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章 小城故事多——我說紹興

  一

  我愛聽的歌不多,但有一支歌卻令我百聽不厭。

  沒有20世紀五六十年代那種把人們的五髒六腑都點燃的激情,也不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那類讓我一次愛個夠、愛你一萬年的如癡如狂的愛情。傾注在這支歌中的,是醇酒一般濃濃的人情,晚炊一般嫋嫋的鄉情。

  這支名叫小城故事多的歌曲,本來就頗受人們喜愛,經歌唱家鄧麗君甜甜地一唱,就更娓娓動聽了:

  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

  若是你到小城來,收獲特別多。看似一幅畫,聽像一首歌,人生境界真善美,這裏已包括。

  談的談,說的說,小城故事真不錯,

  請你的朋友一起來,小城來作客。

  我這個孤陋寡聞的歌盲,聽了竟如墜夢境,仿佛返回到搖搖搖,搖到外婆橋的孩提時代,回到了少小離家的故鄉。故鄉紹興,盡管在海內外頗有知名度,但卻是一座貨真價實的小城。

  少年時代的我,覺得紹興城很大。解放初,我念小學二年級,一位名叫楊慧英的音樂老師,在教唱朱大嫂送雞蛋這首流行老歌時,改了歌詞,說朱大嫂出了村子口,過了大石橋,走了三裏路,到了大紹興。大紹興!我們這些小孩子都信以為真,上了當,幼小的心靈,深深種上了大紹興的根,並為自己是大紹興人感到榮耀。

  漸漸長大後,先隨大哥到上海,後來又到杭州念書。不見高山,難顯平地,見多了,才知道紹興之小。城雖小,但小城的故事真是不少,這倒又是年輕的大上海所望塵莫及的了。

  假如把中國看作一座古老的深宅大院,小小的紹興城,宛如擺在客廳茶幾上的一盆小巧玲瓏的盆景。這盆盆景製作得古樸、雅致、奇特、精巧:三座小山,一泓鏡湖,山上處處肅立著英雄悲歌的遺跡,湖麵款款蕩漾著人麵桃花的美景。環繞著山和湖的是數不清的小河、石橋、酒家和古道。水鄉、石鄉、橋鄉、酒鄉、魚米之鄉,這就是引曆代無數文人名士競折腰的小城紹興。

  紹興的名氣不僅因為它獨特的自然景觀,更由於其一代代可愛的兒女,那眾多令人仰慕已久的曆代名人以及流傳至今的關於他們的故事。

  早在一千二百年前,有一位遠道和尚曾灑脫脫、飄飄然地不請而至,先後四次踏上山陰(今紹興)古道,此人就是名貫古今中外的詩仙李白。李白的越中之遊,不僅意在圓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的山水夢,而且是特來憑吊他平生最仰慕的那些名士美女的。春秋時期的傳奇女子西施、指揮淝水之戰的東晉名相謝安、古代山水詩的鼻祖謝靈運,還有最早識李白為千裏馬的伯樂賀知章等,都是先後從這裏走進史冊的。

  這位遍遊名山大川、見多識廣、閱曆豐富的大詩人,是怎麽評價越中山水的呢?我們可以從當年他灑落在越中的一些詩文中略見一斑:

  舟從廣陵去,水入會稽長。竹色溪下綠,荷花鏡裏香。

  ——這是李白筆下的風景

  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隻今唯有鷓鴣飛。

  ——這是李白筆下的曆史

  鏡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新妝蕩新波,光景兩奇絕。

  ——這是李白筆下的越女

  在這座被李白讚為鏡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的古都上下,在這座被毛澤東喻為鑒湖越台名士鄉的小城內外,剛直不阿的山,奔波呐喊的河,憂國憂民的酒,俯首低吟的橋,無不蘊藏著千篇故事、萬篇佳話,就像河麵上的浮萍、山坡上的野草,俯拾即是。

