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22年,蔡元培和李石曾就曾聯合提出一項改革中國教育行政製度的建議,主張以法國的教育製度為藍圖,實行大學區製。所謂大學區製,即將全國分為若幹大學區,每區內設立一所國立大學,大學區以內的中小學教育和社會教育,都由大學負責辦理;每一大學區就是一個獨立的教育行政単位。1927年後,在蔡元培擔任大學院院長期間,曾在江蘇、浙江和北平等部分地區,先後推行過這種大學區製。
南京政府建立後,蔡元培被任為國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員會委員。6月,蔡元培向南京政府提出變更教育行政製度,改教育部為大學院,並在全國實行大學區製的議案。蔡元培認為“近來官僚化之教育部實有改革之必要,欲改官僚化為學術化,莫若改教育部為大學院”。提議以大學區為教育行政単元,區內教育行政由大學校長處理。蔡元培想通過改變名稱和改變個別具體製度的辦法,來達到改變國內教育狀況的目的,是不可能實現的。
六、七月間,南京政府的中央政治會議先後通過設立大學院和實行大學區製的決議。教育行政委員會奉命籌劃大學區案,並擬定了《大學區組織條例》。按照這個條例,把全國分為若幹大學區,各區設校長一人綜理區內一切學術與教育行政事項,各大學區設評議會、秘書處及研究院,並設高等教育,普通教育及擴充教育三部。八月間,教育行政委員會決定在江蘇、浙江兩省試行大學區製。於是將浙江省的一些公立專門學校合並成立第三中山大學,後改稱浙江大學,以蔣夢麟為校長,稱浙江大學區;江蘇省的一些公立大專學校合並成立第四中山大學,後改稱中央大學,以張乃燕為校長,稱中央大學區。
7月,南京政府公布了《大學院組織法》。組織法規定大學院為全國最高學術教育機關,管理全國學術及教育行政事宜。設院長一人總理全院事務。大學院設大學委員會,由各學區校長、本院教育行政處主任及院長聘請專門學者五至七人組織之,議決全國學術上一切重要問題。大學院還設秘書處、教育行政處及中央研究院等機構。蔡元培在1928年4月間的一次談話中,曾列舉他關於設立大學院主張的三個特點:“(一)學術教育並重,以大學院為全國最高學術教育機關;(二)院長製與委員製並用,以院長負行政全責,以大學委員會負議事及計劃之責;(三)計劃與實行並進,設中央研究院為實行科學研究,設勞動大學提倡勞動教育,設音樂院藝術院實現美化教育。”10月1日,大學院成立,蔡元培被任為院長。原來的教育行政委員會即告結束。
十1928年6月,蔣介石從奉係軍閥手裏奪得了華北地盤。於是,南京政府又決定在北平實行大學區製。
這一時期,隨著全國政局的激蕩,北京大學也發生了很大變化。1927年第一次大革命失敗後,東北和華北地區仍由奉係軍閥張作霖割據。張作霖初進北京時,就把具有民主傳統的北京大學,視為眼中釘,屢加摧殘。7月,奉係軍閥政府教育部提出改組計劃,決定取消北京大學,將北京的國立九校合並成立所謂京師大學校。8月6日,張作霖頒布改組北京所有國立專門以上學校的“大元帥令”,宣告京師大學校正式成立。按照《國立京師大學校組織綱要》規定,原國立九校的每個學校改為京師大學校的一個科,北大則分為兩個科。原北大的文、理科改為京師大學校的文理兩科,原北大的法科各係合並到原北京法政大學,稱為法科第二院。京師大學校校長由軍閥政府教育總長劉哲兼任。由胡仁源、秦汾、林修竹分別擔任文、理、法三科學長。