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章 被誤讀的烈女——春秋越國傳奇女子西施

  一

  駐節觀風,想當年名娃粉黛,國士風流,俯仰千秋人物;飛觴醉月,問門外山色蒼茫,溪聲幽咽,浮沉幾代興亡。

  苧蘿山上,西施殿中,這個亭亭玉立的絕色佳人,不知在這裏佇立了多少個世紀(不過如今已讓她平靜地坐下來了),永遠帶著憂國憂民的沉思,永遠含著視死如歸的神情。又不知當年誰題寫的這副柱聯,在漫長的歲月中,默默地伴隨著這個姑娘。姑娘麵對山色蒼茫,諦聽溪聲幽咽,目送年年季風、夜夜明月,縱然是青春無悔,浩氣長存,也難以平息她的滿腔悲憤、終生遺恨。

  在我的記憶中,西施應該是中國第一位受到人民世代景仰和紀念的女性。在極度男尊女卑的古代中國,女性要受到尊重都不可能,豈敢奢望受到崇敬?何況在我們麵前的這位浣紗村女,既不屬擅詩書琴棋的才女之列,更夠不上立牌坊資格的貞女。古人最講忠孝二字,西施卻偏偏做了個不忠不孝的女子:越王勾踐斥她為亡國之物,豈非不忠?而遠走吳國的她,不能在父母生前侍奉羹湯,也不能在雙親死後守護靈堂,可謂不孝。憑什麽西施受到人民的敬仰和懷念?唯一的解釋是她的美,她集人間美之大成,她是真善美的傑作。倘若容顏之美,即使是沉魚落雁之貌,總還可以形容;但是心靈之美,思想境界之高,卻是無法比擬的。如果要比,隻能抬出一個百姓信奉的觀世音菩薩,觀音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而西施則是真善真美,愛國愛民。

  西施姓施,名夷光,春秋越國勾無(今紹興諸暨)苧蘿村人。因施氏分東、西兩村,夷光居西,故稱西施。西施出身貧苦,父親以賣柴為生,母親靠浣紗度日,西施也像母親一樣,自幼浣紗。在苧蘿,多少浣紗女的青春年華,都是在日夜浣紗中,隨同奔流不息的江水消逝得無影無蹤。迄今,苧蘿山下還留有西施浣紗石,這塊高3灡6米、寬5灡7米的巨大方石上,鐫刻著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手書浣紗兩個大字。

  浣紗的生活雖然日複一日,過得十分平淡無味,但對西施及其浣紗姐妹們來說,在藍天下嬉戲碧水,在月光下竊談心願,山高皇帝遠,生活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苧蘿,這是一個幽靜的小村,又是一片恬適的樂土:

  清淺白沙灘,綠蒲尚堪把。家住水東西,浣紗明月下。

  (唐·皎然《浣紗女》)

  白苧青蘿綠水村,琅於搖曳翠霞翻。小窗夜靜無人語,犬臥花蔭月滿門。

  (清·餘縉《春日憶浣溪》)

  一葉扁舟到若耶,小溪落日石橋斜。浣紗人去春風歇,犬吠桃花隔人家。

  (清·小青《浣江》)

  吳越爭霸,兩軍鏖戰,金戈相擊,戰事連年,終於震悚了悠悠的浣江,驚擾了靜靜的苧蘿。由於勾踐一敗塗地,吳軍馳騁越地,給越人留下了難以言喻的恥辱和災難。勾無的村夫山民,默默忍受著當亡國奴的痛苦,徒喚奈何,西施和她的姐妹們也懷著沉痛的心情,在浣紗中打發著苦難的日子。

  就在這兵荒馬亂之際,越大夫範蠡正奉越王之命奔走於民間選美,選美是勾踐複國戰略計劃的關鍵一步。他根據大夫文種進獻的滅吳九術中第四術,即對淫而好色的吳王施以遺其好美,以為勞其誌的美人計,命越大夫範蠡遍走越中尋訪美女。範蠡走到浣江之濱,無意中一眼瞅見正在浣紗的西施。秋水為神玉為骨,芙蓉如麵柳如眉,越大夫實在為她的傾國絕色驚呆了。