  二

  就我所知,現代人對紹興的了解,蓋源自紹興酒和魯迅,甚至對不少人來說,這就是他們對紹興的全部知識。為此,我不得不為紹興叫屈。

  相比而言,古人對紹興的了解卻遠不止此,曆代文人留下大量對紹興的讚美之詞就可證實。即使隻對其中一些詩文稍加瀏覽,也足以引起人們對紹興的垂盼和向往。

  當年唐代詩人孟浩然慕名乘舟到紹興遊覽,快到目的地時,引頸遙望,心潮起伏,竟是如此激動:

  潮落江平未有風,扁舟共濟與君同。時時引領望天末,何處青山是越中?

  這種心情,令人想起與孟浩然差不多同時代的宋之問寫的五言絕句《渡漢江》,詩曰:嶺外音書斷,經冬複曆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宋之問的近鄉情更怯,說的是一個歸心似箭、離鄉咫尺的遊子急切而膽怯的心情,而孟浩然則以近鄉情更急的表述方式,道出了一個向往已久、將臨景點的遊人急切而興奮的心情。兩位名詩人以同一支畫龍點睛的生花妙筆,將兩種人不同急的心情,刻畫得惟妙惟肖。

  這位宋之問也到過紹興,當年他被貶謫於此,做過越州長史,在此期間他覽古賞景,寫下了一些詩文,其中一首是《泛鏡湖南溪》:

  乘興入幽棲,舟行日向低。岩花候冬發,穀鳥作春啼。遝嶂開天小,叢篁夾路迷。猶聞可憐處,更在若耶溪。

  當了貶官,難免心情低沉。但當他在遊鏡湖看到冬發的岩花、春啼的穀鳥、藍天因為層巒疊嶂而變小、小路由於樹叢竹林而迷失時,越中山水給了他一種踏破鐵鞋也難覓的慰藉和舒展。如此佳色美景,無怪乎下放到越州來的貶官,盡管來時無一不是愁眉緊鎖,心情鬱悒,走時卻幾乎都變得景迷心竅、戀戀不舍,並在此留下了不少頌山謳水的詩文。想得開的聰明人,譬如奉命來這裏當官的王羲之,索性辭官定居下來了;東晉棟梁之才謝安一生都在動腦筋借疾辭官,希望重返會稽,終老於斯;而最有趣的是曾坐過宰相高位後被貶為越州刺史的唐代詩人元稹(字微之)。

  元稹居越達七年之久,他是因禍得福,搬進了世外桃源,在這裏登山臨水,好不自在。他與當時任杭州刺史的摯友白居易,經常借用運河船隻寄遞詩文,往返酬答,讚美越杭的風光。元稹在一首題為《以州宅誇於樂天》的七律詩中,沾沾自喜地自詡州宅之美,表述了自己的得意心情:

  州城回繞拂雲堆,鏡水稽山滿眼來。四麵常時對屏障,一家終日在樓台。星河似向簷前落,鼓角驚從地底回。我是玉皇香吏案,謫居猶得住蓬萊。

  他的州宅建於紹興三山之一的臥龍山。雖然越王勾踐和五代吳越國王錢鏐也先後在此建造王宮,但王宮名聲不顯,有了元稹的詩,蓬萊閣才揚了大名。被宋高宗親授紹興府簽判的狀元詩人王十朋,在其名篇《會稽三賦》之一的《蓬萊閣賦》序中寫道:昔元微之作《州宅》詩,世稱絕倡。蓬萊閣之詩風一開,引來了眾多文人墨客,他們相繼登臨吟詠,使區區一座樓閣竟令人難以置信地成為了無數精彩詩詞的歎詠之處。宋代大家秦觀、辛棄疾、周密、張炎的四首詞作,更讓蓬萊閣錦上添花、名噪一時。蘇門四學士之一秦觀於元豐二年(1079年)在會稽省親,其間與友人在蓬萊閣相與酬唱,留下名篇《望海潮》:

  秦峰蒼翠,耶溪瀟灑,千岩萬壑爭流。鴛瓦雉城,譙門畫戟,蓬萊燕閣三休。天際識歸舟。泛五湖煙月,西子同遊。茂草台荒,苧蘿村冷起閑愁。

  何人覽古凝眸?悵朱顏易失,翠被難留。梅市舊書,蘭亭古墨,依稀風韻生秋。狂客鑒湖頭。有百年台沼,終日夷猶。最好金龜換酒,相與醉滄州。

  一篇詞作,千載會稽典故接踵而至;百十來字,百裏越中景色撲麵而來。詞人覽古凝眸,筆邀範蠡、西施、梅福、王羲之、賀知章、李白等一群與會稽均有淵源的古代名士,同聚蓬萊閣,不亦樂乎;共飲紹興酒,一醉方休。

  南宋嘉泰三年(1203年)夏,幾度沉浮宦海卻一直報國無門的辛棄疾,被任命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但時隔半年,又奉詔離開紹興另任他鄉。深感朝廷之懦弱,但又對北進複國已不抱太多希望的詞人,在是年深秋登臨蓬萊閣,遠眺秦望山頭的亂雲急雨,遙憶若耶溪上的範蠡、西施,撫今追昔,懷古抒情。詞人發問:是誰當年攜美麋鹿姑蘇?是誰至今依然故國人望?答案自然是文韜武略、苦身戮力的範蠡。越大夫範蠡既是辛棄疾心目中的楷模,也正是他自己的化身。帶著無法排遣的滿腹塊壘,詞人又從範蠡想到王羲之、謝安,麵對烜赫一時的王亭謝館已成為冷煙寒樹啼烏的依稀舊跡,不禁發出人生易老的暮年傷感:

  秦望山頭,看亂雲急雨,倒立江湖。不知雲者為雨,雨者雲乎。長空萬裏,被西風、變滅須臾。回首聽、月明天籟,人間萬竅號呼。

  誰向若耶溪上,倩美人西去,麋鹿姑蘇?至今故國人望,一舸歸歟。歲雲暮矣,問何不鼓瑟吹竽。君不見、王亭謝館,冷煙寒樹啼烏。

  (辛棄疾《漢宮春·會稽蓬萊閣觀雨》)

  七十年之後,辛棄疾畢生為之憂心忡忡的事終於發生了。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年),元兵攻陷臨安,宋室滅亡。南宋文學家周密立即離京流亡,次年從剡川回會稽時遊蓬萊閣,登樓遠眺,俯仰古今,感慨滄桑,發而作《一萼紅·登蓬萊閣有感》詞。詞作曲折含蓄地抒發了詞人對故國故園之思,寄慨深遠,淒哀入骨,向被稱為周密詞集《草窗詞》中的壓卷之作:

  步深幽。正雲黃天淡,雪意未全休。鑒曲寒沙,茂林煙草,俯仰千古悠悠。歲華晚、漂零漸遠,誰念我、同載五湖舟。磴古鬆斜,崖陰苔老,一片清愁。

  回首天涯歸夢,幾魂飛西浦,淚灑東州。故國山川,故園心眼,還似王粲登樓。最憐他、秦鬟妝鏡,好江山、何事此時遊!為喚狂吟老監,共賦銷憂。

  與周密經常相約同遊蓬萊閣的南宋詞人張炎,也在此地寫下一首詞作《憶舊遊·登蓬萊閣》。當時已是宋亡之後,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詞人目睹俯仰成陳跡,物人皆非,喟然長歎陵穀滄桑;感受漢柏愁茂陵,闌檻孤憑,難抒一腔遺民之恨。這首曲折低沉的《憶舊遊》詞,在悲涼的感歎中,愈唱愈高,因情所致,愈來愈激動:

  問蓬萊何處,風月依然,萬裏江清。休說神仙事,便神仙縱有,即是閑人。笑我幾番醒醉,石磴掃鬆陰。任狂客難招,采芳難贈,且自微吟。

  俯仰成陳跡,歎百年誰在,闌檻孤憑。海日生殘夜,看臥龍和夢,飛入秋冥。還聽水聲東去,山冷不生雲。正目極空寒,蕭蕭漢柏愁茂陵。

  蓬萊閣在越中山水的大餐中,隻不過小菜一碟,現在的紹興人可能根本沒把它當一回事,更想象不到曾經有那麽多會寫詩詞的外來和尚,在它身上花了那麽多筆墨。其實寫越中山水還得靠本地和尚,而寫得最多、誇得最響的當數南宋詩人陸遊。陸遊對紹興的山川人物,懷有特殊的美好感情,在他的眼中,稽山何巍巍,浙江水湯湯,千金不須買畫圖,聽我長歌歌鏡湖。一位赤誠的愛國者,首先必然是一位熱愛家鄉、熱愛父老鄉親的人。以紹興人為自豪的偉大詩人陸遊,直到86歲高齡臨終前夕,還念念不忘但悲不見九州同,堪稱是愛國、愛鄉、愛父老的典範。他寫下了大量描繪紹興山水風景和人物風情的詩詞,其中不乏膾炙人口、傳誦千古的名句,如他的七律詩《遊山西村》,簡直是一幅活生生的古越農村風情寫意畫: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古詩文中的景點,曆經一兩千年,滄海桑田,能保存至今,談何容易。好在古越先民承前啟後地不斷修繕、複原,使今日紹興仍保留有不少觀光遊覽的景點,這些景點史地兼備、情景交融,遊人莫不讚佳。

  十幾年前,紹興縣政府決定將幾乎被遺忘於一隅的絕勝柯岩開發為一個融自然、宗教、園林於一體的大型景區。柯岩在曆史上是佛寺、道觀和儒學書院共建之地,三個教派似乎都看中了這塊風水寶地,在一起和平共處,友好毗鄰。從地理上說,柯岩麵臨鑒湖,背靠柯山,千百年人工采石形成的石景和碧潭,使紹興獨特的石文化和水文化悄然相逢。而當地用鑒湖水釀製的紹興酒品味極佳,酒文化與石文化、水文化渾然融為一體。柯岩新景之妙,正在於恢複了廬山真麵目,使之成為三教合一和三種文化匯合之地。這不僅是柯岩真麵目,也是古越真麵目。

  三

  在燦如群星的名人行列中,沿著古越四千年曆史長河上溯而行,可以發現有十二顆熠熠閃光的大恒星,構成了紹興文明史的主線,也就是我心中的微縮公園靈魂。這十二大星辰是:三王——舜王虞舜、禹王夏禹、越王勾踐;三聖——書聖王羲之、詩聖陸遊、畫聖徐渭;三家——教育家蔡元培、文學家魯迅、革命家周恩來;三女——美女西施、孝女曹娥、俠女秋瑾。值得慶幸的是,紹興人民精心地記載、保管和維護了他們的故居或遺址,使後人得以尋訪、憑吊和緬懷。其中,三王留下了舜王廟、大禹陵、越王台;三聖留下了蘭亭、沈園、青藤書屋;三家留下了蔡元培故居、魯迅故裏、周恩來祖居;三女留下了西施廟、曹娥廟、秋瑾故居與紀念碑。十二顆恒星,光照中華,彪炳千秋,如果有這麽一個微縮公園,豈非就是一座輝煌的古越曆史文化博物館?