京師大學校實行一套極端腐朽的教學製度,強迫學生讀經義,學闈墨;為了維護封建道統,竟下令男女學生要分座聽講。原北大的教授隻剩下十之二三,新教員多是由奉係軍閥的昏庸官僚兼任,或是通過裙帶關係使一些不學無術的人充任教授。這時,軍閥官僚的子弟親友,可以不經考試特準入學,他們升級也可以不經過學年考試。這使北大由原來的資產階級辦學道路向封建主義的辦學道路倒退,學校的教學和科學研究都受到了嚴重摧殘。同時,他們在政治上采取高壓政策,校內進步組織被摧毀殆盡。師生們曾把這一時期稱之為“穢風腥雨,暗無天日”的黑暗時期,因此他們迫切要求改變現狀,恢複北京大學的原貌。
1928年4月,在英美帝國主義的支持下,蔣、馮、閻、桂四派新軍閥聯合對奉係軍閥展開了一場爭奪地盤的“北伐”。6月3日,張作霖被迫放棄北京,退出關內。依附奉係軍閥的劉哲和他們的一群親信也作鳥獸散。北京大學師生從這時開始進行複校運動,並發表《北大複校宣言》。宣言中說:“我們北京大學受軍閥惡勢力的摧殘已經整整一年了。……但是我們時時刻刻忘不了恢複我們的北京大學。北大固有的精神仍然卓然存在。”但當時還有許多同學對蔣介石新軍閥的麵目缺乏認識,在這個宣言中,把張作霖敗退關外,看作“一切軍閥的走狗,無不銷聲匿跡”,把新軍閥取代舊軍閥,錯誤地認為是“北伐的成功”,北京大學將因此“而複活了”。但是,在事實麵前,學生們的這個幻想很快破滅了。
由於蔡元培和北大的曆史關係,他對恢複北京大學的名稱是持積極態度的。1928年6月初,蔡元培以大學院名義向國民黨政府提議恢複北京大學名稱,呈稱:“北京大學在教育經過中有悠久之曆史,上年北京教育部並入師範、農、工、醫、法、政、藝術等科及女子師範大學、女子大學,名曰京師大學。現在國府定都南京,北方京師之名,絕對不能沿用。擬請明令改京師大學為北京大學,並懇任命校長,以重責成。其內部組織,統由新校長擬具辦法,呈由職院核定,借謀整頓,而促進行”。據當時報紙報道,當國民黨政府常委會開會討論時,曾同意蔡元培關於恢複北大名稱的提議,並議定由蔡兼任校長。但由於國民黨內部派係傾軋,李石曾一派為圖北方教育大權,極力排擠蔡元培一派(北大);蔣介石集團由於畏懼北大的民主傳統,對蔡存有疑忌,左袒李一派,因而及至國民黨政府委員會正式討論時,通過了李一派提出的將京師大學校易名為中華大學的提案,仍由蔡元培兼任校長。蔡元培對此是不満的,表示不願就中華大學校長職。在蔡的固辭下,6月19日,改由李石曾、李書華為中華大學正副校長。六月中旬,蔡元培以大學院院長名義,派高魯、李書華、肖子昇等人接收北平各國立學校。消息傳來,北大學生大嘩,認為這種改組無異於京師大學校,表示堅決反對。8月16日,南京政府迫於輿論的壓力,又將中華大學改稱為北平大學,通過了《北平大學區組織大綱》,實行北平大學區製。大學院在討論這個問題時,由於大學區製在浙江等地實行已出現許多問題,因而蔡元培不同意再行設立北平大學區,後因李石曾的堅持,遂被通過。李石曾並正式被任命為北平大學校長,從而奪得了北方教育大權。按照組織大綱規定,將原北京國立九校和天津國立北洋大學合並成立國立北平大學,下分設各科學院;裁撒河北省教育庁,而以河北省教育行政劃歸北平大學管理;設立大學委員會北平分會為北平大學最高評議機關。按照組織大綱的規定,北京大學文科與河北大學的文科合井,稱作北平大學文學院,北大理科単獨改為北平大學理學院,北大法科與法政大學合並稱北平大學法學院。原北大第三院校址用作辦文、理兩個預科。由張鳳舉、經利彬、謝瀛洲分別擔任文、理、法三院院長。這種體製和原來的京師大學校相似,仍然無視北大師生的複校要求。這個改組措施遭到北大師生的強烈反對。
