學家或藝術家,不論是杜甫、柳宗元、陸遊還是徐渭,無不是在無奈地背井離鄉的遠行中,大開眼界,頓拓胸懷,寫下了更上層樓的精品佳作。千裏壯遊,也使王冕進一步看破了人情勢利,深切體會到自己孤傲正直的胸懷與殘酷無情的現實是如此地格格不入。他在《南歸》一詩中寫道:

  去歲離南去,今年自北歸。過淮渾酒賤,出水白魚肥。磊落同誰語,孤高與世違。最憐譙國子,潦倒說兵機。

  回到家鄉後,王冕就隱姓埋名,隱居於山明水秀的諸暨楓橋鎮北九裏山的水南村,自號老龍,把草堂取名耕讀軒。隱士也不是那麽好做的,稱得上隱士者,至少得滿足兩條標準:一是名士,二必遁跡。世居深山的老農不能自詡隱士,而經常拋頭露麵出席慶典、宴會、首發式、座談會的名流,也沒有資格在名片上冠以隱士稱號。做了隱士,自然要避開人事是非的糾纏和世事風雨的衝擊,灑灑脫脫地,似在人間,卻又不在人間。不過這隻是理想王國,在現實生活中,隱得最深的隱士,也逃不脫無所不在的烏紗帽大人的管轄和幹擾。曆史上曾歸隱不仕的謝安被朝廷強請下山,諸葛亮則是被劉皇叔禮請下山,可見這種管轄和幹擾是很難抗拒的。隱士看似活得輕鬆瀟灑,實際上卻是艱難委屈,似離人間,其實不離人間。

  做隱士還得有個前提,即應有豐實的家資,家徒四壁的隱士,成天為柴米油鹽所困擾,又怎能與社會脫鉤,也就無所謂遁跡了。因此,謝安那種富家隱士,隱得很舒適,而且美名傳天下;林逋的隱士算是做到家了,不知道他的家底有多厚,據說僅靠種梅賣梅謀生,梅子是有季節性的,其他無梅季節何以謀生;而陶淵明要靠躬耕維持生計,盡管自謂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雅興,但經濟難免窘迫。王冕的隱居生活大概不會比陶淵明強多少,幸虧他有一手沒骨花卉畫的絕活,作畫易米,是陶淵明所不具有的本事。曾學王冕畫梅的明代大師徐渭,深知身居僻壤、以畫換米的生活必然是艱苦的,關切地猜測王冕的一幅梅花究竟能換多少鬥米:想見元章愁米日,不知幾鬥換冰枝。

  九裏山下的小小山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三家村,這裏溪水如帶,山巒疊翠,山光水色相映,處處鳥語花香。樸實的生活與清幽的山水孕育了王冕熱愛生活、熱愛勞動人民的性格,賦予他的詩畫創作以濃厚的生活氣息。誠如他在《滿目青山軒》一詩中所述:

  滿目青山似畫圖,道人於此即安居。不知世上功名好,但覺門前車馬疏。風月四時同笑傲,乾坤千古一蘧廬。我生亦有林泉癖,欲老衡茅愧不如。

  在這個充滿著詩情畫意的山村中,王冕度過了一生的大部分時間。當然他的生活並不是詩情畫意的,在這裏他種豆三畝,粟倍之,梅千樹,桃杏居其半,芋一區,薤韭各百本;引水為池,種魚千餘頭(《芝園後集》卷十)。白天種粟鋤豆,灌園養魚,晚上讀書作畫,過著清苦幽獨但在他看來卻是怡然自得的生活:

  山中煮石乍歸來,滿樹瓊花頃刻開;仿佛暗香生卷裏,夜寒明月與徘徊。

  王冕隱居以後,世事變更,已無多大的騷擾了,本以為從此可以安心地做天外客了。然而,安心中還有不安心的時候,做隱士實在太難了,這次作難來自起兵抗元的一代梟雄朱元璋。朱元璋平定婺州,攻取越州,屯兵九裏山,聞王冕大名前往拜訪,擬授以諮議參軍,但未就。元惠宗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以兵請王冕為官,而又遭王冕以出家相拒。

  《儒林外史》不吝筆墨,著重渲染了一段明太祖朱元璋慕名求訪和封官王冕,而王冕則不亢不卑、婉拒封爵的故事。

  但是詩畫再佳、才藝再高,王冕也無法將自己的才能施展於治國平天下,年青時有過做一番事業的抱負,早已成了斷線的風箏,在藍天白雲中消逝了。縱然做了隱士高人變得淡泊人生,縱然成了名士文人得以慰藉生平,但是自己畢竟是一個布衣、一介鄉民,既無光宗耀祖之榮,又無封妻蔭子之幸。因此,一旦觸景生情,刺痛了那一根敏感的神經,也會發出天公何不平、人生何不幸的悲歎。王冕在一次尋訪蘭亭、緬懷王家高祖王羲之時,目睹古跡荒蕪,不禁想到自身的淒涼,滿懷悲憤寫下了《過蘭亭有感》,在詩的結尾留下了難言的心頭之悵:

  故人不見天地老,千古溪山為誰好?空亭回首獨淒涼,山月無痕修竹少。

  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古稀名流王冕病故了,病故在他晚年隱居的偏僻山村,據傳他的墓在蘭亭。他的同宗先祖王羲之如此喜愛蘭亭,卻無緣在此棲魂,王冕受到家鄉的厚愛,鄉人們為他選擇了一席理想的風水寶地供其安眠,希望他麵對佳山麗水,永遠地寫下去、畫下去。但是不知道有無後人尋訪過他的宿地,可能早就蕩然無存了。其實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試想一個農人,建造得起堅固宏大的墳墓嗎?一抔黃土,幾叢茅草,又能保存多久?

  可敬可頌的王冕,從貧窮中進入世界,又在貧寒處告別世界。他的一生,是悄無聲息地來,又默不作聲地走。

  王冕,作為一位隱士,隱得真切、隱得真誠、隱得真心。唯其真隱士,才使他在後人的心中活得更久、隱得更深。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