  說也奇怪,紹興是座小城,雖有稽山鏡水之美,但卻很不顯眼地躲在東南一隅,既非交通要衝,更稱不上兵家必爭之地,論氣派、論位置、論條件,都難與兩邊的近鄰寧波、杭州相比。有人並無惡意地揶揄:紹興是夾在東鄰寧波和西舍杭州兩塊麵包中間的一根香腸。但就是這座小城,從古到今,卻藏龍臥虎般地聚集和湧現了數量眾多的騷人雅士、哲人智士、賢人名宦和佳人才子。

  不知道是靈氣的感召,還是風水的造福,曆史上的紹興,從勾踐肇始的大越城,曆經會稽、越州、紹興、山(陰)會(稽)的名稱變更,直到今天的紹興,兩千五百年間曾有幸成功地舉辦了數次群賢畢至的人文奧林匹克。最早的小型奧林匹克應從春秋末年越國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算起,其時傑出的國君勾踐與卓越的政治家文種、範蠡,經濟家計然等同聚一堂,勵精圖治,共創大業。在這次聚會中,還有兩位令後人稱道和懷念的編外人員,那就是肩負特殊使命而派遣在吳國的絕代佳人西施和美女鄭旦。歲月輾轉至六朝時代,北人南遷,名噪一時的王、謝等高門世族,仰慕會稽山水,紛紛到此定居。於是,才有東晉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的蘭亭盛會和《蘭亭集序》名篇,繼而在這裏又培育和造就了書法家王獻之、山水詩人謝靈運等優秀傳人。

  在此後千餘年隋、唐、宋、元各朝代,紹興雖出現過賀知章、嚴維、朱慶餘、吳融、陸遊、王冕、楊維楨等著名詩人,但卻沒有形成奧林匹克的氣候。不過宋之問、皇甫溫、元稹、李紳等詩人相繼出任越州刺史,特別是白居易的摯友元稹一待就是七年,留下不少詩文。更有四百多位唐代詩人三五成群地踏上紹興的土地,其時的大牌詩人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也莫不慕名而來。這支絡繹不絕的東行詩歌大軍,以交錯疊印的足跡和灑落殘留的詩跡,形成了一條被今人稱為浙東唐詩之路的山水文化旅遊古道。不僅如此,浪漫的詩人們還在紹興這塊文史古土上,舉辦了六次之多的詩歌唱和活動。看來紹興是有意或無意地把唐朝的人文奧林匹克的舉辦權讓給了外人。

  明朝之後,風水輪回,紹興竟又風起雲湧般地出現了三次人才會聚的峰巔:第一次是明朝晚期,繼理學家王陽明之後,紹興在文學、藝術、哲學領域湧現出一批傑出人物,其中有畫家徐渭、陳洪綬,文學家王思任、張岱、祁彪佳,理學家劉宗周,戲曲家王驥德,醫學家張景嶽等。第二次是清朝末期,從史學家章學誠開始,又一代古越傳人在中國嶄露頭角,其中包括書畫篆刻家趙子謙,畫家任伯年,學者李慈銘、平步青、姚振宗以及抗英名將葛雲飛等。第三次是辛亥革命時期,以蔡元培、徐錫麟、秋瑾、陶成章、魯迅為代表的一批民族精英,前赴後繼,衝鋒陷陣,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的風雲人物。一時間,一大批在文學、藝術、科學、教育、出版等領域中的頂尖人才,在紹興這塊沃土上如雨後春筍般地破土而出,大顯身手於中華大地,他們中(以20世紀前出生為界)有:杜亞泉、王子餘、陳半丁、經亨頤、劉大白、馬寅初、周作人、許壽裳、馬一浮、周建人、竺可楨、範文瀾、陳建功、孫越崎、孫伏園、許欽文、朱自清(祖籍)、夏丏尊、謝晉等。由五位辛亥精英激越的人才湧流,形成如此罕見的大潮,連紹興自己都目瞪口呆、難以置信。

  紹興這座江南名城,經曆了太久的年代,養育了太多的名人。從縱向看,她的剖麵圖像一塊層次分明的水層岩,一層一個世紀,每一層上都沉積著一批名士、一批文人;從橫向看,她的斷麵圖又像一個色彩斑斕的萬花筒,星羅棋布地綴滿了曆代先賢的故址遺跡,以及蘊涵在其中的講不完的傳說故事。