大學區製實行以來,由於國民黨內部派係爭鬥,黨閥擅權,因而流弊叢生,引起各方的不滿。例如,江蘇省的中央大學區製實行未及一年,大學區內的中等學校聯合會即以“經費分配之不公”、“行政效率之減低”、“釀成學閥把持之勢力”等弊病,多次要求南京政府改弦更張,變更大學區製的辦法。而北平大學區製實行後,同樣受到北大、北師大、女師大、法大等校學生的反對,其中尤以北大最為激烈。
大學區製實行的結果,和蔡元培的預想完全相反。這並不全是大學區製本身的利弊問題,而根本的原因,是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腐朽性造成的。由於大學區製受到各方麵的反對,蔡元培於1928年8月請辭去大學院院長等本兼各職,攜眷離開南京,到上海定居。10月,南京政府準其辭職,任蔣夢麟為院長。不久將大學院改為教育部,但大學區製仍繼續實行。
這時,北大師生的複校運動又有了新的發展,許多學生宿舎都貼著“恢複北大”的大標語,學生們按照民主選舉的辦法,組織了恢複北大委員會,領導複校工作。他們在11月初發表的宣言中表示:“現我校同學,皆義憤填膺,準備為擁護北京大學作一切之犧牲,絕對否認北平大學關於北京大學之一切命令,倘有人不顧一切,悍然前來,則枝節橫生,負責有人”。學生中還先後建立了“複校團”、“救校敢死隊”、“武力護校團”等護校組織。他們多次阻止了國民黨政府派員接收學校的企圖。11月29日,北京大學學生曾為此舉行了一次遊行示威。當他們來到懷仁堂西門的北平大學校長辦事處,要求負責人出見被拒絕後,群情激憤,學生搗毀了辦事處,砸碎了“北平大學辦事處”和“北平大學委員會”兩個牌子。接著學生隊伍又到李石曾等人的住宅示威。
北平國民黨當局在蔣介石的授意下,公然要以武力壓迫北大師生就範。這時北大學生抵製大學區製的運動,已經發展成為反對國民黨反動當局迫害的鬥爭。
12月1日清晨,反動政府出動數百名武裝警察護送接收人員,乘汽車分赴北河沿、沙灘和景山東街北大各院,準備武裝接收。這時在睡夢中的學生被驚醒後,立即行動起來,準備分區抵杭。前來準備接收的李石曾竟然威嚇學生:“(一)本大學奉國府令組織,如違抗即反國反黨;(二)保存北京大學舊名有封建腐化之嫌;(三)護校重在精神,不在一字之差;(四)接收後立即開課,各生以前軌外運動概不追問。”但學生們不怕威脅,不受欺騙,據理力爭,最後把武裝警察全部趕出學校。
國民黨武力接收失敗後,南京政府仍繼續進行政治威脅,要北大學生不要為共產黨所利用,並恫嚇說:“倘或執迷不悟,即當依法製裁”。北平大學當局也以要由北平政治分會直接接收相威脅。國民黨當局對北大實行政治壓迫的同時,還采取了經濟扼殺的手段。南京教育部竟對北大停撥經費,停供煤火,不發薪資,使北大教職工陷於半饑餓狀態。特別是校內一百五十多位工友,內饑外寒,更是困難。他們曾成立“北大校役索薪團”,向反動當局開展了索薪鬥爭。北大師生頂著各種壓力,堅持複校鬥爭。
在爭取複校期間,學校的教學活動完全停頓了,學生組織的複校委員會成為唯一主持校務的機關。他們在進行護校鬥爭的同時,還積極聯絡教職員籌備開學事宜,和教職員一起組織學業維持會,定期約請學者作學術講演。在他們的努力下,學生於10月20日自動開學,並著手恢複被劉哲摧殘的各係學會。最先恢複的有史學會,隨後地質學會、化學會、教育學會等也相繼恢複。在學生自動開學期間,這些學會起了團結同學、共同研究和管理本學係事務的作用。