  山清水秀的越中,少女如雲,麗人如花。但是範蠡並不在乎眼花繚亂的滿天雲彩,也不稀罕萬紫千紅的遍地鮮花,他要尋找的是雲中紅日,要采擷的是園中花魁。也許真是心有靈犀一點通,大臣與村女的相遇相識,竟然不約而同地產生了如同剛進賈府的林黛玉和賈寶玉初見時,那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和感情。西施給範蠡留下了撥雲見日、畢生難忘的震動和印象,而在西施的心目中,範蠡的形象,又是不可多見的英俊、睿智和高大。不管從哪個角度考察:容貌、儀態、氣質、誌向,西施都是個天造地設的絕代佳人,天助勾踐,造物主專門恩賜了一個西施,來促成他的滅吳複國大業。

  於是,一個偉大而神聖的曆史使命,戲劇般地落到了西施的肩上,西施毫不猶豫地跟隨範蠡踏上了通向虎穴之路,女伴鄭旦也應召同行。

  二

  西施被推為中國四大美女之首,但她究竟有多美,誰也說不清。後人隻能憑借曆代詩文和千年傳說,捕捉西施的倩影,想象她的嬌嬈。其實,詩文和傳說本身已經是捕風捉影,因此西施的形象在曆經百代流傳後,逐漸濃縮成朦朧的夢幻之美。

  對西施最為崇奉、一頌再頌的文人,是一位瀟灑、傲岸的外來旅人——詩仙李白。李白在吳越之戰一千二百多年後遊訪越中,對越國君臣百姓同舟共濟、眾誌成城的愛國複仇精神表示了由衷的敬佩和讚歎。他不吝筆墨,寫下多首讚詩,西施則是詩中的主角,而幾乎在每首有關西施的詩中,他都對她的美讚不絕口:

  玉麵耶溪女,青娥紅粉妝。一雙金齒屐,兩足白如霜。

  (《浣紗石上女》)

  西施越溪女,出自苧蘿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浣紗再碧水,自與清波閑。皓齒信難開,沉吟碧雲間。……

  (《西施》)

  另一位在紹興做過官的唐代詩人宋之問,對西施之美也不勝欽羨,在其《浣紗篇贈陸上人》一詩中做了生動的描摹:

  越女顏如花,越王聞浣紗。國微不自寵,獻作吳宮娃。山藪半潛匿,苧蘿更蒙遮。一行霸勾踐,再顧傾夫差。顏色奪人目,效顰亦相誇。一朝還舊都,靚妝尋若耶。鳥驚入鬆蘿,魚畏沉荷花。……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統率百萬雄師,征戰大江南北,可謂叱吒風雲、氣吞山河。然而當這位武夫來到浣紗溪畔,駐足西子祠前,一股英武豪氣頓時變作一腔委婉柔情,有感而發,寫下一篇歌頌西施的《越女》:

  天生兩奇絕,越地多群山。萬古垂青史,西施世美顏。窈窕精神緩,悠然體態閑。笑擁丹唇臉,皓齒出其間。……

  西施之美,難道真的能融解名士俠客的豪邁情懷?難道真的能融化魔王暴君的鐵石心腸?曆史回避了這類古怪刁鑽的問題,隻是敘述了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西施以其美豔,征服了吳王,拯救了越國,改變了曆史。

  民間傳說中的西施,已經不是碌碌塵寰中的一個凡人,而是一個超凡脫俗的荷花神女,或說是月宮明珠,這樣就很自然地解釋了西施為什麽這麽美了。由於西施太美,於是又引出了數個典故、多處遺跡:

  西施長得美豔無比,舉世無雙,苧蘿村因為出了西施而遐邇聞名,村民也因此感到無比自豪。西施患有心痛病,病發時,常常捧心而顰眉,使她的美色更添幾分,病西施的美名立時傳遍全村。村東醜女東施聽說此事,頓開茅塞,原來西施是患心髒病而變美的,彼能我亦能,於是模仿西施病態,撫著胸口,皺著眉頭,搖搖晃晃地走出門來。然而不病強顰,倍增其醜,其裏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從而留下了東施效顰的諷刺故事。

  苧蘿山下,一江春水東流,舟楫穿梭如織,這就是西施浣紗的浣江,或稱浣紗溪。隔水相望,是住著與西施同溪浣紗的少女鄭旦的鸕鶿灣村。江西的西施和江東的鄭旦,是遐邇聞名的姐妹花,兩個浣紗少女也知道自己的美麗。據說有一天,西施與鄭旦路過陶朱山下的一口井旁,兩人一起探井望水,井中清晰地映現出一對美人倩影,四目凝視,顧盼自若,相映生輝。此後,鄭旦與西施比美的佳話流傳開來,四眼井也就成了一處古跡。

  範蠡在苧蘿村選美之後,親自送西施從水路赴越都。船過浣江碧水潭,潭中大小魚鱉聞訊都蜂擁遊來,希望一睹西施芳顏。由於船高水低,即使蹦跳也無法夠到船舷,於是聰明的魚兒就側身平躺於水麵,一隻魚目朝天,等候西施探出頭來。霎時間,碧水潭粼粼碧波變成一片魚白色,引起人們驚呼。西施聞聲掀簾探頭,將明眸投向水麵,輕輕說了聲:好一個白魚潭!話音剛落,魚群齊刷刷地全部沉入潭底。人們均以為奇,請教範蠡,範蠡稍加思忖,說:西施有沉魚之美,使魚群驚豔急沉。自此,碧水潭被改叫白魚潭,而沉魚落雁也成了後人形容佳麗姣好容貌的成語。

  講不完的傳說,看不厭的遺跡,寫不盡的詩文,人們深刻而久遠地記憶著西施。從古到今,西施似乎一直娉婷玉立在自己的故鄉,婀娜多姿地遊憩在羅山浣水、飄悠於越山吳水,時時引起後人的追思和懷想,也因此又引出一則則後人遇仙的有趣故事:

  據《虎丘山誌》載,一位幸運地與西施邂逅於姑蘇的後人,是梁武帝從侄孫蕭思遇,時間是陳文帝天嘉元年(560年)。當時他居於虎丘東山,嚐雨中坐石酣歌,忽見一美女至,聲言自浣溪來。蕭思遇以禮見之:夫人從浣溪來,雨中道遠,不知所乘何車?暞答曰:不用車輿,乘風而至。暞蕭思遇又問:若浣溪來,得非西施乎?暞美女含笑頷首,言訖乘風而去。

  另一位更令人羨慕的是唐朝進士王軒,他不僅與西施有緣幸會,而且因互相對詩唱和而載入《全唐詩》:太和中進士王軒,少為詩,頗有才思,嚐遊西江,泊舟苧蘿山下,題詩於石。俄見一女子,自稱西施,振瓊璫,扶石筍,以詩酬謝,歡會而別。

  據說這位王軒,風流倜儻,喜愛仿效範蠡,更十分推崇西施。他不遠千裏來遊西施故裏,尋訪西施遺蹤,在西施當年留下的浣紗石邊,徘徊良久,觸景生情,感慨頓生,於是題詩石上:

  嶺上千峰秀,江邊細草青。今逢浣紗石,不見浣紗人。

  也許是西施為王軒的真誠所感動,竟不招自來,翩然而至。窈窕淑女,風韻別具,光彩照人,西施以甜美的聲音,回應王軒一詩以表感謝:

  妾從吳宮還越國,素衣千載無人識。當時心比金石堅,今日為君堅不得。

  這一首話中有話、含義深遠的小詩,使王軒聽後深受鼓舞,如癡如醉,於是立即又吟一詩。就這樣,才子佳人你一言我一語、你一詩我一歌,熱烈地唱和交談起來。雖然人鬼相戀的短暫時刻瞬間而逝,王軒豔遇在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的氣氛中終場,但這段美談以及王軒與西施優美浪漫的和詩卻已經錄入唐詩的書冊了。

  瑰麗的神話,久遠的傳說,甚至讓詩人們聯想起宋玉筆下的巫山神女、曹植名篇中的洛水女神,因而更加向往荷花女神西施的絢麗風姿,也更加懷念這位巾幗英雄。

  一曲西施美,成為千古填不完的詞、唱不完的歌。過去的文人已經吟誦得很多很多,今後的文人還將更多更多地歌唱下去。

  三

  西施和她的姐妹鄭旦從苧蘿村來到越國都城。兩千五百年前的城市,號稱國都,充其量不過是一個農村集鎮。中國的城市曆來不講究服飾、外表,質樸得就像中國的農民,不要說古代越都會稽,就是我們這個泱泱大國的首都北京,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還被西方傳媒戲謔地稱為國際大村莊。雖然如此,但對於生長和生活在窮鄉僻壤的西施和鄭旦來說,會稽都城在她們眼中,已無異於劉姥姥初次見到的大觀園了。

  勾踐像迎接遠道貴賓一樣,熱烈歡迎兩位山鄉村姑的到來,明人袁宏道仿佛親眼目睹當時的情景:越王跪進衣,夫人親蹋鼓。袁宏道的筆杆顯然走了神,至少我就不信越王夫婦能至於此,但越王勾踐對此事的重視,則是毫無疑義的。勾踐為了培訓和教授西施,在都城東郊專門為她築了一座豪華的宮台,此舉又被袁宏道喻為不惜金作城,貯此如花女。又是大夫範蠡,奉命對西施飾以羅縠,教以容步,習於土城,臨於都巷,三年學服。

  三年之後,西施和鄭旦已能歌善舞,彈唱俱佳,儼然是大家閨秀了。萬事皆備,範蠡親自將她們送到吳國,並向吳王進言:越王勾踐竊有二遺女,越國洿下困迫,不敢稽留,謹使臣蠡獻之大王,大王以鄙陋寢容,願納以供箕帚之用。其實吳王顧不得聽範蠡肉麻的吹捧,兩眼早已目不轉睛地盯在兩位窈窕淑女的身上了。西施、鄭旦兩位巫山神女的到來,吳王夫差固然大喜過望,而大臣伍子胥卻是怒不可遏。伍子胥也實在不識時務,在淫而好色的吳王眼中,他的忠言又怎能擋住神女的盈盈秋波!

  西施在吳國,受到吳王的特別寵愛、特等警衛。她處於椒花之房,貫細珠以為簾幌,朝下以蔽景,夕卷以待月,為博得西施的歡心,驕橫的夫差甚至不惜在她麵前裝狗爬。對夫差的一片真情,西施何嚐不動心,但是吳王加於越國的家難國恥,更使她念念不忘。她深知自己並不是吳王的愛妃,而是越國的一名特殊使者,因此日夜牢記著報仇雪恥的重大使命,也朝夕盼望著重回苧蘿村的那一天。偉大的誌向,樸素的願望,這就是人們世代懷念的西施其人。她宛如巍然屹立的南鎮會稽山,在她的麵前,曆代亡國後妃:夏朝的妺喜、商朝的妲己和周朝的褒姒,統統不過是一抔黃土。

  西施為後人留下了崇高的精神和可愛的形象。人們紀念美人、祭奠英雄,不用祭品,也沒有花圈,獻上的是一束束苧蘿山的鮮花,呈上的是一曲曲浣紗溪的悲歌:

  吳越相謀計策多,浣紗神女去相和。一雙笑靨才回首,十萬精兵盡倒戈。範蠡功成身隱退,伍胥諫死國消磨。隻今諸暨長江畔,空有青山號苧蘿。

  (唐·魚玄機《浣紗廟》)