  當你漫不經心地用腳叩打著不知經曆過多少朝代的青石板路,走過一條狹窄而陰暗的弄堂時,你也許不曾意識到,就在你的腳下,土地爺正在期期艾艾地向你講述著一個個曆史典故。當你聚精會神地透過相機的目鏡,沿著千年河道的水流,對準遠方三孔石橋的鏡頭時,你卻錯過了河龍王滔滔不絕地為你訴說的一個個民間傳說。

  有人戲謔地說,紹興之小,一人打嚏萬家震,一人放屁滿城臭。然而,就是這一方彈丸之地,居然以大海般的胸懷,容納了如此眾多且含金量如此之高的名人。這是一個謎,也是一個現代的課題。

  四

  做紹興的文章,不能不談紹興酒。酒之血為水,紹興酒自然離不開紹興的水。

  紹興是著名的江南水鄉,有人稱之為東方威尼斯,然而悠悠高齡的紹興古城,在曆史長河中走過的橋,大概不見得比西方威城走過的路短。因此,倒過來把威尼斯稱為西方紹興,也許更符合邏輯。論輩分,紹興是當仁不讓的長者,更何況據有關權威部門統計,紹興現存的橋已逾萬座,超過威城,可載入吉尼斯世界大全。作為水鄉的重要標誌橋,紹興是獨冠群芳的。

  水鄉未必是酒鄉,而紹興卻又是著名的酒鄉。世界古城不少,中國古城尤多,但像紹興這樣,酒與城血肉相連、彼此齊名,而且城是名邦、酒又獨成文化的古城,尚不多見。

  具有味甘、色清、氣香、力醇品質的紹興酒,曆來被讚為酒中珍品,黃酒之冠;而信科學和重養生的現代人對紹興酒下的評語,更多了一條營養價值高。德國人把他們引以為豪的啤酒詡為液體麵包,據說啤酒的發熱量高、氨基酸含量多。但從後來日本人的研究才知道,啤酒與紹興酒相比,乃是小巫見大巫了。因為采用得天獨厚的鑒湖水釀製成的紹興酒,發熱量和氨基酸含量均遠高於前者,無怪乎日本人把紹興酒譽為液體蛋糕。對此,率眾興建鑒湖水利工程的東漢會稽太守馬臻功不可沒。

  自1915年榮獲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金牌獎後,紹興酒更是名聲大振、飲譽海外。然而行家們以質評酒,隻能評定作為紹興酒這種物質的形態,紹興酒能如此之久地風靡古越,取信於民,不單在於形態,更在於其深刻的內涵。紹興人文薈萃,代有人傑,其中的秘訣之一,或許就是這種越人世代飲用的液體蛋糕。倘若再進一步分析紹興曆史,還將獲得一個驚人的發現,那就是紹興酒中蘊涵著無法測定的濃烈酒精——一種無形的精神。

  古人雲:酒猶水,可濟可覆。沉湎酒色導致夏、商兩個朝代的覆亡,而與之相反,越王勾踐卻以紹興酒為主線,祝酒踐行,觴飲韜晦,簞醪勞師,舉杯慶功,有聲有色地編導了一部報仇雪恥、複國滅吳的慷慨樂章,留下了壺酒興邦的千古佳話。看來,紹興酒在其誕生之初,就已成為古越人民心目中的複仇之劍、救國之魂、勝利之旗。這樣的酒能不深入人心、廣受歡迎嗎?

  勾踐複國兩千四百年後,以秋瑾、徐錫麟、陶成章為代表的優秀大越兒女,為反抗清廷、恢複中華而投身革命,相繼犧牲,用鮮血寫下了辛亥革命史上可歌可泣的一個篇章。這批誌士在革命活動期間常有聚會,舉杯互勉,指點江山,抒發豪情。紹興酒以高含量的雪恥複國精神,給他們以激情和勇氣,成了其共同喜愛的杯中物。被孫中山譽為巾幗英雄的鑒湖女俠秋瑾,在32歲短暫而壯烈的一生中,以酒為伴,以劍為友,奔波四海,喚起民眾,直到臨危前夕,還與她那不明底細的兄長從容對酌,默默訣別。請聽這位女中豪傑是怎樣拔劍出鞘,把酒當歌的:

  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

  (《對酒》)

  何期一旦落君手,右手把劍左把酒。酒酣耳熱起舞時,夭矯如見龍蛇走。

  (《劍歌》)

  與英雄豪傑的人性品格不無差別又具相當共融性的另一類人,是為數更眾的紹興文人墨客,他們與紹興酒關係之密切,當然更勝於前者。對於他們來說,紹興酒不僅是精神寄托,而且是靈感源泉。在封建社會的中國,我們見到太多懷才不遇、遺恨終生的文人,而那些靈性超群、才能拔萃的紹興文才,似乎更受到命運的捉弄。仕途困頓、命運蹭蹬,因此他們往往寄情於酒,借酒遣愁,一醉方休。在他們中間,喝酒成了一種無奈的時髦。

  通達人性的紹興酒接受了他們的厚愛,在他們酒醉之中,悄悄地反饋給他們以天馬行空般的神思和浮想,讓其在醉態之中創作出驚世佳品。古越曆史上多位喜愛紹興酒的醉仙,包括唐朝詩人賀知章和元稹、南宋詩人陸遊、明朝才子徐渭、元末畫家陳洪綬、晚清學者李慈銘,無一不對燦爛的越文化做出了傑出的貢獻。這種飲酒寫文、以酒會友的紹興文人習以為常的傳統習俗,也影響和感染了蔡元培、魯迅。這兩位近代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都是紹興酒的密友,習慣於慢飲小酌,河鮮和紹興小菜佐酒。蔡元培是每餐必酒,而魯迅喜愛與朋友聚在一起,把酒論世,縱談天下。而剛逝世的電影大師謝晉則是一位鬥酒百篇的現代酒仙。

  紹興真應該感謝她的偉大兒子魯迅,在他的小說中,幾乎無一不提到紹興酒和酒俗。單是一篇《孔乙己》,就像向整個世界做了個大廣告,把孔乙己炒紅了,把紹興酒炒熱了,連下酒物茴香豆也沾了光。當然實實在在得益的還是鹹亨酒店。

  事實上魯迅筆下的鹹亨酒店,是一家短命的酒店,早在百年前就偃旗息鼓、關門大吉了。1981年,聰明的紹興人在魯迅誕生百年前夕,在他的故居咫尺之遙,開設了一家充滿鄉土氣味和古老色彩的鹹亨酒店。從此以後,鹹亨酒店的名氣,借著名城、名酒、名人、名作而水漲船高,居然成了名店,而且從浙江、北京到各地,分號鵲起。作家李準在酒酣之際,為鹹亨酒店寫了一副對聯:小店名氣大,老酒醉人多,寫得風趣、得體,掛在名店壁上,如今已成名聯。鹹亨酒店還有一副佳聯,雲:上大人,孔乙己,高朋滿座;化三千,七十二,玉壺生香,巧手運作,別開生麵,也深受顧客稱讚。

  五

  念中學時,曾從語文書中讀過一篇托爾斯泰的小說《俄羅斯性格》,讀罷竟對俄羅斯人產生了肅然起敬的崇拜心理。以後隨著鄉土知識的日積月累,愈來愈感到家鄉先賢們的高風亮節和千秋功業,較之俄羅斯人,不僅毫無遜色,而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從而在腦海中逐漸形成了紹興性格的概念。古城紹興,不僅有性格,而且十分鮮明、強烈、可貴。就憑這種性格,使這座小小古城,在自於越以來的漫長兩千五百年中,時不時怒發衝冠、仰天長嘯,發出刺破滿天陰霾的浩歎,使整個中國都為之震驚。