這次北大學生的夏校運動,延續了九個多月時間。它是在反對奉係軍閥和國民黨新軍閥高壓政策的鬥爭中發展起來的。北京大學自五四以來,由於它在爭取民主鬥爭中所起的作用,在國內有著較大的影響。因而,廣大師生為恢複北大名稱而進行的鬥爭,實質上是維護五四以來北大的民主傳統,反對反動勢力的一次鬥爭。
蔡元培對恢複北大名稱是支持的,但對北大學生的複校鬥爭,開始是不夠理解的。1犯8年12月8日,蔡元培曾和蔣夢麟以私人名義致電北大同學,勸阻學生停止複校活動,接受大學區製。這時由於他政治立場的變化,在電文中竟稱學生舉動“有違常軌”,“起無謂之風波”。甚至把這次事件看作是受共產黨的操縱,告誡學生“勿令空穴來風”等等。學生們並沒有聽從他們的勸告,仍繼續堅持複校鬥爭。後來,北大學生派出代表南下交渉,並向蔡元培等人說明複校運動的真相。這時蔡元培對北大同學要求保持學校曆史特點的願望,表示理解和讚同,並同意從中斡旋。1929年初,經蔡元培等人出麵調停,南京教育部作了一定讓步,同意學校名稱為國立北平大學北大學院,包括第一院(文學院)、第二院(理學院)、第三院(社會科學院)。對國外仍譯用國立北京大學。並達成協議在北大三院門口,分別在左邊懸掛原北大第一、二、三院的牌子,右邊懸掛“文學院”、“理學院”、“社會科學院”的牌子。以陳大齊為院長。至此,北大在被迫停課九個多月之後,於1929年3月11日重新開學。
但北大學生對這個妥協的解決辦法仍表示不滿,且北平大學區成立以來,其他學校如原師大、法大、工大的學生都不斷起來反對,平津教育陷入了混亂狀態。北大學生仍繼續爭取北京大學完全獨立。1929年6月17日,南京政府被迫決定停止施行大學區製。7月5日,教育部正式命令北平、浙江兩個大學區製限於本年暑期內停止,中央大學區限於本年年底停止。而北大學生則已於6月22日自行宣布恢複北京大學校名,並通電全國宣布獨立。8月6日,國民黨政府始正式決定將北大學院改為國立北京大學。曆時半年多的北大學院從此結束。
北京大學恢複後,學校評議會和全校師生誠懇表示歡迎蔡元培回校主持校務。他們一麵向南京政府提出任命蔡元培為北大校長的要求,一麵派出教職員代表王烈、劉複和學生代表餘錫嘏、陳澤恩等四人南下,與京滬同學代表共同到滬敦勸和迎接蔡元培回校。8月29日,南京政府同意蔡元培辭去監察院院長的職務,9月13日,發表任命蔡元培為北京大學校長。這時蔡元培也同意了北大師生的要求,唯提出須九個月後方能到校視事,在此期間由陳大齊暫行代理。他在分別致北大教職員和學生的信中表示:
深感諸先生維護北大愛重鄙人之盛意,元培之愛護北大,決不敢後於諸先生,既承敦促,敢不勉強。唯考察校中狀況及環境關係,若非有半年以上之準備而率然回校任事,則非無益於北大,而適以害之。元培謹與諸先生約,九個月以後若非有特殊阻力,元培決當回校,隨諸先生之後,努力於北大之發展,不敢自棄。
後來由於種種原因,蔡元培一直沒能踐約成行。1930年後,南京政府規定今後大學校長不再遙領的辦法,於是蔡元培又於這一年九月辭去了北大校長名義。這時,劉複又奉命南下敦勸,最後提出請蔡元培出任北大名譽校長或研究院院長,以便保持同北大的關係。蔡元培表示名譽校長職銜已明令取消不便恢複,但可就北大研究院院長職務。後來這個計劃也沒有實現。從此結束了他同北京大學的直接關係。
§§第十一章 結束語