  巧笑由頭異態生,明珠論鬥比猶輕。山圍故堞青蘿色,水湧寒灘白苧聲。百萬甲兵終畏敵,尋常花草豈傾城?歸來徒作興亡鑒,誰寫當年一寸誠。

  (元·吳萊《苧蘿山》)

  然而,西施為了救國所做出的巨大犧牲,為了救民所付出的生命代價,能為時人和後人完全了解和理解嗎?即使能夠了解,也不見得能對她經曆之悲苦、心情之痛楚真正地理解。獨居異國他鄉,她像一隻籠中鸚鵡囿於吳宮,作為君王的玩物,還得強顏歡笑曲意逢迎,這種生活何異於囚徒?但是淚水灑向何處,怨恨又向誰泣訴?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西施在兩千年後居然覓得一位可貴的知己,此人就是曹雪芹,他借《紅樓夢》中寄人籬下、形影相吊的林黛玉之筆寫下的《五美吟》首篇《西施》就表達了對西施的真正了解和深切同情:

  一代傾城逐浪花,吳宮空月憶兒家。效顰莫笑東村女,頭白溪邊尚浣紗。

  盡管西施入吳為妃本身,就已經為越國滅吳的戰略準備立下了大功,她獻身為國的精神,也已足以名垂青史,然而西施的貢獻絕不止此。為了使越師能從水道進擊吳都姑蘇,西施焦慮苦思,巧施影響,慫恿吳王開鑿了一條從太湖到姑蘇的河道,被後人稱為越來溪。在越國興師伐吳前夕,她又畫了姑蘇的地形圖,並將圖折成一朵白花,請施老醫生帶回越國交給範蠡,從而使越國的作戰計劃得到及時而無誤的修改。

  吳越之間的漫長戰事,以越國滅吳、夫差自殺而告終,越王勾踐也因此如願登上了春秋霸主的寶座。然而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忘恩負義的勾踐在功成回越之後,竟然對滅吳複國的功臣們下了毒手,西施成了第一個無辜的犧牲品。勾踐以西施是亡國之物的罪名,殘忍地將她沉於江中。可憐的西施,在館娃宮中曾做過多少個歸鄉夢,然而她連回到苧蘿重見家鄉父老一麵的機會都沒有,就含恨葬身魚腹。

  西施本來是美女,又成了英雄,應該是功臣,卻做了冤魂。西施的屈死,時人感到憤憤,後人為之不平。人們氣憤地指責越王:越錦何須衣義士,黃金隻合鑄嬌姿!戰國思想家墨子在《親士》篇中,曆數前朝忠臣,將西施也列於其中:是故比幹之殪,其抗也;孟貴之死,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吳起之裂,其事也。後代的詩人們,在憤怒地斥責越王的同時,也寫下了一篇篇為西施正名的詩文:

  宰嚭亡吳國,西施陷惡名。浣紗春水急,似有不平聲。

  (唐·崔道融《西施灘》)

  家國興亡自有時,吳王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唐·羅隱《西施》)

  蘇台歌舞幾經春,滅盡夫差國與身。聞道江心沉是越,臥心人負捧心人。

  (清·陶元藻《題西施廟》)

  四

  那些浮光掠影地覽古尋勝的詩人們,難免不解史實,不諳真相。其實,對西施懷有一片真愛的吳王,不見得會責怪他的心上人;而更令人稱道的是善良大度的蘇州人,對這位可愛又可憐的外來女子,充滿了同情、憐愛的情感。兩千五百年過去了,蘇州人還悉心地保留和保護著她的大量遺跡,供後人和外來的遊人參觀、懷念。蘇州勝景之一——靈岩山,就是當年西施居住的館娃宮所在,山中與西施有關的景點西施洞、西施跡、玩月池、吳王井等,都一代代地流傳了下來。蘇州人,像西施一樣善良、可愛和正直。