  春秋末年,以勾踐為國君的於越君臣,臥薪嚐膽,報仇複國。此舉在中國曆史上寫下了重重的一筆,也許就是這位國君的壯舉,為紹興性格定下了基調。此後,正直無畏的勇猛鬥士和壯烈誌士相繼在這裏出現:東漢哲學家王充,不過是區區一名小吏,卻勤奮著述,首創無神論,成為驚世駭俗之說;東晉宰相謝安,從會稽東山再起,指揮淝水之戰,以少勝多,大敗秦軍,留下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曆史典故;唐末裘甫,作為一個山野村民,領導浙東農民揭竿而起,率先點燃了唐末農民起義的熊熊烈火;南宋詩人陸遊,一生都獻身於抗金事業,直至臨終還念念不忘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明代微臣沈煉,置個人安危於度外,敢於與權臣嚴嵩父子做堅決的鬥爭,並在極艱難的條件下組織百姓抵抗外來侵略,最後與其子一起慘遭殺害,後人為紀念他而寫下了《沈小霞相會出師表》的感人故事。有了這麽一群剛烈子孫,首創紹興性格的鼻祖勾踐應該笑慰九泉了。

  明末和清末,是中國兩度被災難的曆史綁上恥辱柱的時期。就在這先後兩個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之秋,小城紹興發出了雄獅般的怒吼,前仆後繼地湧現了一批批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誌士。紹興,又一次令整個中國刮目相看。明朝末年,麵臨清軍南下,黑雲壓城,文學家王思任拍案而起,怒斥奸相馬士英。清軍攻陷紹興後,他閉門大書不降二字,絕食殉身,留下夫越乃報仇雪恥之鄉,非藏垢納汙之地的名言。理學家劉宗周同時痛罵奸相馬士英,奮起抗清,最後退居紹興,端坐廳堂,絕食二十三日,壯烈殉國。文學家祁彪佳始與史可法擁戴南明王朝,當清兵慕名以書幣重聘時,他作絕命書,投水身亡以明誌。散文家張岱拒不降清,遁跡剡溪,披發入山,保持民族氣節。其時殉節的還有戶部尚書倪元璐、狀元餘煌以及施邦曜、周鳳翔、潘集等名士。潘集與倪元璐、餘煌等投水於紹興城東渡東橋下,留下了兩句感人肺腑的絕命詞:

  昔年東渡,今日渡東。水與月白,吾骨不黑。

  及至清末,以蔡元培、徐錫麟、秋瑾、陶成章、竺紹康、王金發等為代表的一大批愛國誌士,組成革命團體光複會,積極準備武裝起義,使古越紹興成為辛亥革命的中心之一。這批精英在革命失敗後,大部分壯烈犧牲,其中,徐錫麟被斬首挖心、秋瑾被砍頭於刑場、陶成章被暗殺於醫院。紹興三烈士的英名,已經與辛亥革命史緊緊連在一起了。孫中山先生為挽女俠秋瑾寫下對聯雲:

  江戶矢丹忱,感君首讚同盟會;軒亭灑碧血,愧我今招俠女魂。

  詩人柳亞子聞訊徐錫麟英勇就義,不勝哀痛,也無上欽佩,詩以悼之:

  慷慨告天下,滅虜誌無渝。長嘯赴東市,剖心奚足辭!

  在紹興東湖為紀念陶成章而建的陶社內,懸有長聯一副,雲:

  半生奔走,有誌竟成,開中華民主邦基,君子六千齊下拜;萬古馨香,於今為烈,是吾越英雄人物,湖山八百並爭光。

  與此同時或稍後,相繼從紹興上山或下海的邵力子、陳儀、範愛農、商震、沈複生、陶冶公、周恩來等一大批硬骨頭的誌士仁人,將紹興的性格發揚光大,並傳播到五湖四海。

  1939年3月,時任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的周恩來,以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副部長的身份親臨紹興指導抗戰工作。周恩來勉勵紹興各界人士團結一致,共同抗日。他在講演中說:會稽乃報仇雪恥之鄉,吾為越人,未忘斯義。

  也許,這就是對紹興性格的精辟總結。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