  至於在諸暨,越人為西施留下的故跡就更多了。除了亙古不變的自然景觀苧蘿山、浣紗溪、浣紗石外,曆經重修而保存於今的西施殿以及西施灘、西施坊、西施門,為越中風光增添了一道道絢麗的風景線。諸暨人為他們的不朽女兒西施感到無上榮幸和驕傲,他們甚至把諸暨稱為西施故裏,今日,西施成了真正的苧蘿之神。

  或許是後人出於對西施的摯愛,想給她一個美滿的結局,或者是西施真的還有一樁使她難以安息的未了情緣,不管在越中還是吳地,民間都廣泛流傳著一段西施和範蠡的愛情故事。據說在勾踐攻破吳都姑蘇後,範蠡率先衝入吳宮,急切地尋找昔日的情人西施,隨後帶著她雙雙泛舟太湖,隱遁於煙波之中。這個故事源自何處?有人說是明朝吳人梁辰魚在其作品《浣紗記》中首先杜撰的,但實際上紹興民間早就有這一傳說。

  豈止是傳說,在諸暨和紹興還留下了不少作為西施和範蠡情意佐證的遺跡:苧蘿山南的範蠡岩,相傳是範蠡和西施互贈信物之地。而紹興南門外的琶山,則是範蠡在月夜彈奏琵琶、懷念遠在吳宮的西施之處。據說範蠡的琵琶曲調,悲涼淒婉,彈奏到傷心處,潸然淚下,痛苦萬分。他的思念之情,感動了土地公,於是這座小山就一天天升高,最後竟使範蠡可以遙望吳宮中的西施。越國滅吳國以後,範蠡就將琵琶埋於此山,和西施比翼雙飛、遠走他鄉了。

  越國父老對他們心愛的女兒西施被狠毒的越王沉江一事,一直耿耿於懷。於是他們就針鋒相對地點了一曲鴛鴦譜,讓傳說中西施的情人範蠡入贅諸暨,安家落戶,老老實實地當了個諸暨女婿。因此,除了西施,在諸暨還留下了不少範蠡的遺址,如範蠡故居或範蠡祠、範相壇或陶朱公廟、範鄰坊、蠡湖以及範蠡岩所在的陶朱山等。這些遺跡甚至早已存在於諸暨,北宋文學家範仲淹任越州知府時,曾尋訪範蠡祠,題《翠峰院》詩,以自己為範蠡後代而自豪:

  翠峰高與白雲閑,吾祖曾居水石間。千載家風應未墜,子孫還解愛青山。

  不管是真還是假,是史實還是傳說,在後人的安排下,西施終於和範蠡喜結良緣,了卻了越、吳兩地父老的一件心事。中國人演戲,特別是紹興人演的越劇,曆來主張以喜相逢、大團圓為結局,西施享受這樣的待遇,當是天公地道。

  真正公正、公道地評述西施的,還數大詩人李白。又是這位詩仙,在他的《送祝八之江東,賦得浣紗石》這首詩中,對西施表示了無限的思念之情:

  西施越溪女,明豔光雲海。

  未入吳王宮殿時,浣紗古石今猶在。桃李新開映古查,菖蒲猶短出平沙。昔時紅粉照流水,今日青苔複落花。君去西秦適東越,碧山青江幾超忽。若到天涯思故人,浣紗石上窺明月。

  李白的情思,又勾起了一位胸懷奇才卻又報國無門的紹興文人一番心事,此人就是明朝的徐渭。徐渭接老前輩詩末的一句話,以此為題,寫了一首《浣紗石上窺明月》,以抒發天涯思故人之情:

  中秋皓魄垂,石老冷西施。紅雲大江去,明月此中窺。

  團來思寶鏡,缺處想娥眉。易墜銀河水,天風且莫吹。

  西施是越國美人,自從曆史上有了西施之後,越女之秀,名揚天下。越女成了時髦的詩畫主題,連越女經常采蓮、浣紗的若耶溪也與西施沾親帶故,掛上了關係。若耶溪本來就是一條越中名水,風光之美,不亞於鑒湖景色,曆代文人泛舟於此,留下很多名篇佳句:陰霞生遠岫,陽景逐回流(南朝齊梁·王籍《入若耶溪》)。恰是扁舟堪入處,鴛鴦飛起碧流中(唐·朱慶餘《過耶溪》)。汀草岸花渾不見,青山無數逐人來(宋·王安石《若耶溪歸興》)。越女蕩舟愁日暮,歌聲盡在若耶西(明·王翃《會稽竹枝詞》)。一些走馬觀花的詩人,泛舟若耶溪,如詩如畫的美景使他們深深陶醉,而三三兩兩河邊浣紗和蕩舟水中采蓮的越女,更增添了詩畫中的生機和情趣。由若耶溪和越女,自然就聯想起曆史上的西施,於是,詩興頓湧,大筆一揮,就粗枝大葉地把西施浣紗的浣紗溪改為若耶溪了:

  嵐光花影繞山陰,山轉花稀到碧潯。傾國美人妖豔遠,鑿山良冶鑄爐深。淩波莫惜臨妝麵,瑩鍔當期出匣心。應是蛟龍長不去,若耶秋水尚沉沉。

  (唐·李紳《若耶溪》)

  詩人李紳蹀躞於若耶溪畔,從眼前的嵐光花影想到久遠的妖豔和鑄爐,激起一片崇敬之情;淩波莫惜、瑩鍔當期,對越國兩位曆史人物西施和歐冶子的追求,也表達了詩人的向往。鑿山良冶,越國鑄劍名匠歐冶子在若耶山鑄就越王劍,是史料有證,確有其事;但傾國美人西施在若耶溪采蓮、浣紗,卻是事出有因,查無實據了。

  其實,西施是古今越女中的一個傑出代表,若耶溪則是越中遠山近水的一處精華,如果不是到稽山鏡水來尋根究底的曆史學家,而隻是慕名前來尋山問水的詩人和遊客,就不在乎把西施和越女、若耶溪和浣紗溪搞得那麽涇渭分明了。馬馬虎虎的文人和隨隨便便的百姓,往往忽略了人事的細枝末節,但卻能把握曆史的大體麵目,倒是有些號稱權威的史學家,出於主觀需要或迫於客觀環境,竟能做出顛倒是非、指鹿為馬的結論和評語,真心或違心地為謬誤粉飾太平,高唱讚歌,對真理則惡語詬罵、大打出手。一旦時過境遷,時移俗改,又總有人翻雲覆雨,為編導一出出翻案、平反的曆史劇忙個不迭。

  曆史上的西施無非是一個民女、一個村姑,即使獻給吳王為妃,也不過是政客手中的工具而已。曆來文人都愛以她為題大做文章,說穿了乃是醉翁之意,借古論今,發表自己的政見,抒發自己的感歎。在他們的筆下,對西施的貶褒毀譽,多是懷著一顆憂國憂民之心,表述各自的報國報民之誌。一篇篇短小精彩的詩文中,融入了用心良苦的千言萬語,如果把它們匯編成冊,可能是一部生動的《警世通言》,對哪一代掌權的領導者來說,都不失為一部好書。

  美人遠逝,英雄長留。使西施留下不走的與其說是曆史,不如說是詩文、是山水,更是家鄉的記憶、人民的崇奉。

  近年來總聽鄉人自豪地說紹興有五女,謂之孝女曹娥、情女祝英台、才女唐琬、俠女秋瑾,而放在首位的西施竟被冠以美女之名。我以為鄉人誤讀了西施,如果西施的本質僅是個美女,那麽她的地位也超不過一個選秀女、一個模特兒、一個環球小姐;如果西施的貢獻僅在於佳麗,那麽她的價值也隻是個蘇小小、趙飛燕、楊貴妃。美是西施的表象,而烈——大義凜然、以身許國,才是她的本性,她的真實!

  西施,一個不應被鄉人誤讀的烈女!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